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集錦15篇

清明節1.88W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講話稿,講話稿可以起到整理講話者的思路、控制時間的作用。大家知道講話稿怎麼寫才正確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集錦15篇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1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又是一年清明節。

最近一段時間,每一家人,都是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國旗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着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裏,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着愛國主義情懷,把我們都培養成具有愛國主義的中國人。

有的同學說:什麼是愛國主義啊?對中國小學生來說,愛國主義就是愛家庭、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就是我們“愛心校園·快樂校園”裏同學們的文明行爲,文明學習,文明成長。

愛國主義要有愛的能力,能力來自今天的自覺規範、修養,來自刻苦努力的學習。有的同學不能好好地吃飯,挑食現象嚴重,這樣就不能長成強壯的身體;有的同學一有空就鑽進遊戲廳,玩壞了自己的眼睛,也染上了不良習氣;有的同學今天不愛學習,不好好學習;這樣下去,當我們長大以後,就是有愛父母、愛國家的心情,還有沒有愛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規範自己的行爲,刻苦地努力學習,將來纔能有更多的能力,創造更多的財富孝敬父母、報孝祖國。

現在,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都新頒佈了《中國小生守則》、《中、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希望德育、團隊老師和班主任能夠帶領同學們認真地學習,積極地開展養成活動,錘鍊優秀的品質,這就是今天打好愛國主義的重要基礎。

豫英有“愛心校園、快樂校園”的理念和目標,需要全體老師和同學共同努力,這是愛國主義的最基本的付出,最現實的努力。只有豫英的每一名師生都付出一點愛,豫英學校纔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每一名師生才能天天享有快樂,所以,我滿懷真情地倡議:我愛豫英,我快樂成長!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2

再過幾天,又是一年清明節。

最近一段時間,每一家人,都是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國旗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着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裏,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着愛國主義情懷,把我們都培養成具有愛國主義的中國人。

有的同學說:什麼是愛國主義啊?對中國小學生來說,愛國主義就是愛家庭、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就是我們“愛心校園·快樂校園”裏同學們的文明行爲,文明學習,文明成長。

愛國主義要有愛的能力,能力來自今天的自覺規範、修養,來自刻苦努力的學習。有的同學不能好好地吃飯,挑食現象嚴重,這樣就不能長成強壯的身體;有的同學一有空就鑽進遊戲廳,玩壞了自己的眼睛,也染上了不良習氣;有的同學今天不愛學習,不好好學習;這樣下去,當我們長大以後,就是有愛父母、愛國家的心情,還有沒有愛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規範自己的行爲,刻苦地努力學習,將來纔能有更多的能力,創造更多的財富孝敬父母、報孝祖國。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雨送去我們的無限哀思。讓我們煥發昂揚的鬥志,爲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美好而刻苦努力吧!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3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爲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爲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繫,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爲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着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爲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唐代開始,寒食與清明並列放假,不同年號分別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爲了讓人們能夠在清明掃墓、踏青,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一日。大唐時當之無愧的假日“黃金週”,一連放假七天的是寒食與清明。國畫中國寶級的第一長卷《清明上河圖》,生動描繪了這一時日的民間百態。而提到“十年修得同船渡”的美麗傳說,撮合祭祖歸來的許仙與白娘子同舟而行的那場曠世奇緣的春雨,也飄落在清明這一天。

清明掃墓與踏青,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文化主題,宋以後慢慢地融爲一體,並不斷地被賦予肯定的文化意義。人們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繫起來,認爲清明節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文化意義部分與西方感恩節有異曲同工之處。對祖先與先烈的追悼與祭祀是傳統社會民衆生活的重要內容。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間有着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係,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時至今日,祭祀先人仍爲中華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年清明時節,不僅故地親人要上墳祭掃,大批旅居海外的華人,港、澳、臺同胞同樣紛紛趕回故土,祭奠祖靈。與此同時,沐浴着風和日麗的大好春光,盡情地享受這春天的溫暖,也是自然賦予我們的文化權利。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4

老師們、同學們:

清明時節,我們懷着沉痛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墓,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祭奠烈士英靈。烈士雖已長眠地下,但他們的精神將與青山共存,與日月爭輝。

同學們,在那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多少革命先輩,爲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鬥,前赴後繼,贏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戰鬥到最後一刻,最後,毅然跳下懸崖,壯烈犧牲,令敵人膽顫心驚;邱少云爲革命的勝利,烈火燒身一動不動,用生命換來了勝利的曙光;夏明翰烈士英勇就義前,面對敵人的囂張氣焰,大義凜然地寫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壯麗詩篇;年僅15歲的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面不改色心不跳,從容就義,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了他人的平安;還有黃繼光、董存瑞等等,正是這無數先烈對共產主義的執著追求、英勇犧牲,才換來了我們幸福美好的今天。

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多姿多彩的、和平幸福的年代裏,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無數先烈用生命給我們換來的幸福生活,勤奮學習,努力成才,牢記烈士的遺願,踏着烈士的足跡,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去實現先烈們未竟的共產主義事業,去創造共和國無限美好的明天!

烈士,安息吧!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您的英名將萬古長青!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已經是四月伊始,還有幾天就要迎來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會展現出一片春和景明之象。

提起清明節,在現代人眼裏,“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繫十分緊密,人們會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尤其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爲國而戰的烈士,不惜一切代價換回祖國的勝利,令國家在災難中,在世紀的風雨中堅強走過。我們緬懷他們,是他們堅定的信念,讓我們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勿忘國恥,我們要在這紀念性的日子中銘記歷史,以此鞭策自己。在這樣的日子裏,緬懷先人,繼承孫怡讓先生寄予後輩的期望,縱使僅位於海側一隅,也要有救濟天下的胸懷,應時需,甄術藝,不愧於“江南子弟多才俊”的詩言。

可能有些人認爲,清明節對於我們來說,似乎它帶來的三天的假期意義更爲重大,甚至有人說傳統節日不放假就不能叫做傳統節日,文化被人所創造併爲人所享用,但是享用不等於放假在家裏面對電子產品五連黑連跪虛度光陰。作爲瑞中人的我們,要有能做事,敢擔當,有智慧的瑞中人精神,不可以在錯誤的時間,在錯誤的地點,做錯誤的事情。

話又說回來,在清明節緬懷先烈,我們面對的並不一定是肅穆沉重的墓碑,發出的不該是幽幽的哀嘆,難道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裏,我們只能抒發無限的感傷嗎?或者我們只是漫無目的地享受由這個節日帶來的假期嗎?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驚歎號,孝順與贍養纔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青松下長眠的烈士和幾欲明媚的春日都在鞭策我們向前,他們是青春和夢想的真實傳說。

誰都需要聽一聽有關於青春和夢想的傳說。

因爲只有青春和夢想才能永垂不朽。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4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以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裏,無論從家庭還是到國家,都要舉行緬懷祖先或給革命烈士掃墓等一系列活動。我們茅山中心國小也會在本週五舉行“緬懷先輩,尋找春天”的活動。 我們有的同學在長輩的帶領下,舉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大家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着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裏,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着愛國主義情懷,把我們都培養成具有愛國主義的中國人。

有的同學說:什麼是愛國主義啊?對國小學生來說,愛國主義就是愛家庭、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就是我們同學們的文明行爲,文明學習,文明成長。

愛國主義要有愛的能力,能力來自今天的自覺規範、修養,來自刻苦努力的學習。有的同學不能好好地吃飯,挑食現象嚴重,這樣就不能長成強壯的身體;有的同學一有空就玩一些不健康的遊戲,染上了不良習氣;有的同學今天不愛學習,不好好學習;這樣下去,當我們長大以後,就是有愛父母、愛國家的心情,還有沒有愛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規範自己的行爲,刻苦地努力學習,將來纔能有更多的能力,創造更多的財富孝敬父母、報效祖國。

希望同學們能在老師的帶領下認真地學習,積極地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錘鍊優秀的品質,這就是今天打好愛國主義的重要基礎。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鬥中遠去,不知不覺又是一年清明時,我們站在國旗下緬懷和紀念革命先烈。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堅強與勇敢,和平美好的環境爲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成棟樑的機會。讓我們將繼承先烈遺志,發揚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努力學習,積極爭先創優。

上學期我們七年級經過層層選拔,正式成立了我們學生自己的組織—學生會。成立的部門有:學習部、體育部、文藝部、宣傳部、紀檢部、衛生部、生活部、社團部。學習部分管的“書法比賽”每兩週進行一次,本學期已經繼續評選了兩次,很好地激發了同學們練字的積極性,掀起了一股天天練字、人人爭先的練字新風潮;體育部自己組織、主持的“跳繩比賽”,整個過程周密、嚴謹,獲得師生好評。宣傳部主持的“手抄報評選”、生活部的“優秀餐桌”也都在秩序進行中。這個學期,我們肩負起了自己的使命,在劉校長的支持下,李校長、魏主任、郭主任及劉同來老師、呂引引老師、張馨元老師、韓春媛老師、劉方超老師、還有我們的體育老師車延超老師、薛飛鵬老師的幫助指導下,開展了各種社團活動。“天天閱讀”讓我們暢遊文學世界,“海洋獵奇”開闊我們的眼界,“熱血綠茵、籃球部落”裏我們揮舞自己的青春,還有“翰墨春秋”、“英語電影”同樣令人嚮往。我們的“瑜伽”、“詩歌”社團也正在籌備當中。通過社團的開展,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鍛鍊了同學們的社交能力,培養了同學們的一技之長。我們的清明節朗誦比賽和風箏大賽也正在緊張籌備中。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裏,學生會的工作會進展的更加順利。

八年級的哥哥姐姐們,你們肩負着地理、生物會考的重任,相信在老師們悉心的指導和幫助下,你們一定會取得會考的勝利!九年級的哥哥姐姐們,邁進了在母校的最後一個學期,冬日的嚴寒不能阻擋你們對知識的渴望;初春的溫暖激盪起你們新的.學習熱情,相信你們,青春無悔!

同學們,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勇於實踐,不斷創新,爲我們的理想而拼搏,爲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爲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8

敬愛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七三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憶革命先烈過文化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一度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今天在這莊嚴的國旗下,我們一起來懷念那段艱苦崢嶸的歲月:1998年的抗擊洪水、2003年的抗擊“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這不禁讓我們警醒: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由那些這甘於奉獻,不怕流血甚至犧牲的英雄們的汗血和淚水凝聚而成的。都說清明“追思先人,勿忘生者”,讓我們在這個清明,一起懷念英雄們,一起過一個有意義,有質量的清明節!

首先,我們不能忘記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把清明節當成一個休假日。我們應該懷着一顆追憶的心,和父母,祖父母一起回老家看看,一起去上上香,掃掃墳,讓清明節的傳統永遠的流傳下去。但是,近年來,紙紮的轎車、別墅等祭祀用品粉墨登場,一些不法商販藉機牟取暴利。這不僅造成鋪張浪費,還從根本上背離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敗壞了社會風氣。

哲學家馮友蘭說過,“行祭禮並不是因爲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我們的祭掃,應更多地體現在精神層面,而不是以物質來衡量。當前,植樹祭掃、鮮花祭掃、網上祭掃等現代文明祭掃方式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獻上一束鮮花,寄託一份哀思,於逝者而言是紀念和慰藉,於社會來說,也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

其次,我們的清明節不應簡單等同於“掃墓節”。我們不妨學學古人,過個豐富多彩的清明文化節,放假期間我們可以到郊外踏青賞花與親近自然保護環境、到空曠場地放風箏,到烈士園裏緬懷革命先烈……過一個明淨清爽的節日。

現在,我在此代表七三班全體同學向全體師生及家長髮出倡議:憶革命先烈過一個安全,文明的清明時節!

謝謝大家。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9

同學們, 春暖花開,正是旅遊踏青的好季節,但又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各種安全也存在很大的隱患。根據近期社會上出現的交通、飲食等安全問題,現就春季和清明節安全與大家交流如下:

1、交通安全。清明節出行要小心,遵守交通規則靠右行。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併排行走,不坐“三無”危險車,更不準騎飛車。

2、注意飲食安全,預防春季流行病。春季是多種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同學們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家裏要常通風。堅決不去購買路邊小吃、流動攤販的食品,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食用過期變質食物,不買不食用“三無”食品,以防發生食物中毒事故。要注意保暖,要堅持體溫檢測,儘量不到人員密集的地方。一旦發現有發燒、流感、腮腺炎、手足口病、風疹等傳染病發生,要立即去醫院治療,避免傳染病蔓延。班主任要按要求認真做好晨檢日報。

4、防火安全。拜祭先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在拜祭的過程中,一定要到相關部門指定的地點進行,注意防火。要勸說家長進行文明拜祭,用鮮花、水果等環保的方式拜祭先人,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文明祭拜。不帶火進山,不在山林點火,防止森林火災。

5、防摔傷、防溺水。出遊不到水庫、堤堰或情況不明的水壩遊玩,防止溺水。文明出行,不攀折花木,不要攀緣登高,更不能在陽臺、窗邊及樓梯口嬉戲,避免發生墜樓和滾下樓梯的事故。

6、運動安全

在體育運動前要做好準備活動,並按體育活動項目所規定的安全要求進行;同學們之間要互相幫助,做好安全保護工作;要學會自我監督,隨時注意身體功能狀況變化,若有不良症狀要採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如果患有先天性疾病或身體不適,應遵照醫囑參加與自己身體相適應的鍛鍊,禁止患病、帶傷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

7、要注意用電、用火、用氣等安全,防止火災、觸電、煤氣中毒等事故的發生,確保財產和人身安全。

同時,在家中要講文明,講禮貌,孝敬父母和長輩,能幫助家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外出時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愛護一切公共設施,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做文明市民。

請記住“安全無小事,防範保平安!”只有安全了,才能更快樂!讓我們共同努力,共築平安、和諧校園。

謝謝大家!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10

同學們,老師們:

上午好!下週就到清明節了。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農民們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可見清明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但是,清明不僅是一個極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它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今天,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一傳統節日呢?我以爲,關於這個節日,我們可以把握幾個主題詞,尋找適合我們學生紀念活動的意義和方式。

第一,尊重。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我們可能習慣西方時髦的聖誕節、愚人節甚至光棍節,卻忽視了傳統節日意義,把傳統節日只是當作休息或出遊的假期。於是,我們的端午節卻被韓國申報爲世界文化遺產!終於,20xx年5月20日,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傳統,保護傳統,銘記清明節。

第二,感恩。西方有感恩節,此外還有很多類似感恩的節日。比如,5月30日美國大多數州的“陣亡將士紀念日”;日本農曆七八月間有個盂蘭節,機關、企業放假3天,城裏人返回鄉下祭掃先人墓地;9月1日突尼斯全國掃墓日,用以紀念在獨立鬥爭中殉國的烈士;11月1日法國萬靈節,人們除祭掃先人陵墓,還到巴黎公社紀念碑獻花。中國的感恩節就是清明節。清明節的文化價值,應是“感恩”二字。白居易寫道:“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在中國,從城市到農村,從內地到邊陲,都有清明掃墓的習俗,這是源於對先祖、對先賢、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翻開一中歷史,大家也會發現一中有許許多多感恩母校,報效祖國的老師和校友。我們的蔡元培獎、華藏獎、李清悚獎、陶家維獎等等都是校友感恩母校的方式。

第三,孝敬。1997年,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一中校友徐業鴻關心下,學校設立了“孝廉獎學金”,用以獎勵優秀學生。《孝經》說:“夫孝,始於事親。”道理很簡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對子女有生養、撫育、教導、慈愛的大恩大德,古人很重視孝,認爲“五刑三千,不孝爲大”。所以他們對待父母??生要孝養,病要孝侍,死要孝葬,清明時節要孝祭。今天,孝,就是從身邊做起,從孝敬父母開始。

第四,珍惜。掃墓是清明節很重要的節日活動,但清明節的活動不止於掃墓,在民間,還有郊遊、踏青、盪鞦韆、踢毽子、拔河、放風箏等親近自然、張揚生命力的活動。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不僅是紀念感恩,緬懷故人,還有親近自然、珍惜生命的意味。清明時節,萬物萌動,人們懷着欣喜迎接春天的到來,走進充滿生命活力的季節。珍惜生命,歌頌青春,珍惜時間,充實自己,活得更健康、更快樂,這是紀念先人、感恩親人的最好方式。

同學們,願大家過一個有意思,更有意義的清明節!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11

大家早上好,伴隨着濃濃的春意,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光榮傳統》。

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級二班的宋?@曄,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繼承傳統文化,發揚感恩精神”。

伴隨着濃濃的春意, 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可能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學習過,詩中就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4月4日也就是本週四就是清明節,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晚輩們都會在長輩的帶領下,爲先祖掃墓,紀念先祖。

此時此刻,當我們聚集在鮮豔的國旗下,是否想到:這面代表着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灑盡熱血、獻出生命染紅的呢?

今天,我們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與優越的學習環境。花園般的校園,寬敞而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還有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老師……要知道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新世紀的少年兒童,該用怎樣的行動來緬懷先烈呢?新的世紀早已給清明節注入了新的內涵,清明節不單單是掃掃墓,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活動來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做孝敬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學生;在社區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不僅是在清明節日,更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感恩精神永伴你我!

作爲國小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我們,幸運地享受着先輩們爲我們打造的和平盛世,少先隊員們,我們肩負着先輩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着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的偉大祖國這一歷史重任,爲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爲了中華民族的早日騰飛,讓我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健康成長,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才智,讓中華民族的偉業在我們的拼搏中延伸,讓國旗更鮮紅、五星更閃亮。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12

同學們:

早上好!

有一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你們知道今年的清明節是幾月幾日嗎?(對,4月4日)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國旗下講話 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我們剛纔背誦的《清明》這首詩所描寫的就是古人對祭奠先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寫照。

清明節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清明,人們都會從五湖四海紛紛趕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灑下一壺熱酒,表達對先人的感激之情。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着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爲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1998年抗擊洪水、XX年抗擊“非典”,2012年衆志成城,抗擊這場歷史上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以及汶川地震。這些英雄們甘於奉獻,不怕流血甚至犧牲。在危難時刻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凝聚力。面對他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呢?烈士們是離開了我們,但誰又能說他們不是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呢?正因爲有了無數的這些離我們遠去的英雄,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如今,香港、澳門已迴歸祖國,我們國家還成功地發射了神舟6號、7號飛船,中國人終於把第一行足跡,印在了無垠的太空中。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2017年的北京奧運圓了中國人的奧運夢,這些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將是獻給烈士們最好的禮物。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雨將會送去我們的無限哀思,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堅強與勇敢,和平環境同樣會把我們培養成材。同學們,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讓我們好好珍惜,美好的未來等着我們去創造,讓我們好好努力吧!謝謝。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1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上星期一我們過了清明。今天,我們來談談清明節。

清明節已有兩千多年曆史,至今仍是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公曆4月5日前後爲清明節,原爲二十四節氣之一。全國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過此節日。20xx年,清明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國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古代勞動人民據此來安排農事。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它包含着豐富的風俗活動內容。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活動儀式是祭祖、掃墓。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爲人們重要的禮俗活動之一。掃墓原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節相傳起源於晉文公對介子推的悼念。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後來,由於寒食與清明日子接近,這個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就逐漸與清明合二爲一了。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吃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爲青團和糯米糖藕。

按照舊俗,清明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是人性美好的一種表現,我們中國人,世世代代通過清明這個節日表達我們對先人和親人的緬懷和敬仰之心。

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繫起來,清明節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文化意義類似西方的感恩節。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着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而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百花盛開的時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並喜歡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如“踏青”、 “放風箏”和“盪鞦韆”等。

宋代文人李彌大有一首詩寫道:“濛濛細雨網春暉,南陽清明二月時。細草養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兒”。爲我們編織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可謂心境好、景色新,一派鳥語花香!

踏青春遊固然是必不可少,但大文豪蘇東坡卻顯得格外冷靜。他在《東欄梨花》詩裏寫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處幾清明”。他告訴我們,這美好的時光當然是令人陶醉的,但人生幾何,切莫因爲沉湎於此而忘記珍惜時光。

難怪有位民俗學家這樣定義清明節:“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最後,我想說的是,作爲一箇中國人,無論將來你身在何方,都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朝大詩人杜牧這首詩中提到的“清明”,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到清明,我們一般都會在長輩的帶領下,祭掃先祖的陵墓,以此來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而學校也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烈。

同學們,你們準備怎樣過今年的清明節呢?在此,我向大家提三個建議:一是過文明簡約的清明節。紀念過逝的親人,重在表達情感。我們可以採取鮮花悼念、音樂祭掃、植樹寄哀思等既經濟又文明的紀念方式。二是過尋找美好的清明節。清明時節,萬物正復甦,大地已披上綠裝,在明媚的春光裏踏青、放風箏。看祖國美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繁榮新貌,也是很有意義的。三是過樹立理想的清明節,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做新世紀的小主人。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過個文明、簡約、心存理想的清明節吧!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馬上就要到春分過後的第十五日,那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在這段日子裏,萬物生長,都是一副清潔明淨的模樣。它給人的印象卻總是雨紛紛的,就像我們身邊下着的小雨,這就是一年中最標緻的清明輪廓。

關於清明節,有這樣一個傳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時,曾累倒不起,羣臣竟找不到一點東西吃。而介子推默默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助重耳恢復了精神。多年後重耳當了國君,要賞賜當年的功臣,卻唯獨忘記了介子推。而這時的介子推同母親隱匿在山林裏,難以尋覓。在他人的建議下重耳燒起了山林,以爲他會自己出來,不料想最後在柳樹下發現了死去的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以及介子推留下的勸君清明的諫言。次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登山祭奠介子推,那棵柳樹又生長起來,重耳叫它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清明節日及感恩之情流傳至今。

清明節蘊含着感恩、和諧、積極、新生的內容,清明節不是一個哀傷的節日,而是莊重、感恩、懷古的節日。而我們後人好像淡忘了清明節感恩的本源,僅以祭奠來表達懷念,而在當下的生活中又不加警醒。能看到有人哭喊着無法成爲親人彌留之際所看見的最後一張臉,終於知道了子女想要贍養而父母已等不到那一天。

作爲中學生,如何踐行感恩的主題,具體內容不必多言,需要指明的是當前存在的普遍心態。我們往往覺得來日方長,陶醉自我。以爲只要努力學習爲將來的回報打下基礎,就是最正確的事情。有這樣一個辛酸的故事,孩子在和母親頂嘴時說,你開心就好,結果母親停住了,還以爲孩子終於長大了,終於懂得體貼自己的父母。

清明節實爲感恩節,對於逝者的想念最終還要回歸到對生者的尊重,哀悼最終需要過渡到關懷。讓我們懂得感恩,用今後的時光感激當下陪伴你我的人。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