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品】清明節作文彙總5篇

清明節1.2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清明節作文彙總5篇

清明節作文 篇1

今天是清明節,說好今天要上山去掃墓祭拜先輩的,所以我早早就起牀洗漱,做好掃墓的準備。

爸爸媽媽比我起牀得更早,他們早就將要去祭拜的東西放在一個大籮筐裏。“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紙,還有;香蕉,準備好,蘋果,也準備好;蠟燭……”我故意在一樣一樣的大聲地數,媽媽也樂得在旁邊看我數。“好,準備齊,我們向山裏出發!”我叫道。我在前邊引路,爸爸挑着祭品跟在後頭,媽媽也一併隨行。

剛出門,就覺得不大對頭,滿天的烏雲,那一朵朵黑沉沉的雲彷彿就是吸滿水的大海綿,飽脹得就要滴下來似的,難道老天爺也是有靈性的,要祭拜也非常傷感?我也不禁擔心起來,對媽媽說:“看來,天要下雨,真的是麻煩。”媽媽說:“是啊,不過東邊的天還好,比較亮。我看天氣預報,說今天只是雷陣雨,應該不會那麼早下吧。走,快點,我們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個人住在村子東頭。我們走向奶奶家。進奶奶的房子。咦?怎麼奶奶不在家呢?我叫起來:“奶奶,您在哪裏?”從後面的菜園傳來奶奶的聲音,原來,奶奶在田裏種菜啊!媽媽也趕緊走去幫忙。真的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媽媽匆匆忙完,我們就去墓地掃墓。

我們來到墓地。啊,這裏的景色真美啊!羣山起伏,連綿不斷,那遠處的山峯上還繚繞着淡淡的雲霧呢,峯頂若隱若現,彷彿是天上的仙境。山上樹木茂盛,滿眼的蔥綠,就像是給山上穿一件綠色的連衣裙。山腳邊那不知名的野花,不正是給裙腳鑲上花邊嗎?再看看近處的小草,草尖上掛滿晶瑩的水珠,是不是昨晚做個美夢流下的羞澀的眼淚啊。聽,還有清脆的鳥鳴聲,一唱一和,是不是在歌頌這裏的美景。我情不自禁的張開雙臂,做擁抱狀,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的爸爸媽媽都哈哈大笑。

我們結隊走到爺爺的墓地,放下祭品。媽媽對我說:“熙熙,你和妹妹先到那邊去玩,讓媽媽和爸爸好好除掉這些雜草。”說完,媽媽和爸爸就開始動手拔草。爸爸將較大的樹木砍倒。我問爸爸:“爲什麼要砍倒呢?這不是濫砍亂伐嗎?”爸爸笑着說:“這不算是濫砍亂伐的,在墓邊的樹要砍掉,就像家裏打掃衛生一樣。要不砍掉,到時連墓在哪裏都找不到。”我點點頭,閃到一旁,和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機。過一會兒,墓地清掃乾淨,奶奶把東西擺好,插上香,點着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裏唸唸有詞,也不知在說什麼。我見忙把手中的手機放下,問爸爸,奶奶在念什麼。爸爸微微一笑,擺擺手,意思是叫我這時候不要說話。五分鐘左右,奶奶唸完就叫爸爸去放炮燒紙,然後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說的就是許許心願,那些列祖列宗會保佑我的。我聽,半信半疑地照做。我就是希望我們全家幸福如意,我的成績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我們許完願,就開始放爆竹。那劈啪劈啪的聲音在山裏顯得格外的響亮,連小鳥的聲音也停止,樹木也站立不動。

天,又下起雨,我們不得不趕緊收拾東西回家。一路上,我們還看見很多人也來掃墓呢,真的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啊!

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明節到了,我們回到老家去掃墓。回家的路上,到處都是金燦燦的油菜花,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色的毛毯。一會兒就能看見有人在路邊點紙錢,他們都在祭拜自己的親人吧!我不禁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過了幾分鐘,我們到了家,爸爸趕緊點香,我看見他拿了一個大紅包往火裏放,便好奇地問:“爸爸,爲什麼這麼做?”爸爸一臉嚴肅地說:“祭拜祖先啊!”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學着爸爸拜了幾下。家裏祭祀完畢後,我們到了爺爺和奶奶的墓前,爸爸用鐵鍬挖出了一個土塊,又貼了一張紅紙。我又好奇地問:“爸爸,你又挖土又貼紙,又想幹什麼?”爸爸摸摸我的頭說:“這也是祭拜祖先的習俗,這叫上墳。”我點了點頭,沒想到清明祭祖的習俗這麼多啊!

爸爸把雜草拔去,媽媽把邊上的小油菜拔掉,而我,用小掃帚輕輕把墓石上面的灰掃去。爸爸這纔在墓旁燒起了紙錢,然後鄭重地拜了幾下,接着是媽媽、哥哥、我依次給爺爺和奶奶跪拜。我突然想起小時候爺爺常常揹着我,在媽媽工作的的廠裏面走來走去,一直等到我睡着了,才把我放下來,自己去休息;奶奶每天都要來如皋煮飯給我們吃,下午還要坐車回家種田,卻從不喊一聲累,一聲苦……唉,可惜我還沒長大,他們就去世了,如果他們還在,我一定好好孝順他們。我擡頭望了望遠處綠油油的麥田和隨風搖擺的油菜花,心中不禁喊道:“爺爺奶奶,孫兒已經長大了,你們在天堂可一定要好好的……”相關文章推薦:那天清明節500字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去給過世的人們上墳,國家也爲此而定了節假日。本來我也想去給姥爺上墳,可媽媽說不滿12歲不能去墳地,所以很遺憾,沒有能親身經歷。下面我來採訪一下我的舅舅,看他是怎樣給我姥爺上墳的。清早,舅舅5:30就起牀準備去上墳,因爲聽說今年是閏月的年份,就應該上墳添土,而且還是趕在太陽出來以前,越早越好,所以舅舅拿着鐵鍬,提着紙錢,還有姥娘炒的幾樣小菜、香、香菸、酒,花炮,出發了。大約10幾分鐘就到了墳地。他先到墳地的東北角拜北斗,據說那是土地神,會保全家平安的。

然後,響過炮以後,就到姥爺的墳前,聽到這我問舅舅:“爲什麼還得響炮?”舅舅回答:“那是提示你姥爺,舅舅給他送吃的來了。”他把小菜供奉在墳前,點燃3支香,插在土裏。接下來他把紙錢和香菸全部拿出來用火燒了,舅舅說:“只有把紙錢全部燒完了,姥爺才能在另一個世界用得上。”然後又把酒灑在墳前,這就是他上墳的全過程了。大人們都對老人很孝敬,就在清明節去墳地敬敬孝心。我想:這一定是成人對老人回報的愛。所以,我們也要認真學習對父母回報愛,這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揮”。

清明節作文 篇3

每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到5日之間。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氣。關於清明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和常識哩!

盪鞦韆。

盪鞦韆是古代的一種習俗。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着這個習俗。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每逢清明節時,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爲了祭奠逝去的親人和故人,也是對親人和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生前的經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恆而深刻的。插柳。據說,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也是清明節的一種習俗。據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採茶。採茶是南方人的一種清明節習俗。清明時節,南方天氣轉暖,正是採茶的好季節。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讚美清明節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看了上面的清明節習俗和那些有趣的活動後,大家一定對中國的文化有所瞭解,但,有關清明節的習俗和傳說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

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節這幾天,總是細雨綿綿下個不停,老天彷彿也有意地渲染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但對於掃墓的人來說是再應景不過,我和爸爸媽媽因爲思念家鄉,便一起回到鄉下與家人一起來掃墓和踏春,感受伴隨憂傷的美。

去的時候正是早上七點多,太陽纔剛摘掉面紗。我們來到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上,半山腰上有曾祖父祖母的墓。一家人攜帶酒食,水果,紙錢,鞭炮上山。到墓前,把食物供祭上去,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再爲墳墓培上一些新土,栽上幾株春天剛張出來的鮮花插在墓上。接下來再去點燃蠟燭和香,一家人排着隊給祖先磕頭,當爸爸磕頭時,心裏想着曾祖母以前疼愛他的場景,雙膝輕輕跪下雙手合十,眼睛目視前方......

回去的路上正巧下起雨,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就像人們祭拜祖先時留下的淚水,在天空中飛舞着,默默哭泣着!習慣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那一年破例碰上個大晴天,反倒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

走着走着,來到田野裏,小路的兩旁開滿剛剛綻放的鮮花,看上去花朵都被雨水壓彎腰。雨停,遠處穿來幾聲嬌柔的鳥叫,聲音是多麼的和諧動聽,這種境界既叫人驚歎,又叫人舒服。

慢慢地,夕陽的最後一抹餘輝沉下去。空氣變得異常凝重,像積滿灰塵的古屋,凝重,淒涼,幽暗。微風在樹枝上纏繞着,像是淘氣的孩子,弄得樹枝上的嫩葉瑟瑟發抖。一切都還是溼漉漉的,擁擠

的小巷,家家戶戶門前的自行車,懸掛的條幅,還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們。就像是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裏說的那樣“鳥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雖然清明節是一個沉重的節日,但在暖春四月是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纔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只回去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指責。

去尋找清明節的美吧,駐足在那獨一無二的春色中,你總會發現的!

清明節作文 篇5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覺間,我們錯過了季節,又錯過了回憶,只剩下一幅對聯,在日長飛絮輕的時光裏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驚蟄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爲社日,俗稱“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禮記。明堂位》有官社的記載:“是故夏勺、秋嘗、冬?A、春社、秋省,而遂在蠟,天子之祭也。”唐詩人張籍、王駕則描繪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生於山野鄉村,對土地和時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豐盛味美的食物時,我們總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綿陽,最隆重的“春社”祈福儀式,莫過於安縣睢水關的“春社踩橋”。這座橋叫“太平橋”,始建於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餘年歷史,橋身爲20餘米巨型單孔弧架,猶如一道彩虹橫臥水上,素有“漁洞山前懸半月,虎頭巖下見長虹”的美譽。不知從何時開始,當地百姓篤信,在“春社”日這天到這裏來踩橋,可消災免難,祈禱平安。後來,這種習俗被更多的人瞭解,逐漸成了川西北最負盛名的民間春社活動。每到“春社”日,菜花叢中,鞭炮陣陣,潮水般的人流紛紛雲集於此,綿延數十公里,爲自己和家人祈福。

與“燕子來時春社”的喧囂相反,“梨花落後清明”就顯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xx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歡樂之節,大禹故里北川,歷來有“清明”賀治水成功之說,鄉人奔走相告,共慶天下太平。從唐代起,“清明”漸成春遊踏青的代名詞,且歷代承襲成爲習慣,人們在這個時節,紛紛走出戶外,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其樂融融。孩子們最鍾情的,則要數放風箏,有的風箏上還裝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在現代人眼裏,“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繫則更緊密。這是因爲,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爲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爲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爲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綿陽曆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爲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纔回家。

20xx年,“清明”在千呼萬喚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關於“清明”的解讀,卻仍衆說紛紜。這兩天,著名學者、中國古代韻文專家熊篤又在呼籲,要原清明的“本來面目”。在熊篤看來,按照《禮記》的說法,“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清明節應是提倡男女談情說愛的好時節。”

熊篤說,清明時節,青年男女最適合去水邊休憩、划船遊玩,甚至到野外談情說愛。但是,熊篤沒有說,如我等中老年人該去做什麼?

我想,還是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吧,比如踏青、掃墓、祭祖、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