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實用】清明節週記模板錦集5篇

清明節2.08W

不經意間,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我們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制定一篇週記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週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週記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清明節週記模板錦集5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與爸爸?媽媽去浙江湖州的臨安公墓祭拜祖先。

當我們的車子快到的時候,公路上已經擠滿了掃墓的人。他們手裏拿着掃墓的用具快步走着。我們跟着人流上山了。

祖先的墓在亭子的旁邊。我們來到墓碑前,爸爸點燃了香與蠟燭,我與媽媽獻上了鮮花,然後燒了一點紙錢,媽媽說:“這些錢是給他們用的。”最後,我們每人三鞠躬,表示對先輩的懷念。我說:“明年再來看你們。”

當我們走出墓地時,又有許多人來掃墓了。

清明節週記 篇2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裏總是猜測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於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衝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說:“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乾淨後再把貢品與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裏唸唸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麼,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裏,然後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後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與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後,我全身溼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爲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清明節週記 篇3

每當清明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包艾餃。於是,在清明節前一天,外婆打電話給我們讓我們去她家包艾餃。因爲我從來沒包過艾餃,所以感覺很興奮。

到了外婆家,我發現外婆已經把艾草整理好了,並把它們裝在一個籮筐裏,洗乾淨,燒熟,切成小段。然後,我就上去幫忙把艾草放進糯米粉裏,糯米跟艾草混在一起,夾雜着一股淡淡的幽香,讓我感到心曠神怡。外婆用筷子攪拌了一下,加上水,再用手反覆壓着,揉成了一個綠色的麪糰。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就把它們掐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我手忙腳亂地捏起來,先把它搓成一個圓,然後再用手壓扁。外婆準備了兩種餡,一種是芝麻白糖,另一種是豆沙。我放了一勺芝麻白糖在上面,兩邊用手指頭沾點兒水,合起來粘在一起,第一隻艾餃就做好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紙上,可是跟外婆做的一比,簡直慘不忍睹,就像一艘弱不禁風的船,被風一吹,就翻了。外婆看到了,笑着說:“你擰的粉團太小了,當然做不大,而且芝麻白糖要放在中間,否則餡會漏出來的。”

我聽了外婆的話,一隻又一隻的接着包,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在我手裏的艾餃也變得有模有樣了,就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

艾餃包好後,就上蒸了,二十分種後,吃着自己包的艾餃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當然,通過包艾餃這件事,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都要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

  清明節週記 篇4

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寒食節不準動煙火,只能吃冷食涼菜,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隨公子重耳(後爲晉文公)流亡國外。文公回國後,重賞隨從。介子推卻未得賞賜,與母隱居綿山(即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的介山)。後來,文公要給他封官賜爵,他卻堅辭不受。文公無奈,只得放火燒山,本想逼他出來,沒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燒死在山中。後因寒食和清明相連,逐漸合爲一個節日,但節前蒸“子推饃”的習俗,在陝北的榆林和延安兩地一直流傳至今。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裏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麪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父母用杜梨樹枝或細麻線將各種小面花串起來,吊在窯洞頂上或掛到窗框旁邊,讓孩子們慢慢享用。風乾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節。

做面花是陝北婦女的拿手好戲。她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能將發了酵的白麪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藝術珍品,令人愛不釋手,捨不得馬上吃掉。

“子推饃”和麪花除了自己食用,還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爲送寒食。農村孩子給自己老師送,讓離開家門獨自在偏僻的山鄉小村教書育人的園丁分享節日的美食

清明節週記 篇5

清明節那天,太陽很大,我和父親去找蜜蜂。我們在釣臺降村開始找,我們在路邊的山丘上找到了幾個大洞,我下去看了看,裏面沒有東西,我們就走了。我們接着前行到了澄照,我們就去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了蜜蜂,驚奇地叫起來:“父親,我看見蜜蜂了。”父親一聽,高興地不得了,可是一看,看見了蜂箱,是別人家養的,我們嘆了一口氣,只好去掃墓了。

我燒了很多紙,突然,一陣風吹來,把正在燒的紙吹到了草地上,火苗開始向周邊飛去,就要引發“森林大火”的時候,我把草給一點一點拔下來了。火終於撲滅了,我也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