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必備】清明節週記彙總5篇

清明節1.35W

不經意間,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一週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閱歷,一定有不少可以記錄的東西吧,該寫一篇週記了。快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明節週記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清明節週記彙總5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轉眼間是清明瞭,大家都出去踏青掃墓,總之一定是有滋有味的,昨天,好像還下了一場雨呢!

放假的第一天,我去給我爺爺掃墓,路上很堵,基本上每條路上都有走不完的車,真的好像一條長龍。

到了陵園,照例先畫個靈圈,再放燒紙,把紙點燃後,再丟冥幣,再丟些貢品,火燒得最旺時放鞭炮,全家人一個一個的朝火堆磕頭,待一切燒成灰後,在碑前墊幾張紙,還要把貢品都吃掉,然後全家人離開陵園,聚在一起吃飯這禮儀纔算結束了,然後大家在一起高高興興的玩一天,這真有趣。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現在有些人卻拿它開完笑,比如:“清明節快樂!”這很不吉利的話,是不應該出現的!

清明節週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描寫清明景象的詩句,至今依然流傳不絕。

清明節,人們要祭祖。我也跟着爸爸、姑姑們去給奶奶掃墓。奶奶的墓坐落在一塊麥田之中,遠處的樹早已經發芽了,垂下的枝條濃綠濃綠的。樹枝上,燕子、麻雀嘰嘰喳喳地叫着,還時不時地追逐嬉戲。腳下的麥苗也竄起一??高了,還一派盎然春色。

穿過田間的麥壟,我們來到奶奶的墓前。大家都不怎麼說話,氣氛越來越嚴肅跟凝重。姑姑打開箱子,把準備的供品一樣一樣地拿出來,燒雞、點心、饅頭、水果,一樣又一樣地擺在墳前。伯伯把酒瓶小心翼翼地打開,恭恭敬敬地倒了三杯,慢慢地灑在在墳前的泥土裏。爸爸把金箔、銀箔、冥幣跟紙草堆在墳前,輕輕划着火柴點燃了,冒出濃濃的青煙,還有幾片灰燼伴隨着青煙飄向遠方。大家都在小聲哭泣,嘴裏還唸叨着“吃吧!喝吧!拿錢用吧!在那邊別凍着、餓着。”我在旁邊看着、聽着,心裏也飽含了哀傷。

我出生的時候奶奶已經去世好多年了,雖然沒有見過她,可我知道她一定非常慈愛。爸爸、姑姑恭恭敬敬地前來祭奠,正是感謝她生前的養育之恩跟關懷愛護。

在回去的路上,車窗外依然春色一片。小河裏的水嘩嘩地流淌着,倒映着岸邊的楊柳,還有幾隻鴨子在水面上來回遊蕩,不是劃出道道波紋。在這個時候紀念祖先,表達我們的哀思,不也包含着我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嗎?

清明節週記 篇3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爲法定節日。關於清明節的資料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XX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爲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爲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爲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着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能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因此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言。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現在對清明節和寒食節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呢。

清明節週記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幾天天氣陰陰的,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跟哥哥兩家來到小阿姨家過清明節。

下午開始,小外婆就開始準備祭祀的工具與食物,大家忙活了活久,終於到了傍晚,一桌可口的`菜上桌了,我和哥哥真想嘗一口呢!長輩們卻攔着我們不能碰,那是對已故親人的不敬。這下我和哥哥只能安安穩穩站在旁邊看着。很有意思的是,她們還去拿了兩枚錢幣,往地上一拋,如果全是反的,那就說明已把祖先請進了家門,這樣就能聚上一聚了,我還好奇地問媽媽,她說其實這只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儀式,是爲了紀念我們的祖輩,也是讓我們親朋好友相聚一堂的好機會。

清明,是華夏兒女的傳統節日,讓我們能懷念故人。

清明節週記 篇5

今日是清明節,按照我們這裏的習俗,是悼念亡者、吃清明糰子、掃墓。

我到網上查了一下資料,以前清明節的習俗很豐富,有禁火、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糸列體育活動。據說插柳能夠預測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睛了天”的說法。

今日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和大娘就開始忙碌起來,奶奶揉麪團,大娘做清明糰子。我也想去幫忙,於是,我先拿了一塊麪粉把它揉圓,好像一個小小的足球,我再把手指插進去沿着邊慢慢地轉,轉呀轉,就把它捏成了一個小“碗”。然後把餡埴入小“碗”裏再收口揉圓。我一不小心把它壓扁了,哎喲,大可惜了,我想: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接着,我新做了一次,果然成功了;不一會兒,只見奶奶把做好的清明糰子放在蒸籠裏蒸,幾分鐘後,清?糰子發出誘人的香味,飄滿了整個房子。奶奶把清明糰子端上來,清明糰子還沒有冷去,我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個,狼吞虎嚥吃起來。

這次清明節我很開心,最令人難忘的是我做的清明糰子,下次有機會你們來嘗一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