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臘八節

【精選】臘八節的作文合集9篇

臘八節1.62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臘八節的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臘八節的作文合集9篇

臘八節的作文 篇1

有兩個傳說。一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一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裏,3天沒給飯吃,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

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的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羣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所以這粥也就叫“臘八粥”了。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鉢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爲“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節的作文 篇2

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吧?沒錯,今天是1月27日,臘月初八,簡稱臘八節。在這天裏,大家都要喝臘八粥,泡臘八蒜,食用臘八面、臘八豆腐等食品,這些普普通通的食品,正因爲在這一天內熬製,而成爲了人們的傳統習俗。今天,我有幸隨富陽日報視頻哥、奶茶姐姐來到延壽院瞭解臘八節,品嚐臘八粥。

經過短暫的車程,我們便來到了延壽院,黃牆黑瓦,頗有一番風味。走進齋房,這裏好不熱鬧,十幾位奶奶阿姨忙着製作臘八粥、分臘八粥。趁着這個機會,我們小記者把一位奶奶團團圍住,七嘴八舌地採訪起來。

經過一番“爭奪”,我終於搶到了話筒,急忙問道:“奶奶,請問您的臘八粥爲什麼熬製的那麼好喝,有沒有什麼祕訣可以向我們傳授一下嗎?”奶奶思索了一番,告訴我們熬臘八粥時要先放米,煮爛了之後再放大的蓮子啊之類的,然後加適量的白糖,最後放紅豆小的那種,要不停的攪拌。

之後,其它小記者們又提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奶奶也和藹可親,笑着一一做了解答:

“請問奶奶臘八節的爲什麼要吃臘八粥呢?”

“具體這個我也不知道,反正是祖宗傳下來的習俗,臘八節喝臘八粥。給你們小朋友每人喝一碗,祝你們都平平安安,健康成長。”

“請問奶奶你爲什麼要來這裏給大家熬粥啊?”

“我們來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這樣心裏也會快樂很多。”

“請問……”

最後,奶奶爲我們每人都盛上了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臘八粥,喝進嘴裏,原本凍僵了的身體瞬間涌上了一股暖流,這正是奶奶們的一片心意,她們一百多個人在三天三夜之內輪流不停地辛苦工作,在五口大鍋內熬製臘八粥。

臘八節的作文 篇3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由來已久,自從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後就開始興起。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遠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把這種綜合祭祀,叫做“合祭”。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農足食,該感謝神靈啊!於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鍋“臘八粥”,藉以祭奠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的更大豐收。

這就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 臘八節在傳承過程中,又有一個傳說,說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蘋果糯米糰子煮的粥,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後世信佛的人,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就念經吃粥,這樣就給臘八節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麼說,人們吃臘八粥,都是以慶祝豐收爲內容的。

“臘八粥”確實能體現出農業大豐收,因爲它是用各種米(江米、黃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種豆(大豆、雲豆、豇豆等),各種乾果(大棗、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類混合成的一種粥,這種粥集中地反映出了農業大豐收的成果。 關中一帶及附近一些地區的羣衆,都十分重視“臘八節”。

但縣與縣、鄉與鄉、村與村之間,又各有不同的講究。富平縣的農家,這一天喜歡釀酒,名曰“臘腳”;長安縣的古風俗,這一天要煮肉糜,拋灑在花木之上,謂之“不歇枝”;乾縣、禮泉一帶,講究臘八節要給老人送粥,女兒家要請新女婿吃粥;鳳翔一帶則是用黃米和八種豆子,加上油鹽做一頓臘八燜飯;銅川地區的農村,在這天還流傳着爲童男剃頭理髮的習慣。凡此種種,自有不同情趣。

臘八節的作文 篇4

一到臘八節,就會想到美味的臘八粥。

我跟奶奶說明天由我來掌勺,我從網上查到,正宗的“八寶”是指豇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花生、紅棗和葡萄乾。接下來就去購買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經驗不足的我把“八寶”各抓了一把放進袋子,奶奶趕緊阻止了我的行爲,並對我說:“豆子要挑沒有蟲眼的,米要顆粒飽滿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類放回去,然後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選。回到家後,我把“八寶”洗得乾乾淨淨,還把黃米、江米泡到水裏。

第二天,我早早起來準備做臘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鍋裏,半個小時過去了,豆子也軟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黃米放進鍋裏,20分鐘後,香噴噴的臘八粥出鍋了。

在做臘八粥的過程中即體驗到了快樂,也感受到了奶奶每天早上給我做早餐的辛苦。

臘八節的作文 篇5

夏曆十二月初八,中國漢族地區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叫“臘八粥”。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按臘八粥又名“七寶老百姓在華巖寺喝臘八粥時的熱鬧情景粥”,十二月初八日爲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以供佛。後亦通行於民間。周密《武林舊事》卷三:“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臘八粥介紹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還叫做七寶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爲“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經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後,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12月8日成道,稱爲“佛成道節”。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農曆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爲“臘月”。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爲“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把農曆十二月稱爲“臘月”的原因:《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爲“臘”,祭祀百神稱爲“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爲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裏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穀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竈神”等。其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臘八節的作文 篇6

今天是臘八節,傳統上吃粥和做臘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種糧食準備齊全,蓮子、紅豆、綠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乾、紅棗等等,洗好放在鍋裏,今天一早就起牀熬粥。

鍋裏飄散過來的粥香味已滿了整個客廳,絲絲香甜,繚繚繞繞,沁人心脾,我閉着眼輕輕地吸着香氣,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時候過臘八節的情形。

那時候因爲生活條件不好,家裏無法湊夠做臘八粥的材料,媽媽把家裏僅有的麥子、玉米、黃豆、芝麻都找來,再加上爸爸用省吃儉用結餘下的糧票買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樣。當時媽媽還風趣的說:“吃了這大順的飯,一年做什麼都精神都順心,水是寶貝,沒有水誰也無法生存。”

看着媽媽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瑩透亮,圓圓黃豆和玉米金黃燦爛,臘八粥散發着誘人的香味和顏色,我總是捨不得把它一氣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嚥的喝完後還笑眯眯的望着媽媽,看着弟弟的樣子,全家人都開懷大笑,媽媽總是很慈愛的再盛一碗給弟弟,等奶奶,弟弟和我喝飽之後,媽媽才喝鍋底僅剩的半碗。我問媽媽爲什麼不早喝,媽媽總笑盈盈的說她不愛喝,天真的我真的以爲媽媽不愛喝,還把那僅剩的半碗喝過一大半,我童年臘八就是在六寶粥和着媽媽厚重的愛中過來的。

在我童年的記憶力,每頓飯第一碗媽媽都是先是給奶奶端上桌,然後就是我和弟弟,媽媽總是最後吃飯,大多時候就是我們吃完麪條之後,媽媽再在麪湯裏給她做玉米麪的攪一團一。爸爸長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裏的一切重擔都落在媽媽一人肩上。直到後來,自己一天天長大,如今已爲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難的日子,媽媽也愛喝那香噴噴的臘八粥,也愛吃那白白的麪條,但她上孝敬婆婆,下關愛兒女,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媽媽沉甸甸的愛在我的脊髓裏越積澱越深厚。現在日子好了,媽媽卻老了,皺紋早就爬上了她的額頭,烏黑髮亮的頭髮早已花白,背彎了,走路不再輕快。

今天的臘八節,媽媽一定還在煮粥,,臉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兒女們回家喝她親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陣急促的電壓力鍋的警報聲把我從沉思中拉回來,原來粥已煮好。

盛一碗濃香濃香的粥放桌上,思緒萬千。多想親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給爸爸媽媽喝啊,可女兒遠在外,只能遙祝父母健康平安。細細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艱辛,品世事的滄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從喝粥中我更體會了生活的溫馨快樂、幸福甜美以及對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們都放學回家了,我端上了親手煮的臘八粥,看着孩子們歡快的笑臉,一陣陣笑聲從家裏盪漾。

熱氣騰騰、香氣飄繞中,我彷彿看見了媽媽的笑臉......

臘八節的作文 篇7

在我們家鄉有句民謠:過了臘八便是年,小孩小孩你別饞。這句民謠說明在我們家鄉臘八節是我們的頭一個年節,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伴隨着這濃香的味道,年喜也便就走進了千家萬戶。

在記憶裏,我們這裏的臘八節是很喜慶熱鬧的,不管家裏多麼窮苦,在這一天家家都要準備一些雞肉、豬肉等,當然還有孩子們最盼最戀的臘八粥。臘八粥很好吃,做法也簡單,把各種雜糧、晾乾後的瓜果、蔬菜等收集起來,再加一些鮮花,一起熬煮即成。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鄉臘八粥選擇的食材越來越好,足足有一二十種,大多是我們平日裏很少能吃到的,比如干果類的,就有紅棗、杏幹、沙面抽慄、香酥核桃仁、白糯蓮子,鮮果片兒有鴨梨、山楂、橘子瓣兒,雜糧類的更齊全,像江米、花生米、大麥仁、豌豆黃、紅薯乾等等,當然臘八粥的做法也越來越講究,不但保留了北方本地的原汁原味,還加進了南方特產,吃起來更加美味。

還有在這一天你不僅要顧着自己和家人,還要記得那些不會說話的“啞巴生靈”,那這些啞巴生靈是什麼呢?他們當然指的是那些雞、鴨、牛、羊、豬、狗等動物了,這一天他們也是要吃粥的。據說吃了臘八粥,來年他們會長的膘肥體壯。

如今,在很多的大都市臘八節的節日氛圍已隨着歲月變遷無奈的淡化,但它在我們的家鄉依舊是鮮活而深刻的,我也期望未來這些美好的傳統能夠被重拾,讓一代又一代的人能夠體會到我們民族節日的魅力。

臘八節的作文 篇8

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關於臘八節的作文:臘八600字。”“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人們就趕快起牀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國中優秀作文600字《關於臘八節的作文:臘八600字》。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裏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裏麪包含着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臘八節的作文 篇9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就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面裏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代都市裏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眼前。

我家鄉,臘月裏最重大的節日就是臘月初八,也叫臘日。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家鄉有句俗語叫"紅白蘿蔔似疙瘩,母親叫你吃臘八","疙瘩"是家鄉的土話,意思是說吃臘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臘八臊子",這是展示姑娘、媳婦心靈手巧、烹調手藝高低的平臺。家鄉的"臘八臊子"做起來非常有講究,是將豬肉、紅蘿蔔、白蘿蔔、白菜幫子、豆腐等八種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後佐以大蔥、蒜苗、茴香等調料,用文火燴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別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臘八臊子"還要擀好臘八面。在家鄉,新媳婦或小姑娘不會擀麪是要被人笑話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勻,軟硬適中,擀時要拿穩放平,用力要勻,先鬆後緊,先慢後快,富有韻律地一推一壓,將麪糰擀成一張薄薄的面片。然後在攤開的面頁上撒少許麪粉,一層一層均勻地摺疊。用刀切時,刀尖不離案,刀把緩緩擡,伴着"咯噔、咯噔"的節奏,面可以被切成長條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後,水開下鍋,撈出面來,盛在碗裏,再澆上提前炒好的"臘八臊子",這樣,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熱氣的臘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裏滴上幾滴紅豔豔的油潑辣子,更會讓你垂涎三尺,吃起來酣暢淋漓,吃完後意猶未盡。

標籤:臘八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