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臘八節

【必備】臘八節作文七篇

臘八節2.48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臘八節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臘八節作文七篇

臘八節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風俗,我的家鄉也有着與衆不同的風俗習慣,它獨具特色,蘊含着濃厚的中華文化。

我的家鄉在山西省大同市。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家鄉的傳統節日——“臘八節”。臘八這天早上,天剛矇矇亮,我們一家人便都早早地起牀準備做臘八粥。說起這臘八粥的做法,倒是頗爲講究,八種主料,八種輔料,以與臘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我把泡了一晚上的豆子放入鍋裏,加好水,鍋中馬上變成了五彩的世界,花花綠綠,還散發着微微的豆香。半小時後,豆子軟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黃米放入鍋中。媽媽用大勺柔柔地攪和了一下,鍋內馬上就翻騰了起來。之後她將鍋蓋蓋好便離去了,可我依舊對鍋中的臘八粥十分感興趣,耐心地等待着。過了一個小時,鍋蓋上冒出了白氣,鍋中也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地把媽媽拉過來,待她揭開鍋蓋,我便迫不及待地看向鍋裏,之前煮粥蓄滿的水幾乎消失殆盡了,攪和在一起的米粒時不時冒出一個個小氣泡,彷彿一個個噴發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卻漂浮在上面,像一羣可愛的胖娃娃。“粥好了。”媽媽話音未落,我已捧着碗筷站在媽媽旁邊。

舀一勺放入嘴裏,粥煮的爛爛的,不用嚼,還透着一絲滑爽,很快就融化了,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讓人流連忘返。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的,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同時預示着一年的豐收喜悅和美好期盼,更預示着來年會變得越來越好!

臘八節作文 篇2

今天是臘八節,我們最期待的當然是吃臘八粥了。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而直到今天,喝臘八粥這個習俗一直被流傳下來。

我放學回到家中,準備吃臘八粥了。我跑到廚房問母親臘八粥好了沒?結果母親說正在準備做,我想我都急着吃了,還沒好。不過也好,以前每次都是吃做好的,卻沒見過怎麼做的,這回可以親眼看看母親做臘八粥了,也不錯哦。

我看見母親準備了一些食材,包括:大米,黃小米,糯米, 高粱米,紅小豆,蓮子,桂圓,花生米,紅棗,白糖等等。光看這些材料我就讒得不行了,難怪那麼好吃了,材料豐盛啊!母親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蒸熟後拿出來放着。接着母親又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最後將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後把紅小豆、花生米等倒入鍋內一起煮,10多分鐘後又將大米、黃小米、糯米倒入鍋內一起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後再煮一會,盛入碗裏,撒上一些白糖。這樣美味的臘八粥就出爐了,我一連吃了三碗,真爽。

臘八節作文 篇3

傳說一: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裏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爲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爲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爲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爲臘八粥。

傳說二: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鉢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傳說三: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爲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四: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衆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爲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五: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裏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裏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爲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六: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爲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臘八節作文 篇4

傳統習俗的力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任時尚天花亂墜,節該來來,該過過。曾經任性的以爲,傳統的東西,都是矇昧的,愚蠢的。於是,以宏大的理由,天堂般的夢想,破舊立新,有形的全掃到垃圾堆,無形的傳統文化卻韌勁十足,不管怎麼貶低和蔑視,還是潤物無聲的常在。就算掃到垃圾堆,把那些古代精美的建築毀掉了,也只不過豎起來一片片的真的垃圾堆。中國的城市就像小時候小孩子拓泥模過家家,千城一面,讓人以爲是移民城市,就連以往古代建築多多的城市,除了毀於戰火的,文革破四舊“狂歡”掉的,就是以改革建設的名義給拆掉了。這最後的拆遷,比古代盜墓賊厲害,直接把中國的城市特色給毀滅的連痕跡也不剩了。最後剩下的也許老天爺看着不怎麼過癮,接連的着火,成片的燒燬,這也算另一種形式的天譴。

習總提出:“保護古建築利於城市個性。”話音剛落,部分城市就眼看着要掀起復古建設的熱潮,不知道這水泥鋼筋的現代建築工藝,只會拆古典建築,以砸毀祖宗遺物爲時尚的同志哥們兒,怎麼趕這時髦。就算有本事,用水泥塗抹出樣子來,還是古代建築嗎?會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中國的管理者、市政當局基本是拿城市當作公司來經營的,農地變商地,大大的盈利一次,建成房子,稅收一次,也許吃順了嘴,眼看着用地掙錢的風聲緊了,想出來一個房產稅,這生意敢情上算,空手套白狼的折騰老百姓手裏的倆錢。

中國現在缺的不是錢,不是物,缺的是德行,更缺修養,當然最缺的是文化。沒有文化忒可怕,就連抗日劇,都是塑造的農村二流子形象當家。當家主事沒文化,只有錢權,城市就好不了。就像大同那個爛尾仿古建築羣一樣,可以肯定這初衷不是弘揚傳統文化,而是奔着旅遊掙錢去的,所以這古建築建起來,非古更非今,代價巨大,收效甚微。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母體,想要割掉文化的臍帶,這個民族也就成了孤魂野鬼。想想猶太人幾千年後重回耶路撒冷,如果沒有傳統信仰,文化維繫,哪裏去尋根?更遑論建國,成爲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雖然後代子孫想着法的造改,但總算一流相傳,時到今日,文化的血脈還存在着。( )

臘八節喝臘八粥,想起小時候那些關於臘八節的故事,以及鄉村俗語,很真實的感受到傳統文化就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脈裏流淌。是不是到了反思一下文化建設的時候了?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我們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以及文明遺存了?

臘八節作文 篇5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在民間,一直流傳着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俗。

關於臘八粥的來歷有着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雲遊四海。有一天,他因飢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米。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於助人,她將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蒐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後,很快甦醒過來,並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於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裏的僧衆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後,再分給窮人食用。後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爲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臘八粥作爲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年的臘月初八,母親都會給全家人熬一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那時的生活很清苦,沒有太多的東西用於做粥的配料,可是母親卻總會想盡辦法給我們做上熱騰騰的臘八粥。母親把事先煮熟的紅豆、綠豆、花生和淘淨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鍋中,蓋上鍋蓋,在竈裏架好火。待開鍋後,母親隔一段時間用飯勺攪幾下,防止粘鍋,隨着鍋裏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臘八粥的香味頓時溢滿了整個土屋。

手捧着盛滿香噴噴臘八粥的大碗,心裏感覺幸福極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覺讓我愛不釋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暖和溫馨,給全家人平添了一種過年前的節日氣氛。那時我只是覺得臘八粥好吃,而沒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後離開了家,才越發感受到這其中承載着母親太多的辛勞,太多對子女的美好祝願。

記憶是一朵花,每年都會開得不同。臘八時節,家家都該吃上一碗粥吧。雖然,在我對粥的回憶裏,這朵記憶之花起初是那麼的'孱弱而迷離,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被迷霧給遮離住了。可是,再對往事的漸漸追溯過程中,它卻慢慢的盛開了。

確實,溼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臘八粥是再好不過了,那溫暖,是會從心底篤篤實實的漾出來。可最初知道臘八粥,是從冰心的一篇懷人文章中。她說:臘八粥中須有十八種乾果,代表十八羅漢,是紀念先人的一種祥和食品。她的母親是1930年臘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臘八粥以示緬懷。從老人那冰清溫婉的筆調敘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與回憶之美。

其實,即使不用十八種乾果,臘八粥的主料和輔料也甚爲複雜,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黃米,赤豆,粟子,紅棗,粥成後還需有染紅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乾,這樣豐富的搭配,在小時的家裏,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尋覓得到的。即使現在,做這樣一碗粥也常需費一番心力。

當我提起臘八粥時,是站在一種別緻的角度,置身於一個完全篤實的環境之中。於是,一時間,我的記憶裏瀰漫着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實,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從沒有過過臘八節的。所謂的粥,就是最簡單的白米粥,而那米,過來人都知道,得經過好一陣挑揀,慢慢挑去裏面的砂子、石子,洗淨,纔會上鍋。所就菜,不過是一些鹹菜、醬菜之類的。再好一些,不過是粥里加些紅豆、赤豆之類的輔料,調節一下。但是這種簡單,卻是能見出寒苦度日的功力。

臘八節作文 篇6

記得小時候天天盼着臘八,因爲那天可以喝到美味的臘八粥。

母親會早早起來熬,那香味,讓貪睡的我會一咕嚕爬起來。現在爲人母了,雖常有早上來不及做,去外面吃的舉動,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臘八粥的。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鉢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了這麼多年的臘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臘八吃粥的習慣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着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點半,忽然醒來想起忘泡了,趕緊起來洗豆下鍋,又眯了會,然後洗漱,炒菜。

我這一鍋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綠豆、蓮子、紅棗、麥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來種,還沒打開鍋,那香味已經溢滿了我的小屋。

臘八粥實在是太美味,我真希望臘八節能夠快點到來。

臘八節作文 篇7

草草地吃過早飯,匆匆地上市場買菜。有人告訴我說,今天是臘八節。我一個人都過糊塗了,聽後,纔有了點離年傍近的感覺。 回到家裏,樓室空空。一股懷舊的情思便縈繞心頭。

記得小的時侯,一進臘月,便期盼新年的到來。我們幾個孩子幾乎一有時間就翻看日曆,將春節那天的紅頁摺疊,一遍遍倒記時數。一天,兩天,三天……恨不得春節即刻來臨。我們的母親見我們渴盼的樣子,便笑着說起了童謠: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小年過大年。聽着母親那慈愛的吟誦,便感覺春節真的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臘月初七晚上,家裏開始熱鬧起來。爸爸將黃米、糯米、紅棗、和紅豆用溫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鍋在火爐上煮板栗。

爸爸說,做臘八粥得要用五種材料,預示着來年五穀豐登。我們哥幾個圍在爸爸身邊,象幾隻沒扎翅的小鳥,等鳥媽媽餵食。栗子煮好,爸爸用乾裂的手剝開褐色的硬殼,將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顆顆輪流送進我們的嘴裏,可他一顆也捨不得嘗。這時,母親盤腿坐在炕頭,在明亮的罩子燈下,爲她的這幾個兒女趕製新年的衣裳。橘紅色的罩子燈光柱直映用白紙糊的頂棚,頂棚便出現一輪圓圓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們幸福快樂的一家。臘八節的早晨雞還不叫,爸爸就起牀了,他頂着星星抱進柴草。輕輕的開門、關門聲,他咕噠,咕噠的拉風匣聲,現在好象還響在我的耳畔。我們也都醒來,捲縮在溫暖的被窩裏聽着風匣發出的有節拍的響聲,象在聆聽馬頭琴上優美昂揚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爸爸呼喚着我們起牀,笑着說:“快吃!快吃!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穀子先黃尖。咱們家早吃。”於是我的眼前又浮現了一片金黃。 臘八節年年有,而我們的爸爸、母親卻早已做古。我們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儘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種奢望。那美好的時光再也不會回來了!

想着想着,兩行熱淚便從眼角流出。

標籤:臘八節 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