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9篇

端午節8.12K

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這一週裏,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讓我們通過週記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吧。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週記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週記9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爲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端午節週記 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這首民俗瑤我就想起端午節,想起端午節就想到了一個傳說: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米團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要要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帕米因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糉子。

端午節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每每到端午節,姥姥就會送來香甜的糉子,看到一個個油亮飽滿的糉子,真想馬上剝開咬一口,解開棉線,剝開糉葉,糯米的粘性使一粒粒糯米緊緊地抱在一起,咬一口,香甜的餡兒便進入口中。糯米、蜜棗、豆沙、花生咀嚼在一起讓我越吃越覺得美味,香!

端午節真令人快樂!

端午節週記 篇3

農曆五月初五那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飄出一陣陣的清香,原來是棕子的香。現在棕子的品種是越來越多了,紅豆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白米餡的……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着香噴噴的棕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你們誰知道端午節這天爲什麼要吃棕子嗎?”我愣了一下,搖了搖頭。於是,爸爸就詳細地告訴我端午節爲什麼要吃棕子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其它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楚王不聽勸告,反而把屈原逐出楚國。後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大夫就抱着大石,投汩羅江自盡了。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都駕着船在江上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怎麼找都找不到。人們害怕江裏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便用米包成棕子扔進江裏餵魚,這樣,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的屍體。從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農曆初五那天定爲端午節。在那天,人人都要吃棕子,而且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

聽了端午節的故事以後,我格外感動,屈原以死來喚醒楚王的以身殉國、爲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真令人敬佩啊!

那天,學校放假了,假期一共有三天,這個三天的假期裏,節日特別的多,有兒童節,也有端午節,端午節在兒童節的後面,我給你們講講吧。

我兒童節的禮物特別的豐盛,我給你們講幾個吧,查理九世的書一套,還有小淘氣尼古拉的絕版故事,還有各類圖書,我最喜歡的拍得立照相機,這個照相機只要一拍下一張照片,那張照片就會馬上地被洗出來。

然後呢,接下來的三天是我去奶奶家的日子。我去奶奶家第二天的時候,我包了糉子,我和嬸嬸的兒子康康哥哥一起包糉子。一開始奶奶叫我們先把糉葉泡一下,我們端了一盆涼水,把糉葉泡進去,過了十分鐘奶奶說糉葉可以拿出來了,我和康康哥哥一人拿了兩片糉葉。接下來就是包糉子的時候了,奶奶教我們怎樣摺疊包,我們一開始是很不熟練的,過了半個小時才熟練了一點,我包好了一個讓媽媽來拍照,媽媽說:“讓你們再熟練一點,等糉子包得再好看一點,你就可以拍照了。”我說:“爲什麼?”我和康康哥哥一起研究,終於我知道熟練地怎樣包糉子,可是康康哥哥還沒聽懂我倆說得是什麼話,所以他繼續的包。我已經拍好照片了,康康哥哥還在認真地包,不過天打雷霹呀,我和奶奶包的糉子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了,然後康康哥哥終於要包完了一個,結果他手一鬆全散架了,康康哥哥說:“我放棄了,我不包了,太難包了。”我們有趣地包糉子之旅就結束了,但是我還是包好了一個小小地迷你的糉子。

我在叔叔房間玩得時候看見奶奶和爺爺在門上插了許多艾草和一種很像芹菜的東西,我不知道是什麼?然後呢我和媽媽還有爸爸上山去打看一看,結果在山上發現每家每戶的人都插了這兩種東西,原來這是用來辟邪的,能除很多害蟲,像蚊子,蒼蠅等一些之類的東西,它都能除掉,掛上了這個之後,我發現家裏的蚊蟲真得少多了。

真是快樂的端午節和六一兒童呀!

今天是端午節,我過得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大早,媽媽就讓我和她一起在大門口掛上艾草,說是可以驅蚊,還能保佑家人吉祥安康。這可以算是我的第一個端午節節目吧。

學完鋼琴後回到家,發現外公已經燒好一大桌菜,有黃魚、黃牛肉、黃莧菜、黃瓜和大蒜紅燒肉。一開始,我只知道外公今天燒的紅燒肉特別好吃,吃起來感覺像牛肉,味道好極了,我破例吃了七八塊。慢慢地,外公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要吃五黃。“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外公一大早就去菜場買了土豬肉、黃魚、黃瓜、鹹鴨蛋,還從地裏摘來新鮮嫩綠的紅莧菜,可以代替黃鱔。謝謝外公!

吃過飯後,爸爸就帶着我觀看了《辛巴達歷險記2》。回到家,發現外婆也從老家回來了,我興奮地問外婆有沒有帶來糉葉。其實,外婆已經在老家包好了糉子帶到杭州給我們吃了。但我還是非常想親手動手包糉子,記得去年在老家我也包過糉子的。晚飯過後,外婆調好糯米和餡,是我最愛吃的香菇豌豆肉餡。我包出了三角棕、四角棕和圓筒棕,太開心了。

快睡覺時,媽媽還拿出一個香袋送給我,這是我嚷嚷了一天的東西,謝謝媽媽!

同學們,你們的端午節過得有趣嗎,一起來分享吧!

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來了!我終於可以回老家看望我十分想念的爺爺了!

一大早,我就早早地起牀,收拾好書包,準備出門。高速路上的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雖然回家的心很急切,但是大家都有序的排隊通行,所以我們很順利地只花了2個小時就回到了我的老家——諸暨市璜山鎮五竈村。

車還沒有停穩,我就看到了我親愛的爺爺在停車的院壩等我,啊,親愛的爺爺,我真想你啊!

接下來的兩天,我上午寫字,學英語,完成數學實踐作業,下午和奶奶一起包糉子,做麻花,和爺爺一起下象棋,在村裏散步,玩的可開心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我就要回杭州了,我依依不捨地和爺爺告別,一遍一遍地說再見,心裏非常難過,我盼望着暑假快點到來,我就可以又回來看我的爺爺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邀請到了我們陽光小隊的隊員們一起和我觀看隆重的龍舟大賽,大家都很開心!

划龍舟聽大人們說是爲了紀念我國有名的詩人屈原纔有的活動,現在已成爲一項體育健身的項目活動了。同學們個個都很興奮,有的喊加油,有的和划船的叔叔打招呼,有的邊喊自己也比劃着。有男孩子還說等長大了他們也要去劃。總之大家都在爲那些划船的叔叔們喊加油,那些叔叔也好象聽見似的,劃的更帶勁了,甚至在船上跳了起來。把我們都看呆了。經過一個小時的陽光浴,我們陽光小隊才依依不捨地和龍舟道別。

端午節週記 篇4

今天是端午佳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跟姐姐早早起牀,一起認真地製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後外公許願,吹滅蠟燭,這時屋裏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着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裏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跟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着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麼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的時候,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後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週記 篇5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6

今天是星期六,我正在奶奶家裏興致勃勃打着遊戲。

突然,我聽見一種奇怪的聲音,一直“沙沙”作響,便一下子警惕起來。我偷偷溜進了廚房,左看看,右看看。哦,原來是奶奶在包糉子。嘿,有好玩的事做了!我立即飛奔過去,撲上前,一把抓過一張糉葉,一板一眼的學起包糉子來。

包糉子真是難啊!第一步:對摺糉葉都把我難得團團轉。奶奶說,糉葉對摺也要留着少許,要不然米粒就會掉出來。我算好角度,三番兩次地卷呀卷,折呀折,終於做出了理想的形狀。

第二步是最簡單的——裝糯米。說簡單,其實它也要注意“平、滿、多”;說難,也沒有第一步的準確要求。我在疊好的圓錐形裏放入些許米,夾入用醬油浸透的鮮肉,再撒上些米,直到把肉全部蓋住。奶奶又包好了一個,便來教導我:“哎呦,你看你!都把糯米撒到縫裏去了。”我仔細看看,還真有一兩粒掉到了外面的糉葉裏。我急忙用細小的小拇指幫忙摳出米粒,繼續包糉子。

開始最後一步了!我把握好手的力度,嗖的一下,來了個“糉葉翻身”。哎呀,米粒“啪啪啪”地都爭先恐後地掉出來了。幸虧奶奶眼疾手快,拿起大盆,接住了的米粒。哎,我前功盡棄了。

沒關係!我耐心地再從頭包起來……

過了好久,我終於基本地掌握包糉子的'方法了,還有許多技巧呢!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包糉子真有趣啊!

端午節週記 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啦!

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洗臉、刷牙,然後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糉子。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糉子。我問爸爸:“糉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卻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憂憤,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這一天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糉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裏,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糉子是怎麼包的?”媽媽說:“糉子是用鮮嫩的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或者豆子。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裏面,很好吃。”

上午,我和媽媽去菜市場買回了艾草,掛在門上。據說在端午節這天,門上掛艾草,不僅可以保健康,還可以去邪惡,招百福。我家門上掛有艾草了,今後我們一家人都會健康平安。

端午節不僅有趣,還有美味可口的糉子,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8

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在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要吃糉子。我最喜歡吃蜜棗味的糉子,味道很甜。爸爸就喜歡吃鹹味的。糉子有大有小,味道都不一樣。

除了吃糉子,還有一個大家喜歡的活動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這天,很多地方都舉行龍舟比賽。據說龍舟比賽是爲了紀念楚國屈原。在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消滅,屈原不忍心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汩羅江而死。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非常傷心,紛紛划着小船去救他。故事就這樣流傳下來,纔有了今天的賽龍舟。

二、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有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人,他從小就愛國,有一次,他爲了他的國家,就跳了江,人們爲了不讓魚吃了他的屍體,就每年的這天把糉子、綠豆糕扔到河裏,所以現在我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糉子、綠豆糕的習俗。

今天我就提前過了端午節,我在這一天可開心了,我先回爺爺家去送糉子,說節日快樂,然後我媽媽給我買了一個香包。接着我和姥姥、姥爺、爸爸、媽媽一塊去吃飯,我吃的可香了,我們點了蝦、牛肉等等。

最後我們又到旁邊的超市去買東西,買完東西回來到了家裏,過了一會我突然看到天上烏雲滾滾,緊接着狂風大作,雷雨交加,這是太陽也出現了,原來這是太陽雨,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太陽雨。哇!我沒有想到,竟然出現了兩道彩虹,有淡顏色的,還有深顏色的,淡顏色套着深顏色,而且,蔚藍天空飄着朵朵白雲,白雲一會兒變成棉花糖,一會兒變成天空的樓梯,一會兒它還像桃心泡泡,太漂亮了,我一直窗戶邊觀察,都不想離開。

雖然今天沒有吃綠豆糕、糉子,但是提前過的端午節真的很快樂,要是真的端午節到了,吃了糉子和綠豆糕,那不是就更快了了麼!

三、

端午節到了,大家都在忙着整理東西。我無憂無慮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心想:端午節到了,我要幹嘛呢?忽然我想了起來,連忙跑到爸爸身邊說:“爸爸端午節是不是要到外婆家?”“是的。爸爸回答道。爸爸又說:”兒子,我們中午就出發,好嗎?“我開心的回答:”非常好。“

一到那,”外婆——“我甜甜的叫着。外婆笑呵呵的出來迎接我們:”哦,我的乖外孫來了。“我跑進房子就聞到糉子的香味,當我伸手去拿的糉子的時候,被媽媽叫住了,”小心燙,先去洗手再來吃。“我連忙去洗手間,打開水龍頭,洗好了。我出來拿起一個大大的糉子,剝開一條長長的葉子。然後把剝好的糉子放進碗裏面,一股香氣飄進我的鼻子裏,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外婆看見,連忙叫我慢慢吃,小心別噎着。外婆又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我們吃的津津有味。

吃完飯了這頓晚飯,我又問:”端午節位什麼都要吃糉子呢?“”因爲古時候有個偉大詩人,叫屈原的人死了,正好在端午節,大家爲了紀念他,所以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包糉子吃的、、、、、、“爸爸回答說。現在我終於明白了。

最後我想對屈原說:”你真讓我佩服、、、、、、“

四、

今天是五月初五,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懷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這天,孩子們都佩戴香袋,傳說有辟邪驅瘟的意思,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們把艾草和菖蒲插在窗戶、門上,起到殺蟲滅菌、淨化空氣的作用,也可以當中藥。

別的地方還有划龍舟的習俗,我們舟山有包糉子、吃糉子的習俗。我們家也比例外。包糉子啦!奶奶把泡好的米撈出來,再把筍的葉子放在桌上。東西準備齊全了,奶奶、媽媽、我開始包了。我在奶奶指導下,把筍葉折成漏斗狀,在放上幾調羹米,然後封口,最後綁上線。包完了糉子,再把糉子放在大鍋裏,爺爺開始燒起火來,我在一旁着急地等待着。過了很長時間,糉子的香味飄了出來。“啊,終於熟了!”我大叫起來,奶奶把煮熟的糉子端到桌子上,我忙找到了肉糉,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我愛吃糉子,我愛端午節。

五、

端午節那天,爸爸媽媽到我到外婆家過節。

到了外婆家,媽媽告訴我今天過節所以隨便玩。聽到媽媽的話,我便開心的和表哥玩起了電腦。

玩了一會兒,我們邊吃飯了。飯菜真多,有二十多樣菜,還少不了糉子。

吃過飯,我便和表哥玩了一會兒,我們變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六、

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是午日節,或是五日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我們端午節都會吃糉子,包糉子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風俗習慣了。

那你知道,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嗎?這時,你心裏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吧!那我就向大家說一說吧!據說,在兩千多年前,有個叫屈原的大詩人,他非常的聰明,不幸的是,屈原被那些大壞人給逼死的,屈原就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了江裏,老百姓知道了,就划着船去四處尋找屈原的屍體,爲了不傷害他的屍體,人們就包糉子投進江裏餵魚蝦。所以,以前的老百姓就包糉子,扔糉子,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現在,已經變成了吃糉子的習慣了,不過,現在的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也快了,都不包糉子了,都去超市買了。當然,還少不了賽龍舟啦!每年這時候,江邊可熱鬧了,參賽的人是那麼精神抖擻呀!江的兩岸都站滿了看龍舟的人,他們充滿着歡聲笑語,真的是很熱鬧!

你看,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多麼有趣啊!我們還要去了解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週記 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遊百病。

端午節是我國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懷王很喜歡他,還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陰謀來害他,是楚懷王漸漸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國要跟楚國和好,屈原仔細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陰謀,便冒着生命危險去告訴楚王,楚王不但不聽,還把他釋放到遠離他鄉的地方。當楚王剛到秦國就被擒住,他後悔當時不聽屈原的話,,因氣大而死,屈原當得知國家快滅亡時,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寫了最後一首愛國詩,便抱着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人知道後,趕緊划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些人向江中扔雞蛋、糉子,倒雄黃酒,都是爲了不讓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就是因爲當時打撈屈原遺體的原因。不僅,端午節有它的歷史還有一些食俗和風俗。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水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忠良。

標籤:週記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