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必備)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1.6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作文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龍舟節、五月節等。如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古人習慣把五月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因此五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在戰國時期有個人叫屈原,他一心爲國,忠肝義膽,屈原在楚國主持變法損害了很多貴族的利益,於是這些貴族合起來反對屈原,每時每刻地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不是,天長日久楚王耳根子也軟了,把屈原趕出京城,削去官職流放到外地,他在流放途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離騷》。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心如刀絞,於五月五日寫下《懷沙》之後投汨羅江自盡。百姓爲了紀念屈原,於是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風俗活動,以此紀念。

古代的詩人寫了許多優美詩篇讚美屈原,如:文秀的“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張耒的“國亡身隕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等。

端午節也有很多習俗。話說屈原沉江後,汨羅江百姓無不掉下淚珠,漁民們劃小船趕到江上盡全力打撈屈原的屍身,有的人把糧食拋進江中希望江中的魚蛟吃飽了不要糟了屈原的屍身。直到現在,現代人把拋糧食改爲吃糉子,把撈屍身改爲賽龍舟。我們安康地處秦巴山區,漢水之濱,受楚文化的影響每年也會在端午節舉辦龍舟文化節活動。

屈原那以身報國的品質我們也值得擁有,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爲祖國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

端午節作文2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糉香,飄香人間。

龍舟,波動漣漪。

悼念,楚國忠君。

品讀—

忠君《離騷》。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這個日子人們一般都包糉子、賽龍舟、製作香囊……而今天我製作了一個仙氣飄飄的香囊。

上課了,疼愛我們的袁老師拿着一大包東西不緊不慢地走上了講臺。“今天我們做香囊”。我們齊聲高呼。終於在我們按耐不住心情的情況下我們去長青書苑做香囊啦!

我是第二組上去裝的。上面有合歡花、艾草、驅蟲草、茉莉花茶等。最具吸引我的'是合歡花。合歡花,閤家歡樂名字就可以聽出一種吉祥的樣子。它的形狀就更是奇特了。顏色多彩,任何鮮豔的顏色都能在合歡花中找出來。外形很像花椒,有的連枝葉都與花椒相仿。按我的話說,就是染了色的花椒。就是因爲它的這兩個特點讓我眼前一亮,想讓我全部都裝它。

可是,我突然聽袁老師喊到:“少的少裝點,因爲後面還有其他好多人排隊等着呢”。於是本來拿了一大把的我,鬆了又鬆我的手,只拿了一小撮合歡花。作爲主料的還是那味道大大的艾草。其餘的只是當做輔料裝的少之又少。

下來後,我將繫好了的香囊拿了起來,跟着幾位好朋友拍了一張美美的香囊照。

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節作文3

我們中國有很多很多的風俗習慣,而我的家鄉也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比如:過年吃餃子裏要包錢,元宵節吃元宵,正月逢七吃麪條、二月二吃豬頭肉,中秋節吃月餅……而我最喜歡的就要數端午節了。

在這個節日裏我們要栓五彩繩,下過了雨之後要把繩子丟在水坑裏面,可以遠離邪惡,煩惱和憂愁,讓大雨沖走晦氣和疾病、還要掛艾草和香包,用來辟邪,驅瘟、還要吃糉子、吃龍舟飯、放風箏、喝雄黃酒(小孩子除外)……,有的地方還舉辦了龍舟賽,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糉子了,而我姥姥包的鴨蛋黃餡的糉子那可是我的最愛。

我小時候還經常聽家長們說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傳說,於是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與不盡的習俗。最初端午節是古代百越崇拜的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同而也是因爲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爲了紀念屈原,將屈原投江的日子叫作了端午節。

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的習俗節日,歡迎來我的家鄉做客。

端午節作文4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元宵節、中秋節、春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傳說端午節的由來是因爲屈原,相傳楚國被攻破後,屈原悲痛萬分,跳到了汨羅江裏。當地百姓知道後,馬上划船打撈屈原屍體,一直到洞庭湖,可就是不見屈原的屍體。大家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把自家的米團紛紛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

每當過端午節時,人們都會插艾草,賽龍舟。當然,小朋友最喜歡的還是吃糉子。端午那一天,全家人都會圍在桌子旁,拿出糉葉、配料和糯米,開開心心的'包糉子。既然說到了糉子,我們就來講一講糉子吧。

糉子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用菰葉包住黍米。晉代的時候,糉子被正式定爲了端午節的食品。之後的糉子餡料不斷豐富,形狀也逐漸變成了錐形、菱形。到了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葉已經從菰葉變爲箬葉、蘆葦葉,餡料有豆沙、豬肉、松子仁等。端午節還會賽龍舟。龍舟的形狀就像一條兇猛的龍,上面會有一個人用鼓打節奏,剩下的人都是用槳來划船,看誰最先劃到終點。賽龍舟時,所有人都會圍在河邊,把河堵得水泄不通,很是熱鬧。

去年過端午節,我回到老家去看賽龍舟。我來到河邊時,只見人山人海。如果有人不知道的話,還以爲裏面沒有河呢!

這就是端午節,是不是很熱鬧?

端午節作文5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去奶奶家走親戚了。

我和妹妹很開心,今天中午我大有口福,因爲我奶奶給我們走了燉肉,別小看這一鍋燉肉,奶奶做的燉肉味道鮮美,好吃極了。吃完飯,我和弟弟妹妹歡蹦亂跳地去牀上午休。其實,看上去是午休,其實就是上牀上玩,覺沒睡好,我叔叔嬸嬸就會來了,但是我以爲我叔嬸會來了我弟就就會安心的睡覺,但是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我弟不但沒有睡覺,反而和我打起來了。

我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弟就開始打我了,剛開始我以爲他跟我鬧着玩,所以我就沒怎麼理會他,繼續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一會兒我弟變本加厲,打的越來越疼,所以我忍不住了,我就打他一下,我弟又打我一下,沒一會兒,牀變成了我倆的戰場,開始真正的打起來了。我氣的火冒三丈,我弟的嘴撇着看着非常嚇人,我弟還給我的衣服扯爛了,我就真的'惱怒了,我就毫不客氣的跟我弟打起來了,最後我還是把我弟真的打哭了。

看來我弟又些欠收拾了。但是我作爲一個大姐,不能打他,只能好好教育了。

這就是我在老家度過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6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通常在這一天我們會吃糉子、划龍舟。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新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鬱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人們害怕魚蝦吃掉屈原,只好把蒸熟的米捏成團投向江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這個節日了。

每年一到端午節,我就會和媽媽一起包糉子。首先,我們取出剛剛買回來的新鮮的糉葉,把它洗乾淨鋪平,壓成一大沓。然後,媽媽用糉葉折成一個漏斗狀的包包,我用煮成六分熟的米飯填入其中,媽媽好後包紮成三角狀的'糉子,再用繩子一捆,一個精美、玲瓏的糉子就完工了。

端午節那天,奶奶還會用紅色的花布給我做各式各樣的香包,奶奶說這些香包可以保佑我不招蟲子咬。媽媽也會找來各種絲線,編出各式各樣的形狀,讓我們戴在手說是辟邪。總之,端午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還有好看的。

我愛端午節,但我更喜歡屈原那種受人敬仰的愛國主義精神!

端午節作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日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在那一天,我們都會吃糉子,還有一些地方會賽龍舟呢!

我還記得上次吃的糉子,兩片糉葉包裹着,外面還有一根細繩纏繞着,裏面大部分是糯米,當然還有好吃的餡料,比如說:蜜棗、豬肉、香腸等。它的身體呈三棱柱,很特別吧!聽奶奶說,要是實在沒有糉葉的話,用竹葉也可以代替呢!我在想,要是用竹葉來包,一定會有一種淡淡的香味吧!

今天也是端午節,奶奶特地從鄉下老家到我們家來包糉子。奶奶告訴我,很久很久以前,原本是沒有端午節的,因爲愛國詩人投江自盡後,人們爲了紀念他,纔有了這樣一個節日。

別看奶奶包糉子很簡單,可實際上要是自己親自去包,纔會知道其中的難度係數。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可最後個個都漏了餡。奶奶笑眯眯地說:“孩子,包糉子的時候細心一點,兩片糉葉疊在一起,呈漏斗形,然後往裏面放糯米……”雖然我笨手笨腳的,可看見比之前包的好了很多,心裏也樂開了花。

經過蒸煮,可以吃糉子了。我解開糉葉,吃了一口,真香啊!後來,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吃着香噴噴的糉子,那感覺別提有多快活了。

這次的端午節真有意思啊!你們知道有意思的地方是哪裏嗎?那就是自己學着包糉子的失敗經歷,哈哈!

端午節作文8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民間傳統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相傳兩千多年前楚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自沉,後人爲紀念他,把這天定位節日,各地有吃糉子,賽龍舟等風俗。

認識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們就要完成第一個任務“包糉子”。媽媽手把手地告訴、指導我說:“用一片寬大的綠葉用手裹成一個小漏斗,只不過漏縫兒。在輕輕地抓一些黑米放在葉子中裹成五角形。抓米時,注意不要放太多, 因爲煮時一顆顆米粒們都要伸開懶腰,如果放米太多的一個個小米粒們都會頑皮地伸開懶腰,把“衣服”撐破。不一會,一鍋完美的稀粥呈現在你的眼前。總之,不要放太多的米,適當加一些紅棗,用線繫緊,一個小糉子就OK了!”

下面再給大家介紹一種天津特有的物品——老虎搭連兒。用一根線把精緻、可愛的小老虎美麗的蝴蝶結、金光閃閃的.小元寶、紅辣椒、掃把、簸箕按順序穿在線上用小釦子結尾。寓意着健康、美麗、財富、勤勞…。。這一串串老虎搭連兒承載着長輩們對下一代的美好祝福、希望。孩子們都把它別在衣物上。

天津的節日,都能引出一個個故事,表達了人們對事物的憧憬、嚮往。表現了天津人的開朗、闊達。我自豪,我出生在天津,天津一個習俗之鄉,一個繁華之地……我愛天津,我更深愛着這個歷史大寶庫!

端午節作文9

“嘿喲,嘿喲……”一陣粗壯急促而鏗鏘有力的號子聲傳進我的耳畔。啊!賽龍舟開始了!端午節也悄悄的來臨了。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爲每年的五月初,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去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爲祭奠屈原的節日,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的習俗,而最有意義的要數包糉子了。

我先拿出一片棕葉,把它裹起來,使之成爲一個漏斗狀。接着,我在“漏斗”裏灌了一勺米。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糉也有悲慘之時,“漏斗”一下子被撐破了,“嘩啦啦”,糯米灑了一地。我只好做第二個“漏斗”。我選了一張鮮嫩的糉葉,小心翼翼地把它沿45度角裹起來,再用食指把它轉緊。緊接看,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只放了半勺米,還用筷子把米插緊。然後,我把糉葉兩端包起來,形成了一個三角形,一個糉子的雛形就做好了。最後,我把糉子用細麻繩紮起來。我先用繩於做了一個“圈套”,小心翼翼地把它纏住,再用手一拉,哈哈!糉子進入圈套了,被牢牢扎住了!看着自己的傑作,我開心地笑了。最後,我們把這些糉子放進鍋裏煮了起來。大約過了20分鐘,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糉子熟了,大家高高興興地吃起了糉子。

端午節是我喜歡的節日,它不僅能讓我瞭解風俗習慣,還能吃上香噴噴的糉子。通過這次端午節包糉子,我明白了要敢於實踐、敢於創新,去開創創美好的未來。

端午節作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期待已久的糉子,正在向我招手呢!

“開始了,開始了!”同學們大聲歡呼、手舞足蹈,跑着去搶糉葉,我也取來一張青綠的糉葉,從中摺疊成漏斗的形狀,舀幾勺糯米放進糉葉,再加上幾粒花生和蜜棗。輕輕地卷糉葉,折了好幾次,糉葉總是調皮地裂開嘴,一粒粒白花花、亮晶晶的糯米跑出來了。我十分着急,只好請老師教我包糉子,老師左右對摺,一下子就包好了。老師真是我的“救兵”。

可是怎麼系糉子呢?我一定要自己嘗試,我取來糉繩,齊腰纏上,可是,調皮的繩子上下滑動,怎麼都無法固定,我急得直跺腳。哼,跟我作對,沒門!我一手捏糉子,一手纏繩子,再用嘴拉繩子,使出渾身解數,終於把糉子綁架結實。環顧四周,我發現同學們包的`十分漂亮,我包的糉子歪歪扭扭。於是我暗下決心,重新再試。我又取來一張墨綠的糉葉,開始聚精會神地包糉子,很快就把糉子包好了。我無比興奮,看看,這次果然包得漂亮多了。

糉子下鍋了,不一會兒,一股濃濃的糉香撲鼻而來,糉子煮好了,我取來一個,剝開外皮,蘸點糖,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就是香甜可口,正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個端午節收穫可真大!

端午節作文11

我的家鄉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城市不算大,但卻是個美麗的城市,也有着濃厚的風土人情。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每年在端午節快到的時候。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賣五彩繩和紙葫蘆的小攤,到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媽媽給我買了兩個五彩繩,那上面還帶着兩個金黃色的小鈴鐺,發出“叮呤呤”的聲音。我非常喜歡。

農曆五月,青草長滿了家鄉的山野,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了。清晨,爸爸早早就把紙葫蘆和艾蒿掛在了我家的門上,媽媽還在屋裏掛了一個大葫蘆呃!我好奇的問媽媽:“爲什麼要在家裏掛葫蘆呢?”媽媽說:“以前聽老人們說過,掛葫蘆能保平安和健康”。雖然有些迷信,但是它卻有着美好的心願。

今天,家家都吃着香甜可口的大糉子,我也不例外,向媽媽要了錢,買了一袋大糉子。關於糉子還有一個傳說呢!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位大官叫屈原,他非常愛國,可是當時的楚國國君不聽他的意見,還把他貶官流放。後來秦國攻佔了楚國。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石投入了汨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千百年過去了,每到農曆的五月初五,吃糉子,以紀念偉大的屈原,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家鄉的端節節雖然沒有南方賽龍舟的場面壯觀,但是卻有着濃濃鄉情。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陽……”每當我唱起這支兒歌我便會想起家鄉的端午。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說到南方過端午節他們還要吃“五黃”,“五黃”裏面有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還有,南方人和北方人,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作文13

吃完晚飯,爺爺說:“馬上要端午節啦!”我好奇地問:“端午是什麼時候呢?”“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

爺爺和藹地說:“因爲五和午是諧音,端是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又可以說成是端午。”“那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爺爺笑咪咪地回答:“我們這裏的習俗是到那天要吃糉子、撒白糖、家家戶戶門上要插艾草,還要賽龍舟、喝雄黃酒。”“那吃糉子有什麼來歷嗎?”

“當然有啦,端午節吃糉子這裏面還有一個故事呢,是爲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寫了一部反映當時貧苦百姓生活的長詩《離騷》。被奸臣所害,五月初五這天蒙冤自投汩羅江,當地的百姓爭先恐後地划船打撈,打撈了很長時間、很多地方都沒找到。這時突然有人說這江裏有一條蛟龍,人們怕蛟龍吃掉屈原,於是家家戶戶就都用蘆葦葉子將糯米包成各種形狀的糉子,扔到江裏給蛟龍吃,希望蛟龍別吃屈原。”“那賽龍舟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又問。

“賽龍舟啊,據說當地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後,大家都爭着划船去救,很多艘船都一起在江面上冒雨前進,後來爲紀念屈原,這個風俗就被人們保留下來,演變成現在的龍舟競賽。我們家鄉每年的端午也都會舉行賽龍舟的活動。”

爺爺接着還說:“我們這星期也要把糉子包好嘍。”我高興地跳起來說:“喔,太好了。”

端午節作文14

“嘩嘩!”我從學校回到家,聽到了一陣陣洗東西的聲音。我來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洗箬葉呀。

媽媽洗完箬葉後,又把準備好的糯米放上灰水。過了一會兒,一切準備就緒,就剩下把打一大堆白白的'、胖胖的糯米包進長長的、硬硬的箬葉裏了。

我和媽媽各搬了一張凳子,坐在一大桶箬葉前,然後就開始包糉子。媽媽叫我先看他做幾遍,看完後我再做。可我沒耐心,看了一遍就覺得會做了,於是我做起了糉子。最後,我果然沒有做成功。

媽媽發現我在做,而且沒做成功,便再次強調:你要多看幾遍再做!

我聽了媽媽說的,再看着她包糉子。經媽媽同意後,我自己包起糉子來。照着媽媽的包法,我先取出一片葉子,摺好形狀;再往摺好的箬葉裏放糯米;然後把葉子再折成三角形(每面三角三邊)。最後一步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繫繩打結,我就經常被這最後一步打敗。

我在包糉子時,包好後,就差繫繩打結了。可繩子卻偏偏不聽話,我叫它別動,就要動;我叫它鑽過洞,它就不鑽;我叫它別鬆,他就鬆……包糉子時,有這種繩子“拖後腿”,真是難啊!

雖然我不太會繫繩子,但我還是包成功了幾個——它們小小的,不太成形狀,和大人們包的不想上下。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端午節的習俗——吃糉子!

端午節作文15

我們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重陽節等等,但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的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早早起來去踏青,我聞到青草的味道,聽到了許多種鳥的叫聲,心情真是異常的輕鬆。

我在草地上像一隻歡快的小兔子東跑跑西看看。爸爸媽媽走了很遠才找到了艾草,而我的手中是一大把各種顏色的'野花。我們回到家,媽媽把艾草插到門上,放到牀旁,我幫媽媽拿葫蘆這掛一個紅的,那掛一個粉的,整個屋子和院子完全變了樣子,我高興極了。端午節真是個與衆不同的日子,關於這一天還有一個傳說呢。在我國湖南一帶流傳着這樣的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這天家家戶戶插艾草,吃糉子,到汨羅江去看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悲痛,五月五□懷石投入汨羅江。人們從四面八方划着船趕來搶救,並把糉子投入江中給魚蝦吃,免得傷害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吃糉子的來歷的傳說。我喜歡過端午節。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