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精選(7篇)

端午節2.95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精選(7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端午節到了,這天早上,奶奶盛着一碗熱氣騰騰的糉子放在桌上,我剝開糉子葉,裏面是黃色軟軟的糯米飯,糯米飯的裏面有紅棗,我咬了一口,軟軟的、香香的、糯糯的,好美味呀!奶奶做的糉子就是好吃。我對奶奶說:“奶奶我要學做糉子。”奶奶說:“好!我來教你,今天真是太陽從西邊升起了!”

我們說幹就幹,奶奶把糯米淘好,家裏還有棕葉,奶奶又準備了紅棗做餡,只見奶奶把棕葉折成了一個三角形,再把糯米放在棕葉裏面,然後用手打緊,用手指在糯米里面挖個小洞,把紅棗放進洞裏,再把棕葉折成了一個三角形,最後用線把糉子綁起來,看一個完完整整的糉子,被心靈手巧的奶奶做好了。然後奶奶把糉子放到電飯煲裏煮半個小時就好了。耶!香香的糉子新魚出爐了。說起吃糉子還有一個感人的傳說呢?

古時候,楚國有一個忠誠的大夫叫屈原,他非常愛國,可是楚王卻不相信他,而相信奸臣的讒言,把屈原貶到了汩羅江附近,屈原越想越想不開,心灰意冷,就跳進了汩羅江,被江水淹死了。老百姓爲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把飯糰用棕葉包住,拋入江中,反來這個習俗就留傳下來了,演變成了端午節吃糉子。人們這樣做,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也要向屈原學習,熱愛自己的祖國,現在認真讀書,長大爲祖國做貢獻。

吃完糉子,我準備出去玩,看見奶奶在掛艾葉,我問奶奶:“爲什麼要掛艾葉?”奶奶說:“這是爲了避邪。”我又問奶奶:“爲什麼要避邪呢?”奶奶說:“艾葉的香味能使蟲子、螞蟻等一些動物最不喜歡聞的香味。端午節是整個熱天的開始,五毒開使活躍,鬼魅也開始猖獗,所以要把艾葉掛在門前,鬼魅看見了就害怕得逃跑了。”“哦”,我點了點頭,原來掛艾葉還有這樣的用處,艾葉太神奇了。

下午,爺爺奶奶帶我和妹妹去看龍舟,還沒到河邊,我就聽到了“咚咚”的鑼鼓聲和“噼哩啪啦”的鞭炮聲,我的心一下子飛到了河邊,我飛快地往河邊跑去,哇!河邊的人真多啊!我擠過人羣,來到河邊,看見河裏有四條龍舟,分兩隊,一隊穿紅色的衣服,一隊穿黃色的衣服,他們兩隊要比賽。划船的人手裏拿着漿,口裏喊着號子,不停地往前劃,旁邊的人有的喊:“紅隊加油!”有的喊:“黃隊加油!”有的希望紅隊贏的,黃隊卻快了一點,希望紅隊贏的人,卻一副悲哀的表情,相反,希望黃隊贏的,而紅隊快了一點希望黃隊贏的也露出了一副悲哀的表情。他們的手握緊了拳頭,不停的飛舞,說:“黃隊加油!”另一邊的人說:“黃隊漏油!”咚咚的鑼鼓聲,響亮的加油聲,場面熱鬧得沒有一個人不喊加油!我說:“紅隊加油!紅隊萬歲!”最後紅隊獲勝了,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我激動的一邊喊,一邊啪手,把嗓子都喊啞,手都拍紅了。我喜歡這個節日,場面非常熱鬧激烈,我都興奮得要飛了似的,多快樂啊!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以前人們借划龍舟驅趕江中的魚,便屈原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慢慢地就演變成了划龍舟的'習俗。賽龍舟就是爲了紀念屈原。

晚上,吃飯的時候,奶奶盛上了一碗鹹鴨蛋,我問奶奶:“爲什麼要吃鹹鴨蛋?”奶奶說:“我們有吃鹹鴨蛋的習慣,而鴨蛋是傳統端午食物‘五黃’中的一種,新鮮煮好的鹹鴨蛋,蛋白如脂,細嫩而清爽,蛋黃如砂又油,不是太鹹,實在是太好吃了”。我還問奶奶:“那端午節吃鹹鴨蛋有什麼好處呢?”奶奶說:“俗話說,要吃鹹蛋棕,才把寒意送。因爲端午節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都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溼,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衆多疾病。古時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瘟瘡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鹹鴨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植物生命活支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溼,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衆多疾病,端午節吃鹹鴨蛋,可以防毒,也可以讓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我以爲鹹鴨蛋很好吃,就迫不及待地從裏面拿出一個最小的一塊,細心地品嚐起來,雖然蛋白有點鹹,可是蛋黃挺好吃的,看起來金黃金黃的,油亮亮的,吃起來像吃一層輕軟的蛋糕一樣,我喜歡端午節,有這麼多美食享受,想起來這些就直流口水,我期待下一個端午節。

端午節真是太好玩了,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但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2

在都市裏過端午節,終歸沒有鄉村熱鬧,只是吃點應節的食物罷了。在我的家鄉過端午節,可不光是吃糉子,它還有不少的講究。端午節也算是個大節日哩。

在端午節的前幾天,人們便結伴到野地裏,採擷最好的艾草,回到家編成艾辮子。在節日的頭天夜晚,用火點着在院裏燃燒,據說它可以驅邪辟妖。是不是真有這麼大的法術不得而知。反正在這天夜晚,家家都是青煙繚繞,村子裏處處有艾草香。家家戶戶的門框上,這天也都掛幾枝艾草,有的還用紅布條拴上,這有什麼說法,我從未聽大人們講過,可能也是驅兇化吉吧。

母親很重視這個節日,她總是天不亮就起來,用一盆清水泡幾枝艾草,讓我們起牀後用它洗眼睛,說是一年下來就不會得眼病。然後端來兩盆糉子,讓我們一樣樣地嘗,糉子的餡總有好幾種,這兩盆也是分爲涼熱的,誰願意吃什麼樣的都行。平日對孩子管教再嚴的父母,在節日裏也要放鬆些,儘量讓孩子們高興,孩子們也就放開肚子吃。

端午節做荷包,是故鄉的風俗。年輕女人們,找來各色的`絲線,在布上繡着花樣,然後縫成小巧的荷包。荷包的樣子有多種,常見的還是心形的,再有就是八角形的,不管是什麼花樣的,荷包裏邊裝的都是艾草和各種香料。

當然,年輕女人們做的荷包,倘若是送給情人的信物,裏邊更要裝上一顆癡情的心。這端午節端午節也蠻浪漫呢。

端午節作文 篇3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糉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會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羅江邊徘徊,他仰望蒼天,對當時社會的腐敗十分不滿,他憤怒、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悲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來扞衛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包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糉子一樣寓意豐富,糉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糉子的裏面包着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糉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鄰右里一樣,媽媽便去菜場買包糉子的材料:糯米、糉葉、紅棗……媽媽先把糯米泡好,把糉葉和紅棗洗淨,洗好後,再把紅棗切碎,用調料把紅棗與糯米拌在一塊兒,過了一小時,媽媽開始包糉子了,她先把糉葉折成一個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糉葉裏,再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最後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

開始煮糉子了,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像一個個小鴨子,在水中快樂的游泳。大約一小時後,滿屋飄香,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用嘴吹吹,輕輕解開繩子,剝開糉葉,哇!露出泛黃的米粒,咬一口,滿嘴都充滿着糉葉的清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大棗餡兒。糯米的清香與大棗的香甜結合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

在這糉葉飄香的節日裏,我深深感受到炎黃子孫對屈原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立志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的小公民。

就這樣,一個精緻美觀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奶奶三兩下就包好了一個糉子,我信心大增,拿起糉葉就開始包糉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想:這是我第一次包糉子,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傑作”。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三片糉葉疊在一起,完成漏斗型,把糯米放進去,再放一些肉餡,接着把糉子捏成三角形。特別是捏形狀可費了我不少時間,可不像奶奶那樣如魚得水。捏了半天,也沒有奶奶包的好看,糉情

端午節作文 篇4

一提起端午節,人們就會想起吃糉子,划龍舟。但是同學們你們知到“端午”是什麼意思,端午節的風俗又是怎麼來的嗎?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曆五月初五稱爲“端午”。到了唐代,由於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爲了避用“五”字,就用迴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

爲什麼五月初五這一天會成爲“端午”呢?民間流傳着很多種說法。其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爲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官,楚國不採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見了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憤難忍,便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百姓知道後,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是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餵魚。從此,划龍舟,包糉子就是我們中華的風俗了。

我很喜歡端午節,我每年都盼望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我我的媽媽叫我早早的起了牀,讓我跟她一起包糉子,我高興的答應了。

我在廚房裏看到了菠蘿,就問我的媽媽:“我的媽媽,我可以把菠蘿抱在糉子裏嗎?”我的媽媽回答說:“當然可以了。”

我學着我的.媽媽的樣子,把竹葉捲成圓筒形的,放上糯米、紅棗、菠蘿,然後用竹葉包起來,纏上線。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和我的媽媽一會兒就把糉子包完了,我的媽媽開始煮糉子。

開飯了,我們一家吃着自己包的糉子,高興極了!

中午,二姑媽來到我家,請我和姐姐、哥哥一起去東營吃了肯德基、冰激凌。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高興啊!

端午節作文 篇6

端午節來啦,來告訴大家我知道的端午節習俗吧!

習俗一:包糉子。

包糉子少不了這三樣東西——糉葉、糯米、繩子,先把鮮糉葉在鍋裏用水煮軟,撈起用涼水沖洗乾淨,展平,放上泡好的糯米,包成三角形狀,用繩子捆好,這樣糉子就包好了,煮熟就能吃了。如果你想吃的更豐富,可以在裏面包上紅棗、花生、百合,甚至還可以包上肉或者鹹鴨蛋黃。

 習俗二:賽龍舟。

賽龍舟時,二十三個人先坐在一條裝飾有龍頭龍尾的長船上,他們中二十人是運動員,一個舵手,一個鑼手,一個鼓手。舵手在船頭控制龍舟前進中的方向,比賽開始後,大夥按着鑼手和鼓手敲出的'節奏用力地向前劃。

習俗三:戴香包。

香包是用薰衣草和玫瑰的乾花瓣或者艾葉、丁香等中草藥用鮮豔顏色的布縫成各種各樣好看的形狀,再裝飾上繩釦和各種小擺件。香包可以避邪、祈福,還可以驅蚊,現在我們買香包主要是用來當着小禮物送給別人。

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節習俗。雖然我沒有參加賽龍舟,但是我包了糉子還戴了香包,還是覺得這個端午節過得很充實。

端午節作文 篇7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磨拳擦掌忙活起來,準備包糉子。

媽媽和奶奶把提前泡好的糯米和餡料拿出來,洗好糉葉,一切準備就緒。

說幹就幹。奶奶與媽媽都是包糉子的高手。她倆各自站在桌邊,像比賽似的,專心致志地包起糉子來。媽媽拿過一張糉葉,兩手一扭,糉葉被圈成了一個小小的尖錐。她抓了一把米放進錐中,又撿了兩顆紅棗放進去,上面再鋪一把米,用手擼平,然後把糉葉折過來,兩手配合七拐八彎地折了幾個,一個四棱形的糉子便成形了。她一手捏緊糉子,另一隻手抽出一根棉線,在糉子上繞了幾圈,麻利地打個結,一個結實漂亮的糉子就完成了。再看奶奶,速度也差不多。只不過,她的糉子跟媽媽那隻長得不一樣,是一個又瘦又長的小尖糉,特別小巧可愛。

“奶奶,我要吃你這個!”我激動地喊。“好好好,囡囡喜歡,奶奶多包一些。”奶奶慈愛地笑着。

看着看着,我也手庠了,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學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呀?”“行,但是你得有耐心。”“好!”我信心十足。

“首先,將兩片糉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緊一點,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照着媽媽說的,一步一步地往下做。慢慢地,還真有點糉子樣了。馬上就要大功告成,只要再用繩子把糉子捆起來就行了!我強壓着內心的激動,學着媽媽的樣,拿起棉線開始往糉子身上繞,才繞了兩圈不到,糉葉開始調皮搗蛋,原本裹緊的葉子不知怎麼就鬆了,裏面的米漏了出來,而且越漏越多,很快就剩個空殼了。我氣得滿面通紅,不服氣地打算重來一次。經歷過幾次失敗後,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第一個糉子。儘管形狀還不是很美觀,但我已經非常滿意了。原來包糉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這麼難啊!

我們邊包邊聊天。奶奶告訴我,糉子的種類很多,喜歡什麼,就可以在糉子裏放什麼。各種肉,各種豆,還有紅棗、粟子,甚至連鹹蛋黃也可以往裏放。要是什麼都不喜歡,也可以裹成白糉,蘸糖吃,味道也很不錯。我聽得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下午,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小尖糉剝開吃起來。白白的糉子蘸上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楊楊,你知道端午爲什麼要裹糉子嗎?”媽媽忽然問我。我搖了搖頭。

“想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於是,媽媽便娓娓動聽地講了起來……

吃着糉子,聽着媽媽的故事,我彷彿依稀看到,一位峨冠長鬚的清瘦詩人,正吟着詩,微笑着慢慢走來……

標籤:端午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