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日記集合8篇

端午節1.22W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端午節日記集合8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端午節日記一年級作文。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

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端午節日記 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當然是包糉子、吃糉子和賽龍舟了。包糉子肯定同學們都不會包吧!我也不會包,今天我就要和媽媽、奶奶他們一起包糉子。

早晨,爸爸到街上去把糉葉買回來,我和媽媽他們把糯米準備好。媽媽就開始教我了。我先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糉葉,把糉葉向中折出一個圓角,左手捏緊,最後,再用事先撕好的糉葉條向糉子的兩頭各繞兩匝緊。一個好看的糉子便包好了。於是,我又別出心裁地給它做上記號。我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幾個糉子,但怎麼也沒有媽媽包得美觀結實。我想:雖然我這次沒包好,但下一次一定會包好的。

糉子煮好後,我就連忙挑我包的糉子。雖然這幾個糉子都被開了花,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我勞動的果實,所以我吃起來特別香。

端午節日記 篇3

今天,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去華聯超市買了四包糉子,我媽媽還買了五穀香蓮。

回到家,媽媽就開始煮糉子,只用了十分鐘,香甜可口的糉子就出鍋了,我咬了一口,只見裏面有甜甜的糯米、有胖胖的花生、還有鮮嫩的玉米粒呢!那味道香香的、甜甜的,可好吃了!

我喜歡這樣的糉子。

端午節日記 篇4

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四,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端午節的早餐一改往常的內容,不是包子、豆漿,不是湯粉,而是我最喜歡吃的糉子。一大早,媽媽就熱好了糉子,我還沒走到餐桌,糉子的香味就已經竄進我的鼻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嚷起來:“媽媽,我要吃糉子。”“來啦,來啦!”只見媽媽用碟子裝着一隻熱氣騰騰的糉子,拿到餐桌上,然後熟練地將裹着糉子的“腰帶”一道道地解開,再把糉子的“外衣”一層層地剝開,啊!解饞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冒着熱氣,油光發亮,香味撲鼻的大肉糉在碟子上展現了。我又是迫不及待地用筷子一插插到糉子上,用筷子把糉子“破”成兩邊,這下,“廬山”真面目徹底暴露了,只見糉子裏面的?有綠豆、豬肉、香菇、蝦米,真是太豐富了,濃郁的香味,使我垂涎欲滴,趕緊夾了一口放進嘴裏,啊!香甜、美味、可口……

端午節的糉子就是誘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日記 篇5

都說屈原如何的有才,屈原自己也以有才而自居。

屈原步入官場,他直來直去,圓不來也通不去,可他又不屑那些忸怩和做派,因之,碰壁、失意、以至沮喪,因而一憤而做《離騷》,以此告知後人他的學識之博,見識之厚。

屈原官場不景氣,就寫書問世,由於他寫的內容偏激,文字苦奧,整篇洋溢懷纔不吐的氣悶,居然銷售量極少,因之屈原窮的叮噹響。屈原苦啊悶啊!五月初五這天,屈原獨自一人在河邊散步,他想呀:自己學富五斗,站在了寂寞的文化巔峯,可是自己的政治主張就是不被採納,自己的文章除了幾個老學究欣賞外,幾乎沒有點擊率,而且愛情極不盡意,這是怎麼回事呢?屈原用他僵直的腦殼就這樣想着,想的腦殼酸酸的,肚子也酸酸的……忽然,河裏一條魚兒輕遊、仿若美人赤身裸體展開了的曼妙舞姿,心花怒放的屈原縱身跳進河裏,緊緊抱着美人魚,抱着抱着就被美人魚吸盡了陽氣,屈原從此就成了水下的丈夫,他的文字化作了浪花,時而有魚兒穿梭。

從此:因爲屈原被美人魚吸盡了陽氣,所以五月初五就成了端陽節;端陽節在河裏划龍舟,以此超度水下寂寞的丈夫屈原;端陽吃糉子,吃盡糉子的花心,凝聚一家子心花的洋溢。

屈原死後,屈原的作品立刻風靡至今,他的才氣和思想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但他的憤世和厭世的悲觀行爲卻頗有意味。

歷代的人,往往對活人刻薄,對死人溫和,哪怕是悲觀的自殺,也大加讚頌那酸臭的美,就像臭豆腐一樣。

端午節日記 篇6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爲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端午節日記 篇7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五點鐘就起牀,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麼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後,我撒開腿就往家裏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糉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爸爸媽媽一人解了一個糉子,撒上白糖,然後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糉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糉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脣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糉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學校去學習。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端午節日記 篇8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糉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糉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

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糉子一樣寓意豐富,糉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糉子的裏面包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糉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矇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繫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着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 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划動的嗎 衆人划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糉葉飄香的季節裏,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爲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