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日記範文彙編六篇

端午節2.51W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端午節日記範文彙編六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糉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色彩和滋味惹人喜歡,而且還能引起我們對一位古人的懷念。

糉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人們用翠綠的糉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做成糉子。煮熟以後,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色的糉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裏鑲嵌着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豔麗動人。

糉子的味道更是美極了,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補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屈原一生寫了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後來國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造成國土淪喪的後果。他滿懷憂憤,抱石投江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每年端午節,總是把食物用糉葉包起來。投入江中,讓魚兒吃扔下來的食物,使屈原的屍體不受傷害。

老人們說,吃了糉子要學習屈原的愛國品格。難怪人們吃糉子的時候,老人總要講屈原的故事。端午節日記250字

端午節日記 篇2

今天是端午節,大街小巷到處洋溢着過節的氣氛,超市裏人山人海,商家抓住這一機遇在搞特價賣糉子;大街上到處是提着禮物串門的人們,走到樓道里各家各戶的門把手上都插着艾葉,我們家也不例外,奶奶準備好了江米、糉葉、白糖、蜜棗、花生和繩子準備包糉子。

正當我們正準備開始包糉子的時侯,門鈴突然響了起來,我一開門,原來是大姑和大姑夫來了。他們也馬上加入到了我們的包糉子隊伍中來。十分鐘過去了,門鈴又響了,我又過去開門,啊,原來是李霏姐姐和魏濤哥哥來了,奶奶又多了兩個幫手,正在包的時候,奶奶的手機又響了,原來是三姑打電話說她們一家三口一會兒就到了,啊,端午節真熱鬧呀,全家人都到齊了。

我也不甘示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個蜜棗和花生,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我們終於包出了一個個精美的糉子,高興極了。糉子是包完了,下面我們又要開始包糖糕和菜角了,奶奶準備了麪粉、發酵粉、糖、水,開始做糖糕了。首先我們把麪粉和發酵粉放進盆裏,和了五分鐘後,再放水,接着和五分鐘。到那時,面就被和的軟軟的了。我們再把糖放進裏面,不多不少,甜味又好,到第三步了,我們把鍋洗了後,把糖糕放進鍋裏。

這時,我看到大家都滿頭大汗,我也不例外,但我們想到美味可口的糖糕、菜角時,大家都不再怕累了。

我們吃着又香又甜的糉子、糖糕、還有香香脆脆的菜角。哇,我咬了一口,簡直是人間美味啊!這個端午節過得真快樂!

端午節日記 篇3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本國還沒有呢!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次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江河裏的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毀壞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的兒歌很多:“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風俗都與“五”這個字聯絡在一同。用紅、黃、藍、白、黑這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伎倆或足踝上,稱爲長壽縷。各家各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蔥頭、龍船花。”

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北方還是南方,這一天都要在兒童的頭上畫一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同窗們,你曉得了嗎?

端午節日記 篇4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

聽媽媽說,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的居民都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地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我們這裏也有習俗就是吃糉子、掛艾草、貼葫蘆。今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在大門上貼上了做工精美的葫蘆,掛上了艾草,聽說這樣是可以驅邪的。

今天的美食就是吃糉子了。奶奶要包糉子了,我連忙過去觀看,還迫不及待地要幫忙。以前,我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做的,另一種是竹筒的。糉子餡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的、豆沙的、水果的、肉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非常好吃。

奶奶今天準備的是紅棗和豆沙餡的`,都是我愛吃的。奶奶先把竹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泡好的紅棗或者豆沙餡放進去,再放點米,接着就把竹葉包起來,然後用線把糉子捆好,這樣連續包了很多個。我也學着包,鼓搗了半天才包了一個,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是心想,一會兒就會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別提多高興啦!

糉子包好了,奶奶拿來鍋,加了半鍋水,就把糉子放到鍋裏煮起來。糉子煮了半個小時,停火後又悶了半個小時,香噴噴的、熱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了。媽媽還精心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吃飯了,全家人圍坐在餐桌上,吃着這香甜可口的糉子,每個人臉上都綻放着快樂的笑容。

今年的端午節,我覺得非常高興,不僅懂得了端午節的來歷,還學會了包糉子,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糉子。

端午節日記 篇5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四口回家鄉包糉子,回到家我叫姥姥跟她說:“姥姥不如您教我包糉子吧!姥姥微笑着說:“好啊,現在就開始吧!

姥姥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姥姥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姥姥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姥姥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姥姥。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不過這次我學會了包糉子,別提有多高興了!

端午節日記 篇6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逢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我們家鄉是吃食餅筒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爸爸.媽媽還有弟弟一家去外婆家過端午節。外婆家的端午節很熱鬧,有划龍舟比賽.還包種子等等。我們先去海邊玩耍,海邊好多人,有的在玩沙灘排球,有的在玩水車.還有小快艇.還有好多人在游泳呢。

接着我們來到划龍舟比賽,“哇”划龍舟的地方人山人海都看不到龍舟,不過還好我個子小小的一下子就擠進去了,看到兩艘船,一艘名叫“紅船”一艘叫“白船”那些叔叔們劃的好整齊,我也在旁邊一起喊:“加油”第一輪比賽“紅船”贏了。

這個端午節雖然就放假一天但是這一天我們過的很充實,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