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故事(15篇)

端午節2.84W

端午節的故事1

以臨近端午節前夕,孩子們都聽到要過節都高興的發出了歡快的笑聲,幼小的孩子們都等着大人們包糉子,講故事。而我們也將人世塵俗拋擲腦後,投入到節日的歡樂中。

端午節的故事(15篇)

如今已是端午之節,我很想念屈原前輩。屈原是誰你們可能不知道,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的他懷着才高八斗的智慧,他向楚王自薦,可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後,楚王卻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後來,屈原覺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鍾愛國家可沒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我們爲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屍體被江裏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糉子,意思是魚吃糉子別吃屈原的屍體,後來稱這一天爲端午節。這一天便就有了吃糉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一定很是感動吧!其實我也是很感動的一塌糊塗呢!

可是聽了這個故事,我雖然敬佩他,但我覺得,他就不應該就這麼結束自己,是個人就會有不足之點,他肯定也會有不足之點,他應該繼續學習和改正他的不足之點,從而改變的更好,而不應該因爲一點挫折就當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這點而不去投江的話,他將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說道端午,我不得不把故事放到一邊了,還是講講我家鄉的習俗吧!

我家鄉的習俗你可能還是不知道,每當端午過節的時候,我們家鄉就要盪鞦韆,我也不例外。今天,我也蕩了鞦韆,其實他的寓意是蕩掉所有的怨恨和煩惱。

最後還是要給大家說一聲“祝大家節日快樂!”

端午節的故事2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在我們四川把端午節叫端陽。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現在端午節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老師告訴我們端午節還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僅如此日本人,韓國人也要隆重過節呢。

端午節吃什麼呢?當然要吃糉子囉。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我知道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戰國時期楚國人,被排擠而流放,於是他投汨羅江表示自己的愛國忠心與清白。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老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到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後世每逢端午人們還要舉行划龍舟比賽。

老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糯米捏成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有了吃糉子的風俗習慣。

今年的端午我們家是怎麼過的呢,讓我來慢慢告訴你。

一大早,奶奶就叫我一同去採藥,她說“這一天百草都是藥”因爲這一天許多人都把採來的草藥捆成一把一把賣給城裏人,我和奶奶穿過池塘,走了很遠的山路才扯了一些野陳艾,水菖蒲,藥味很濃烈。我們要拿回去掛在屋門上晾乾,今後熬水沐浴,對蚊叮蟲咬止癢驅痱子很有效喲。奶奶還說:“過去還有香爐草,可以用來熬水,大人小孩喝了都去身上的毒氣”原來端午節還有這麼多科學知識。

現在,看看我們是怎樣包糉子的。我們農村很少去買現成的糉子,要吃得新鮮就要不怕辛苦,自己動手嘛。首先要泡糯米(我們這邊也叫酒米)淘洗乾淨,泡三個小時以上,如果覺得吃起來太黏太膩,也可以加入少量洗乾淨的飯米一起浸泡,泡好的'米似乎真的有一種酒香,實際上,醪糟也是要用酒米的。

包糉子的糉葉可以用往年曬乾的,也可以去採摘一些新葉,糉葉用熱水燙過洗淨晾乾備用,四川人包糉子有白味的,煮好放白糖吃,比較正宗。但也可以包豆沙,臘肉等,甚至有辣味的鹹糉子。包糉子有點像我們美術課上老師教的做菱角,酒米不能弄太多,糉繩要捆得鬆緊合適,以提起來不散爲合格。

好了,將糉子煮熟,撈起來,剪掉糉繩,剝掉糉葉,香噴噴的糉子新鮮出爐了,還冒着熱氣,這時爸爸要在家就好了,“爸爸,你想吃家鄉的糉子嗎”今天我一定要給他打個長途電話。

端午節的故事3

端午節在傳說中,是爲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起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端午節的`故事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着表姐。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糉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溼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嘢,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姐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就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許多的花樣,包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糉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糉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糉子都不如家鄉糉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糉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麼糉子嘛,哪裏有家鄉糉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糉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故事5

國中一年級糕,國中二年級糉,國中三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部分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枇杷樹邊,有着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就是我的家鄉,也就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到來,大家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齊上山去採艾草,並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爲“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瞭解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大家看來,只須聞一離那清爽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大家來講就就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所以每年大家都爭着到山上來,採下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母親會用“五味草”給大家煮上好多的鴨蛋,據瞭解孩子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大家孩子來講大家總就是拿着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母親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大家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季都不長痱子呢……

在大家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去玩就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大家除去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被人記憶深刻的糉子呢?

包糉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母親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糉葉,用水少泡着,洗乾淨碼好。糉子的餡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母親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大家孩子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糉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讀書才瞭解,包糉子的風俗和國內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此時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羣衆爲了不讓水裏的魚咬着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糉子,扔到水裏。如此魚兒有些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就是,爲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後有了更爲熱鬧的“賽龍舟”。

大家村裏沒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如此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大家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伴隨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夥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大家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的故事6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老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老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端午節的故事7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是始終不忍捨棄自我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我的`生命譜寫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之後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故事8

太陽剛剛升起。我慵懶的穿上衣服,一轉身,看見地上一盆江米,挨着一堆捋得整整齊齊的糉子葉——原來今天是端午節啊!

洗了臉,坐在小凳上。看着姥姥嫺熟地包着一個又一個的糉子,不禁也心癢起來。“姥姥,我想包一個糉子。”“行,但是你會包嗎?”“沒問題!看都看會了~”

我自信滿滿的拿起糉子葉,學着姥姥折成筒的樣子,再放進一把江米,封上口。眼見就要成功,可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糉子葉裂開了……江米逃脫了糉子葉的束縛,紛紛滑回盆裏,我還沒反應過來,的,已經只剩幾粒江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對挑選糉子葉也上了心。姥姥的糉子葉裏,有去年用過的,比較軟和,也有今年新買的,很硬邦。我想,大概硬的比較容易裂開吧,於是就選用了去年的糉子葉。可是由於太軟,已經沒有了韌勁,輕輕一碰便裂開了口子,我又一次失敗了。是我判斷失誤?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糉子葉,可是因爲太硬,使勁一折——斷了。面對這樣的事實,我無語了。這時,姥姥的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傻孩子,你不會兩樣搭配着用嗎?”我照姥姥的話去做,果然好了許多。

不料,“剛出狼穴,又入虎口”,在添加江米的問題上,我又遇到了困難。糉子葉折成的筒下面有一個小洞,總是會漏出江米。我正焦頭爛額,忽然瞥見姥姥總是先用一小點江米嚴嚴實實堵住那個口,再添江米,我也學着姥姥的樣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雖然主要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還有一些小問題,我慢慢克服,終於弄出了糉子形狀的一個東西。接下來該捆馬蓮了。我在捆的過程中,由於太用力,糉子葉又裂開了。我趕忙又貼了一張糉子葉,當“補丁”,然後重新捆馬蓮。很長的馬蓮,我還是覺得不夠,又接了一段上去,給我的小糉子來了個“五花大綁”。一個嶄新的糉子誕生了!

糉子入鍋了。懷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我等了幾個小時。說期待,是因爲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糉子,說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糉子在幾個小時的過程中熬不住,變成一鍋粥。

終於,糉子出鍋了。在那麼多的糉子裏,就屬我那個帶着小補丁、五花大綁着的糉子最顯眼了。我不禁期待起自己的糉子來。扒開糉子葉,潔白的米粒露了出來,糉香四溢。雖然很小,可嚐了一口,還是美味無窮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多好啊!

這就是我的端午故事,就讓它伴着棕香結束吧。同時期待你的故事喲。

端午節的故事9

爲什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要舉行端午節?爲什麼端午節會有這麼多習俗?比如:賽龍舟,端午食糉,掛艾草等等……其實,這背後還有一個故事呢!

故事與楚國大夫屈原有關,當時各諸侯國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秦王繼位後,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約他去武關,兩國當面訂立盟約。

楚懷王接到信,思前想後,惴惴不安。大夫屈原認爲,不應該去,楚國已被秦國欺負也不止一次了。這次,肯定同樣不懷好意,去了,會中圈套;可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一個勁勸楚王去,楚王只好動身了。

楚懷王來到武關後,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被秦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讓楚國大臣拿土地贖人。大臣們拒絕割讓土地,並將太子立爲新國君,楚懷王受苦一年多,逃出來沒多久,又被抓了。最後,連氣帶病死在了秦國。

楚國人因爲楚懷王受辱而死,心裏十分不平,屈原更是憤怒,他勸楚頃襄王蒐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士,爲國家和楚懷王報仇雪恥。可沒想到,屈原被小人子蘭、靳尚等人陷害了,天天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壞話。此後,屈原革了職,被逐放。

屈原極其憤怒,他經常在汨羅江一帶遊走,唱着悲憤的歌。那附近的老百姓知道他是忠臣,很同情他。有一天,屈原在江邊碰到了一個漁夫。漁夫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呢?”屈原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漁夫不以爲然地說:“既然別人都是渾濁的,您何必自命清高,既然別人都喝醉了,您爲何不同去喝那一碗渾酒?”屈原反駁道:“我聽人說過,剛洗過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服上的灰塵,我寧願跳進江中,葬身魚肚,也不能讓自己乾淨的.身子跳到污泥裏去染一身髒。”說完,屈原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自殺了。鄉親們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怎麼也找不到。鄉親們很難過,面對江面想把竹筒裏的米飯撒下去,以免江中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此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當地的百姓都划着小船,用竹筒盛了米飯撒到水裏去祭祀屈原。漸漸地,盛着米飯的筒子被改爲糉子,劃小船改成了塞龍舟,一直世代相傳,就演變成今天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故事10

五月初五那天,我早上一起牀,就看到每家每戶門前都插着艾草,我們家也不例外。

我們的早點是糉子。在吃糉子時,我想起這麼一個故事: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時楚國被別的國家所滅,屈原不願投降,爲了表達他的愛國精神,他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湖南的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爲了不讓魚把屈原屍體吃掉,就包了許多許多的糉子,扔進汨羅江餵魚,表達了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之情。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都包糉子紀念他。

端午節還流傳着這樣一個催人淚下的傳說。據說白蛇精白娘子迷戀上了凡人許仙,白娘子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子,不做任何壞事,她和許仙結爲夫婦,一直過着美好的生活,不久便生兒育女。可是有一天,有個叫法海的壞和尚一心想拆散他們一家,就把許仙騙上了山,對他說,他的娘子是一條白蛇,在端午節的時候,給她喝雄黃酒,她就現出原形來。正如法海所說,許仙給白娘子喝下雄黃酒後,白娘子立刻變成一條巨大的白蛇,扭動着身子。這下許仙竟然被嚇死了。白娘子爲了救活許仙,去盜仙草,一路上山高路遠,凹凸不平。爬到山頂時,山神來和她決鬥,白娘子和他打得你死我活,遍體鱗傷。歷經千辛萬苦,白娘子終於拿到了仙草,救活了許仙。狠毒的法海見還沒拆散他們,又把許仙騙來,給他一個圈子,讓他在白娘子梳頭時,戴在她頭上,會保她平安的。毫無警備之心的許仙真的.照辦,他把圈戴在白娘子頭上,白娘子就被收了進去,關在雷峯塔內.......

我吃着噴香的糉子,想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不畏艱辛執着追求幸福的白娘子,心裏不禁感慨萬千。

端午節的故事1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早早的起了牀(其實我是想吃糉子),端午節的來歷,可是有一個美麗的故事:

屈原被放逐後,走到江邊,獨自一人披散着頭髮沿着水邊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一個漁夫看見就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爲什麼來到這裏”"

屈原說:“全世混濁卻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夫說:“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隨世俗的變化。全世上都混濁,爲什麼不順着潮流推波助瀾?衆人都醉了,爲什麼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爲什麼要保持高尚的節操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淨潔白的身體,去受髒物的污染呢?我寧願跳入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尚純結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於是寫下了《懷沙》賦,便抱着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

後來,人們爲了保護屈原不會被魚蝦們吃掉,就定了一個日子,一到這一天就紛紛把糉子投到河下;爲了屈原不受龍神傷害,就紛紛在船上敲鑼打鼓。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叫爲‘端午節’,到這一天,人們就吃糉子、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故事12

端午是一個好節日,既不用像春節你來我往互相傷害,也不像清明之類的蒙上一層恐怖的陰影,充滿民族色彩,活動又多是我童年十分期待的。

我在北方,離水遠。並沒有划龍舟這樣的大型的活動,所以一些閒散的小活動深深地撩動着童年的我,每每都期待的前一晚睡不着覺,因爲第二天一早我們就要踏青。等我到了南方我才知道,原來清明也會踏青,現在想想可能是清明我們家鄉的雪還沒化完吧。現在的我並不能記踏青哪裏好玩,只記得童年時的興奮,未知的的樹木,各種沒見過的花草。前一天晚上睡在哥哥家裏,跟他擠在一張單人牀上,兩個孩子也並不覺的擠,再用他的鬧鐘訂上五點半,期待到恨不得一下子就到天明。好不容易盼到天亮卻只有我一個人醒來,哥哥也因爲賴牀而只剩下我向窗外忘,看着早早踏青的人呢忙碌着,有的已經回來,有的剛要出發。

踏青的過程總是輕鬆愉快的,雖然我並不能記得很清。哥哥家裏很早就有車,總是叔叔帶我們開去很遠的郊區外折下高高的樹枝,還記得信佛的姑姑說過就是植物也有生命的,所以不能折老樹枝,不好的。父親也會去很遠的地方折給我蒲棒的葉子,長長的,高的有一人多高,有的還帶着綠色的沒長成的蒲棒,散發着清香的氣息。媽媽也會買上一束香草,裏面有種子,像豆莢一樣黃色的乾草,有着特別的節日的味道。

折完樹枝我們就會去逛早市,回到家裏就要用到剛剛折回來的樹枝來掛葫蘆,葫蘆是早早買好的,那些年葫蘆還都是紙做的,帶着長長的流蘇。翠綠的樹枝映陳着,漂亮到讓我難以忘記。等到下雨天,雨水帶着葫蘆的顏色滴下來,像彩虹匯入街道。

記得在老房子的時候每到端午之前好像都會有嬸嬸和姑姑們一起來我家包糉子,有肉的有豆子和大棗的,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包糉子。後來因爲我們搬出老房子了,糉子我也不太喜歡吃,而新房子也不夠大不能湊齊一大家子人一起包,所以已經很久不包糉子了。逛早市媽媽總會買很多我喜歡的東西例如魚形的氫氣球,和一個淡綠色的香囊,裏面也裝滿了香草,帶着特有的味道。早飯的時候媽媽會拿出許多的茶葉蛋,前一天煮好的,很入味。吃完早飯,我就回央求媽媽幫我把氫氣球繫上一塊重物,讓它保持着漂浮在空中但是並不碰到天花板,這樣就能隨着屋子裏的氣流來回走動了。

再然後我就長大了。稍微大一點的我就開始自己準備我的端午了,各種顏色的繩子編成一起就成了端午戴的.五彩繩,聽說可以避邪。所以還沒到端午我們就會買來一堆繩子在課堂上悄悄的編,編好後送給喜歡的人,我也幹過這樣的傻事。

再到後來我就上了高中,遇到了我第一個真心喜歡的人,愛情真的是很美妙的東西,真的會有心大力撞擊胸膛的感覺,看過了時間規劃局這個電影,那裏的人開始啓動自己的時間的時候就會有彭的一聲的心跳聲,是一種大力到讓人上癮的聲音。我想我那時也是這樣上癮的。所以端午節的彩繩只編兩條,我一條,他一條,他的是黑色配紅色,我的是藍色配白色,他的皮膚黑爾健壯,黑色,剛好配他不良少年的形象。那年給他五彩繩的時候他正在外面上網,我直接給他送了過去,他還是露着壞壞的笑,然後我也直接和他一起玩一款當時很火的遊戲,我們在那晚一起建了新角色,通宵了一晚上,第一次通宵的我竟然也不覺得困。第二天走出網吧大門時我被端午早上的陽光晃到了眼睛,多年以後仍然忘不掉。爾我也彷彿偷偷的發了誓,說我再也不會愛上任何人了除了他。

然而我愛了很多人,可那種上癮的心跳的感覺,卻像隨着我的青春一樣再也不見了。我們的家鄉很小,有一個西湖公園,我曾經跟我的好閨密說過,端午的早晨去那裏走一圈,你想見的不想見的人就都可以見到了。

雖然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去過那裏。

端午節的故事13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糉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秋意濃濃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戰國時期,請過爲了統一中國,向楚國發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求和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和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和衆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後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裏,自殺了。這是,正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把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爲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把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出現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的端午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僅是端午節,還有許多節日值得我們去探索,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的故事14

介子推曾經作爲晉國公子重耳的臣子追隨重耳四處流亡。重耳斷糧數日,再不吃東西就會死人。這時候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了肉湯送給重耳吃。重耳吃飽喝足之後,詢問緣由,發現了介子推的傷,很是感動。重耳表示,以後自己得到國君之位,一定要重賞介子推,報答活命之恩。

可是,等到重耳回到晉國,奪得國君之位後,遍封羣臣,唯獨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心中怨恨,於是寫了一首《龍蛇之歌》來表達自己的哀怨。然後,介子推帶着母親離開了朝堂,回到了故鄉。有人把介子推的`歌謠告訴晉文公,晉文公遺憾不已,連忙派人去尋找介子推。打聽到介子推住在山中,就到山中尋找。可介子推就是不肯露面。晉文公也是閻王脾氣,竟然下令放火燒山,認爲介子推爲了活命,必然出山。沒想到介子推竟然抱着一棵樹,活活燒死了。

那一天,正是農曆的五月初五。爲了表示對介子推的紀念,表達自己的悔恨,晉文公下令,以後五月初五那一天,都不許生火做飯——大家提前幾天做好了糉子之類的冷食——以紀念介子推。

後來,其他國家瞭解到介子推的故事,也很是感動,推廣開來。中原大地,長江流域,都在五月初五紀念介子推。

端午節的故事15

在浙江紹興,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傳說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尋找父親。過了17天,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她也投江而亡,五日後從江中抱出父親的'屍體,就此傳爲神話。據史料記載,自宋代以來,歷代帝王都曾對曹娥大事褒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