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選】端午節日記集錦九篇

端午節2.37W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日記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端午節日記集錦九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有來嗎?

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訴大家吧!

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這種說法流傳的最廣。楚王在寵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屢勸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聽到秦國連敗楚國,國家命運危在旦夕,於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這樣的。

我過端午節那天,南方會舉行賽龍舟吃糉子比賽。北方則會去踏青。

請大家記住這個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

端午節日記 篇2

我今天早上起牀的時候,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於是我就想到了屈原的故事,那些老百姓都不想讓屈原的身體被魚吃了,所以就投糉子。

我們今天上午來到了奶奶家,奶奶說我們今天吃糉子,於是我們就開始準備材料了,首先得準備幾斤糯米,之後泡三四個小時,再弄上大棗,準備葉子,準備彩繩,我們把糯米泡好拿出來,再將葉子折成一個圓狀型,把糯米放進去,再放自己喜歡的食料,再把葉子合一下,用線把它纏起來,繫個扣就行了,我們做了好多,放入鍋中煮熟就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啊,燙死人了,我趕緊吐出來,等糉子涼了以後,我一下子吃了兩三個糉子,我們包的這個糉子真好吃呀。

我們吃完中午飯以後,就來插艾草了,我們先採集完艾草,之後再將它放到我們的門口,它可以幫我們驅蚊蟲,驅邪保平安用的。

今天這個端午節實在太讓人高興了!

端午節日記 篇3

端午節邁着輕盈的步子來到了我們家,昨天媽媽拎回了兩箱糉子,我舔了舔嘴角上的口水,說:“媽媽,今天晚上咱們就吃糉子吧!”“小饞貓!”媽媽滿臉笑容地答道。

今天一大早,我和姐姐就早早地爬起來,大聲地唱:“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裏拿着一些糉子,讓我們選吃什麼餡的。我選了三個八寶的,兩個豆沙的。而姐姐呢,和我對着幹,選了三個豆沙的,兩個八寶的。我又想起去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同桌告訴我他們家都是吃豬肉餡的糉子,很少吃八寶之類的糉子。我還沒吃過豬肉的呢,所以我隨手拿了兩個豬肉的。媽媽突然微笑着說:“要不我們放上一個蜜棗的吧,誰吃上了這蜜棗糉子,今天就可以許一個願望,當天能夠實現!”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

不一會兒,一個個糉子出鍋了,我們就像蜜蜂似的涌上了餐桌。姐姐冥思苦想起來,用手摸摸這隻,又摸摸那隻。我呢,用手摸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看着桌子上的糉子。最後我決定拿那隻最小的,我開始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心裏只盼着那誘人的小棗能夠出現在我的嘴裏,可是吃到最後一口,連個蜜棗的皮兒都沒見着。我絕望地嘆了口氣,早知道就慢點吃了,沒吃着棗連那個糉子的什麼味道都沒品出來。“耶!我吃的是蜜棗的!”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姐姐手裏,姐姐連忙舉起手,說:“我的願望是:給我買漂亮衣服,但是不能買裙子。”姐姐就是這樣的滑稽,我和爸爸媽媽笑得合不攏嘴!

雖然這個端午節我們沒能去參觀龍舟比賽(因爲快期末考試了,作業多),我也沒有得到新衣服,但是今天我們都過得很快樂!

端午節日記 篇4

端午節吃糉子,春節放鞭炮,元宵節吃餃子,清明節上墳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異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個團圓節。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買來了一大堆竹葉,把它泡在水盆裏,準備明天包糉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牀,聞見廚房裏飄出一陣陣香味,饞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於是我就走到廚房跟外婆一起包糉子。我先在糯米堆裏拿出一些糯米,分別把它擺成立體的三角形,中間放上一個大蛋黃,還在每個角上各擺了一塊肉,接下來在水盆裏拿出竹葉,把它們包起來,再用繩子捆緊,可我怎麼也捆不緊,而外婆卻熟練地包好了。

捆到後來,我有點不耐煩了,就問外婆,爲什麼要包糉子?外婆說:“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志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後,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大家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撈了好久,也不見他的屍體,最後大家紛紛拿米團往江裏扔,不讓江裏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吃糉子”。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動了,於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糉子,終於成功了。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敬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

端午節日記 篇5

今天我們小記者來到鄉村大宅院,見場面非常壯觀,幾百人湊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原來是包糉子大賽。上午九點半比賽時間到了,大家都準備起材料。隨着主持人一聲“開始”,大家紛紛投入“戰鬥”。

有位爺爺動作可快呢!就像機器人一樣,經過她那雙巧手,理、攏壓扎,便成了這有楞有圓的糉子。旁邊的阿姨也不甘示弱,一個接一個的包。看到米堆一點一點地減少,看到糉葉一張一張地抽出,我和*小記者在一邊爲她們加油吶喊。

“強中自有強中手”,不遠處的奶奶更熟練了,只見她把線拴在了桌腿上。拿起糉葉、裝上糯米,纏線兩圈,一個精緻的三角糉就包好了。記者見那位奶奶包糉子與衆不同,並且包的糉子又結實有好看,速度還快。連忙拿起話筒採訪,聽奶奶說:“在家裏包糉子啊,糉葉要先煮好,如果往糯米里加一些花生、綠豆、板栗、香腸、臘肉,味道會更好!”由於奶奶在六分鐘內包的特別快,不一會兒,主辦方提供的糉葉就用完了,正應了那句“薑還是老的辣”。

今天,我們在端午佳節時和大家一起包糉子,充滿了端午氣息,真是濃情端午糉飄香啊!

端午節日記 篇6

早在幾天前,街道上就擺滿了糉子,到處飄散着糉子的清香。今天終於可以吃到媽媽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了。因爲端午節到來了。

媽媽真是了不起,能做出好幾種不同味道的糉子,有紅棗糉子、豆子糉子、蛋黃糉子,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肉糉子。糉子剛一出鍋,我和哥哥便你爭我搶,生怕自己少吃了一個。

正當我們準備把糉子送入嘴裏的'時候,爸爸走了過來,微笑着說:”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爲了紀念屈原!“”對!那你們知道爲什麼要紀念他呢?“我和哥哥你看着我,我望着你,直搖頭。”在春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所以在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和哥哥點了點頭,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的意義。今天不僅吃到了香噴噴的糉子,還讓我收穫不少。

端午節日記 篇7

這次放假回家前,媽媽買了好多的江米和蜜棗,說要回姥姥家包糉子,我問媽媽會包糉子嗎,媽媽說大姨這次放假也回姥姥家,原來是讓大姨勞動啊!

吃完早飯,姥姥就開始把米泡上了,吃完飯開始煮葦葉,姥姥說煮過的葦葉乾淨並且有韌性,我經常吃糉子,卻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包糉子,所以就在旁邊看着,順便幫大姨遞個蜜棗,拿個包糉子的繩等。

大姨包的真快啊,只見她把兩片糉子葉排到一起,捲成漏斗型,把江米放進去,放一個蜜棗,再裝進去一些江米,然後用糉子葉蓋住,用剩下的糉子葉圍着江米繞一圈,再用一片糉子葉纏一遍,防止有江米漏出。大姨讓我試試,我拿起糉子葉,學着大姨的樣子,前面步驟都沒問題,可是把糉子葉蓋住後,怎麼繞怎麼纏糉子都不聽話,最後以失敗告終,難怪媽媽和小姨、妗妗在旁邊看着,都不動手,原來包糉子是看着容易,包着難啊!

一上午大姨包了一百多個糉子,煮了兩鍋,我吃了三個糉子,中午飯都吃不下了。

端午節日記 篇8

楚國大夫屈原,一直熱愛國家,可他這顆愛國之心遭到了子蘭、靳尚等人不公正的對待。在公元278年五月初五,屈原心懷愛國憂憤,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裏自 殺了,楚國老百姓萬分悲傷,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哪有屈原的影子,大夥在汨羅江裏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只好把竹筒裏的米飯撒下去,希望水裏的魚兒不要啃屈辱原的屍體。打那以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當地百姓都划船把竹筒裏的米飯撒到江裏,再後來,人們把竹筒裏的米改爲糉子。

每年端午節,人們都包糉子,買糉子,吃糉子。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糉子用綠色的糉葉包住糯米和棗,還有人包了肉……顏色和樣子都很好看,糉子的味道獨一無二,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

每當我吃到糉子的時候,就會想起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日記 篇9

今天早上,我本想大睡一覺,可是媽媽卻讓我起牀 ,因爲今天是端午節。

我一蹦三尺高,不過老媽卻讓我說出端午節的來由,這可難不倒我,“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向來說法不一,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於水中,以驅蛟龍。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我說了出來。

最終我還是吃到了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