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精華[8篇]

端午節2.48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精華[8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到端午,我就會想起這首充滿童趣的兒歌,大家看了這首兒歌,一定有一肚子的問題:明明是端午,兒歌裏怎麼變成端陽的呀?還有沒有其他習俗啦端午又叫重午、端陽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有關:用紅、黃、藍、白、黑等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手腕上、足踝上,成爲長命縷;吃五黃:黃魚、鹹鴨蛋黃、黃豆包的糉子、雄黃酒雄黃酒喝完了,人們還喜歡用酒杯裏剩下的雄黃在兒童的頭上寫上王字,再把多餘的雄黃倒在廚房的'地上,用來消滅害蟲。

說到端午,大家肯定還想問:爲什麼要把糉子扔到水裏去呀?那是爲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扔糉子是爲了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說到這兒,你也對端午有一定的瞭解了吧?一定要記住哦!

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天是五月初五 ,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我們家要包糉子,我包了一個又一個,速度倒是挺快的,但是樣子怪異,結果母親說:“這樣不合格,讓母親來教你吧。”說着母親就做起了示範,先把竹葉拿在手上,捲成圓錐形,再往裏面放糯米、大棗,然後摺疊竹葉,包成四角形的,再用線捆綁起來。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的方法,我就做了一個又一個。我看到自己包的糉子有模有樣的就按耐不住心頭的喜悅,母親也讚不絕口。我和母親把糉子包完了,母親把糉子放到鍋裏煮,半個鐘頭後,熱騰騰的糉子出來了。

散發着陣陣香氣的糉子太誘人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就抓起一個,滾燙滾燙的,我的手可受不了了,一下把糉子甩出老遠,再看看我自己的手,已經被燙得紅紅的。沒辦法,我只好守在糉子旁邊等了一會,母親說:“饞貓,可以吃了。”

我拿起一個胖胖的糉子,一聞陣陣香氣沁人心脾,我禁不住誘惑,迅速打開竹葉,狠狠的咬了一口。啊!潤潤的、滑滑的、香香的'、甜甜的,我不禁讚歎道:“美味呀!”一邊吃我一邊想:從小到大,我沒有吃過這麼香甜可口的食物,可能因爲這是我自己動手勞動的緣故吧!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爸爸、母親也一邊吃,一邊讚歎!

飄香的糉子,讓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3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汨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汨羅江,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4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糉葉,我就明白端午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明白端午的由來,只明白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之後也只是明白一點點關於紀念屈端午食糉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糉子也並不簡單。

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端午節作文 篇5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瞬間又到。想想出來十多年了,還是比較懷念在老家的端午節,甜蜜而又溫馨。在老家過端午節最好的記憶,就是看到笑彎了腰的麥稈——-麥子熟了,端午節也就來了。

端午節在老家裏是最繁忙的節日了。翻滾的金色麥浪,來來往往的人們,戴着一頂頂黃色的草帽,迎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間,他們邊勞動邊欣賞着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深一腳淺一腳的緊緊跟隨收割機後面,有的在田間地頭等着滿倉而歸的收割機,滿臉的灰塵和汗水也掩蓋不住農人歡欣鼓舞的赤銅色臉。遠觀氣勢磅礴,似千軍萬馬,成爲老家鄉村一道亮麗、燦爛的風景線。

端午節當天,天剛矇矇亮大人就要到溝頭河邊,用鐮刀去採割帶有露水的七種不同的'枝條,比如艾草、柳條、榆樹條等等,放在家裏晾乾,說如果有摔傷可以燒水療傷。每家每戶在自己家的房門頂插滿艾草,端午節前幾天大人就給自己的孩子準備五彩線,端午節當天天不亮前就要給睡夢中的孩子系在脖子、手脖、腳脖上,這一切就是爲了庇護一家老小的平安——避邪。

現在居住城市,超市琳琅滿目的糉子,有水晶糉、桂圓糉、鹹肉糉、火腿糉等等,雖然多種多樣,但是最懷念的還是老家的糉子。東鄰西舍的,你家包好送給我,我家做好送給你,花樣繁多,雖說就是來來往往的幾個糉子,卻更能浸透出濃濃的鄉情與親情。我覺得最好吃的應該是用新下來的小麥,用大的石臼搗去皮,在鍋里加點鹼,放上幾片蘆葦葉煮出來的麥子粥,入口品嚐,更能用舌頭“捕捉”到糉子的味道,那種香味常在脣齒間縈繞。

回憶起老家的端午節,心裏別有一番滋味。鄉村的空氣裏,飄散着糉的香甜,讓人充滿了希望,忘卻煩惱,這是城市無法感受到的。

記得小時候聽老師講,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投江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它蘊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有關端午節的傳說多種多樣,賦予端午的釋義也越來越多,無論什麼樣的傳說,都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作爲端午節的代表——糉子,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亙古彌香的美食之一。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們將綿延千古的愛國情懷。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端午節作文 篇6

端午節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這個節日爲何而來,我在上國中以前,是不會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在一起的。

許是因爲老家地處平原,沒有吃米的習慣,因此糉子並不是端午節的必備吃食,即便是備受寵愛的餃子,也不是主角兒。小時候,農村條件都不太好的時候,端午節的特殊只是體現在早飯上,即糖包和鹹鴨蛋。糖包,用發好的白麪包成三角形,裏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紅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這樣,糖包在平時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顯這是糉子的替代品了,至於爲什麼吃鹹鴨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測,或許是因爲家鄉的人以麪食爲主,不愛吃甜食,而醃的很鹹的鴨蛋剛好可以中和糖包的甜。

甜食對於小孩子的誘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時候甜食並不多,因此最喜歡吃糖包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裏,等出鍋的時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饞的孩子往往拿起剛出鍋的糖包就吃,結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燙的直叫。

鹹鴨蛋平時吃的也少,因爲鴨蛋貴,一般家裏養有鴨子的人家纔會經常吃到鹹鴨蛋,若是會過日子的婦人,還會把積攢下來的鹹鴨蛋賣掉。沒有鹹鴨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雞蛋來代替了。

小時候,早飯吃好就是過端午了,因爲午飯又和平時一樣了,能吃的起餃子的人家很少。現在不一樣了,早上的糖包和鹹鴨蛋越來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餃子到慢慢變成了主要的過節吃食,一到做午飯的時間,家家廚房裏都傳出“篤篤篤”剁餃子餡兒的聲音。

端午節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前一天——29號,我終於可以睡一個懶覺了,舒舒服服的睡到8點才醒。洗完臉,刷完牙,我就急忙問外婆多會兒包糉子。因爲我會包,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趁機大顯身手!終於要“開工”了,我可高興了。先把一袋糉葉拿出來一片一片地洗乾淨晾好,然後拿起一片糉葉準備動手。這片糉葉又寬又長,像拉長加寬的瓜子一樣:上面尖,下面圓,洗完之後還綠油油且亮晶晶的。外婆說:“這片糉葉大,用一片就行。“我先從右往左將糉葉折出一個角,擱一顆棗,放半勺江米,再擱一顆棗,再放一小勺江米。然後把左邊剩下的折到右邊,把右邊剩下的折到左邊,再用後面多餘的折到前邊。最後拿馬蓮在中上方捆幾圈,系兩個疙瘩。

哈,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給家裏每個人都瞧了一瞧,驕傲地說:“我包的不賴吧!”我覺得這個糉子像直升飛機,因爲馬蓮有點長,懸在上面像兩片長長的機翼。接下來,我和外婆又包了50來個各種各樣的大糉子。中午,我的勞動成果都已經煮熟了。我嘗着自己包的大糉子,脣齒間留着清香味道,心裏美滋滋的`。第二天,起來吃了糉子,在我家門上掛了艾草來祈福驅邪。中午飯後,看電視上新聞說全國各地都在過端午節,隆重又熱鬧,有的地方人們包口味新奇的糉子,有的地方舉行有趣的龍舟大賽,有的地方還舉行了豐富多彩的屈原文化展。

端午節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的帶給人們歡樂,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意義和時代精神。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8

“咚!咚!咚咚!”河邊傳來鏗鏘有力的鑼鼓聲。原來是人們坐在龍舟上有節奏的揮舞龍舟杆。舟行進得快,各家都包着糉子,孩子們不時還去偷裏面的紅棗。

這天早上,我們一家起來的很早,媽媽和奶奶兩個女人在家裏做糉子。我和鄰居家姐弟一起去河邊看賽龍舟。

我們一起徒步來到河岸邊。岸邊人山人海,聽見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人們用手捂住耳朵。突然一聲聲鑼鼓聲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幾個孩子手舉得高高,上面緊緊握着咱們村的'隊旗。空中升起了五顏六色的氣球。迎接的綵船、劃過的龍舟……。一起勾畫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圖畫。隊員們穿着顏色不一的隊服,手臂上綁了一塊紅巾。緊跟着,各隊隊員喊起了口號:“加油!努力!黃金村必勝!”當然我們也不例外,吶喊的吶喊,鼓掌的鼓掌,十分熱鬧。隊員們你爭我搶,誰也不讓誰。黃金村的龍舟劃過紅帶時。人們鼓掌着歡呼着,掌聲持續了很久……

傳說,賽龍舟是因爲愛國主義者屈原看不下去百姓受苦,於是便抱石沉入羅江。百姓們哀痛異常,紛紛划起龍舟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但一位漁夫卻拿起了自己爲屈原準備的飯糰兒、雞蛋等食物投入河中,讓魚蝦吃飽。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從此就有了吃糉子、划龍舟、喝雄黃酒。

看完龍舟賽,咱們三位可愁了啦!幹什麼呢?看着媽媽和奶奶邊說邊笑的包糉子,我看呆了,手是那麼的熟練,糉子包着如此好看。

“我們三學要會包糉子”鄰居家小弟說了說。“好哇!”慈祥的奶奶眼睛眯成一條縫笑嘻嘻的說。媽媽搬來幾個小凳子讓我們坐下,一本正經地教我們。桌子上擺了許多材料有:紅棗、糯米、竹葉、綵線。我們學着媽媽和奶奶的樣子,先把竹葉裏放滿了糯米,再往裏面塞一顆甜甜的紅棗。最後用彩色絲線把糉子捆上。我以爲糉子越大越好吃,便挑了一片又長又粗的大竹葉,裏面包滿了糯米,放了一顆最大的紅棗。

最後,糉子包好了,我和小夥伴們鬆了一口氣,搓了搓手等着那糉子。

糉子煮好了,我們一起奔進廚房。我一眼就看到了我那顆冒熱氣的大糉子。媽媽指了指那糉子說道:“誰也不知哪家淘氣鬼包了個大糉子”。我滿臉紅彤彤的,都像着了火似的熱:“我……我包的……以爲大糉子好吃!”家人們聽了個個都笑得合不攏嘴。

晚上,大家一起打着燈籠,提着我那顆大糉子投進河裏,魚蝦吃個飽,不吃屈原的屍體。

這天端午節,我過着快樂充實!就是我家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