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

端午節8.36K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衆,使聽衆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

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今天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紀念屈原,慶祝端午節。

衆所周知,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端午節也叫端午。“端午”的意思和“吳楚”的意思一樣。叫‘端午’就像叫‘吳楚’。《端午》中“五”字與“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順序,五月是“正午”的月份。還有,因爲中午是‘陳陽’,端午也叫‘端陽’。5月5日,月,日都是五天,所以我們稱五天,也稱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季節、玉蘭節、女兒節、中秋節、圖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有這麼多別稱,間接說明了端午節習俗起源的分歧。事實完全一樣。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至少有四五種說法,如:紀念屈原;吳越的民族圖騰祭祀理論;從夏至節三代開始;月不順,日不順,等等。迄今爲止,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最有影響的'觀點是紀念屈原的學說。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賽龍舟作爲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據傳說,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不願意放棄他們的聖人屈原

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爲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謝謝大家。

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 篇2

親愛的教師、同學們: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突然我聞到了一陣芳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糉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裏,哇!還有一大盆潔白的鴨蛋和蒜頭看上去真得意,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後,抓緊圍着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糉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快樂心、快歡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然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後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爲什麼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由於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爲什麼要把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由於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以後,媽媽又告知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終,媽媽又把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日我知道了很多端五節的學問,真快樂!

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教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五月初五,汨羅江邊,你——屈原,內心佈滿衝突,佈滿無奈,你是多麼盼望能夠報效國家,爲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的大王不給你時機,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澎湃,洶涌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消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眺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好像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

悲傷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熾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化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哀思的心情!

汨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生氣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今,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宏大的愛國詩人;從今,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爲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爲你感概不已。

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美不已,身爲炎黃子孫的我們肯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消失了,和“吃糉子”一起成爲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爲中國的傳奇。爲了什麼呢?爲了紀念你——一位宏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加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國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

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爲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熾熱之中而感到圓滿,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爲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肯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的演講完畢,感謝大家!

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教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日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究竟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七年級樣,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挨次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很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白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逐挽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把戲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爲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肯定要好好學習,每天向上。

感謝大家。

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 篇5

教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日國旗下講話的如題目是《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同學們,你們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或許,你們早已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母親節”送給媽媽小禮物,習慣了在“父親節”向爸爸表達感謝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很多印有“中國”標籤的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徵着豐富的華夏文明,閃爍着龍的傳人無窮的才智。

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端午還被稱爲端陽、重午、女兒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風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等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後都蘊涵着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獨特的文化記憶。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籤。然後,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滿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喪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們想用什麼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頭,重新撿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氣,挽救傳統節日習俗,進展傳統節日習俗,創新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漸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承受和熟悉,究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 篇6

大家好!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據說是爲了祭祀投河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美食。

今天奶奶家也包了糉子。我從奶奶那裏學會了做糉子。奶奶拿了一塊糉子葉,用手一捲,糉子葉就成了空心的圓錐。我從奶奶的.樣子學來的,拿了一片糉子葉,試着捲成圓錐形,但是卷的不好,還是直筒。看到的時候,我在旁邊指了指:“左手捏蘆葦葉的一角,右手向內卷蘆葦葉的另一角,下面用力收緊,上面放鬆。”在奶奶的帶領下,我捲起了樹葉。

然後,奶奶把一根筷子插進空心圓錐形的糉子葉裏,用勺子舀了一些糯米,然後把筷子抖均勻,直到糯米裹緊。我還把筷子放在葉子和糯米里。筷子能抖的時候,要麼糉子葉扎破,要麼糯米包不緊。奶奶說:“輕輕抖筷子,把葉子包緊。你看……”奶奶邊示範邊說,我邊聽邊學。哈哈!我的糉子看起來像什麼。

然後是麻繩。只見奶奶雙手緊握樹葉,用繩子繞着糉子尖角繞了兩圈,把繩頭綁好,包了一個漂亮的糉子。我像往常一樣把第一個糉子捆了起來。然後,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打包了幾個。

最後一步是煮糉子。把綁好的糉子一個個放進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把糉子灌滿1釐米左右,點燃。水煮沸15分鐘後,改變上下糉子在鍋裏的位置,用文火煮1小時。

這時候我才知道,做糉子是一門手藝,做起來並不容易。

我感覺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紀念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也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形成。它蘊含着祖國人民的深厚感情,承載着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應該保護它,繼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謝謝大家!

端午節三分鐘學生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衆所周知,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故事。屈原的國家楚國被入侵,屈原跳進河裏死了。屈原死後,楚國人民划着龍舟,把糉子和雞蛋扔進河裏,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端午節吃糉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糉子皮是由葉子做成的,裏面有很多種餡料。吃糉子的習俗已經廣爲流傳。同學們,我想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吃過哪些糉子餡?你做過糉子嗎?知道糉子怎麼包嗎?是的',最常見的是用糯米或棗子來做糉子。我記得,在幼兒園,端午節前舉行過一次包糉子,當時我和奶奶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還會組織各民族居民一起包糉子。

我國曆來重視傳統節日。近年來,端午節作爲法定節日,是全國人民慶祝的傳統節日。在這裏,我特別想說的是,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喜歡外國的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自豪自己是中國人!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卻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的祖國,建設美麗的家園,我們需要每一代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努力學習,成長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