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錦集四篇

端午節2.02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錦集四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小時候並不知道端午由何而起,我所關注的只是那香噴噴的糉子。後來,稍大些後,才知道端午是與屈原有關聯的。但是,我那個時候所感興趣的並不是離騷與楚辭,似乎對於屈原的含恨投江也並不怎麼關心,倒是覺得那麼多白生生、香噴噴的糉子被白白地扔進了江裏餵魚而感到惋惜。總覺得紀念的方式有多種,譬如吹嗩吶,大放悲聲等,何必浪費那好吃的食物呢。這自然是一種很可笑的想法,從沒好意思跟別人提起過,因爲怕別人說我:就知道吃!

但“就知道吃!”似乎也不是我的錯,因爲我那個時候正在長身體,需要營養,需要有好吃的東西來填滿我那乾癟的肚子,可是,每天除了高粱和玉米,不見油性的白菜外,其他的似乎沒有。

年景好的時候,母親會在端午的時候包些糉子。包糉子需要大米,糯米,黃米,還有紅棗和紅小豆,白小豆等,但這些東西都很稀罕,很難湊齊。

但到了端午的時候無論包不包糉子,我和哥哥與弟弟都要在上一年偷偷地去採些葦子葉來,也把院子裏井臺邊的幾蓬馬蓮適時地割了,捆成一把一把地,吊在房檐底下晾乾備用。

那個時候葦子等都是公共財產,私人是不能隨意動的。四十歲左右的人都知道,那個時候,出現了許多保護公共財產而英勇負傷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的人物。比如,有個國小生叫劉文學,爲了保護生產隊的`幾個辣椒,與偷辣椒的地主分子英勇搏鬥,獻出了幼小的生命。幾個辣椒與一個稚嫩如花的生命相比,實在微不足道。但是,在那個年代,似乎那樣奉獻非常偉大,非常光榮,那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是死得其所。

到了葦子長滿池塘的時候,我們會冒了烈日去偷採些葦子葉。首先要裝作拎着籃子去採野菜的模樣,而且必須在中午,因爲只有這個時候那些恪盡職守的“看青的”纔可能偷懶打個盹,使我們有“可乘之機”。

當然是由我或弟弟放哨,長我們幾歲的哥哥飛快地鑽進茂密的葦子塘裏用最快的速度採些寬寬的葦子葉。遇到有人來,自然是學幾聲布穀叫,或咳嗽幾聲,這當然都是從電影裏跟地下工作者學來的。

把採來的葦子葉放在籃子底下,上面蓋了一層野菜,以掩人耳目。說句實在話,爲了吃幾個糉子而冒這樣的風險,實在有些不太值得。但是,食慾控制着我們,我們寧可去犯一回錯誤。

包糉子的葦子與馬蓮準備好了,但是,這也並不意味着來年一定吃到糉子,因爲要看這一年的收成如何。但收成是與天氣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而那個時候的天氣似乎跟我們作對,不是旱,則是澇,風調雨順的年景確乎並不多。

這一年,又到了快端午的時候。因爲我已經看到鄰居那個比較殷實的人家的小孩子已經拿着糉子在門口小口小口地誇張地吧唧着嘴吃了。我手裏拿着玉米餅子,眼巴巴地看着那小夥伴手裏的糉子,嚥着口水。

“給我學一聲小狗叫,我就給你半個糉子吃。”那孩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舉着半個糉子對着我說。

“呸!我的玉米餅子比你的糉子好吃,誰稀罕!”我直着脖子,沒什麼底氣地衝他喊了一句,扭頭飛也似的跑回了家。進了門就喊:“媽媽!媽媽!我也要吃糉子!”

“吃你娘個腳!”沒想到一向溫和的母親卻瞪着眼衝我吼到。那個時候,母親正在用篩子篩着一笸籮玉米麪兒。

我“哇”的一聲哭出來,跑着去找奶奶告狀。疼愛孫子的奶奶立刻邁着小腳攆了過來,“孩子他媽,不做就不做,幹嗎那麼吼孩子,看把他嚇的。”一邊說,一邊愛憐地撫摩着我的頭。

“娘,您不知道,又快斷頓兒了,唉——”那是幾個孩子的母親發出的一聲無奈的嘆息。

奶奶也跟着長長地嘆了口氣,“真是可憐孩子們了。”

奶奶拉着我去她的屋子裏,從櫃子裏掏了半天,摸出一塊焦黃的點心,送到我手裏:“乖孩子,明年奶奶給你包好多好多糉子,好不好?乖,不哭,奶奶給點心吃。”說這話的時候,我分明看到奶奶那渾濁的眼睛裏閃着淚光。

又快到端午了,現在的孩子們恐怕沒有誰能爲吃到幾個糉子而眼巴巴地翹首期盼了,也沒有哪個父母因爲不能給孩子做糉子吃而犯難了。現在的生活真是富足的很,溫飽已經不是問題,並且許多人已經過上了小康的生活。

但在這富足的生活裏,我卻總是在這五月暖風的吹拂中,在糉子飄香的季節裏,想着童年時候吃到的爲數不多的幾個糉子,那麼香,那麼甜,那麼讓我難以忘懷。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爲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爲端午節可以吃到很多香噴噴的`糉子。

中午,小孩子們玩得正起勁,媽媽卻忙得不亦樂乎,她又是洗糉葉、洗糯米、剝栗子,媽媽把剝好的栗子放進煮好的糯米,裏然後用糉葉包好一個個三角形的糉子,桌子上的糉子堆積如山,糉子包完後,媽媽把一個個糉子放入鍋中用水煮,水“吱吱”地唱着歌,猶如老鼠的叫聲,一個小時後,鍋裏洋溢出了一陣陣異香,但糉子心還沒有完全熟透……大約又過了半個時辰,香噴噴的糉子已經擺在了桌子上,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拿起一個糉子,剝開糉葉,咬了一大口,糯米是香的,栗子是甜的,香和甜混在一起,十分爽口,我吃着吃着,突然想起了一個關與端午節的故事……

啊!端午節,那又香又甜的糉子讓我不能不喜歡你。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爲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牀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糉子”“不許與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牀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裏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竈臺上綁着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竈臺上放着的幾個小碟,裏面盛着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塘。

於是,我就坐在桌上一邊吃着早飯一邊看着外婆忙碌着。

鄉下的竈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乾淨的`鴨蛋放入大鍋裏,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裏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着就往竈裏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編成了。

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乾布擦拭乾淨,裝進絡子裏,掛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裏裝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爲這樣,我就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