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選】端午節日記彙編10篇

端午節2.57W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日記寫什麼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端午節日記彙編10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初五,傳說是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的,又稱端陽節,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摘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

今年端午節媽媽包起了糉子,只見媽媽準備了浸泡好的糯米,一些醃製過的肉,還有紅棗,開始包了,我學媽媽的樣子也包了起來,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折出一角,再在摺好角的筒上放入一點糯米,塞上一塊肥大豬肉,用糯米蓋實,我有點得意了心想:“太簡單了難不住我。”可當我蓋上糉葉的時我蓋不上了,那些糯米像一個個頑皮的娃娃,拼命從我的糉葉上溜走,我急壞了,站在那裏手足無措,剛纔的得意勁早就煙消雲散了。終於媽媽幫了我“解了圍”在媽媽的細心的指導下我終於把糉子包好了,看着被我捆的結結實實的糉子心裏高興極了。

包好了糉子我好開始蒸了,我心裏充滿了期待,今年的端午節我可以吃到自己的糉子了,真有意義!

端午節日記 篇2

XX年5月30日星期日天氣:晴

“起牀啦!起牀啦!”聽到這聲音,你一定想這是爸爸、媽媽在叫我起牀。那你就一錯特錯了,這是我在叫爸爸的聲音,這時你會說,你怎麼會叫你爸爸呢?因爲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要去橋頭的大林河放小船。一出家門口,一陣涼風向我襲來,我打了個顫,說了一聲:“天真冷呀。”一路上,人來人往,有的人已經回來了、有的人剛去,我說:“爸爸快點”,於是,我們加快了速度。

到了大河邊那裏人真多!,有老人、有大人、有學生、有小孩……我們找了一個好位置放小船,先放帆船,它代表一帆風順。接着我們又放了許願船,它們載着我的願望漂向遠方。我和爸爸低下頭洗臉,忽然發現,河裏有小魚在游來游去,好像在歡慶端午節的到來。小魚只有一釐米長,十分可愛!我用手抓了很長時間,也沒抓着。我只好和爸爸撿幾塊石頭,離開了河邊。

到了橋上我極目遠眺,大河裏的水升起了白濛濛的霧氣,大霧籠罩着大河,遠處的景物都看不清楚,我有種站在雲中的感覺。我們隨手往河下投了幾粒石頭,只聽“通、通”的聲音,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紋,隨着河裏的小船漂向遠方。

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大河,也送走了今年的端午節。明年的端午節我們還要來放小船。

端午節日記 篇3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我還知道她的另外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讓我來告訴你它們的來歷吧。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從而得知“女兒節”; “詩人節”那當然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了。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吃糉子、飲雄黃酒。

爲什麼在端午掛艾葉呢?那是因爲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糉子呢,它的來歷又是什麼?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爲了不使江中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每到這一天,人們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可人們又怕江中蛟龍偷去,又用楝樹葉包住,纏好綵帶,因爲蛟龍是最怕這兩樣東西,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我們食用的糉子。飲雄黃酒是因爲屈原在投江後,有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

端午糉香飄,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讚頌。吃着糉子,看着精彩的的賽龍舟,心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日記 篇4

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非常愛國,可以國君不聽他的意見,使楚國的都成被秦軍佔領了。屈原心如刀割,但他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就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石頭投入汩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一曲家國主義樂。人們爲了紀念他,每到五月初五,人們就用糯米、竹葉、臘肉包起糉子來。首先,把竹葉折成錐形,入放米和臘肉,用筷子插幾下,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用草繩把糉子捆緊。把糉子入在鍋裏煮熟,煮熟的糉子又香又可口,可好吃了。

除了吃糉子,人們還用在江河裏進行龍舟比賽。龍舟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在珠三角尤其受羣衆的喜愛。龍舟五顏六色,龍頭威武,龍身窄長。人們坐在船上,整齊劃一的用槳划水,龍舟象箭一般向終點衝去,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向上的優良傳統。

中華傳統節日讓我認識到了解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知道了節日背後包含着許多有意義的故事。今後,我要通過傳統節日,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

端午節日記 篇5

有些人走了,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有些人還活着,卻和死去沒什麼兩樣。

明日既是端午,坐在這柒黑的夜裏,總覺得應該寫點什麼。如果這份心事不能影印成文字,此情何以堪。

我想中國的文學應是從詩經離騷開始傳遞的,中國的歷史也應是從屈原之前後的春秋戰國開始記憶的,中國的詩人更是從屈夫子抱石投江以後開始覺醒的。

話說中國歷史長河如滔滔江水般流過了多少英雄豪傑,又有多少絕代佳人才傑如繁星閃爍般在不同時段的空間,照耀着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歲月。可又有幾人能在時光流失後,能在光芒散盡後,依然閃爍在歲月的星空永不凋落。屈夫子你是走了,遠遠的逃離了這個塵世,懷着滿腹的經綸與對塵世的絕望,化身爲魚,從此流離於江河之畔嬉戲在水之央。我們在些後來人,我們這些心竅未開的凡夫俗子只能仰天長望,只能對着湍湍不息的河流長嘆。逝者如斯夫,古今有幾人。

或許,你的離去,你那悽愴而絕美的一跳是精心算計的。如果,沒有你毅然的離去,又怎能空生出一個不朽的節日。這是我們後來人對你的祭奠,這是我們後生對你最最崇高的膜拜。詩人的靈魂總是不朽的,那怕是瓦屋化歸塵土,書本滄老成灰燼,而你忠貞的靈魂是永遠不會沒落的。

也許,只有悲劇最動人心腸,只有悲劇才最恆久,生命的光芒只有以悲劇而告終時最輝煌。想起了我們凡世的張國榮縱身一跳,豈不也是絕美的劇終。把最後最美的劇點定格在最輝煌的時候,總好過年華漸老時人比黃花瘦時的悽然落幕。就在生命的最高潮頭謝幕吧,讓所有的美麗開過後,給這個世界一個完美的背影,輕悄悄的離去吧。

或許,生命就該以悲劇告終,人生應在最光芒時謝幕。

你走了

輕飄飄的跳進了河裏

卻從此遊入了

我們後輩的夢裏

你走了

或許不曾揮手

不曾帶走一片雲彩

抱着的只是河畔沉寂了千年的石頭

石頭呀

你何其有幸

竟與一顆偉大得不朽的靈魂

終生同眠

你走了

懷着一顆絕望的心而去

從此,

不再給我們文字

不再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

你走了

還有誰來爲我們吟唱九歌

你走了

還有誰能再續離騷

你走了

還有誰可以續寫詩經

走吧,你輕輕的走吧

我們會拾起你的書卷

吟唱着你的詩歌

一路踏歌而行

生命總有一天要老去的

人生最終需要謝幕的

總會有那麼一天

我會跟隨着你的腳印

端午節日記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傳說那天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快石頭,縱身跳入江河裏。

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就用吃糉子,賽龍舟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當時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中午飯,吃完中午飯,出去看龍舟,龍船裏面的老人,有的敲鼓,有的划船,個個都想拿到第一名,岸上就更加熱鬧了,你擠我碰,我們好不容易纔擠到前面看龍舟。看到他們齊心協力,爭分奪秒的在劃龍船,我們都在給他們加油,納喊,最後在觀衆的激勵下,二號龍船拿到了第一名。

端午節過去後,我盼望着下一年的端午節來臨。

端午節日記 篇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是關於端午節的。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或重五節。

相傳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想出了一個富國強民的好辦法獻給楚懷王。但是,他的辦法並沒有被採納,反被逐出宮去。後來,秦軍打入楚國國都,他見楚國無望,抱石跳入汨羅江而亡。他跳江的時間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他跳江的那一天定爲端午節。

在我的老家湖南至今還保留着吃糉子、賽龍舟、灑雄黃酒的習俗。記得以前在老家的時候,每到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糉子。我們那邊把糉子包成細細長長的三角形,餡兒有綠豆的、花生的、紅棗的,唯獨沒有肉的。中午,我們來到河邊看劃龍船比賽。岸邊已經是人山人海,河面上停着兩條裝飾一新的龍船。每條船上都有十幾個人,他們穿着不同的隊服,船頭一個指揮的,中間一個敲鑼的,船尾一個掌舵的。一聲哨響,比賽正式開始了。船上的人們用力揮動雙臂,划動船槳,嘴裏喊着:“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岸邊的羣衆也在爲他們吶喊助威。哪一隊先到終點,等在岸邊的隊員就會燃起鞭炮來慶祝他們的勝利。而灑雄黃酒是因爲天氣開始熱了,蚊蟲、蛇類都出來了,雄黃酒有驅蟲辟邪的效果,所以家家戶戶會在屋子周圍灑上雄黃酒。

故鄉的端午節可真熱鬧啊!

端午節日記 篇8

今天就是傳統端午佳節,“端午吃糉子”,這是華夏兒女衆所周知的習俗。當然,端午除了要吃糉子,還有老杭州人留下的傳統習慣,要食雄黃酒、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人稱“吃五黃”。

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媽媽去爺爺家過節。爺爺早爲我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我挑了個最大的糉子準備吃。我先解開線,然後把糉葉剝開,這時,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來,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糉子就吃光了。快吃中飯時,姑媽帶着哥哥也來了,我們一起開開心心地過了這個節。

端午,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啊!

端午節日記 篇9

又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奶奶就包好了糉子,那一個個糉子可謂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三角體,長方體。聽奶奶說,這些糉子的餡有許多種:白糖餡、黑芝麻餡、蜜棗餡、菜餡。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忙讓奶奶煮糉子。

等呀等呀,大概過了幾個小時,糉子終於煮好了,開鍋。

糉子剛盛上來,我就拿起了一個糉子,剪開了線,又解開了糉葉,把糉葉裏的糯米糰放到碗裏,拿來了一雙筷吃了起來。我手裏的那雙筷子不停地在碗與嘴中間揮舞。不一會兒,一塊糉子便進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這糉子裏有糯米的飯香;糉葉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棗的蜜甜。這些味道交織混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

吃着吃着,我實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裏放了五個糉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咕噥道:好吃,真好吃。不一會兒,五個糉子便進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臉上也粘了不少飯。可我卻樂不亦乎。

沒想到這小小的糉子竟那麼好吃!我也知道:這每個糉子都代表着長輩們對子女的愛呀!將來長大了,我也要爲長輩們包糉子。

端午節日記 篇10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着。突然,觀衆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衆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衆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爲全世界人民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