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通用]端午節的作文10篇

端午節2.65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通用]端午節的作文10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早上起來,看到媽媽很早就開始忙乎起來,我過去一看,原來媽媽在客廳包糉子;我問:媽媽媽媽,您怎麼包糉子呀?媽媽說:傻孩子,明天呀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就要吃糉子呀!我說:爲什麼呀媽媽就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這是我們國家幾千年的傳統,這個節日要包糉子吃,還要吃雞蛋,還有划龍舟,這都是用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媽媽說:明天好多親戚都來我們家玩,媽媽得包糉子招待他們呀,來,媽媽教你包!媽媽就一步一步的.教我包糉子,我照着媽媽的樣子包,包了一個又一個,真開心!

到了端午節,姨媽,小姨,好多人都來了,他們吃我包的糉子,有紅棗的,有白的,有肉餡的,許多人都稱讚我的手藝,我說,不敢當,不敢當,這都是媽媽教我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吧!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吧——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英文爲DragonBoatFestival,又稱端陽節、龍舟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的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爲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怎麼樣?端午節龍舟很不賴吧!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吃糉子、划龍舟、灑掃庭院、懸菖蒲。慶祝這個節日,當然我也不例外,下面請聽我一一道來。

“咚咚”,“咚咚”一大早上就聽見廚房傳來“咚咚”的聲音,起來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剁肉,我不解地間媽媽爲什麼要剁肉。媽媽說:“因爲今天是端午節呀,剁肉是爲了包糉子。”

“哦!今天是端午節,瞧我這記性,那我可以幫你剁肉嗎?”我說。媽媽說:“那就來吧!”“哎呦”一聲慘叫從我嘴裏脫口而出,媽媽見我手不心被刀割了一道傷口,就趕緊用創口貼,爲我包紮傷口,媽媽說:“小心一點,都割傷手指了。”

過了幾分鐘,我恢復了“元氣”。接着剁肉,剁好了之後,開始泡糯米,把糯米放在水裏泡上個十分鐘,接着把香菇剪成四小半,剪五個。好了,現在只差一個糉葉了,幸好上次過端午節還剩一點。

好了,開始包糉子了,先將糉子弄成一個無底的`圓錐,把糯米和肉還有香菇放入糉葉裏,再把無底的圓錐封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最後一個步驟,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裏放在電磁爐上蒸,沒過多久糉子就子就蒸好了,看着香噴噴的糉子,心裏不由得涌起了包好糉子的成就感。

吃着糉子,我能體會到了屈原的亡國之痛了。啊!多麼偉大的愛國詩人,我一定要像屈原有着一顆愛國之心。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節,一個多麼好聽的名字,而我和他也有一個約定,我每年深情期盼,它也會帶來濃濃驚喜,然後同我一起迎接這份動人的情。

在這一天,我們一大早起來,進入了忙碌,爲這個“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準備準備。

在我們這裏,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吃糉糕了。在今天早上,我們去買了一些糯米、大棗和白砂糖,而且我們在老家,有一個很大的大竈,我們打算用大竈來做那些美味的糉糕,然後可以開始了。

首先我幫媽媽把糯米洗淨,然後把大棗一個一個用手掰開,把裏面的`棗核取出來,和糯米一起放到鍋裏,把蓋蓋上,然後奶奶開始生火,奶奶加上柴草,一下一下把火煽起來,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個工作了。

接下來就是做油餅,我挖出幾大碗麪粉,用水和好,別說,還挺累的,我和爸爸把它們和成一塊塊小餅,然後在鍋里加油燒熱,把餅放進去,就炸成了油餅。

糉糕也出鍋了,我用筷子挖出一些放到油餅裏一卷,一個油餅卷糕就好了,咬開它,一場濃郁美味的表演在我的牙齒間盛重登場,那些味道瞬間激發了我的味蕾,剛開始是外脆裏柔的油餅,一陣陣油香和麥香流過我的口腔,再往後是甜甜粘粘的糯米,那些糯米軟糯適口,入口即化的感覺讓我無法再感覺到糯米那原本的顆粒感,有一些大棗藏在其中,當你正品嚐糯米的香甜時又咬到了一個大棗,瞬間,十分濃郁的棗香填充了我整個味蕾,那些棗甜在味蕾上舞動,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端午節,它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從老家大竈裏飄出來的糉香,還是那份真摯的端午情……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和姥姥還住在很深很深的巷子裏,一池寂寥清水無端地讓荷花爛漫,荷花與荷葉簇擁得很有自生機,討人歡喜。

總是這個時候,姥姥告訴我,端午到了。

我部民滿心歡喜地纏住姥姥,告訴她,“今天要買糉葉啦!”“今天要買糯米啦!”姥姥可能正在侍弄她的豆角架子,黃瓜秧子,終於被我纏的不耐煩了,笑着寵溺地點了點我的額頭,“你呀,真是個小饞貓,明天上街去買總行了吧。”我笑嘻嘻地點了點頭。

清晨,天還矇矇亮,渾濁不清。我便早早的從訂上躍起,拍拍正在熟睡的姥姥,“快起來,快起來!”姥姥迷糊地揉揉眼,看窗外還是灰濛濛一片,又看了我急切的眼神,吧了一口氣,“我的小祖宗,我真是怕了你了。”便起牀了。

到了集市,天剛亮了,暖橙色的光鮮妍明媚地灑在我和姥姥的肩上。已經有幾個老人挑着一擔擔的糉葉來賣。

姥姥看中了一個老人的糉葉,糉葉上掛着晶瑩可人的露珠,圓滾滾的,甚是可愛。那綠的也十分自然,不加修飾,純粹乾淨的不像 凡塵中的物什。

挑糯米也是細活,姥姥用手掬一把糯米,輕輕的撥動着白皙的它們,湊近鼻子聞一聞,是否正宗香甜。

咱們最後提着大袋的糉葉和糯米回家了,而時間早已過了響午。

姥姥回家後,一遍遍的清洗糉葉,淘洗糯米,然後有簸箕兩樣分開裝好。

在陽光下,姥姥細心地將雙手握住糉葉,然後一支手靈巧地將糉葉拐個彎,尖尖的下底便出來了,一面留着空三角形像個漏斗樣子的就是盛米的。然後隨手抓一把糯米,竟然數量剛剛合適,往裏一灑,再三下五除二的把它包好,一個歌唱家的糉子就出來了,精巧的竟像一個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

每個糉子都在姥姥那雙靈巧的手下誕生,每個熟練的動作都是那麼的溫柔。調皮的陽光在姥姥不算太花白的頭髮上跳着舞,一切都那麼和諧美好,彷彿時間都不願走動,讓這些都永遠存在。

第二天早上,太陽早已開起,姥姥拍醒我,輕聲說:“糉子熟了。”

燒了一早上的竈火已漸燃漸熄,大鍋裏還咕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糉香浸過那口大鍋的四周,瀰漫在農家小院的.上空。

我抓起一個燙手的糉子,輕輕撥開它清香的外衣,晶瑩的糯米和那種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香甜向我撲面而來。我忍不住咬一大口,那種糯香的甜蜜讓我齒間留香,回味無窮。

如今,我再也吃不到那麼美味的糉子了,我是那麼想念家鄉的糉子,家鄉的端午,還有您,我親愛的姥姥……

我念想着家鄉的端午節,它卷着濃濃的糉香,永遠都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今天我家的風俗就是傳統的北方特點,我母親今天給我們包糉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母親都在我家包糉子。見姥姥拿起一片糉葉,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個漏斗形的.,然後就把糯米放到了裏面,一疊,用細線一裹,就扔進了鍋裏。我也蠢蠢欲動,想試試怎麼包糉子。我也拿起一片糉葉,卷呀卷,卷呀卷的,捲成一個漏斗形。我把米放進去,可是,我放進去的米一會兒就漏光了。姥姥說:”楠楠啊,你都沒有把糉葉卷好就把糯米放了進去,你不漏光誰漏光啊?”我一看母親,真的,下面一點都沒有縫隙,再一看我的,一個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終於沒有了縫隙。我終於自己做了一個糉子,吃起來一定很香!

母親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沒有了胃口。蒜那麼辣,怎麼可能一口氣吃下去一個蒜呢?姥姥、父親、母親、姥爺,甚至我那可愛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麼香。我嘗試性的拿起一個,小心翼翼的剝開,放進嘴裏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還有一絲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總是吃不膩,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傷掛香包,一會兒也給我做了一個。姥姥說:“你必須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順從的點了點頭,說:“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們又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端午節又快要到了!”農曆五月三日吃晚飯時,我的爸爸高興地對我、我的媽媽和七歲的小妹妹說。他還問我們,今年的端午節,你們都要吃些什麼、戴些什麼,可以隨便給我說。我的小妹妹先說道,因爲我的屬相是猴,所以我要一個大香包,要像真猴子一樣活潑可愛、活靈活現的。我的本性嘴饞,心想能美美地吃一頓糉子,那該多好啊!我便小心翼翼地對我的爸爸、媽媽說,我想吃一回糉子,怎麼樣?我邊說邊觀察着我的爸爸、媽媽的臉色。我的媽媽提議,還是每人準備一個有關端午節的故事,到五月五日端午節那天早上我們全家吃飯時每人都要講,如果講不出來,就沒有節日禮物……最後,我的爸爸一錘定音,如果沒有別的意見,大家就表示一致通過,大家自己的任務都明確了,那就分頭去準備吧。此時,我看見我的小妹妹做了一個鬼臉,長長地吐了一下舌頭。

第二天,我翻閱了好幾本介紹中國民俗的書籍,終於找到了“中國人爲什麼在端午節要吃糉子的由來……”

端午節那天早上,我們全家人都起得特別早。我的爸爸提着一把艾蒿和柳葉出到了門外去了,不知在忙活什麼。我的小妹妹拿着彩筆,在一張大白紙畫着畫。我清潔完房子後,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新聞。不一會兒,我的媽媽把飯菜做好了,便叫我們全家人吃飯。當我走到飯桌前時,只看見飯桌上只擺着四個菜,二熱二涼:西紅柿炒蛋、辣子炒肉、蒜泥黃瓜和涼拌苦菜。我感到特別蹊蹺,心想怎麼沒有我想吃的糉子呢?這時,我看到我的小妹妹雙手怎麼總是倒揹着,擺出一副很神祕的樣子……全家人都到齊了,分別在飯桌前圍坐着。我的爸爸首先發言了。他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要過好這一個特別的節日。前天,我們共同商定,每人要準備講一個有關端午節的故事,我首先給大家講一個。我就講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吧!他說,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最著名的傳說就是爲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接着,我的媽媽說,很小的時候,我害過一場病,差一點被罪惡的病魔奪去了我幼小的生命。當死神與我擦肩而過好轉之後,我的母親曾後悔地說是上年的端午節無錢買絲線給我沒有戴,沒有祛病防身,差點失去了她心愛的女兒。從此以後,每年端午節,我的母親總會早早地買回五色線,都要把它綁在我的手腕和腳腕上。在缺吃少穿、缺醫少藥的年代裏,五色線是我母親的對子女健康成長的精神寄託……她邊說邊把五色線綁在了我和我的.小妹妹的手腕和腳腕上。我的媽媽綁完了五色線,她的故事也講完了。輪到我講故事了,我站起身子對着我的爸爸、媽媽和我的小妹妹,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大聲演說道:“尊敬的爸爸、媽媽和可愛的小妹妹,早上好!我最愛吃糉子,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吃糉子的來歷,傳說在古代時的老百姓,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煮糯米飯或蒸糉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惟恐他被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糉葉包米飯代替竹筒……”最後,我的小妹妹站起來,雙手舉着一幅畫,臉帶愧色地說,我雖然不會給大家講故事,但我會畫畫,我畫了一幅畫,畫面上這個面帶長髯的人,就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我僅以此表示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最真摯的祭奠。完了!全家人都鼓起了掌聲,我的媽媽連忙把一個特大的猴子樣的香包掛在了我的小妹妹的脖子上。我的爸爸大聲對我的媽媽高興地說,端糉子——

聞着飄香的糉葉,吃着可口的糉子,回味着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又度過了有意義、很快樂的一個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自幼聰明,才華出衆。二十多歲就參與楚國朝政,楚懷王很信任他,儘管朝廷中有些官員想方設法栽贓陷害他,破壞他和楚懷王的.關係,但是他公正廉明,直到楚懷王去世。

後來,楚懷王兒子繼位,他年輕氣盛,親信常言,將屈原免職流放。不久楚國一天天衰敗,最終被秦國吞滅,屈原憎恨世界渾濁不清,沒有光明,非常痛心。於是五月初五這天,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江裏,當地老百姓直到了,都划船去救他,船在水面上像巨龍一樣騰飛,也沒能救出屈原,人們聽說被水裏蛟龍困住,又開始往水中扔五色線紮好的糉子,希望能趕走蛟龍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端午節作爲傳統民族節日一直流傳至今,在北方和南方對端午節的慶祝方式也是不一樣的。看着南方的親們分享的端午節趣事,我覺得特別的新鮮,有那麼多習俗,那麼多娛樂項目,可能是屈原是南方人的緣故,在北方就沒那麼好玩了,我僅有的一點印象就停留在小時候,看着大人這一天如何過。

在我們這裏最隆重的節日要屬春節和中秋節,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節日。就比如清明節,我們這裏就是吃煮雞蛋,插柳條,有的還會擀單餅,用餅卷雞蛋吃,就是這麼簡單。端午節老百姓常是門上窗上插艾草,用鮮艾葉放了盆裏洗澡洗臉等,據說是防蚊蟲,辟邪祛病,然後就是吃糉子,包糉子的.也很少,幾乎全都是買的

記得端午節這天很早就有人推着車子在大街賣糉子,這天糉子格外貴,換作平時街上也沒來賣的,吃糉子的人少之又少,每人差不多吃兩個就飽了,端午節吃糉子成了一個象徵性的烙記,不像南方每家每戶包的糉子一盆又一盆,一鍋又一鍋~~所以讓我這個北方人包糉子很爲難

哈哈,一說今年我要包幾個糉子,家人都表示那麼麻煩,能吃幾個,還是買吧~~看得出家人都不感冒這玩意,那也就象徵性一下吧~~我是不會告訴你我只包了十個的,而且兩種包法,就一種能看得過去,哈哈!

對啦,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給很小的小孩子戴五色繩,讓家裏老人搓起來戴了手腕腳腕脖子上,記據說等下雨的時候剪下來沖掉保佑無病無災之類的說法,我小時候戴到五六歲~~哈哈

沒有划龍舟,沒有雄黃酒,也沒有端午祭祖的習俗,我們的端午節好簡單,感覺跟着法定節日蹭假期一般哈哈~~感謝屈原大人~~

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有春節,有元宵節,有中秋節……不過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那次在外婆家過的.端午節。

端午那天,我早早地去外婆家。外婆準備了艾草煮雞蛋,讓我們多吃點,聽說吃了這個蛋,會驅除晦氣和疾病。聽了外婆的話,我就狼吞虎嚥起來。

吃完雞蛋,外婆就拿出自己的絕手活

——包糉子。外婆的手法很是熟練,她用兩張糉葉,摺疊成一個漏斗狀,再放入米和餡料,然後緊緊地包起來,最後用棉線繞五圈,打個活結,一個漂亮的小糉子就完成了。到了傍晚,熱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有肉糉,豆沙糉,蜜棗糉,整個廚房都瀰漫着一股糉子香。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棗糉,送入嘴巴,一股香氣飄進了我的嘴裏和鼻子裏,我趕緊咬了起來,“哎呀!我的牙齒!”原來我咬到了棗核。從這以後,我再也不敢吃棗糉,改吃大肉糉了。

這次的端午節可真讓我難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