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優秀)端午節作文15篇

端午節2.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秀)端午節作文15篇

端午節作文1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元旦節……,可讓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香甜的糉子,帶我們走進端午的歷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說屈原抱着楚國的石頭投汩羅江死後,百姓們十分傷心,人們爲了不讓江中魚蝦來啃咬屈原的屍體,便把米、雞蛋等物投入江中,從而演變爲如今的糉子。有個藥師把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迷暈了龍,不讓它吃屈原,果真有一條死去的蛟龍浮在了水面,鬍鬚上還有一片屈原的衣服,人們把這條龍筋須拔了,纏在孩子的手上,可以避邪,後來就演變成小孩手上的五色線,門口插的艾葉。在端午節,小孩子們最喜歡吃的是什麼?哈哈,那就是糉子,我,也不例外。

糉子外形多變,有三角形、桶形、圓椎形、寶塔形、圓棒形……,真是千奇百怪,更怪的是糉子的味道,有棗糉、豆沙糉、蛋黃糉、還有肉糉,可真是無奇不有啊。

今天是我第一次包糉子,只見奶媽把糉葉、紅棗、米等都拿了出來,我好奇的指着米,問奶奶:“這米怎麼和平常的不一樣呀?”“這是糯米不是平常的大米”,奶奶笑着說。開始包了,奶奶拿上糉葉,嫺熟的一彎,糉葉就乖乖的成了漏斗狀,放入了一顆大紅棗,又放上了一層米,又放了一個棗,然後一折一個糉子就成形了,奶奶又飛快的纏了兩圈,一個大而香的`糉子成了!我一看,呀!這麼簡單,我一會就能做好幾個哪,我心想,可是把糉葉成漏斗狀就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剛把棗和米放進去,糉葉又開了,棗和米全掉了,我心一泄,不包了,奶奶告訴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細心,我又試了一次,這一次我把有縫的地方包緊,米不多也不少,包成了一個不像糉子卻又是糉子的玩意兒。

經過了三四個鐘頭的蒸煮,終於熟了,我也顧不上燙,抓起糉子拔開就美滋滋的吃了起來。因爲它不僅美味,而且還有我的付出,所以糉子格外香甜。

端午節作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正陽節、龍舟節……

之所以有了端午節是因爲在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爲他心懷國家,正直大義,常常被一些小人陷害,那些小人在楚懷王身邊誣陷屈原,使得楚懷王不再信任這位忠臣,最後把他流放到了城外。被趕出家鄉的屈原,看到祖國山河破碎,心裏悲憤交加。於是綁上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老百姓知道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屍體,撈了好久還是沒有撈到,老百姓們害怕小魚和小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把自己家用米包好的糉子紛紛投進河裏,想讓小魚小蝦吃掉這些糉子,不吃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也由此而來。

在我的家鄉涇川,端午節最流行的習俗除了吃糉子,就是帶荷包了。在每年端午節的前夕,縣城街道會有很多賣荷包的'攤點,與其說買,看荷包倒更讓人樂在其中。荷包精美、種類繁多,有機器製成的還有純手工製作的。媽媽每年最喜歡帶着我去看一位老奶奶的純手工荷包了,憨乎乎的小老虎、栩栩如生的蛇蠍、金絲線勾邊的公雞、繡着五毒的青蛙……她說這種手工藝品以後就會慢慢失傳,所以顯得格外珍貴,每年去我們都會挑一些買回家珍藏起來。荷包寓意驅邪保安康,到了端午節那天,媽媽大清早就會爲我們姐弟三人準備好要帶的荷包和五彩花繩,希望我們平安快樂地成長。

端午節還有吃糉子、掛艾草、賽龍舟等習俗。隨着時代發展,糉子也變得形式多樣,豆沙陷的,紅棗陷的,蛋黃陷的,肉餡的……應有盡有。掛艾草對於我來說就更神奇了,聽大人們說,小小一捆艾草放在門口竟然可以防蚊蟲,去毒氣。看來這萬千世界,我需要學習和了解的常識還有很多呢。

端午節讓我們瞭解到了偉大的屈原,還在每年過節的時候掌握到了更多端午節的習俗,更多地是感受到了親人的關愛和我們對生活的熱愛。我喜愛節日,更喜愛這樣充滿儀式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作文3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民間着鑽多的傳統節日,它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明亮耀人;又像小河一般,縱橫交錯。而我卻認爲最"美"的節日莫過於端午節!傳說,端午節是這樣由成的。屈原,是春秋時期楚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先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又名詩人節)。公園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後來,楚國百姓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把5月5日定做了端午節。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楚國人因不捨得屈原離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便不見蹤跡。之後的每月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屈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於吳、越、楚。端午節吃糉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糉子,又名"角黍","筒糉"。其由未己久、花樣繁多。早在春秋時代,用菰葉(茭白葉)包黍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棕"。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而廣東鹼水糉。

看啊!這就是端午節,多麼"美麗"啊!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4

五月五日是端陽。當艾條插入時,門裏充滿了香。吃糉子和黃武。龍舟快樂地下水。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五日。我的家鄉——杭州,那裏的端午節有着不同的風味。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個家庭的門上都掛着一株艾草。許多孩子帶着一些精緻可愛的香包。茵陳大多用紅線拴在門上,可以驅走蚊子,保護健康。不同的是,香包有不同的'風格和形狀。它們色彩鮮豔、美麗,可以掛在身上驅邪。

一、二、一、二這是端午節南方一項非常熱鬧的活動——龍舟競賽。杭州西溪溼地每年都舉辦端午節。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活動。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去了這個活動的現場,看到了許多大的領先的船隻,充滿了多彩的小彩旗。身穿白色、黃色和紅色衣服的壯漢拿着泥漿,隨着鼓聲的節奏划動。我很害怕。那時,我叔叔正在一艘紅色的龍舟上用力划船。突然,人羣爆發出一陣笑聲。怎麼了?原來,我叔叔的龍舟給了我們一個壯觀的翻滾。船上所有強壯的人都下水了,變成了落湯雞。我只是害怕,突然大笑起來。到目前爲止,賽龍舟仍然是我最喜歡的活動。

當然,在美食的世界裏,我們怎麼能在端午節少吃點東西呢?黃武和糉子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但是對我來說,糉子味道更好。我們吃兩種形狀的糉子:三角形糉子和四角糉子。紅棕色看起來很吸引人。糉子的味道很香。肥瘦的豬肉和美味的肉汁吸收了每一粒糯米。一口咬下去。它既美味又溫暖。它柔軟而精緻。軟糯的味道是無窮無盡的。在古代,人們把糉子扔到河裏是爲了不讓魚吃屈原,屈原因爲愛國而投河自盡。現在,糉子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食品,並廣泛傳播。每次我在家煮糉子,整個房子都散發着香味。我忍不住又吃了一次。每一口都充滿了油。

在端午節,人們會聞到糉子、龍舟和屈原的味道。

端午節作文5

早上起來,我打開窗子,每家每戶都飄着淡淡的箬葉香氣,相信你看到箬葉就一定猜到啦,今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我迫不及待地跑出房間,看見奶奶正在整理包糉子的材料,不禁滿懷期待地問道:“奶奶,我可以包麼?”“好啊!”奶奶說,我趕緊坐到奶奶旁邊,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了糉子。終於笨手笨腳地包好了一個,可沒想到我剛把手鬆開,“糉子先生”肚子裏的“糯米娃娃”全跳了出來,在桌上玩遊戲。我有點兒懊惱,奶奶看見我垂頭喪氣的模樣,耐心地對我說:“你可以放一顆花生進去試一試!”我在糉子底部放了一粒花生米,真神奇,糯米好像是粘住了一樣,果然不漏了。奶奶的“不漏大法”可真好用!一個上午的時間,我和奶奶就完成了一座“糉子山”,我心滿意足地看着我的“糉子山脈”,心中樂開了花。

晚上,奶奶把煮好的糉子從鍋裏端出來,清香四溢,瀰漫着整個屋子,我們一邊開心地吃着糉子,一邊看龍舟節目,爲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突然,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問題,我轉頭問旁邊的爸爸:“爸爸,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呢?”爸爸回答:“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時期,秦國要攻打屈原所在的楚國,楚王不聽屈原勸告,後來國家滅亡,屈原心中鬱悶不已,跳江自殺。人們哀痛極了,爲了屈原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所以就划着船往河中投下了許多飯糰。後來,爲了紀念他,就把他去世的那一天叫端午節。”聽了爸爸的講解,我心中的疑惑解開了。

端午節原來還有這麼令人感動的來歷,吃着糉子,想着屈原,我更喜愛這個節日了。

端午節作文6

城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年這個時候,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會用包糉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我會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姥姥家,姥姥、姥爺早早的準備好了江米和大棗、糉葉來包糉子,並在煮糉子的時候煮上幾個雞蛋,用來給我和弟弟妹妹吃。在吃糉子的時候,我就問姥姥,爲什麼人們要在端午節這天吃糉子,門上要插艾草,這時候姥姥就會把弟弟妹妹叫到一起,講有關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春秋戰國楚懷王統治時的貴族,並擔任大臣,他力主聯齊抗秦,遭到其它被收買貴族和楚懷王之後的打擊報復,被免去職務,並被流放,在流浪期間,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等著名不朽詩篇,在秦國攻破楚國國都,他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抱石投汩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老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去汩羅江邊憑弔屈原,並拿出準備好的飯糰和雞蛋丟進江裏想讓魚蝦吃飽,不用去傷害屈原的身體,慢慢就演變成吃糉子、雞蛋等習俗,用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姥姥給我們講完故事後,問我和弟弟有什麼想的說的嗎?我發表了自己心中感想,說:屈原是我們應該記住並不能遺忘的愛國主義詩人。

這時候,爸爸把煮好的糉子放在桌子上,叫我們來吃,我吃着又香又甜的糉子,想着姥姥講的動人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我來說:古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會讓我深愛教育並激勵我將來好好規劃人生軌跡,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不能辜負姥姥講故事的深刻涵義。

端午節作文7

一根草,一個班,一個故事。

——題記

我是一根草,一根平平無奇的草,但我卻又被人們重用,沒錯!我是艾草,我是最好的,又是最醜的一種香料。

這天,我正在密封袋裏睡覺,啪的一聲,一陣劇烈的抖動,幾秒種後,我坐在一個花一樣的盤子裏,一個人正用手翻我,一遍又一遍的看,仔細端詳,這個人應該是位老師吧!他正在爲下面的同學講解其他盤子裏漂亮的乾花,不過一說到有意思的地方,同學們就開始說話,可那位老師似乎很懂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快,就是同學們安靜下來,一頓講解之後,終於說到了我,可同學們都說我很醜,這位老師很不贊同。我曾聽我的老祖宗講過,我們艾草不僅是養生的最佳路途,也可以用來裝香囊,爲人們送走晦氣、蚊蟲,迎來幸福。老師又吩咐一位同學給每位同學發一個白色的香包內袋,接着讓同學們從花花綠綠的袋子中挑選香包外袋,一陣挑選後,同學們又轟轟烈烈地出了門,有位同學把我也帶走了。

到了一個叫德林的地方,眼前的景象令我觸景生情,他多像我被風乾之前生活的地方呀,清新、純淨。

同學們把我的其他夥伴放在桌子上,老師指揮同學們裝香囊,有一句話我記得格外深刻:“同學們,少的`就少裝,多的就多裝,要給後面的同學留夠。”許多同學聽了,把自己原來想獨吞美麗花朵的想法都放下了。

裝好後,同學們還拍了照,留了紀念,一個個臉上都笑嘻嘻的。

每到這天,屈原的愛國之情必定能勾起我的靈魂,志潔行廉,忠君愛國真氣節,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

端午節作文8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說的就是端午節的熱鬧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重陽節。此外,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還記得我8歲的時候過端午節,我跟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糉子嗎?”媽媽笑着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我心想:“要是在糉子裏放一顆糖豈不是可以變成“幸運糉子了嗎?”說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裏拿了兩塊糖果,放在了一個糉子裏,把它包好之後,放在鍋裏開始煮,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30分鐘過去了……

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我的幸運糉子。那時,我是多麼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運糉子”呀!“揭鍋了!揭鍋了!”姥姥大聲地說。我迫不及待地從沙發上蹦下來,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糉子。我連吃了四個都不是幸運糉子,但當我吃到第五個的時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滾動着,我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幸運糉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運的小男孩”,這個稱呼很帥氣吧,我也很喜歡。

吃飽之後,我就和姥爺拿着鐮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園裏,我一邊割,一邊說:“爲什麼要割艾草呢?割下來後,它有什麼用處?”姥爺說:“艾葉既是藥材,它又可以插在門上,避邪。”我聽了姥爺的話,心裏想:“這麼有名的東西,我還問姥爺,真是見不多識不廣呀!”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端午節作文9

端午節快到了。遠處山上的空氣中瀰漫着艾草的香味。然後它繼續隨風漂流。它讓每個家庭都變得綠色。在六月的編年史中,有一首關於端午節的詩。

我印象中的端午節在流蘇般的綠色絲綢之間穿梭。

懸崖上掛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包糉子的寶貝。通常在前一天採摘,只需要用清水清洗。糉子煮熟後,薄薄的綠絲中所含的清香會滲透到竹筍和竹葉的各個層次,滲透進來又滲透出去。是的,奶奶用來包糉子的竹葉是那些有棕色和黑色圖案並帶有一些毛髮的竹葉。它們在未知的時間被拾起並儲存。儘管它們已經被捲成了卷軸,但它們仍然散發着勞動藝術的'芳香。

竹筍和竹葉是用在老房子裏挖了幾十年的井水沖洗的。在井的邊緣有一個木桶,由於水太多,它變得很重。很明顯,把手變黃了,但是桶壁已經長出了一點青苔。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會有一些不同大小的白點。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人們挖井時眼中的希望。

記憶中的端午節在我嘴角流淌,粘滿了米粒。

我喜歡左手拿着一個破腦袋的鹹鴨蛋,右手拿着一個剛剛去掉紅線的豆糉子。我更喜歡把一根筷子插入滿是米香味的糉子的四個角中的一個,然後輕輕咬下另外三個角。剛剛煮好的糉子被串在竹竿上冷卻。結果,沒過多久,熱氣騰騰的糉子就讓整個大廳充滿了它們的香味。冷卻後,取下幾根線,將幾個圓鹹鴨蛋放入竹籃中,一個一個地送糉子。

這時,也有人會把美味的糉子送到我們家門口。然而,奶奶很少吃。兩大罐糉子中只有一兩罐足夠一家人吃。我以爲是奶奶知道鄰居喜歡糉子,所以她給了很多。現在很明顯,奶奶不僅送了糉子,還送了糉子裏那些看不見卻很香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變成了美麗的微笑,就像端午節的鮮花,只是對那個人嘆息。滄桑已經填滿了臉頰。

我多麼希望我能再吃到那個包着甜味的糉子。我聳聳肩,深深地吸了吸鼻子。的確,我又聞到了空氣中隱隱約約的艾草的香味。香味飄進我心中的小屋,一首端午節的詩飄進了六月的編年史。

端午節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現在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都要舉行賽龍舟大賽。現在就由我來介紹我家的端午節吧!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高手那就是媽媽。早上,我跟媽媽學習包糉子。媽媽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三片子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糉葉的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裏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用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糉子包得緊緊的`、胖胖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糉葉刺穿了,就是糉子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糉葉捏緊一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些樣子了。最後一道工具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握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各宗字。隨之,第2個,第3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媽媽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媽媽把糉子包完後,就把它們放在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這些糉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直流口水。我和爸爸這兩隻饞貓一聞到香味就圍着鍋問媽媽:“媽媽,什麼時候能吃呀?”媽媽笑着說;“你們這兩隻饞貓!”瞧,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1

端午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舉行,又稱五五節。我很喜歡這個節日,因爲我們在這個節日中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也可以看到熱烈的龍舟比賽。我盼星星盼月亮,這次端午節終於被我盼來了。

那天,我起了一個大早,迷迷糊糊地穿完衣服,快速地吃完早飯,就和爸爸媽媽坐車去爺爺奶奶家了。我一進門就看見奶奶正在包糉子,媽媽看奶奶這麼辛苦,也匆匆忙忙脫下衣服,一起與奶奶包糉子。我也跑進廚房看一看她倆是怎麼包糉子的。首先把糯米均勻的放在糉子葉上,再拿幾個蜜棗包進糯米里,然後用糉子葉把它們包好,最後又用長壽線把糉子系在一起,變成一個小三角形,香甜可口的糉子就包好了。我對媽媽說:“媽媽,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的時候吃糉子呢?”媽媽說:“吃糉子的原因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忙睜大好奇的眼睛急切地讓媽媽給我講這個故事。

於是媽媽仔細地給我講起了這個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提倡任用賢能的人才,富國強兵,主張聯齊抗秦,卻遭到一些貴族的反對,被趕出都城流放到了其他地方。後來,楚國的.都城被秦國攻破了。子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以這種方式來紀念他,這就是糉子,也被稱之爲“筒糉”的由來。”聽完這個故事,我對媽媽說:“媽媽,屈原可真讓我佩服呀!”這時奶奶也把糉子煮好了。媽媽把糉子端到桌子上,放到了最中間,它的香氣直往我們鼻子裏鑽,大家都圍坐在了桌子邊,爭搶吃起來,糉子的吸引力還真不小呢。這時我對大家說“今天我既品嚐到了美味的糉子,又知道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這次端午節可真是我最難忘的一次啊!”

不一會兒,爺爺不慌不忙地把電視打開,我們一家人一邊吃着糉子,一邊看龍舟比賽,真是甜蜜而又溫暖呀!

端午節作文12

這個端午節我是在外婆家裏度過的。

早上,我一睜開眼,就興沖沖地跑去看日曆。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我想起今天要和外婆一起包糉子,就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完後奔向廚房。

外婆已經把做糉子的材料全部準備好了:糯米、紅棗、肉末、花生、箬葉、棉線……我開始認真地觀察奶奶包糉子,只見外婆快速地把寬大的箬葉折成漏斗形狀,再放入泡好的糯米,然後放入紅棗和肉末,最後把“漏斗”的口封起來,纏上棉線打個結,一個可愛的糉子便問世了。

我也想做一個糉子,可是糯米總是從糉葉的縫隙中頑皮地“逃跑”,我嘗試了好幾次,手中的糯米卻依舊不聽使喚,外婆看見了,笑眯眯地對我說:“在糉子底部放一顆花生,糯米就不容易溢出來了。”我聽取了外婆的意見,果然,糯米沒有再溢出來過。

我和外婆一共包了很多糉子,外婆把它們放進鍋裏煮。不一會兒,一盤香噴噴的糉子便出鍋了!我享用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吃着美味的糉子,我問爸爸:“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爸爸邊品嚐着糉子邊回答:“楚國有一位大夫名叫屈原,經常向楚王提有益的`建議,但是楚王不聽屈原的勸告,結果造成了楚國滅亡。屈原非常傷心,就跳進了汨羅江。老百姓就把糉子丟進了汨羅江裏,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了。這樣,就有了吃糉子的習俗。”我點點頭,繼續問:“那麼,還要其它的習俗嗎?”“當然還有了。”媽媽回答道,“在古代,划龍舟、掛艾草、撞蛋、飲雄黃酒也是在端午節挨家挨戶都會做的事。但是現在除了划龍舟流傳了下來,其它的習俗已經很少見了。”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很遺憾,不過想到吃糉子和划龍舟現在還沒失傳,我又開心了起來。

我希望這些習俗能一直流傳下去,繼續隨着我們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節作文13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每逢端午節,爸爸媽媽就帶着我去奶奶家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一天的上午,我們就要去買艾草。我們把買來的艾草插在門縫裏,有的插在窗戶上,還有的站在門口,一動不動,彷彿是威嚴的戰士在門口站崗。那一天,整個小區都飄着淡淡的艾草香,插在門上的艾草香千萬條青色的絲巾在門口飄蕩,十分美麗。因爲這青澀的帶着清香的艾草的寓意是: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很快就到了正午,父母們要給孩子系五色繩。顏色分別是:青、白、紅、黃、黑,分別代表是:木、金、火、土、水。五色繩的位置也欣然不同:有的人系在手上,有的人系在脖子上,有的人掛在腳上。五色繩不僅系的位置不同而且他們的.美稱也有許多,比如;長命繩、辟邪繩、快樂繩等等。

中午吃過飯,很快到了下午兩點,大人們要給我們洗一次特殊的澡。這一個澡的特殊在於它的水,洗澡的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水而製成。因爲聽人說,洗了這一個“植物澡”,這一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

很快就到了晚飯時間,這是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在各地工作的遊子如果沒有迫不得己的事情,必須趕回家吃團圓飯。這一天桌上的菜可豐富了,有魚,象徵着年年有餘,有雞鴨,象徵着家畜興旺等等。

吃過晚飯則又到了我們最興奮的時候---買香包。香包就是香囊,形狀各異,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不僅形狀各異,而且大小不一,大得像手掌那樣大,小的只有巧克力那麼小,裏面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是甜甜的糖果,有的是各式各樣的小玩具。香包象徵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一格,令人難忘。

端午節作文14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去奶奶家吃糉子。

路上,我問媽媽:“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爲什麼要賽龍舟和吃糉子?”媽媽說:“端午節五月初五,可能是因爲這段時間蚊子等害蟲比較多,所以古代先賢教育老百姓用艾草、菖蒲驅趕害蟲免得生病。賽龍舟是春秋時期百越地區以龍舟競渡方式祭水中蛟龍,吃糉子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楚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進奶奶家,奶奶已經在忙了。奶奶一看見我,就高興地讓我和她一起包糉子。只見奶奶把糉葉折成鬥狀,盛滿糯米,再把糉葉層層包上,用線緊緊綁牢,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不亦樂乎地包起來,但每次不是餡弄太多,裹都裹不了,就是綁得太鬆,稍微一動,米粒就會爭先恐後地從各個角落鑽出來。每當這個時候,奶奶總是鼓勵我:“沒關係,不要灰心,只要你去努力,總會成功的。”

雖說包糉子不行,可吃起來我最在行。鍋裏糉子的.香氣漸漸瀰漫了整個房間,奶奶一掀開鍋蓋,我便迫不及待地扒了一個,“哎呦,好燙!”我忍不住把糉子扔回了鍋裏,並吹了吹手指頭。奶奶一邊笑一邊用碗重新給我盛了一個糉子,我接過碗,對着糉子吹了幾下,然後解開繩子,扒開糉葉,對着糉子就是一口,哇,糯米里既有肉的味道,又有蜜棗的味道,還有它自己本身糯糯的味道;蜜棗裏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肉的味道,還有它本身甜絲絲的味道;肉裏既有糯米的味道,又有蜜棗的味道,還有它本身嫩嫩的味道,真好吃。

沒過幾分鐘,我便吃完了,但我卻捨不得把糉葉扔了,因爲糉子實在太好吃了,我一定要把糉葉上的每一粒糯米都吃了再扔。

端午節真好,我真愛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兒歌時,端午節就到咯!

每年的這一天媽媽總是很早的就起來把屋裏門外灑掃一番。然後會將準備好的艾枝或者用艾蒿編織成“艾虎”插在在門楣兩側。小時候我還會跳着去抓上面的寶葫蘆,媽媽便會打打我的小手對我說:“這是驅蟲避邪,以保安康的哦。”

如果你問我端午這天最期待的'是什麼,那一定是包糉子了!

這天媽媽像往年一樣把新鮮的葦葉放在清水裏,一片一片地洗乾淨,掛着水珠的葦葉,青翠欲滴,從老遠就能聞到葦葉清新的香氣。糯米、蜜棗、豆沙各裝一大海碗放在邊上備用。開始包糉子了,媽媽一隻手拿兩三片葦葉並排放在一起,另一隻向內輕輕地一折,一個小錐形的糉子葉殼就做好了。然後撈起一把糯米墊在底下,媽媽總還會用手指黏點水點進去,再用力壓實,之後塞上一個大蜜棗,再鋪上一層白色的糯米,你看,紅紅的蜜棗藏在厚實的“糯米被”中偷偷地笑呢。葦葉在媽媽手中上下左右快速翻轉,最後用絲線緊緊地纏繞,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不多一會兒,媽媽就包了一大盆。糉子下鍋煮上幾分鐘,嘿!這香甜的味兒別提多好聞了!

邊吃糉子邊打開電視機,你會發現各地賽龍舟的節目。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尤其在江南水鄉,都要舉行隆重的龍舟競渡盛會,屆時羣“龍”下水,整裝待命,一聲炮響,比賽開始,條條長“龍”奮勇齊發,岸邊的人們歡呼吶喊,一片龍騰人歡的節日氣氛。

除此之外,端午節人們還有畫門符,帶香包等很多習俗。這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