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1.56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端午節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5篇)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節是古老傳統節日,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端午節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於紀念屈原傳說流傳最廣。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祖國,於陰曆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種傳說是:源於紀念伍子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這首民俗瑤我就想起端午節,想起端午節就想到了一個傳說: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米團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要要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帕米因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糉子。

端午節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每每到端午節,姥姥就會送來香甜的糉子,看到一個個油亮飽滿的糉子,真想馬上剝開咬一口,解開棉線,剝開糉葉,糯米的粘性使一粒粒糯米緊緊地抱在一起,咬一口,香甜的餡兒便進入口中。糯米、蜜棗、豆沙、花生咀嚼在一起讓我越吃越覺得美味,香!

端午節真令人快樂!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3

中國有許多節日,中秋節、重陽節、七夕節、端午節……其中端午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就是端午節了。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

聽媽媽說:端午節是用來懷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聽奶奶說:到了端午節每家每戶都少不了包糉子這件事。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的最愛。糉子的形狀各異,有三角形的,有棱形的,還有正方形的……糉子的味道也有很多種,鮮肉的、板栗的、紅棗的……味道好極了!

如今,端午節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每到端午節,吃糉子便是我最最期盼的。我就從早到晚的扒在餐桌邊緣,嘴饞的盯着媽媽、婆婆忙碌的身影,以及她們手裏的盤子裏綠油油的三角形。

臨近端午節,大家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偶爾也會試着學大人的樣子認真的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於是我就只好拉着表哥到樓下去玩。回來時,第一反應便是興奮的衝到廚房,然後撞上一鼻子的香。

吃糉子時總是吃到一些大棗和葡萄乾,很少吃得到自己最喜歡的鴨蛋黃。我還總喜歡把白米糉子撥到碗裏面,然後撒下一大把白砂糖,也特別的香。

咬着香甜的糉子,看着家人快樂的笑容,心裏也開心起來。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4

我過了許多有趣的節日,可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

端午節那天,我和老媽早上去菜場買了一些棕葉、糯米。回到家裏老媽把一個盆子裏裝了水,把棕葉放在裏面,我很納悶就問老媽“老媽,爲什麼要把棕葉泡在水裏?”老媽說“棕葉泡在水裏纔不會發乾變硬,這樣我們纔好包呀!”噢,原來如此。老媽洗好米,也將米泡在水裏,我連忙對老媽說“老媽,米泡在水裏,也是和棕葉一樣的道理吧!”老媽點點頭說“是的。”

終於開始包棕子了,只見老媽將兩片棕葉重疊在一起,將大的一頭圈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放入米,再把多餘的葉子順着漏斗包裹起來,最後將繩子橫在三個角中間,綁好兩個角,這樣一個棕子就誕生了。

我也學着老媽的樣子包,可是我的棕子真是漏斗,一不小心,米就一粒一粒的往下落,老媽告訴我在捲成漏斗形狀時要注意不能有縫,那樣就真成了漏斗了,米在放進去的時候也要按緊了這樣煮出來的米才結實。我小心翼翼的包着,終於我成功了,我特意將我包的棕子用繩子繫好,這是我的勞動成果,我要留作紀念。

我很高興,我學會了包棕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5

提起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中華民族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有悠久燦爛的文化,連外國人也驚歎不已也!就說說豐富多彩的端午節吧。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彷彿過春節一樣,早早的起了牀,便做起了美味可口的糉子來吃,而且下午還要去江邊觀看每年一次的賽龍舟比賽呢!

中午,我匆匆忙忙的吃過豐盛的午餐,便飛一樣的跑到江邊。哇塞!江邊早已是裏三層外三層的人了,真的是人山人海的呢!有的揹着小孩;有的端着凳子;有的拿着小的五星紅旗;有的手中拿着無數的氣球;有的;我深怕自己看不見,就擠到了最前面。江邊早以停着九條漂亮精緻的龍船,每艘龍船上面都坐着身着鮮豔服裝的賽手和鑼鼓手,他們有快樂隊,有前進隊,有小康隊,突然,一聲槍響,大家開始了激烈的龍舟比賽。你看:快樂隊和前進隊都並駕齊驅的劃在了最前面,不一會兒,小康隊像箭一樣的衝了上來,他們的手法整齊,指揮有序,們的掌聲。加油聲。吶喊聲。尖叫聲響遍了整個河岸,傳向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使全國人民都在爲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歡呼!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小康隊取得了第一名,人們歡呼的叫了起來,高興的跳了起來,五彩繽紛的氣球飄向了的藍藍的天空!

啊!這真是美好快樂的一天,更是豐富多彩的一天!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塞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傳統習俗,傳說是爲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哦!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6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曆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爲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7

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吃糉子、包糉子,看賽龍舟。

今年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與我在廚房裏包糉子。爸爸與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鬥地主。而媽媽與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與我在廚房裏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裏也心得挺開心。我與奶奶在比賽包糉子,比誰包糉子又好又快,又精緻,只有做到這三好,纔算是真好,才能算是真正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糉葉清洗乾淨,洗過了糉葉,然後再將糯米清洗,洗乾淨了以後,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與少許糖與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

等醬油、糖與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糉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後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後再把“小船”無邊地方蓋在上面,然後將多餘地方彎折一下用線紮緊。我與奶奶就這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包着愛心糉。

終於,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又數了數奶奶,發現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孩子,比賽輸贏並不重要,重要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着冷靜人,才能成爲一個真正勝利者。”

奶奶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心底裏,令我受益匪淺。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8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

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由來吧!

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爲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中國重要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與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重視,屈原在猶豫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愛戴,汩羅江畔居民匆忙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行爲直到今天在端午節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着。

然後,我再說說我怎麼過吧!

端午節習俗就是吃糉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包糉子能手——我媽媽,媽媽說,包糉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捲了一個筒,然後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着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然後又包了幾十個。最後放在高壓鍋裏煮40分鐘後,放出來後等四個小時入味後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裏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打羽毛球、有玩蛇板、有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相信大家對這個詞並不陌生,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賽龍舟呢?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聽我講吧。

端午節是要吃糉子的,那麼,爲什麼要吃糉子呢?不再別的天吃呢?吃糉子要幹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這裏我要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戰爭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屈原像魏王提供了許多計謀,魏王覺得好笑,沒被採用。屈原覺得很傷心,心想自己幫不上國家,就跳河而死。吃糉子就是爲了紀念古時候愛國的屈原,在這一天,大家都將糉子投進河裏,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去吃糉子。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

那端午節爲什麼掛香包呢?這又是什麼原因。這有牽扯到一個傳說,以前的現在,不冷不熱,小孩經常鬧病,那時科學不好。大家以爲鬧鬼,去求娘娘,娘娘見這麼多人來求,心軟了,就去找玉帝說:“你不許傷害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玉帝說行。但是哪個是你的孩子。娘娘說我的孩子很多。玉帝說要他說出來。娘娘就說:我的孩子身上有雞蛋網或香包。玉帝說行。應爲娘娘法力無邊,玉帝也懼怕三分。娘娘回去告訴大家做好準備。玉帝下來一看,全都是娘娘的孩子,嚇了一大跳,都不敢碰,只好迴天庭。讚歎道:都是娘娘的孩子,怎麼動呢?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怎麼樣,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更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了?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0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的民間的傳統節日,又能稱端陽節、重五節。端五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國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學都聞一多先生認爲,端午節是有龍舟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吃佬等民族地區。

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糉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糉子’讓魚吃。只有把魚餵飽了,纔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糉子餵給魚,魚纔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糉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糉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糉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糉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糉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糉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2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3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4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所以,從此以後就有了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5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