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選端午節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端午節2.9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端午節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爲什麼要掛艾蒿呢?(因爲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糉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糉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糉子

(1)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糉葉。

師: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3)幼兒品嚐。

師: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瞭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集體共度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糉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活動準備:

1、準備製作端午節習俗物品的各種材料:

糉葉、糯米、線等;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2、端午節相關圖片,艾草和菖蒲。

3、邀請幼兒家人一起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主持人致開場辭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心情是相同的。端午節在我國有着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

隨着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爲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_x幼兒園的小寶寶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度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吧!

2、手工活動:

(1)家長們表演包各種花式糉子的技藝。

(2)制香囊、畫彩蛋、編制五彩繩,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結束後展示作品並相互贈送。

3、親子游戲:

《袋鼠》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分4組;

形式:單面接力;

準備:各組糉子2個,終點處擺椅子4把。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腳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各握一個糉子,教師發令後,家長抱幼兒向前跑,雙手不能碰幼兒,繞過椅子,返回,將糉子交給第二對家庭,繼續遊戲,最先完成的一組即爲獲勝。

《賽龍舟》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4對,分4組;

準備:紙箱龍船四個,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兒在媽媽或爸爸的帶領下套着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先到終點的隊伍獲勝。

《快樂運糉子》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分兩組;

形式:對面接力;

準備:各組小桶一個,糉子若干。

玩法:幼兒提着小桶,走過獨木橋,走到另一端取筐裏的糉子再走回來,將糉子放回到隊伍前的籃子裏,把小桶傳給下一位幼兒,繼續遊戲。在規定時間內看哪組運的糉子多爲優勝。

活動結束:

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此時,老師可編輯園所動態,記錄活動過程,分享給全體家長和幼兒。

端午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瞭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糉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活動準備:

1.讓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各種資料。

2.有關製作的各種材料:

糉子——糉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活動過程:

一、講講看看:

要求:交流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內容。

指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爲什麼要掛菖蒲呢?(因爲端午節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鍾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糉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糉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製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二、做做玩玩:

要求:幼兒分組進行活動,在動手製作中體驗端午節的樂趣。

指導語:

1.剛纔我們瞭解許多關於端午節有趣的事,你們想不想也來過一過端午節呢?今天我們這裏有很多好玩的活動:有包糉子、做香包、編五彩繩、嘗糉子,你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活動參加,我們就來過個小小端午節吧!

2.幼兒分組活動,教師指導:提醒幼兒需要洗手的可先去洗手。

(1)包糉子:糉葉、糯米、棗子、赤豆、花生、綠豆、豆板、血糯米、線

(2)做香包:緞帶、各種形狀的布、訂書器、棉花、縐紙、花露水、乾花

(3)做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夾子

(4)品嚐糉子:各種味道的糉子、白糖、刀叉、溼巾紙、毛巾

(5)畫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泡沫塑料

三、活動分享:

1、教師:“剛纔你在哪裏過端午節了?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2、幼兒介紹或展示,教師做適當小結。

端午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民俗風情

2、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3、培養學生語言表達以及聯想、想像的能力

4、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批判與繼承

教學重、難點:

1、分析龍舟競渡的精彩場面描寫

2、培養學生語言表達以及聯想、想像的能力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

教法:巧設問題情境促使生成注重多元對話啓迪思維

學法:沉浸文本在活動中體驗自主探究在評議中感悟

課前學習:

1、熟讀課文,瞭解內容,解決字詞。

2、佈置學生利用圖書館、絡等條件查閱沈從文簡歷,端午節及其他感興趣的傳統節日的習俗,相關詩文等資料,並分類製成讀書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年起有三大傳統節日新增爲法定假日,你知道是哪三個嗎?(學生作答。)請同學們來看一下,這首詩是哪個傳統節日的?(多媒體展示: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龍舟迅疾如流矢,萬人喝彩青潭邊。)(引入課題,板書:端午日)

2、學生簡介端午日的來歷和相關習俗

是不是的有地方的螶習俗都一樣呢?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人民是怎樣過端午日的。

二、整體感知,體驗端午

1、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

①湘西人端午日都有哪些風俗?(用三字詞語概括)

②介紹這些風俗習慣的順序是什麼?(劃出相關的語句)

③你認爲最主要的民俗活動是什麼?

(學生回答端午日風俗:穿新衣畫王字吃魚肉

看划船(賽龍舟)捉鴨子;文章的順序:時間順序;最主要的民俗活動是:賽龍舟)

三、評讀賞析,感悟端午

1、閱讀第一節“把飯吃過後”到最後

思考:龍舟賽到起點和終點;

龍舟的外形特點;

參賽人員的分工;

龍舟競賽的場面描寫。(從文中畫相應的語句。)

2、朗讀龍舟競賽的場面描寫,分析場面描寫的常用方法。

①提問:前階段學校開運動會,假如現在要你描寫一下運動會激烈的比賽場面,首先你會對什麼進行描寫?(引導學生回答運動員的競爭)那麼描寫運動員你會寫什麼呢?(學生回答運動員的動作-----動詞的運用)

②請你劃出文中龍舟比賽場面的動詞,並思考它們起到了什麼作用?(:動詞準確生動)

③提問:除了描寫參賽人員的激烈緊張的競爭外,作者還描寫了哪些人,有何作用?

(明確:兩岸觀賽的人,從側面突出比賽場面的激烈緊張-------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

④提問:作者在寫到比賽進入高潮時還想到了什麼情景?這種情景真在眼前嗎?

(明確: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的情景--------------虛寫,實寫結合)

3、場面描寫的方法:正側面描寫相結合虛實結合準確的動詞

4、根據,發揮想像,自己選定一個角色(帶頭的、鑼手、鼓手、槳手、羣衆……),用一段連貫的話有針對性地向大家介紹你在活動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

示例:我是我們這一隊的帶頭的,就坐在船頭上。你們看,我頭上纏裹着紅布包頭,手上拿兩隻小令旗。比賽開始後,我就左右揮動小令旗,指揮船隻的進退。在我的指揮下,槳手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龍船好似長龍出沒于波光煙雨之中,直衝終點線。

四、分析意義,培養

1、提問:龍舟賽既然是如此的緊張激烈,那獲勝者的獎品一定是非常豐厚的啦,是不是?所謂的“重獎之下必有勇夫”。那獲勝的船手們的獎勵是什麼?

2、既然獎勵不豐厚,那你認爲龍舟比賽的實際意義是什麼?

明確:合作努力的光榮(力量從團結中來)培養了勇往直前、力爭上游的。引用筷子的典故啓示學生要有集體意識和團結。

3、延伸:聯繫實際來談談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種,並說說對你的啓示。

老師提示或:四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抗洪救災……

五、拓展延伸,端午之爭

1、無論是湘西人民的習俗還是我們這裏的習俗,都是我們的祖先在久遠的古代流傳下來的。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洋節日涌入了我們的生活,而且不斷受到年青人的青睞和追捧,他們樂此不疲,甚至說傳統節日太土了,我們只要洋節日。

2、據報道,韓國人認爲端午節源於韓國,併成功申報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此舉引起民衆的激烈抗議。

3、端午節不僅存在着國際爭議,就在國內也是如此,比如蘇州“端午公祭伍子胥”引發與湖南端午節起源之爭。

對以上三則材料你是怎麼看待的呢?請寫下你的感想

六、教師

當我們感受過湘西端午的喜慶與熱烈後,我們冷靜下來思考了端午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價值。端午是傳統文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論它起源於湖南還是蘇州,我們都可以共享之。但是新時期一個民族如果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要瀕臨被他邦侵佔,這將是文化淪喪!所以,保護傳統的文化,使其散發現代光芒,我們人人有責!

七、課後學習:

1、到上瀏覽各地的端午習俗,收集有關端午的詩歌,做一份“端午文化行”小報。

2、讀寫遷移:請同學們運用剛學的場面描寫來寫一段學校週一升旗儀式或課間操時的場面,字左右。

端午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默讀課文,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4.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導入

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麼?(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說說屈原爲什麼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麼?

3.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麼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註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爲什麼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麼感受?(屈原爲國爲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爲國爲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讚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爲黎民的苦難而悲,爲祖國的滅亡而悲,爲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麼?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

讀讀哪句話好,爲什麼?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理來是什麼?用自己的話說說。

【作業佈置】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鞏固複習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二、指導練習複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合作填寫。

(1)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端午節是爲紀念:(1)屈原爲楚國( )

(2)屈原爲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後,百姓們( )、( )、( )

現在的端午節( )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着複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展

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作業佈置】

以“中華傳統節日”爲主題製作一期手抄小報。

【板書設計

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

人民 悲痛

悲憤 包糉子爲國捐軀 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教案 篇6

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班裏的陸家豪從家裏帶來了糉子,其他孩子圍着他轉,只聽見他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糉子,不是買的,有肉的、紅棗的,很好吃的,但是我比較喜歡吃肉的,肉的更好吃。”“我也喜歡吃肉的。”“我不喜歡吃肉的,肉的有肥肉的。”……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

鑑於孩子們對糉子的濃厚興趣,我們開展了有關端午節的系列活動,本次活動就是系列活動之一。

《糉子裏的故事》段落明顯,情節發展線索清晰。講述了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說話講故事,就採來荷葉包糉子,把好聽的故事包在了裏面。動物們吃了糉子卻不會講故事,於是,動物們想辦法,找到一個小姑娘來吃糉子、講故事。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躍然紙上,給糉子蒙上了一層神祕的童話色彩,令人羨慕又嚮往。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

2、養成仔細傾聽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述。

活動分爲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通過猜猜可能是關於什麼的故事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引出主題。

第二個環節是欣賞故事,爲了能讓孩子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欣賞作品,我利用PPT進行分段欣賞,通過看看、猜猜、講講、聽聽來理解故事內容。

第三個環節是遊戲“吃糉子”,這也是本活動的重點環節。在此環節中,我爲孩子們準備了3個糉子,每個糉子裏面都有一個小遊戲,如:第一個糉子是“聽話”,要求孩子在仔細聽故事的基礎上回答問題;第二個糉子是“悄悄話”,要求孩子用心聽、仔細聽、聽清楚、聽完整,培養幼兒仔細傾聽的習慣;第三個糉子是“祝福”,考慮到大班孩子馬上要離開成長了3年的幼兒園了、老師和小朋友了,通過遊戲爲他們創設一個互相祝福的機會,增進同伴間的.友情。

活動中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端午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 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糉子嗎?糉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 圓圓的 有角的 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糉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 這些糉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糉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 師:好了, 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糉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糉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糉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糉子 賽龍舟 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糉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端午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糉子,瞭解糉子的各種口味。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糉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

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爲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爲什麼要包糉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爲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糉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糉子了,你們包糉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這些包糉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糉子和包子。包糉子要用糉葉和糯

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糉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糉子! 活動結束!

端午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瞭解中國農曆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麼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瞭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並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端午節教案 篇10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籤。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

3.啓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範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塗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後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彙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在商店裏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裏內容大意:甲售貨員說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麼呀?”“我要買牙膏”。“我們這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說: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度不好,從不關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麼,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裏沒事幹。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說再見。結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爲什麼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爲什麼?

(2)爲什麼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纔是好售貨員。

3.小結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遊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情況,遊戲可輪換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