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集合[8篇]

端午節8.79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集合[8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汨羅江,聞名中外,不是因爲江水清澈見底,江岸如詩似畫,而是因爲我國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於兩千二百多年前在此懷石投江殉國,“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

屈原以“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醒意識,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頑強意志,震撼了整個民族的心靈,他屹立在白雲蒼狗的歷史煙雲之上,俯視着千秋百代,讓歷代文人墨客敬仰,令歷代統治權貴折服。

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23歲時就得到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內“與王圖議國事”,制定改革的法令;外“接遇賓客,應付諸侯”。屈原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對內休民法度,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統一中國。屈原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華,以圖有所作爲,實現自己的美政。

如果楚國堅持屈原的改革,統一大業指日可待,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上官大夫是一個十足的小人,眼看楚懷王日益寵信屈原,就起了嫉妒之心,屢次在楚懷王面前大言是非。楚懷王也是個昏庸之主,聽信了小人之言,終止了屈原的改革,漸漸疏遠了屈原。被楚王疏遠後,屈原沒有明哲保身,而是踏上了20年的流放生涯。

在長期的.流放生涯中,屈原不隨波逐流,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用手中的筆抒發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指斥“羣小”的禍國殃民,爲後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離騷》,是屈原作品中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共373句,2777個字,詩中敘述了詩人爲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所遭受的打擊和迫害,表達內心所受的痛苦、折磨和對祖國人民的忠貞不渝。司馬遷評價《離騷》文約、辭微、志潔、行廉,“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的吶喊雖然鏗鏘有力,但又是蒼白的,一個人縱有再大的力量也無法改變時代的步伐。“既莫足與爲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屈原灑脫地躍入江中,在那一霎那他或許頓悟了,或許他覺得只有這樣自己的人生纔是最華麗的,他縱身一躍的一幕,奏響了一支雖遭萬劫也對祖國人民不離不棄,寧肯將潔白之軀葬於祖國江流之中的樂章,也拉開了泱泱雄楚一朝覆滅的歷史悲劇的序幕。

從此,我國第一個偉大詩人的名字屈原就與汨羅江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一提到屈原,人們就自然地想起了汨羅江;一看到汨羅江,人們就深深地懷念屈原。

汨羅江沉澱了屈原的不朽。

汨羅江因屈原而光芒四射。

汨羅江,只屬於屈原。

魂兮歸來,屈夫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端午節到了。一大早上,我就和姥姥一塊包起糉子,主要是我向姥姥學習。首先準備材料,我們從廚房把提前泡好的江米和糉葉端出來,再取來大棗、葡萄乾、線繩。準備就緒,開始包嘍!

姥姥拿了一片糉葉,輕輕抓住一邊,疊個三角形,再轉一圈,成一個漏斗狀,撈起一把江米放進“漏斗”,放上大棗和葡萄乾,再蓋上一層江米,把糉葉剩餘部分包成三角形,最後把細繩捆幾圈,就大功告成了。我學着姥姥的樣子做了起來。可第一次總會碰壁嘛!姥姥看我怎麼也學不會轉圈,包了幾次也沒成漏斗,就說我是個小笨蛋。

我有些不服氣,撒嬌地說:“姥姥,我雖然不會包糉子,可我知道這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呦!那你倒說說看。”“是端午節,是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日子。傳說屈原投河後,老百姓爲了不讓小魚小蝦吃掉他的屍體,就包了許多糉子放到河裏,讓小魚小蝦吃。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而且,端午節的時候要賽龍舟、掛香包、吃糉子。這樣的習俗從古代流傳到現在,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的外孫女不得了啊!說得頭頭是道。行,咱們再學一次。”

姥姥拿起兩張糉葉慢慢做,還重點講了三角形轉一圈的地方,技巧是用力壓住糉葉的一頭,不要動,另一隻手轉動。第二次,我終於做出了一個完整的`糉子,接着我又做出了第二個第三個,都成功了。

姥姥把這些糉子都放在鍋裏蒸,出鍋嘍,甜甜的糯米香飄滿了屋子。我們坐在電視前吃着糉子,看賽龍舟的直播,姥姥還給我編了一條五彩繩手鍊呢!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姥姥學會了包糉子,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我覺得這正是在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以,這次端午節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我上國小的時候就去城裏讀書了,在那裏我認識了新朋友,每天生活得很開心很快樂,可就在快放端午節假期的時候我卻高興不起來,因爲我想起了爺爺奶奶。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在鄉下生活,爺爺奶奶對我可親了。每到端午節,奶奶就親手包糉子給我這“小饞貓”吃。可是我到了城裏就再也沒吃到過爺爺奶奶做的糉子,放學回家時,我心裏還在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回來我也沒有打招呼!爸爸媽媽問我怎麼了,我問爸爸:“過幾天端午節你和媽媽能陪我過嗎?”他們:“說工作太忙了。”我聽到這句話時心裏非常的傷心,我說:“你們忙吧,我讓爺爺奶奶來陪我。”然後爸爸給爺爺打了一個電話。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我就在想:爺爺奶奶今天會來嗎?剛吃過早飯一會兒,我就聽到爺爺說話的聲音。推開門一看,真的是爺爺奶奶來了!我就趕緊撲到了他們的`懷裏,爺爺說:“快看,爺爺給你帶好吃的了。”我接過來一聞:“嗯,奶奶牌兒糉子。”爺爺哈哈笑起來。等我扶他們進屋的時候,我發現爺爺有點兒不一樣,就問:“爺爺,你不舒服嗎?”爺爺捶了捶自己的腰,說:“老毛病了,腰疼。”我心裏頓時有了一絲不安,爺爺不舒服,我還讓他跑着來陪我,唉!我真不應該。我趕緊站起來,去打了一盆熱水,端到爺爺跟前,說:“爺爺,你躺下,我來給你敷一敷。”爺爺高興地說:“我的大孫子長大了。”

我給爺爺敷着腰,看着爺爺滿足的樣子,心想:我以後一定要多關心爺爺奶奶,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幸福。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最有意義。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彷彿就聞到了糉子那撲鼻而來的香味,讓我垂涎三尺,回味無窮。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了、重五節。最早,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也是祭龍的節曰。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賽龍舟、吃糉子是我們南方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由於受到奸臣所害,在五月初五這天抱石投汨羅江而亡,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亡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每逢端午節,爲了驅趕蚊蟲,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並在門口放上艾草。

在我們這裏,放艾葉,包糉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端午節的前幾天,我們就開始在家包糉子了。媽媽老早就準備了蘆葦葉、糉繩,還有醃好的肉和棗子、淘好的糯米……真是應有盡有呀!媽媽拿了一片葉子,做成圓錐形,放入米和肉,再把葉子包嚴實,綁上糉繩就好了。我情不自禁地在邊上幫起忙來,不一會兒,一個個“糉寶寶”就排着整齊的隊伍等着下鍋了。等糉子煮好,聞着糉葉散發的清香,吃着鮮美香甜的糉肉,心裏美滋滋的。

端一盤糉子,呈一枝艾葉,與你一起過——端午。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也和我一樣,特別喜歡過端午節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兩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而今,這一天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在每年的端午節,家鄉人都要包糉子,今年我硬要老媽教我包,想親自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

我家鄉用竽葉包糉子,首先要把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糯米做餡,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餡,再放上幾顆紅棗,包出棱角。最後把竽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老媽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馬蘭葉系在什麼地方啊?”我就趕緊改,最後經過驗收,合格了。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因而特別難忘。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七年級糕、八年級糉、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草……”每當念起這些歌謠時,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每年端午節,媽媽和奶奶總會買好多糉葉,用水泡着。糉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蜜棗、豬肉等。包糉子可是一件技藝活,首先,將糉葉弄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放入糯米,蜜棗等,然後用糉葉將口包上,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完成了!形狀有很多種,正方形、長方形都行,隨心而定。糉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非常難哦!在媽媽和奶奶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糉子大軍誕生啦!當糉子放入鍋裏煮時,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籠轉,等待糉子出鍋的那一刻的到來……

關於包糉子,還有一個傳說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人們爲了不讓水裏的魚兒吃屈原的屍體,便做了許多糉子投到江裏,讓魚吃糉子,不要吃屈原。再這之前,還有一個更早的傳說,再很久以前,古人想去其它地方得騎馬,有的地方非常遠,需要走幾十天,有時碰到飯館,吃飯便成了問題,那時沒有盒子,飯用什麼裝呢?古人想了個好辦法:用葉子鈄飯包着,不就可以帶走了嗎?於是,糉子便誕生了。

在糉午節,不僅有好吃的糉子,還有清香的.艾草。

每年端午節來臨,我便會和姐姐去市場買艾草,並配上梔子花,石榴葉等合成“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艾草,據說艾草可以鎮邪避災。當然,聞一聞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鴨蛋吃。晚上洗完澡後,媽媽又會用泡“五味草”的水將我們淋一遍,又香又舒服,據說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我們這裏沒有賽龍舟,但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那場面熱門非凡。

端午真是一個豐富有趣的節日啊!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端午節這一天的早上,媽媽給我們端上了一盤我最喜歡吃的糉子。吃完早餐後,我們一家三口一致表決去老山森林公園玩,於是我們就整裝出發了,一路上我坐在車上,看見路兩旁鬱鬱蔥蔥的樹,心情別提多高興了。一進老山大門,只見高山聳立,古木參天。這裏很偏僻,去這兒遊玩的人不是很多,但是空氣新鮮,環境幽靜。我們首先玩了空中自行車,我和媽媽坐在空中的車上,我讓媽媽不要蹬腳踏,我一個人使上全身的勁,車子開始緩慢的向前滑行,到了拐彎處就不行了,要媽媽和我一起蹬,車子才能前進。累了我們就在上面歇一會兒,身旁茂密的樹木就像一把大傘,遮住了耀眼的太陽,微微的風輕輕的吹在臉上,就像媽媽的手在我身上撫摸,身邊枝頭上的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唱歌,真是感覺舒服極了!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滑草場,這以前來玩過兩次,但每次都是我坐在車上, 爸爸媽媽跟着我跑,但我還是很怕。這一次不同的是,媽媽站在我要到達的`終點,我一個人坐在車上,車子由於工作人員的推動和地形一高一底的坡度,開始飛快的向下滑行,刺激極了!我不怕了。我們玩了很多,如:奇怪小屋。多面鏡,金陵第一鼓,走繩鎖等,眼看太陽已開始西下,肚子也咕咕地叫了,才匆匆離開。

這個端午節玩的可真開心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曾經,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身爲一個楚國人,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秦國攻破,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附近楚國百姓得知,紛紛前來憑弔屈原大夫的死,漁夫划起漁舟來打撈屈原大夫的真身。

一個漁民把糯米制成的飯糰拋向水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據說糯米可以粘住魚的嘴,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划龍舟分遊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爲感人。端午節這天,屈原故里人們主要的活動就是看龍舟,吃完早飯,便身着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往西陵峽“屈原沱”彙集,傾城出動,爭看競渡。端午陽的屈原沱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萬名羣衆觀戰。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歎。

每當這時,我不禁在心裏默唸起屈原大夫的絕作:

《懷沙》:懷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