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冬至節

精選冬至的作文合集四篇

冬至節1.8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冬至的作文合集四篇

冬至的作文 篇1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一般在公曆12月22日或23日。古代認爲陽盛則陰生,陰盛則陽生,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故稱冬至爲“一陽佳節”。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關於掃墓淵源,翻閱一些典籍,無論皇室還是民間,極少有關於冬至掃墓的記載。《紅樓夢》第十一回講到,冬至前後賈母特別關心秦氏病情,因爲按中醫理論,逢節氣是疾病惡化或好轉的一個關口。另據清代《大興縣誌》和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關於冬至的記載,只有“百官進表朝賀、爲國大典”的禮制,均無冬至掃墓的風俗。

記者從網上搜索,發現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已故父母尊長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爲“祭冬”。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也就逐漸延伸爲掃墓。

據說,按杭州當地風俗,如果是新墓穴,頭三年冬至當日,必須風雨無阻前往祭掃。其它地方的隨當地的風俗而異。

南方大部分漢人的祖先是從北方戰亂時期紛紛南遷的,所以他們比較完整的保留了遠古時期中原大地漢人的優秀傳統;而北方大多流於戰亂和異族的入侵同化,早已被同化成清明這一春耕時節掃墓。福州更是如此,福州人的先祖成份比較複雜,沒有完整的保留早期中原河洛地區(現河南)的此種傳統習俗,加上在後期陸續有不同的北方人士往福州城南遷,這些人本身也無此習俗,和土著的閩越人混居後早已把清明這一古代曾最重大的節日給淡忘了。

先說大多數人自詡爲“城裏人掃墓”的所謂正統的清明節,清明節從農曆來說,既無定月也無定日,但可以推算,冬至節過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陽曆4月5日。清明時期正值中國大多數地區的春季,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不一定天氣清澈空明,所以不能以此簡單定義清明詞意的來源,而且很多歷史上很多詩歌也有關於“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描述,所以這個節日的天氣是不固定的。同時,清明,是傳統的農耕季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基本上是沒有閒暇去放棄農耕播種的好時節,而去祭掃先人的墳墓,去做所謂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清明無聊詩句。不過在閩南僑鄉,對於清明節十分重視,是民間傳統的溯源追本節日,其主要活動力掃墓祭祖。一般認爲,掃墓起源於秦(或曰先秦已有),但古時掃墓並不一定在清明時節,如隋唐時期,人多是在清明節前一、兩大的寒食節掃墓。後來,寒食掃墓逐漸改在清明,寒食這個節日也就被人們所遺忘了。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南安石井一帶,清明節改在農曆三月九年級上己節,俗稱“三月節。”傳說是因鄭成功起兵反清復明,忌“清”字壓在“明”字上頭。但是,泉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寓“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大宗望族者,還於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所以對於古代漢人清明掃墓的來源比較難於有可靠的論據,倒是不排除其他遊牧異族在統治北方後推行此習慣或者當政的官僚貴族等統治階級強行推行而有此。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徵,這個日子適於安身靜體。又有唐朝詩人白居易詠“冬至”詩--“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之句。難免讓人對冬至這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節氣增添了幾分惆悵的情絲和肅敬的氣息。爲何?陽日最短,陰夜最長,方爲冬至,這個夜晚最長的日記最適合於先去的故人,最適合來祭奠先人。中國所謂的正爲陽,反爲陰;日爲陽,夜爲陰;生爲陽,死爲陰;其實頗有道理。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這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加上這天是陽氣初萌而冬盡春回的日子,所以稱之爲“冬至”。冬節是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這一天,也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的名稱,也叫“長至節”、“賀冬節”、“亞歲”等。稱其“長至”,是基於古人對天象變化的觀察:所謂“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此後的白晝,便一天天延長了。稱其“亞歲”,就是僅次於元旦(即今之春節)。而在我國民間,則更有“冬節大於年”的說法。

以冬至爲節日的傳統由來已久。周代以十一月爲正,冬至便作爲歲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稱過小年。到漢代後,冬至才改爲冬節,皇帝於這一天舉行郊祭,官場舉行賀節之儀,謂之“賀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賀。當時冬至已和夏至、上元節、上已節、社祭等成爲較隆重的節日。當時節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餛飩、吃湯圓、吃紅豆稀飯等習俗。這個規矩,其後一直沿襲。

冬至的作文 篇2

冬至而至,每當這個時候,靠近北方的城市早已大雪飄飄,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才能出門。南方的.城市就算不下雪結冰,氣溫也會一夜之間下降,白霜爬到了樹兒草兒上。

冬至時節,每當我起牀時,基本上都能看見窗子上出現了一層水霧。掙扎出暖和的被窩,那寒冷的空氣就讓我一激靈,瞬間清醒了許多,不禁感嘆冬天起牀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兒。

窗外,三棵銀杏樹的葉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在那些葉子還沒怎麼黃的綠樹旁,顯得那麼格格不入,確也昭示了冬的來臨。地上的雨水差不多快乾了,一陣寒風吹來,樹上的葉子在枝幹上無助地瑟瑟發抖,最終等待它的是化爲泥土。

冬至的時候,人們最快樂的是窩在家裏,煮一大鍋熱氣騰騰的火鍋,一家人圍着暖呼呼地吃着。外面北風呼呼地吹着,屋裏人們把自己吃得熱乎乎的,這是多麼舒適愜意的日子啊!

傳說中,冬至在歷史上是新年元旦,也作小年。有着不一樣的期許——對來年甜蜜生活的期待!

冬至的作文 篇3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夜幕降臨了,我和媽媽急匆匆地往家走,我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問媽媽:“今天吃什麼呀?”。

媽媽說:“餃子”。

“餃子?今天又不過年,爲什麼吃餃子?”

“今天是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

“噢,我知道,冬至吃餃子還是爲了紀念東漢醫聖張仲景,傳說他用餃子治好了老百姓被凍傷的耳朵。”

“是的,今天咱們也包餃子了,咱們趕緊回去吃吧”。媽媽催促着我。

回到家,我便驚呆了,滿滿一桌子的餃子,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脫下鞋,洗好手,飛一般地衝向桌子,用“無影神筷”將餃子一個個地放進碗裏,又一個個送入口中,這時我看到了桌子上的可樂,唉!如果媽媽讓我喝可樂的話,這個節日就過得完美了,我不時望着可樂,一個勁地咽口水,媽媽好像注意到了我的渴望,她笑着說:“冬至大如年,今天就允許你喝一次吧!”太好了,我急忙打開可樂,咕嚕咕嚕地喝了起來,平時我要是這樣的話,非被媽媽一頓碎碎念不可。

看着我喝着飲料,爸爸的酒癮也被勾起了,來了句“餃子就酒越吃越有”,媽媽然後又對爸爸說:“也允許你喝一次酒。”爸爸聽到這話,興奮得歡呼起來,迅雷不及掩之勢拿出了酒瓶。我們一起幹杯,喊道:“冬至快樂!”

“酒”足飯飽後,媽媽提醒我們:“從今天開始數九了,咱們要多添加衣服呀!”“噢,數九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的呀!”我恍然大悟。爸爸問我:“你會唱九九歌嗎?”我當然會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的作文 篇4

我們家鄉有一句俗語:“家家搗米做湯糰,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這一天對我們來說“大似年”,家家戶戶都會動手做湯糰。我家也不例外。

吃過中飯,媽媽便開始忙活起來了。先把糯米粉和溫水放在一起攪拌。在媽媽彷彿擁有魔力的雙手下,糯米粉和水就像兩個小精靈一樣融合在一起了,最後竟然變成了潔白得像雪球一樣的糯米粉團。揉好了糯米粉團,取出一小塊來,揉圓,挖孔,放餡,再揉圓,一顆圓圓的湯糰便做好了。看似很簡單,當我做的時候卻覺得其中還是有門道的——糯米糰在我手裏一點兒也不聽話。媽媽看着我奇形怪狀的成品,笑眯眯地對我說:“冬至吃的湯糰又叫冬至團,象徵着家庭和諧、吉祥、團圓。‘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所以我們要把湯糰做得越圓越好。”聽媽媽這麼一說,我便用心地輕輕地去揉糯米糰。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也能做出比較圓的湯糰了。

爸爸和哥哥聽到了我和媽媽的歡聲笑語,也加入了做湯糰的隊伍。一顆一顆湯糰落在盤子裏,靠在一起,這樣子多像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待在一起啊!

晚上,我們一家坐在一起,吃着自己親手做的湯糰,其樂融融。這真是冬日裏最平凡的一份幸福呢!

標籤:四篇 冬至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