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冬至節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經典)

冬至節1.39W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1

1、在我國的北方地區每年的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經典)

2、混沌: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3、羊肉湯: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除了這些以外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還有着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2

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源於紀念醫聖張仲景,每年冬至節氣時,家家戶戶都會煮餃子食用,餃子裏面可以包多種多樣的餡料,風味獨特;湯圓,南方習慣吃大米和米制品,冬至節氣時會用糯米做湯圓食用,湯圓的外形圓滿,寓意團團圓圓;米酒,冬至節氣前人們會釀米酒,冬至節氣時溫度寒冷,喝一些米酒可以驅寒。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源於紀念醫聖張仲景,每年冬至節氣時,家家戶戶都會煮餃子食用,餃子裏面可以包多種多樣的餡料,風味獨特,諺語云:好吃不如餃子,餃子即做即吃,冬至吃餃子還可以溫暖身體,更有吃了餃子在寒冷的冬天裏不會凍耳朵的說法,可見吃餃子有驅寒之意。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3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冬至被視爲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爲“亞歲”或“小年”。冬至北方多數人有吃水餃的習俗,南方人多數人有吃甜食的習俗。

冬至象徵着團圓:冬至在古時候被認爲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人們甚至將其稱之爲小年,每年過冬至的時候,我們都要做好許多準備,民間甚至有諸多的慶祝活動。所以冬至往往象徵着團圓。除此之外,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是-個重要的節氣,當它到來的時候就說明以後日子裏外界的白晝會越來越漫長,黑夜會越來越短暫,氣溫也會逐漸下降,漸漸進入嚴冬的時候。

冬至的起源

從古代開始,把冬至作爲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傳到今天。周曆正月爲夏曆的11月,因此,周代正月等於如今公曆的11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什麼分別。直到漢朝漢武帝採用夏曆之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也可以說單純的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纔有,盛於唐宋,言傳至今。

冬至習俗

一、冬至祭天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的一種方法,是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國泰民安。《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清嘉錄》則直言:“冬至大如年。”漢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國內只有潮汕地區延續此習。

二、南吃糰子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江南地區的傳統習俗。

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戶都會開始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更豆、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亦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嚐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三、北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每年農曆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亦是爲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之事。東漢時,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民衆施捨“祛寒嬌耳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大家每人兩隻“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被沿襲下來。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4

冬至的寓意

冬至表示數九的開始

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所謂“數九”,是指從冬至當天算起,九天爲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爲“出九”或“完九”。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古人認爲,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九,在數字裏是最大的陽數,不斷地數着一九、二九等,意味着冬日的陰氣逐漸消減,陽氣逐漸回升,累至九次便到頭了。

從氣象的角度說,大致每九天就會出現一股寒潮,而且往往發生在前一個九最後一兩天。

從心理方面談,“九”與“久”諧音,意爲冬天漫長,盼望春天早點降臨。

冬至的象徵

冬至在古時候被認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人們甚至將其稱之爲小年,每年過冬至的時候,我們都要做好許多準備,民間甚至有諸多的慶祝活動。所以冬至往往象徵着團圓。除此之外,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當它到來的時候就說明以後日子裏外界的白晝會越來越漫長,黑夜會越來越短暫,氣溫也會逐漸下降,漸漸進入嚴冬的時候。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的風俗

【餛飩麪】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5

冬至在古時候被認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人們甚至將其稱之爲小年,每年過冬至的時候,我們都要做好許多準備,民間甚至有諸多的慶祝活動。所以冬至往往象徵着團圓。除此之外,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當它到來的時候就說明以後日子裏外界的白晝會越來越漫長,黑夜會越來越短暫,氣溫也會逐漸下降,漸漸進入嚴冬的時候。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來歷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爲“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爲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爲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爲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爲正月,以冬至爲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爲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爲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爲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爲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爲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纔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民間習俗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最大的一個習俗,就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團員在一起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的這天,不論貧窮還是富貴,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古語有云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流傳至今的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的恩情。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其他地方還有冬至吃混沌、祭祖祭神、吃年糕、喝羊肉湯等習俗。

冬至諺語

晴冬至,年必雨。

冬至毛毛雨,夏至漲大水。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

冬至餃子夏至面。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無雨雨水少。

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6

冬至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爲“冬節”,所以被視爲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冬至習俗

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並逐漸發展成節日宴飲活動,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在冬至這天,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區,有着不同的冬至習俗。

祭祖

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爲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災,祈求來年減少饑荒與死亡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至今,我國南方沿海一帶還延續着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貢品等。在南方一些地方,還會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吃燒臘與姜飯

潮汕地區有“東丸節,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也叫“添歲”。吃燒臘寓意來年能鴻運當頭。吃薑飯則是時節的原因,冬至需要禦寒,適合進補,冬至煮臘味姜飯,適合時令。在冬至這天,廣東人還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習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吃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區,冬至時節的習俗是吃冬至丸,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丸。不僅自家吃,還會贈送親友表示祝福。有的還會帶上煮熟的冬至丸,準備水果、香、銀紙等祭品,上山掃墓,祭祀祖先。

吃餃子

吃餃子是北方人的傳統風俗,有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還有說是爲了紀念張仲景,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後,看到百姓飢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煮了祛寒嬌耳湯來醫治百姓,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煮成湯,再將食材撈出,做成餡,用面片包成耳朵形狀,煮熟後分給百姓,人們吃完後,凍傷的耳朵逐漸痊癒了,後來就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會在冬至這天,吃餛飩、吃湯圓。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2

冬至代表着什麼含義呢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時,太陽黃經爲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

冬至在古時候被認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人們甚至將其稱之爲小年,每年過冬至的時候,我們都要做好許多準備,民間甚至有諸多的慶祝活動。所以冬至往往象徵着團圓。除此之外,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當它到來的時候就說明以後日子裏外界的白晝會越來越漫長,黑夜會越來越短暫,氣溫也會逐漸下降,漸漸進入嚴冬的時候。

冬至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冬至來歷:

冬至

周公到洛陽,用土圭法測得洛陽所處的地方即爲“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都是興建宗廟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爲封邦建國的成法。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爲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爲天下之大湊。”“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爲正月,以冬至爲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爲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爲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爲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爲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爲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纔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3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和象徵

1、財源廣進:

吃餃子爲的是期盼往後生活可以紅紅火火,財源廣進,因爲水餃形似元寶,元寶又有發財的含義,所以吃水餃有討吉利期待發財的寓意。

2、和和美美:

包餃子要“和”面,這又有着和和美美的含義,麪糰擀成圓圓潤潤的,擀出來的餃子皮又預示團團圓圓。

3、久財之意:

冬至吃的餃子搭配的餃子餡兒也跟寓意具備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普通的韭菜餡象徵着長期發財的.意思。

4、閤家團圓:

冬至是中國的24節氣,地區文化差異在飲食上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慣。這天家裏人一起出動,團坐在一起包餃子聊家常時,賦予了餃子團團圓圓的象徵。

餃子當屬中國傳統美食之一,餃子在北方也是人們生活飲食中的主食,同時擔任冬至小吃。餃子樣式豐滿,實質充裕,滋味鮮嫩,還有白菜豬肉餡,芹菜牛肉餡,蝦仁餡,玉米豬肉,羊肉餡,三鮮餡,韭菜餡,薺菜餡等。

餃子

冬至吃餃子的說法

東漢時期,南陽出了個名醫叫張仲景。此人行醫,不圖發財,只求濟世救人。某年,洛陽發生荒旱,他來到洛陽行醫,對貧苦人家特別優待,不僅有求必應,而且對特別困難的病人還施捨他自己花錢配製的藥品,爲衆多百姓解除了病痛。一個叫李生的小夥子來求醫,張仲景爲他號過脈,說他雖然營養不良,但沒有大病。李生只好說了實話,說他失去了父母,現在孤身一人,上無片瓦,下無立足之地。他請張仲景爲他治治窮病。

張仲景自行醫以來,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但從來沒有替人治過窮病。由於他心地善良,對李生的要求他經過認真捉摸,便開了一張藥方,藥方上開的只有“茅根”一種,交待李生挖的越多越好,洗淨晾乾,保存起來。照此辦理,窮病可除。李生對張仲景的話深信不疑,一連挖了好長時間,積累了大量的茅根。不久,瘟疫流行,張仲景爲人開的處方上,都有茅根四兩,因那時洛陽醫生們還不懂茅根有通竅利尿的功能,藥鋪均沒此藥,都得到李生那裏配藥,時間一長,李生便積攢了不少銀子。他蓋了房子,娶了媳婦。張仲景在洛陽治窮病的故事廣爲流傳。

後來張仲景科場得第,官拜長沙太守,但他仍然不忘鑽研醫術,著有《傷寒論》等名著。他當太守,不僅坐堂判案,還坐在太守的大堂上爲貧苦百姓看病。“坐堂醫生”這個詞即源於此。

張仲景在長沙離任告老還鄉那年的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天氣奇冷。老百姓由於生活困難,飲食不佳,衣服單薄,很多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餃子餡

張仲景一到家,登門求醫的人很多。騾馬接,轎車請,整日裏把張仲景圍個不透風。張仲景雖然很忙,可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他叫弟子們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盤上大鍋,在冬至那天開了張,給窮人舍藥治凍傷的耳朵。他施捨的藥叫“去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放在鍋裏煮熬,等煮好後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的“嬌耳”下鍋煮,嬌耳煮熟後,給來乞藥的每人一大碗湯,兩隻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只覺得渾身發暖,兩耳起熱。天天如是,舍藥一直舍到年三十,人們的耳朵都醫治好了。大年七年級,人們慶賀新年,就學着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有人把這種食物稱“餃耳”,也有叫“餃子”的,還有叫“扁食”的。

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爲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七年級,人們吃着餃子,心裏仍記掛着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餃子餡有什麼寓意

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着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着久財之意。最爲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香菇最有養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裏寓意着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最後還有最近興起的酸菜餡,據說有算財之意。而芹菜餡則爲勤財之意,勤即經常,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

冬至的寓意和象徵4

2021冬至吃餃子的寓意和象徵

餃子形狀像耳朵,在以前的冬季,很多人容易凍耳朵。那麼吃了餃子就可以避免受到凍瘡,也是很有寓意的。不過也有說餃子像元寶,也意味着來年財源廣進。

在老濟南的習俗裏,立冬並沒有吃餃子的習慣,不過“冬至餃子夏至面”卻一直流傳着。濟南立冬過後,天氣不是很冷,真正的‘嚴冬’,得等到冬至,在經濟條件欠發達的時候,冬至的寒冷會讓不少人凍傷耳朵,而餃子形狀很像耳朵,於是有了‘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習俗。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爲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

2021冬至吃餃子有哪些寓意和象徵

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一來立冬這天改善一下生活,而“好吃不過餃子”;二來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有些地方要吃倭瓜餃子,夏天買的倭瓜經存放後做餃子餡,味道既與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蘸醋加爛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在吉林,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因爲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爲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之交。

冬至吃餃子的好處

1、從烹飪科學的角度看,蒸煮餃子以水(汽)爲介質的烹飪方式,溫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殺菌,避免了燒烤炸條件下生成苯並芘等強致癌物,保證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營養成分在蒸煮過程中也不至於因過氧化或水解而損失。

2、從膳食結構角度看,餃子的餡料都包在麪皮中,可以做到穀類與菜果、肉類的適宜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營養豐富並酸鹼平衡,膳食寶塔形結構。

3、從營養角度看,餃子以水(汽)爲傳熱介質經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澱粉類多糖充分裂解,利於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