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關於春節拜年的作文素材

春節8.18K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關於春節拜年的作文素材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七年級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爲"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爲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爲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爲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裏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春 節 的 來 源

春節的來源有三種含意

計時單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謂之一年;

收成狀況: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穀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壞;

節日名稱:"百節年爲首",是歡樂慶祝的愉快時光,謂之過年。

年"既然是計時單位,自然與曆法有關,而曆法的形成又是天體運行和萬物生長規律的產物。這一過程是隨着社會的前進和人們知識的提高而發展的。

我國的原始農業社會時期,在耕作的長期實踐中,發現了四季交替的週期,同時觀測出天體運行與地上農作物生長之間的規律,即所謂"觀象授時"。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就已出現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變化,用干支紀年、月、日的辦法。這就是曆法的雛形。每年的第一月稱正月,爲歲首。由於各個朝代使用的歷法不一,故歲首也不相同。夏曆的正月是現在我們所用的陰(農)歷一月,即所謂"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現在的陰曆十二月爲歲首,即所謂"建醜季冬之月;"周曆以現在的陰曆十一月爲歲首,即所謂"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顓頊歷,以現在的陰曆十月爲歲首,即所謂"建亥孟冬之月";漢代初期仍以秦歷爲準。直到漢武帝時,才組織專門班子,改顓頊歷爲太初曆,並把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仍以夏曆的正月爲歲首。這就是我們現在仍把陰(農)歷稱爲夏曆的原因。

"年"字的出現始於周代。在此以前,堯舜時稱"載",有天體星辰運載一週之意,夏代稱"歲",含人長一歲,新春將臨之意;商代稱"祀",表示四時已過,該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了。雖然在唐肅宗時曾一度將"年"改爲"載",但爲期很短,又複稱爲年。年爲計時單位,一直沿用到現在。春夏秋冬一個週期,稱爲一年,在書面語言中,亦不時出現"載"字,顯然那是受古時稱謂的影響。

"年"的再一個含意是收成的意思。一年之中分爲四季,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收、藏循環規律而逐漸認識的。因而在古籍記載中,對"年"的說明是"谷熟也"。收穫五穀稱"有年",豐收稱"大有年",亦稱"豐年"。皇帝祈禱五穀豐登之處曰"祈年殿"。在戲文中,對帝王歌功頌德時,有"君樂臣樂民安樂,五穀豐登大有年"之唱詞。

標籤:拜年 素材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