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春節的徵文

春節2.0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徵文吧,通過徵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徵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的徵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的徵文

春節的徵文1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先聽我講一個關於除“夕”的故事吧!

相傳,在古代每逢新舊歲之交時,一隻名爲“夕”的怪獸就會來到人間燒殺搶掠。這天,人們請來了一位老道士,只聽他言道:“此乃“夕”獸,最懼紅、光、震耳欲聾之聲三物”。說完,便乘雲而去。於是,人們發明了桃符和爆竹,以此來驅除“夕”獸。後來,就演變成今天的春聯和煙花了。

接下來,就聽聽我的春節經歷吧!

大年三十下午,我們來到了青城山下的青源國際大酒店。一眼望去,青城山上山青水秀,百草豐茂,空氣也十分清新。

晚上,我們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包餃子。首先,拿出一塊塊精緻的小麪糰,用擀麪杖將它擀成一片片薄薄的麪皮。然後,放入一些韭菜餡,將麪皮對稱折起來,用手捏出一個個印子,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我偷偷地往一個餃子裏放了一枚硬幣,心想:誰吃到這枚硬幣,誰在這一年裏就會牛氣沖天。我包了許多各式各樣的餃子,有麻花狀、甜筒狀,還有飛碟狀……,總之,真是有趣極了!

現在到了放煙花的時間了!我們來到了酒店外的草坪上放起了五顏六色的煙花,有竄天猴、小蜜蜂、小雨傘等,煙花在空中爭先恐後地綻放開來。有的像一隻啃食竹子的大熊貓;有的像抱着孩子的母親;有的像迎風飛舞的蝴蝶;還有的像花枝招展的桃樹……,向人們展示出自己最美麗的一面。可就在這時,妹妹卻嚎啕大哭起來,這是爲什麼呢?哦,原來是因爲煙花的聲音和火光把她嚇着了。我看着那絢麗無比的煙花,暗自許下一個新年願望:在新的一年裏,我一定要收穫滿滿。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它代表着喜慶和團圓。我愛春節,更愛中華民族那純樸的習俗與民風!

春節的徵文2

說起過春節,那可是件值得高興的節日。人們臉上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做美味佳餚。大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最值得興奮的就是正月七年級,除夕和元宵節了。

令人滿面笑容的正月七年級

正月七年級那天,所有店鋪都大門緊閉,因爲都穿着新衣,去走親戚了嘛!家家戶戶都在擺年酒,親戚朋友都圍在圓桌上吃飯,有說有笑。每個人臉上都佈滿了笑容。最令小孩子開心的就是發紅包了。每當小孩子對大人說一聲新年好,就能得到一個紅包了,晚上還要把紅包反正枕頭下睡覺吶!

佈滿煙火的除夕

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的年菜都已經擺上桌,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門外那紅紅的對聯格外醒目。家裏都有人守歲,家家燈火通宵,當第二天到來的時候,鞭炮聲一聲接一聲,煙火也是連綿不斷,給黑暗的天空帶來一縷星光。

團團圓圓的元宵節

元宵節一開始,春節又一個高潮開始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圍在一起吃着湯圓,也許有人會問,爲什麼要吃湯圓呢?讓我告訴你們吧!那是因爲象徵着一家人團團圓圓。熱騰騰的湯圓吃完後,便都去逛街了。此時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人羣來來往往。放眼望去大街上人頭攢動。許多店鋪裏都擠滿了人。

眨眼間,春節就過去了。孩子們又該背起書包去上學了,大人們又該去各自的崗位工作去了,過年就是這樣有趣,讓每個人都喜氣洋洋。

春節的徵文3

爲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強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教育,厚植中國小生的家國情懷,傳承家風家訓,促進學生“美好成長”,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出版集團、都市快報社組織開展了第四屆杭州市中國小生“我的春節——讀好書·講故事·續傳統·過新年”主題徵文大賽。

經各地各校宣傳發動,廣大中國小生踊躍投稿,大賽共收到徵文作品9萬餘篇。經專家組評審,評出獲獎作文國小組共277篇,其中一等獎61篇、二等獎85篇、三等獎131篇;國中組共283篇,其中一等獎57篇、二等獎93篇、三等獎133篇;高中組共170篇,其中一等獎32篇、二等獎53篇、三等獎85篇。

爲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強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教育,厚植中國小生的家國情懷,傳承家風家訓,促進學生“美好成長”,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出版集團、都市快報社組織開展了第四屆杭州市中國小生“我的春節——讀好書·講故事·續傳統·過新年”主題徵文大賽。

春節的徵文4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 席慕蓉詩中所寫正是我心中所想。對於一個四五年沒有回過故鄉的人來說,今年倒也算得上是一次迴歸。

聽着車中導航播報的愈來愈短的路程,我的心情莫名忐忑,腦海裏浮想聯翩。這個春節,註定是獨特的。四川,這個令我心向神往的地方,使我徹夜難寐、日夜思念的地方,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最愛的家鄉。

家鄉許是老了些。從國小起我就來到了杭州讀書,但我對家鄉的記憶卻始終是那麼鮮明,那麼難以忘記。記憶中的家鄉明亮、開朗、充滿生機。可現在它在我眼前卻變了一副景象:沉重的積土堆滿了厚厚的牆壁,窗檐牆縫之間全是黃土的印記。蜘蛛在牆角苦心經營着它那無人生還的機關。多年未經修葺的雜草長得快要與人一般高,卻仍瘦削不堪。老人們的頭髮,似乎全白了,滿臉寫着憔悴、孤獨與他人的愛莫能助。這,還是我原來的家鄉嗎?

回到家後一段時間,我漸漸明白,家鄉不是老去,而是在新生。它一直在等待,在這個春節與我們相遇。它開始向我展示出生命旺盛的一面:老人們的子女陸續回到了家中,開着一部私家車,拿着快要提不動的禮物,帶着滿臉誠摯的笑意,在最後一人進去之後關上了門。家鄉已經鮮少能見青磚白瓦的房子,大多都變成了樓房,大多都高聳了起來。一兩歲的孩子被爺爺奶奶或是爸爸媽媽抱在懷裏或牽在手上,在新修的公路上玩耍。屋後的竹林仍就高聳入雲,新來的萬年青、杏樹、核桃樹正暗暗積蓄着活力,等待着春天的來臨。家鄉,這個原本只有着泥濘小路的地方,現在的公路四通八達,出行十分方便;網上支付也在這裏普及;老人幾乎也都擁有了自己的一部手機,可以及時和兒女視頻通話。一些原有的美好也被完完整整的保存了下來,從外婆家通向奶奶家那條彎彎曲曲細長的小路,還保持着它最初的模樣,路邊的水田上還有鴨鵝成羣地在追趕嬉鬧。一簇一簇的小花小草傲然在風中挺立,空中偶爾有一隻白鶴掠過。

我們仍保持着在新的一年裏去給家裏已故的老人燒紙錢,放鞭炮,祈禱着他們能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有所成就。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會放煙花,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觀賞。家鄉最直接,也是最久遠的娛樂方式莫過於打麻將了,四方桌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也不會感到疲倦。家人們適度地打打麻將,圖的是熱鬧和團聚。家附近的小賣部,是人們的常聚地。人們空閒的時候總會聚在那裏擺龍門陣。這倒不像是個小賣部,而像個議論中心,有什麼事情大家聚在一起就傳開了,也說通了。

回到家鄉和新的它相遇,所有的美好都不期而遇,儘管今年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疫情,很多人不能回來和家人相聚,很多人早早就離開了。但大家的心是連在一起的,大家的生活都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信息化的時代,大家的聯繫也更加緊密。希望疫情可以儘快告一段落。希望幸福永遠在我們的身邊。文

春節的徵文5

忙碌的一年中,最令人期盼的春節將至,

高鐵和車站人山海海,高速路上來來往往的車流發出徵徵嘈雜聲,嘈雜聲中摻雜着回家的幸福感。

把行李塞進後備箱。看着眼前這幅場景,不由得想到回到老家後看見爺爺奶奶與他們擁抱在一起的場景。話說有好幾年沒有見到爺爺奶奶了,記得以前春節的時候爺爺奶奶會在我們回來的時候準備一大桌香噴噴的佳餚,他們還親自會用他們滿是褶皺的大手,爲我們呈上滿滿的一大碗米飯。那時的我特別給面子,連吃了兩碗大米飯,才離開餐桌。

爸媽的呼喊聲把我從回想中拉了回來,坐上回家的車。我知道我離那美妙的情景又進了一步。大年三十的早上爺爺奶奶會早起點起一串紅彤彤的鞭炮,鞭炮聲把我們從夢境中喚醒起來。在我們那這是一種傳統,名爲接年。吃過爺爺奶奶精心烹飪的早餐,我們便開始貼對聯,右手端着漿糊,左手拿着對聯,口袋裏揣着泥刀,腳着踢着板凳。緩慢的來到大門前,用泥刀把漿糊塗在門欄上,再把對聯貼在門欄上。把福倒貼在大門上頓時覺得整個家都變的有年味了。簡單吃過午飯,女士們,安排在家準備年夜飯。男士們則帶着小孩,小孩則揣着鞭炮,那着點燃的香。跑到田埂上,點燃鞭炮丟到田野裏。這也是我們老家的傳統,寓意着來年避蟲害,免受害蟲的侵害。

夜晚來臨,家家戶戶燈火通明,爆竹聲響徹天空,煙花照耀着夜空。親人們的祝福語,伴隨着鞭炮聲傳進我的耳中。濃濃的年味,使整個客廳的空氣都變得有幸福感。作爲小輩的我端起飲料,一一給長輩祝福上牛年的祝福語。送完祝福語,我邊迫不及待的坐下,眼睛掃過餐桌,映入眼簾的便是琳琅滿目的菜餚。與以前不變的是,爺爺奶奶和阿姨們燒的菜餚味道依舊不變,依舊是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變的則是菜品的種類越來越多,使我不知從何處下筷子。吃完年夜飯,大家圍在火堆邊撈着家常磕着瓜子,小孩們則跑到外面放鞭炮,個大點的則沉浸在玩鞭炮的歡樂中,個小的則捂着耳朵蹲在臺階上,看着個大的放鞭炮,時不時跳起來驚呼一聲,除了這些樂趣事。最重要也是最歡樂的一件事,便是發紅包與搶紅包。

發紅包自然是長輩們給晚輩們發的。但搶紅包與之不同,搶紅包帶來的驚喜感與刺激感,着實讓人琢磨不透。這也給新的一年增加了許多樂趣。

過年這是放鬆與休息的最好時機,但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過年。它不僅給我們帶來快樂,也給我們增加了幸福感。

春節的徵文6

(二)年味

"快點去買餃子!""我知道了。"明天是除夕,今年,爲了逃脫包餃子的命運,我只好去買速食水餃了。不過,想一想,速食水餃就是好,打開冰箱,然後把水餃放在鍋裏煮一煮就可以吃了,包餃子還要費力的擀皮,包餡,我做的又不好。兩者一比較,果然是速食水餃好。

除夕夜到了,打開電視,我們又像往年一樣坐在電視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看着看着,我便感到無聊了,只看了一會兒,我們便都"各司其職"去了。老爸回到臥室,開始呼呼大睡。老媽又看起了她心愛的電視劇,投入的不能自拔。我則打開電腦,開始專心致志的上網了。春節呢?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到12點了,該放鞭炮了。唉!我看今年就別放什麼鞭炮了。外面那麼冷,又得從6層走下去,多累呀!再說了,鞭炮又不安全,燃放時還會污染環境,多不好。我打開一個電子鞭炮的頁面,"噼裏啪啦"的放起了電子鞭炮。電子鞭炮就是好,不僅有真鞭炮一樣的聲響,還安全,無污染,最重要的是,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放鞭炮,不用那麼冷、那麼累,真是不錯啊!

大年七年級到了,去拜年吧。不用了,現在和過去不同了。我拿出手機,翻了翻收到的短信。噢,這條不錯!我點擊"轉發",去掉名字,再在收件人寫上所有人,輕輕一點"發送",短信就羣發了。看,多輕鬆,只要點幾個按鈕,就給所有人都拜過年了,多省事。不像過去,拜年還要去別人家,跑來跑去的,真累。高科技就是好。

咦?今天已經正月初四了?年已經基本過完了?可是我怎麼沒有感覺到過年的味道呢?想一想我的過年,吃餃子、放鞭炮、守歲、拜年……這些民俗我都做過了呀!只不過用了現代的方式而已。這……

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擁有富裕的生活,幾乎什麼都不愁。但是,過年,這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卻越來越不受人們的重視了,速食水餃讓動手的樂趣消失了,電子鞭炮讓放鞭炮的熱鬧淡化了,短信讓人與人的距離變遠了……

時代前進了,科技發展了,生活富裕了,年味卻淡了。

春節的徵文7

春節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

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說話之前,一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一兩口,咱們稱之爲“開口糕”。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裏,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裏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着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正是因爲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

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爲“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當當。“順心”的心願也就寄託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吃湯圓則預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着,聽母親說這是爲了給竈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裏竈臺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碗裏須留下一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餘”。

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爲“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竈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新年中豐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種美好願望吧!咱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呢?

春節的徵文8

屋內喧鬧嘈雜,高聲的`談笑和孩子的尖叫,將屋外人影蕭條的街道隔開。仰望漆黑的夜空,與往年不同,耳畔獨獨少了那年年都不絕於耳的爆竹聲。古代有位詩人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因爲環境污染所迫,從古至今流傳的習俗,似乎已快要消失了,都已留在了往昔。

每一年的除夕,除了各式各樣的年貨十分暢銷,包裝引人注目的爆竹也是人們在除夕的必備物品。走向窗外,去年的除夕,我還抱怨着爆竹聲太過喧囂,今時今日,少了這幾乎震耳欲聾的聲音,心中總莫名有些惆悵。

回頭看看,圍成一桌的家人們,有的飲酒,有的不停地說着,說着今年一整年的經歷,說着或辛酸或快樂的往事。有人說:“過年人雖到了,可屋子裏總是少了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年味,都是靠爆竹聲掩飾了冷清。”現在發現,各自忙碌了一年的家人們圍桌談笑着,那股年味總是圍繞着所有人,也瀰漫着屋子的每一個角落。往年我對除夕,無非是在談話中敷衍了事,毫不在意,所以對這個既代表“團圓”也是“所有中國人最期盼的日子”——除夕並沒有太多的體會,或許是爆竹聲掩蓋了它,現在夜空寧靜了,便可細細聆聽散發着“年味”的聲音。

當爆竹聲佔據了所有人的耳畔,家人的話語就聽得並非那麼真切了。當“放鞭炮”成了除夕的代名詞,“團圓”就顯得有些微小了。

香脆的春捲被端上桌,杯中斟滿了飲料,春節聯歡晚會也開始了,雖然窗外少了一些,但這個除夕之夜卻分外有滋有味,十分特殊。這股與“年味”相融合的“親情”,在這個夜晚,一定會鐫刻着我們所有人的記憶裏……

春節的徵文9

咱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春節,因爲春節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於春節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裏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後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咱們的家鄉,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衛生。除夕之夜,咱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母親會在一些餃子裏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着誰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後,咱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爲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

春節的徵文10

腳步越來越近了,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準備年貨,買新衣服,零食等等,打掃家裏衛生,過一個乾乾淨淨的新年。

今天,是年三十,家裏的每個人都起來的很早,爸爸,媽媽,我,弟弟,妹妹。媽媽起來的很早開始準備年夜飯在廚房裏,忙的不可開交,爸爸拿起了勞動工具開始打掃家裏的衛生,我就去媽媽那裏給她打下手,在一邊幫忙切菜,洗菜,拿東西等,弟弟妹妹年齡太小幫不上什麼忙,在一邊玩,看着媽媽燒的菜一盤接一盤的,味道香極了,電飯鍋裏煲着老母雞湯,打開鍋蓋金黃色的雞湯配上綠油油的蔥花,看似秋天的景色,漂亮極了媽媽叫我去拿了些黃豆過來,拿給媽媽後,我問媽媽:“要黃豆乾嘛?媽媽說:“燒八寶菜,這八寶菜要有八樣菜,如:黃豆·蘿蔔絲·等八樣菜。這是過年家家餐桌上必有的一道菜。燒飯時媽媽放了一盤肉圓子和糯米圓子放在飯鍋裏蒸,幫完忙後出去看爸爸拿着剪刀,膠布,對聯出去貼春聯,貼完了。到吃年夜飯時,桌子上的菜真是色香味俱全,拿了飲料,杯子倒飲料喝。拿起筷子看晶瑩剔透的排骨,鮮美的雞湯,真是好看,於是忍不住的朝我面前的排骨發起了進攻,媽媽燒的糖醋排骨味道好極了。忍不住多吃了幾個,弟弟看着糯米圓子口水都流出來了,看的那個樣子好笑極了。

就這樣快樂的一天過去了,過年也拉開了序幕。

春節的徵文11

中國的農曆歲看稱春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舜即天子位時,帶領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做一年的第一天,即歲首。算作正月七年級。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後稱爲春節。春節的這一個月叫元月。春節,過去也叫元旦。但是中國曆代元旦的日期不統一:唐朝以元月爲正月,商朝以臘月爲正月,秦代統一後,以十月爲正月,漢初沿用秦歷。至漢武帝劉徹時感到歷祀太亂,就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共同造“太陽曆”。規定以農曆正月七年級爲一歲之首,以正月七年級爲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直至清末,長達20xx年。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爲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爲一年的24個節氣的“立春”在農曆年的節後,故把陽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農曆的正月七年級正式改爲春節。

春節的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的結束,迎接新的一年的到。另一方面是祈禱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業有關。通常舞龍是爲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是於震懾糟踏莊稼、殘害人畜的怪獸。隨着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節活動已逐漸淘汰。燃放鞭炮因污染環境在城市已滅跡,貼春聯很流行。而拜年賀歲已由電話問候取代,還是社會進步發達所致。

還有一些重要的習俗,如中國人吃“年夜飯”的習俗。“年夜飯”亦稱爲“團圓飯”“閤家歡”是一年之中最後一頓飯,全家人座在一起,共進晚餐辭舊歲。中國人很重視吃“團圓飯”。連一年到頭在外工作的人們甚至連在外靠乞討爲生的人們都要在年前趕回家吃“年飯”。

年飯的菜色講究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點,但有三個共同之處:即年飯必須有雞有魚、有青菜、白菜,前者取吉(雞)慶有條(魚),後者取青青白白、健健康康之意。

許多地方吃“年夜飯”,還要多做飯留下,這些飯要留到正月七年級後或節日期間享用,意爲有餘,有多的,很多的。此風俗是由古代“宿歲飯”“隔夜飯”習俗演變而。

吃過“年飯”過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等到晚上8點看春節晚會,這一習俗已成傳統,已連續很多年,是全國人民包括港澳臺及全世界各地的華人翹首以盼的節目,不可或缺,因爲它能振奮民心,凝聚民心,歡悅愉快,深受歡迎。

春節的徵文12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快樂的春節終於又露面了。雖然春節是洋節。但它的神聖、隆重、喜慶和吉祥的情節,使它錄覓着一連串的思索,與人們過新年時的喜躍心情。

終於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到了春節,小孩子們都很喜歡春節。因爲春節是一個可以拿壓歲錢、放煙花、吃年夜飯。等等……而我也一點也不例外。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放煙花,爆竹,因爲它使新年更有儀式感。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咦,這還是紅星村裏嗎?怎麼一點也不像啊!家家戶戶都掛上紅彤彤的燈籠,貼上了對福,還把一個“福"給字貼反了,和平日大不相同的是每次過新年只可以在這裏才能放煙花,多難得的機會啊,我得趕緊拉着爺爺、奶奶去店裏買菸花、爆竹。

到了店門口。哇,裏面人聲鼎沸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都有。我生怕他們把所有的煙花、爆竹都給搶光了,趕緊找了一條人縫給鑽了進去。木櫃臺前煙花琳琅滿目,使我眼花繚亂:有彩菊煙花、噴泉煙花、熒光棒、摔摔炮……我買了一盒彩菊煙花、一盒噴泉煙花、一盒摔摔炮和兩盒糖果鞭炮……頓時所有煙花都被我們一掃而光。

大年三十晚上還沒等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門口放煙花。幽藍的天空是多麼深邃,見不到一點兒月光。我拿了一個糖果煙花放在臺階上,小心翼翼地用打火機去點,火苗伴隨着微風忽閃忽閃着,像一個頑皮的小精靈,差點燒着了我的手。還未等點着,我就害怕地尖叫着逃得很遠,爸爸媽媽看我這副狼狽不堪的樣子,一陣捧腹大笑,這時外公點燃了一個巨大的煙花,哇,夜空中的煙火頓時五彩繽紛,爭奇鬥豔,把新年的夜空點綴成美麗的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五顏六色的煙花一串串一羣羣地衝向天空;有的像秋菊,形態各異,萬紫千紅,把天空照亮得如同白晝。我點燃了一個噴泉煙花,頓時,火樹銀花,讓我深深地沉醉。望着天空灑下的點點金雨,地上升起的朵朵銀花,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放完了煙花,我仍然沉浸在煙火中,回憶着過去一年的一幕幕,過了好久纔回過神來……

春節的煙花代表了紅紅火火,幸福快樂,它也將永遠成爲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春節的徵文13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過年對於小孩子來說,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能收到壓歲錢。據說,壓歲錢還有這樣一個來歷,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經常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晚上坐着不睡覺,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老年得子,視爲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給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好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金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都這樣做,孩子就平安無事了。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

過年的習俗還不止這一個,貼對聯就是家家戶戶每年必做的事。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它和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爲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對聯即諧音“楹聯”,因古時大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千古。

今年過節,我家放了很多鞭炮。放鞭炮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習俗。爲什麼古代要放鞭炮呢?那是因爲相傳古時侯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它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像往年都忙着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你只要讓我在你家住一晚,我定能將“年”獸驅趕走。”衆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衆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燃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裏時,發現村裏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燃放爆竹。

其實我們的春節還有着許許多多的風俗,值得我們去了解它,去傳承它,讓它們以更新穎,更文明的形式出現,使我們的節日更有特色。

春節的徵文14

山路崎嶇難走,路上盡是春雨過後留下的泥濘,溼噠噠地黏在遊子的鞋上,如同伴隨我外出多年的思鄉情懷般,一直夾在我的心坎裏,怎麼也抹不去。

立足這大山之前,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故鄉的氣息——之前早已感受過,只是不那麼強烈了——我迫不及待地向山中走去,一股腦地鑽入了我家鄉的山中。

大山很深,中間只有一條小徑,邊上便是一層接着一層的竹林。竹海隨風舞動,風從葉間輕柔地穿過,似乎如流水一般,發出“沙沙”之聲,萬里竹海,此時隨着風一起擺動,在清晨微涼的空氣中搖晃着自己細長而又筆挺的身軀。

好不壯觀!

待腳下鞋早已沾滿了泥水,那條小徑才突然變得開闊了,左右兩旁的竹林都一下子繞着眼前的——一座古樸卻熱鬧非凡的小村莊而讓開了一片圓形的大空地。村莊坐臥其中,穩穩地盤踞在這竹林之中。頗有些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之感。

我這個外來的漁人冒冒失失闖進這幾年未曾謀面的故鄉,卻還是吃了一驚。

空氣中夾雜着少許硝煙的味道,許是剛放過鞭炮吧?我好奇地隨父母走上了柏油路,路旁都種着滿地的莊稼。個個長勢令人驚喜,如同雨後春筍一個個爭先恐後從土壤中探出頭來。

爺爺奶奶早已樂開了花,連忙吆喝着我坐下,替我用白瓷碗沏上一碗綠色的茶水,幾片茶葉在茶碗中時沉時浮,散發着一陣陣清香。

我細細品了一口,醇香在舌齒間四溢,味道不變的,便是家鄉特有的茶,似乎比龍井、大紅袍要好喝許多。由於這茶葉子大,我們這裏便稱之爲大葉子茶。這大葉子裏,似乎蘊含着故鄉的氣息,它朝飲晨露,傍晚與螢火蟲相伴,夏季至冬季,再至春季的採摘,每一片,都是故鄉的標籤。

青瓦白牆,毅然屹立於眼前,一張張紅的耀眼的福字倒貼在各家各戶的門上。土竈頭早就被推倒,新式的煤氣竈使原本髒亂的廚房闊氣無比,一棟棟農村小別墅使得爺爺家變得更加明亮寬敞,豬圈裏一頭頭白白胖胖的家豬正呼呼地噴着白氣唏哩呼嚕地吃着食兒,那短小的尾巴正一圈圈地不停抖動着。一隊整齊的白鵝從河上緩緩浮過,幾隻小鵝滿身灰黑的絨毛,緊緊跟在母鵝身後,也學着它的樣子昂起胸脯,向下整理凌亂的羽毛。

又是一陣清風拂過,白雲緩緩從頭頂上飄過,田間裏傳來青草的味道,時不時還有幾隻蟋蟀發出的風鈴般的啼叫。

夜幕降臨,年夜飯桌上的飯菜芳香四溢,映襯着客廳燈光的白瓷碗中,紅燒肉在碗上泛起一陣陣的油花,紅得帶紫,芳香四溢。剛從田野裏採摘的新鮮的蔬菜,此時也盤踞在碗中,青綠與瓷白相伴,倒有些江南水鄉的風味。一顆顆軟滑可口的湯圓擠在碗中,白中帶黑,甚是可愛。一排排齊刷刷的碗筷時刻準備上桌,一把把木質桌椅圍着大圓桌列着,一個個面露喜色的人們正聊天交談,家中老輩圍着自遠方歸來的遊子轉……

故鄉的一切,都是如此地安詳、和諧……

故鄉的年,依舊如此喜慶,熱鬧不減……

這是年,如期而至;這是夢,確已實現。

春節的徵文15

蛇年春節的腳步近了。學生們放假了,民工們返鄉了。街市上熙熙攘攘,商店裏購銷兩旺,人們的臉上笑容燦爛。透過燦爛的笑容,人們似乎要把一年中所有的晦氣事、不順事、乖戾事、倒黴事,統統扔到爪窪國去。金蛇狂舞騰瑞氣,無恙梅花待客歸。在迎新年中,相信即使再有脾氣的人也不會燃起冬天裏的“一把火”。

小區門口掛上了大紅的燈籠,家家門上貼上了喜氣的春聯。國強民富,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瞧咱中國這些年多牛:北京奧運百年夢圓,上海世博盛況空前,太空對接神舟吻天宮,嫦娥探月深空留痕,蛟龍潛海驚醒龍王,航母入列載機飛翔。年年驚喜增光彩,歲歲欣慰添華章。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中國特色繼往開來邁向偉大復興。實踐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弘揚社會新風,實現中國之夢。精彩的內容寫入春聯,足以讓妙筆生花;坊間的新聞茶餘飯後,鮮活的話題道不盡。

每當想起童年時盼望過年的場景,就會讓我產生一種扳着手指數日子的幸福期盼。一位哲人說,春節是典型的中國民俗文化的象徵符號,是千年民間傳統根深蒂固積澱的傳承。尤其像我們這一輩人,對過去的“年”,印象很是深刻。

那個年代雖然國家很窮,老百姓不富裕,但過年時家家戶戶卻絲毫不會受“貧窮”二字的影響。因爲一到過年,對於小孩子來說,有新衣服穿,有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有電影可看,有爆竹可放,有年可拜,最重要的是還有壓歲錢可拿。

母親總是在年三十晚上,趁我們幾個孩子睡着的時候,將紅紙包着的壓歲錢,悄悄地放在我們的枕頭下面。小時候我一直很好奇,爲什麼要將壓歲錢放在枕頭下面呢?後來才知道,相傳古時候有個小妖精叫“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便偷偷潛入民宅,專門摸睡熟小孩的頭。凡是被“祟”摸過的小孩會立即發高燒,然後變傻。於是,過去鄉間大年三十晚上家家徹夜亮燈忙年,而家長則用紅包包着一枚銅錢,放在小孩枕頭下壓驚。以後這一做法就演變爲“壓歲錢”。

在中國一年365天所有的民俗節日中,春節無疑是最重要的節日。多少年來,中國的老百姓都很看重這一節日。一年忙到頭,誰不盼望這麼一個節日的降臨?歇一歇,聚一聚,圍上一桌,敬上一杯。這一刻,所有的煩惱和痛苦都暫時煙消雲散,家庭的天倫之樂洋溢在一片溫馨祥和的蒸騰之中。

中國的老百姓是勤勞樸實的。他們平時省吃儉用,克勤克儉,但到了春節,卻“大方”起來,捨得爲購置年貨、添置新衣花大價錢。是的,平時吃得簡單點兒,穿得樸素些不要緊,但新春佳節要走親戚串鄉門,要逛廟會赴宴會,怎麼也要穿得光鮮點,體面些。中國的文化體現在春節的方方面面。

著名作家馮驥才曾這樣描述春節:春節,時處大自然四季周而往復的節點,也是生活階段性的起點。人們心中的寄寓與祈望就來得異常深切,民族特有的情懷也分外張揚。在民間生活中,這種精神性的東西都要以民俗爲載體,所以民俗中的每一事項,莫不有着精神的內涵,……節日的本質是精神的。

是精神的東西,必有驅動力。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那些返鄉的民工,爲了能買上一張火車票,即使是寒風颼颼、冰天雪地,他們也心甘情願地在瑟瑟發抖中熬上一個通宵。那個半圓形的售票窗口,寄託着他們的返鄉之夢。當那雙長滿老繭而顫抖的手,從售票員手中接過夢寐以求的車票時,那激動的神情,那滿足的心態,簡直就像觸摸到了家鄉的山水。兩根鋥亮並行的鐵軌,綿延着濃濃的鄉愁,承載着人們對故土揮之不去的情結。

記得梁實秋先生曾說過一句話:“過年須要在家鄉過纔有味道。”我想,這種味道決非在家鄉吃幾頓飯或品嚐一二種土特產所能涵蓋,而是一種深入骨髓浸透靈魂的年俗文化。()正是這種文化產生了不可抗拒的精神的東西,多少年來一直影響着人們,使得過年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

新年伊始,往往是夢想開始的時候。美麗中國、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一個個嶄新的名詞脫穎而出,不僅活躍在人們的口頭,更踐行於人們的行動。不由聯想到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問題:你幸福嗎?央視記者的現場採訪,令不少路人停下匆匆的腳步,審視自身,表達由衷的心聲和渴望獲得幸福的願望。春江水暖鴨自知,幸福不幸福,相信每個人都有一杆秤,來衡量和體驗自身的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觀,只有自己纔是幸福的主宰。

幸福是什麼?有人戲言: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牀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說着情話,四是跟孩子做着遊戲,五是身體健康不知道醫院的門朝南朝北。其實幸福就是這麼簡單,沒有過分的追求,沒有非分的奢望。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沒有深奧的道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數自然水漲船高。

當然我們也可以做夢。無論是富裕夢、成功夢、公平夢,還是小康夢、強國夢、復興夢,夢夢相通,夢夢皆美。但不管什麼夢,要把夢想變爲美好的現實,必須要靠我們每個人腳踏實地的實幹。中國夢伴隨幸福年。願天下所有老百姓都如願品嚐到幸福的年味。

標籤:徵文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