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春節的民俗活動

春節2.46W

春節的民俗活動1

一、活動宗旨

春節的民俗活動

豐富羣衆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形成廣大羣衆在忙中有趣、閒中有樂,人人蔘與、全民喜愛的局面,爲xx建設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二、組織機構

爲加強文化活動的組織領導,切實落實方案,特成立20xx年xx社區春節文化活動工作及安全穩定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

組員:xx

三、參加對象及實施方法

參加對象:xx社區人民羣衆及外來遊客

實施方法:在鎮黨委、政府牽頭下,社區組織人員具體實施,遊園活動禮品由社區統一進行採購,活動中使用的桌椅由社區統一運輸到活動地點並在活動結束後收回。

四、活動日程及職責安排

(一)組織各苑區單元門掛燈籠。

時間:xx

地點:各苑區

負責人:xxx

(二)迎新春寫對聯

時間:1月x日上午:10:00—11:30

地點:xx農貿市場

負責人:居民組長協助維持現場的秩序。

(三)舞龍巡遊文藝展演

(xx居民組成舞龍隊,10條龍)xx社區組織10條龍,社區舞龍人員和工作人員於上午9:00分統一從社區辦公室集合出發,直接到禹王橋集合點集合。

時間:1月x日(正月七年級)上午10:00—12:00

巡遊線路:

負責人:負責安全工作

(四)“xx之夜”xx篝火晚會(社區組織30人的.沙朗隊參加)

時間:1月x日(正月七年級)晚上18:40—22:00

地點:xx廣場

負責人:xxx

(五)“禹風羌韻”

xx鎮羣衆文化展演(社區組織6個節目參加)

時間:1月x日(正月九年級)上午10:00—12:00

地點:xx廣場

負責人:xxx

(六)羣衆遊園活動

時間:1月x日(正月初五)下午14:00-16:30

地點:xx廣場

遊園活動項目:xxx

1、夾彈珠。

在一個碗裏裝滿水,再放入30顆彈珠。參與者用筷子夾彈珠。在指定時間內(三十秒)夾起彈珠。分一等獎(10顆)、二等獎(8顆)、三等獎(5顆)。

負責人:xxx

2、音樂椅子。

選8位選手上場,準備7把椅子。椅子圍成圈,參賽選手圍着椅子跑。音樂爲信號,音樂一停,選手去搶椅子坐下。一局比賽後,沒有搶到椅子選手淘汰出局,椅子也要撤掉一把。每局下來,椅子數人數遞減。堅持到最後的三人爲勝。各獲得獎品一份。

負責人:xxx

3、丟筷子。

在5個玻璃杯中裝水,以梯形擺放在桌上。參與者於1米外用筷子丟入玻璃杯中,每人每次20支筷子。分一等獎(15根)、二等獎(10根)、三等獎(8根)。

負責人:xx

(七)xx篝火晚會

(社區組織,羣衆參與,10個火把手),活動結束後做到人走火滅,並邀請消防隊協助滅火。社區17名居民組長協助維護晚會現場秩序,以免發生踩踏事件。

時間:1月x日(正月初六)晚上18:40-22:00

地點:xx廣場

負責人:xxx

五、安全防範措施

(一)各活動日程主要負責人、居民組長要認真履職,將活動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二)各活動負責人負責具體組織參與者有序地參與活動,各居民組長佩戴“秩序維護”或“安全員”袖套,在活動開始前要對居民組長進行人員分組、定點落實人頭安全責任,積極協調維持活動秩序,以便活動安全有序地進行。

(三)社區幹部及居民組長積極主動的配合公安特警或治安民警、交警人員在活動時間內維護現場秩序及活動周邊交通秩序,加強活動現場應急處置能力,嚴防發生安全事故。

(四)一旦發生羣衆突發疾病或受傷事件,社區幹部及居民組長應主動配合醫院急救車輛、人員工作,確保能將傷者及時送醫。

(五)本轄區不穩定人員及時排查、化解,落實專人跟蹤,保證活動有序的開展。負責人:

六、加強宣傳,增加活動人氣

爲組織、開展好此次文化活動,活動前,要加大活動的宣傳力度,以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和文化環境,吸引廣大羣衆踊躍參加。

春節的民俗活動2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是一種模糊的惆悵,彷彿霧裏的揮手離別……”對於家鄉的念想,席慕蓉詩中所寫正是我心中所想。匆匆來匆匆去,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註定那個春節是獨特的,因爲疫情給人帶來的不安與擔憂,導致沒有留下多麼深刻的回憶。一年沒有回過家鄉了,隨着車中導航播報離家越來越近的路程,我的心情莫名興奮,東陽——這個令我向往的地方,是我的家鄉!我懷念家鄉春節有甜甜的凍米糖、爽口的擇子豆腐……記憶最深刻的是幾年前觀看的板凳龍表演。

板凳龍是起源於江浙地區的傳統民俗活動之一,這一種舞龍舞蹈。板凳龍一般由龍頭、龍中段、龍尾三部分組成,龍身則是幾十乃至上百檔形似板凳的木板連接而成,每個板凳上均裝有彩色燈籠。板與板之間用一木棍相連,每一個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條板凳上都扎着花燈,花燈上都畫了自己喜歡的花草、樹、鳥等圖案,由於每隻花燈都按自己的喜好所畫,甚至五六條龍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圖案。舞龍時,到了夜晚,花燈內點燃燭光,形成一條長長的燈。有篾扎板凳龍,即用竹篾紮成龍形置於板凳之上,以木腳示龍爪,造型逼真。

舞龍手們一般都是當地百裏挑一的壯漢,個個生龍活虎般勇猛。舞龍時,前有大紅燈籠開道,後有五彩旗幡擁隨,鼓樂喧天,長號動地,流光溢彩的巨龍,時而似游龍嬉水,排成一字長蛇陣;時而似蛟龍出海,山呼海嘯般飛旋於村頭街巷,好生雄壯、鬧猛!遊動時又融體育、雜技、舞蹈爲一爐,陣形變化豐富。到了夜晚,花燈內點燃燭光,在田野、在山間、在小巷上行走,一條長長的`燈籠,讓人們充分感受到廣場民間舞蹈氣勢恢宏、剛強柔美的特徵,在鑼聲、號角、銃聲震天,喝彩聲此起彼伏的氛圍中接受和領悟娛己娛人的生活習俗和敬天順人的民衆信仰。

最精彩的當是盤龍了。瞧,盤龍開始了,鞭炮鼓樂齊鳴,龍頭領先,龍身龍尾相隨,呈圓形盤旋。盤旋的圈數一般爲順時針三圈、逆時針三圈。盤旋的速度隨着鼓樂由緩到急。人們舉着板凳,模仿着龍舞動時的姿態盤旋着。龍身越盤越緊,舞龍者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到最後幾乎是在狂奔了。如有舞者因爲跟不上步伐摔了出去,按照傳統的民間說法,摔出去的人將交好運。

子鼠謝幕,金牛奔來,年去年又回。回望那些塵封在舊時光裏的春節的記憶,滿是美好的回憶和永恆的懷念!

春節的民俗活動3

1、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2、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俗,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3、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4、剔牙:剔牙也要注意,相當噁心,真的要吐也請以餐巾紙掩口,吐在紙巾上。牙籤用完放在盤中即可,千萬不要口中咬着一根牙籤與人交談,狀似流氓無賴狀,非常難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後,口中仍叨着牙籤到處走動,那更是離譜的舉止了。

6、用餐的時候,不要吃得搖頭擺腦,寬衣解帶,滿臉油汗,汁湯橫流,響聲大作。

7、取菜的時候,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近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要左顧右盼,翻來覆去,在公用的菜盤內挑挑揀揀,夾起來又放回去,會顯得缺乏教養。

8、進餐時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嚥,嘴裏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時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着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春節的民俗活動4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裏,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貼“春”字

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爲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送春

立春這天,民間藝人會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爲“春牛”,送往各家各戶,謂之“送春”。

拜太歲

太歲爲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從傳統的干支紀年規則上來講,立春之時就是新舊太歲進行交接之時。太歲神對應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古代立春是一個重大節日,稱立春節、正月節、歲始、改歲等。立春歲首拜太歲是我國民間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古老傳統習俗。

立春節氣的氣候特點

立春節氣期間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一是日夜溫差較大;二是冷空氣活動頻繁。春季常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薰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

立春到了,但是氣溫並不會回升的那麼快,並且老話講春捂秋凍,不建議大家過早的脫掉冬裝換上亮麗的春裝,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應該注意保暖。氣象學意義,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高於5°C,冬天就結束了。二十四節氣認爲,到“驚蟄”前後結束了冬天。大約公曆3月初冬季結束。20xx年3月5日11:43:30爲驚蟄節氣後大概就不那麼冷了。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所以立春後還冷的情況是正常的。

北方立春的傳統美食

1.春餅

立春這天,一項重要習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捲。吃春餅和春捲,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因此,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吃春餅的習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勳戚、內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這一習俗,可追朔到晉,而興於唐。《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

北京人吃春餅是用白麪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清《調鼎集》記載春餅的製法是“擀麪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但現在演變爲春餅抹甜麪醬,卷洋角蔥後食用。

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種熟食和炒菜。因其葷素搭配,食物種類繁多,故各種營養成分均很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鉀、鎂、硒等礦物質。又因平時家中不常製做,故而新穎別緻,令人見了胃口大開,可以養胃生津、滋陰化燥,特別適合老人孩子食用。

吃春餅時,每人面前最好放一隻乾淨的平碟子,將春餅置於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着吃。在吃春餅的同時,還可以配些湯水來滋潤。春餅宜配綠豆稀飯或紅豆小米粥等。但若有一碗酸辣湯,或其他湯類,亦無不可。

2.蘿蔔

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還可以增強婦女的生育機能,立春蘿蔔又稱爲“子孫蘿蔔”。

過去“咬春”就是買個蘿蔔來吃,因爲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擔子在衚衕裏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

李時珍對蘿蔔更是讚譽有加,認爲它“根葉皆可生,可熟,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您看,李時珍開出了一串蘿蔔的食譜。而且,蘿蔔還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它可祛痰、通氣、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補脾胃、御風寒。由此可見,吃蘿蔔表面看來僅是一種風俗,實際上它是古人關於營養、健身、祛病的經驗之談。

民間也有“蘿蔔上市,醫生沒事”的記載。蘿蔔中還有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廢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尤其是白蘿蔔或者水蘿蔔,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進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夠吸收食物中的澱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積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預防胃痛和胃潰瘍。

春節的民俗活動5

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歲末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纔開飯。

貼年紅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着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守歲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爲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閤家歡聚,並守“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歲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牀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拜年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年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八年級、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新年好等話。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燒炮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炮仗”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燒炮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炮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爆竹”、“炮仗”、“鞭炮”。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與驅逐鬼怪。後來以其強烈的喜慶色彩發展爲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燒炮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春節的民俗活動6

大門是一家人進出的通道,也是家也外界的聯繫點也分割點。大門在古人的信仰觀念中有着重要的意義,它既是引入生氣之門,也是保護居住安全的重要屏障,所以對大門要特別重視。人們往往在大門上懸掛一些辟邪物。避除不祥,保護一家安全。最開始是懸掛套板、桃符,後來演變爲貼春聯、門神的習俗。春聯是由避邪物演變而來的。貼春聯是過年的重要傳統分俗之一,每到大年三十,無論城鄉,家家戶戶都要張貼紅紙春聯,渲染新年的喜慶氣氛。每逢此時,到處呈現出一派新的氣象,鮮豔的春聯成了過新年最重要的標誌之一。

春聯,又叫春貼它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是使用最廣泛、最受廣大人民羣衆喜愛的一種節日用聯。春聯來源於古代驅鬼辟邪的.桃木,後來演變成爲桃符,懸掛在門上。春聯是我國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和書法藝術形式,好的春聯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可以說春聯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詩,目前的春聯一般是對偶的上下聯,寫在紅紙上,貼於門戶兩邊,字數講究平仄格律,結構對稱,對杖工整,且風格千姿百態,不僅大大增添了節日的氣氛,還使人看後情趣盎然,深受教育。春聯不僅滿足了人們辟邪的心理,還寄寓了人們希翼美好生活的情感。此外人們在春節貼春聯時還有許多禁忌與講究。如喪家未滿三年的,就不能用紅紙;如果死者爲男性,要貼青色的對聯;死者爲女性,就要貼黃色的對聯,內容也改成哀傷之詞;直到三年守孝期滿爲止。

隨着時代的發展,春聯中巫術的因素逐漸地消逝,喜慶、吉祥的成分越來越濃了。在新的時代,廣大的人民羣衆賦予春聯新時代的內容,創作了許多富有時代氣息的春聯,使春聯成爲表達喜慶吉祥意願的民間藝術形式。

春節的民俗活動7

祭天祈年是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諸如竈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年節還是閤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後,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年節更是民衆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爲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後,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祭竈、蒸花饃(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爲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

寫春聯(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吃竈糖、掃塵(舉行過竈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貼年畫(19張)有的傳統習慣。)置天地桌(傳說此夜爲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接神習俗。天地桌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主要爲接神使用。)、吃年夜飯、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接神(接神是爲新舊年分野,但接神時間亦不太統一)、踩祟(接神後,將芝麻秸從街門內鋪到屋門,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聲,稱爲“踩歲”,亦叫“踩祟”。)、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拜年、佔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飲屠蘇酒(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聚財(俗傳正月七年級爲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貼“赤口”、“送年”。

春節傳統食物年糕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北方有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七年級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七年級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爲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着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爲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着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

元宵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年七年級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爲“上元節”,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節來歷“春節”一詞真正廣爲流行還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農曆新年現在也被稱爲農曆年、舊曆年。日本陰曆天保暦在明治維新後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陽曆計日,原來的陰曆便稱之爲舊暦,人民的慶祝活動也只在西曆元日起的三天國定假日,雖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傳統習俗過年,只是更改過年的日期,把過年的傳統習俗改爲格里曆新年進行,但原琉球國領地衝繩縣以及奄美諸島等地區仍有舊正月的慶祝活動。同樣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如韓國及越南,即使官方曆法改用了西曆,官方及民間仍然有農曆春節的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