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精選15篇

春節2.03W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精選15篇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

 一、調查目的:

在這新春佳節裏希望可以瞭解到關於春節的一些風俗,和他們的意義,過一個愉快的春節。

 二、調查提綱:

從網上去查找資料查找資料,看看,城鄉的人是怎麼過新年的

三、調查背景:

在感嘆“到底該咋過年”的時候,人們也在尋覓過年的新方式、新體驗。狗年春節,城鄉老百姓“換位”過年成一景。於是,我決定展開調查。

四、調查成果:趕超市、逛景點,鄉下人進城不含糊。春節前夕,在鄭州各商業街上,經常可以看見操着鄉音、忙着挑選年貨的農民工。劉衛民老家在新密市苟堂鎮,在鄭州一家汽修廠打工。他說,“在外辛苦一年,得帶些拿得出手的東西回去。這不,丹尼斯搞促銷、打折,就買了DVD、電飯煲、冰箱。讓村裏人看看,俺在城裏混得不錯!”這兩年,鄭州市容市貌改觀很大,城區景觀煥然一新,從正月七年級開始,不少鄭州近郊和區縣的鄉下人紛紛到城區參觀遊覽。不少人來到世紀歡樂園、鄭東新區,參觀高樓大廈,欣賞霓虹閃爍。農曆正月八年級,家住滎陽市高山鎮的李慶民帶着一家人,租了輛昌河面包,把二七廣場、碧沙崗公園等景點逛了個夠。李慶民說,種地不交農業稅,政府還有補貼,兒子打工還往家寄錢,年收入七八千元,這次進城,就是感受城裏人的生活,在優美的環境中讓勞作一年的放鬆放鬆。

鄉下人進城趕時髦,城裏人則來到鄉下,住農家、品民俗,有滋有味過大年。家住鄭州市金水區的張建國說,在城裏生活很富足,天天像過年,逢着春節就覺得空空落落。今年,一家三口一合計,乘車回農村老家過年:從農曆小年起,殺豬宰羊、制年食、辦年貨、貼門神、祭祖、走親戚、演社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不少農村發展城郊型觀光農業,“農家樂”式景點讓人耳目一新。“城裏人過年方式簡單,總過不出味。今年攜全家回農村過年,就是想陪陪父母、敘敘家常,讓子女感受到純樸的過年風俗,體驗到農民的生活,感知新農村和人們新觀念的.嬗變,接受一次再教育。”家住二七區的馬福順說,在鄭州,許多來自農村或在農村有親戚的城裏人,幾乎年年都回老家過年。

春節從“正月朔日子夜算起”。長汀客家人認爲,春節纔算是真正的過年。百節年爲首,對新的一年寄託着無限的希望。春節大約分3個階段:從入年界至除夕爲準備階段:年七年級至年初五爲過年階段;年初六至元宵節爲餘興階段。

入年界: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爲入年界。入年界後積極籌備年料,送年禮、大掃除、洗曬被褥衣物、理髮沐浴、添置新衣等。

蒸歲飯:除夕前一天蒸歲飯,歲飯要供數日,取“歲有餘糧”之意。九年級早晨重蒸食用。年初五才能放生米下鍋。

過年:除夕(年三十晡)晚上閤家團聚飲酒,稱“食年酒”,即“過年”。除夕在門前、廳堂貼對聯,家庭用具上貼紅紙,叫做“封歲”、“上紅”。

守歲:吃完年夜飯,全屋到處燈火通明直至天亮,叫“點歲火”,家中親人歡聚一堂,共敘天倫,通宵達旦,謂之“守歲”;長輩用紅紙做紅包給孩子,叫“壓歲線”;將紅包放在供桌上,稱“壓歲”。

開大門:正月七年級凌晨,以“通書”爲準擇吉時,打開大門,口頒“開門大吉,萬事如意,腳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鞭炮,辭舊迎新。

拜年:農曆正月七年級,人們打開大門,擇吉利方向,以示“出天方”迎喜神。同時前往親朋好友家互相拜年,互祝新年好。

遊樂:春節期間傳統遊樂活動頗爲豐富。民間踩船燈、舞龍燈、舞獅燈、踩高蹺、迎花燈、打花鼓、演戲、提傀儡等活動遍佈城鄉,熱鬧非凡。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2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有影響力的。春節歷史悠久,是全國各民族人們都過的傳統節日,以祭祀神佛和祖先,除舊佈新迎喜接福,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國人最濃重的傳統節日,它象徵着團結,興旺,是對未來寄託着希望的佳節。

但是隨着物資經濟的繁榮和多元文化的出現,不少輿論擔憂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正出現淡化的趨勢。我們的年味真的淡了嗎?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對成年羣體展開了以問卷形式的社會調查和分析。通過問卷調查顯示的結果上來看,85%的人都表示,現在的年味的確是越來越淡了。

一.年味淡了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春節,即農曆的新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是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春節歷史源於殷商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的春節活動十分的繁雜。從小年(祭竈)起,人們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寫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掛年畫,除夕守歲,燃放煙花爆竹。大年七年級拜年,佔歲,初五吃餃子、送窮。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十一子婿日,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熱鬧的燈火後,春節才結束。但是現在人們的.春節已經省去了傳統春節裏面很多的節日和習俗。當在問卷調查中問道:“提到春節習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被訪者,回答得最多的就是,吃團年飯、置辦年貨、壓歲錢、放鞭炮和貼春聯這幾種常見的過年方式。人們現在的春節也只是從大年三十纔開始的,真正意義上能過感受到春節氣息的日子也僅僅停留在大年七年級到正月初五的這幾天裏面。元宵節的那天,也少有地方看見花燈的熱鬧,而此時的人們大都處於自己的工作間。人們對於年味淡了也主要是反應在鞭炮聲漸少了,一些傳統的習俗簡單化甚至是沒有了,人與人之間沒有那麼熱絡,寧願呆在家裏等。

人們在物質生活上的追求越來越高,無暇去顧及繁複的春節文化,從簡的春節,春節的年味自然也就慢慢的淡了。

二.造成年味變淡的原因分析

第一,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爲了追求更高的標準,人們都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自己期望的標準,由此大多數人都必須面臨着在異地的工作或學習的境況。但是春運帶來的各種交通壓力,給了很多人不便,部分人索性便減少了歸家的次數,除夕夜一家人各在一方,家裏的氣氛也自然高不到哪去。

第二,還有另一些人是因爲工作或學習的原因不可避免的有歸家晚,年後幾天又必須得往工作崗位、學校趕的現象,真正過春節的時間也就大大的縮短了。

第三種情況,則是對於過年沒有了期待。中國年文化的真正價值,就在於每個人的自由自覺參與。以前過年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對過年都抱有期待,小孩喜歡過年是因爲過年可以穿新衣服、 有壓歲錢、有糖吃,而如今,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也不會因爲這些原因而盼望過年,所以對於沒有願望的春節在他們心中也不是那麼美好。而對於大人們而言,只有春節纔可以讓他們悠閒下來,忙碌一年的人當然盼望過年,因爲只有過年他們才得以輕鬆。可是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即使是平常他們也悠閒自在,更加沒有理由讓他們覺得過年好,也許過年在他們心中是一種包袱,過年要準備很多吃的,很麻煩,所以他們寧願不過年。我們不是沒有這個能力,我們只是缺一種東西,那就是心情,沒有心情的年味自然而然就淡了。

第四,人們對很多傳統的春節文化的遺忘也造成了現在的人不知道該怎麼去過春節。在調查中反應出了一個相當明顯的情況,只有10%的知道祭竈這個節氣,並能夠清楚的指出它的具體時間,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有超過4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節氣。調查表中人們對於出現年味淡化的原因也主要反映在傳統習俗的淡化導致失傳。 第五,現代通訊的發展使人們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樣化,拜年方式也從傳統的“走親串友”多元化成打電話、發短信等多種方式。本次調查發現,人們在拜年方式選擇中,短信拜年所佔比例最高,達到35%。31%的被訪者選擇打電話拜年,23%的被訪者選擇登門拜年,還有6%的被訪者選擇發電子郵件 拜年,另外,5%的被訪者選擇了其他方式。現代通訊對人們生活的滲透力在過春節中也可見一斑,越來越簡潔的拜年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第五,政府的相關政策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春節假期的長短也直接造成了上班族和學生這個羣體用來感受和進行春節期間各種活動的時間。對於燃放煙花爆竹的限制,也讓人們感受到春節變得更加冷清了。

三.怎樣改善現在的年味淡化問題

春節文化的參與者是廣大的人民羣衆,解決春節文化淡化問題也只能從最基本的人民羣衆着手。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着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着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着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歷經千百年的積澱,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近年來,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和諧、美滿的渴求更加強烈,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我們必須正視春節年味淡化的問題,通過舉辦春節傳統文化知識講座和各種的宣傳活動來像廣大的人民羣衆普及春節傳統文化知識,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的發展壯大。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春節前夕,我市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蔬菜價格普遍大幅上漲,與前一週相比,肉、禽、菜、水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佔七成以上的商品價格上漲,其中蔬菜價格漲幅最大。

通過寒假期間對我家住所周圍的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蔬菜價格的調查,分析調查數據,得出春節期間蔬菜價格普遍上漲的原因。幫助人們應對春節期間

二、調查時間

xx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三、調查內容

有黃瓜、豆角、青椒、尖椒、蒜薹、芹菜、豆角、青椒、尖椒、圓白菜、冬筍、春筍、萵苣、豆苗等15種蔬菜在春節前一週和春節期間的價格。

據超市推銷員和農貿市場菜農反應,去年12月份,15種蔬菜平均價爲每500克2.66元,臨近春節,逐步上升爲平均每500克2.84元,平均每500克3.13元。今年1月份,15種蔬菜的月簡單平均價爲每500克3.55元,與去年12月份2.88元的月平均價相比,環比上漲23.26%;與去年1月份相比,同比上漲19.13%。

春節期間,15種蔬菜曾經出現多次斷貨,超市和農貿市場蔬菜種類明顯減少,1月23(大年七年級)、24(大年八年級)日,蔬菜種類不足15種。平均價爲每500克3.97元,其中芹菜比節前上漲三成多,豆角、青椒、尖椒、圓白菜、蒜薹都有近兩成的上漲幅度。另外,如冬筍、春筍、萵苣、豆苗等也有明顯的上漲。節日期間,春筍的零售價一度達到每500克38元。

四、調查分析

1、供給方面:春節期間正處於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南方受低溫雨雪天氣的影響,蔬菜生長緩慢,重慶本地蔬菜產量減少;春節期間,超市蔬菜供貨商和菜農們也要反鄉休息,導致蔬菜供應量減少;春節期間,城鄉之間來往交通比較擁堵,再加上運費上漲,蔬菜供給量減少,導致蔬菜價格再度上漲。

2、需求方面:市民們沒有春節前儲備蔬菜的`習慣,春節期間蔬菜需求量較春節前相比沒有明顯減少。

3、供求平衡關係打破

春節期間,主要因以上三個原因導致蔬菜供應量減少,然而蔬菜需求沒有隨之減少,因而供求關係失衡,供小於求,導致我市蔬菜價格大幅上漲。

五、事件看法

春節期間因天氣原因和交通運輸方面等原因導致蔬菜價格大幅上漲,無法避免,因此需要人民從自身做起,改變生活習慣,臨近春節,養成提前儲備好充足的蔬菜的習慣。並且建議大家多吃本地本季節蔬菜,既新鮮,同時價格也較反季節蔬菜便宜。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4

調查目的:在春節期間,我國每個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慶祝,作爲一名中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應瞭解這豐富多采,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春節。

調查時間: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家中及周邊

調查對象:家中及附近老人

調查方式:詢問並記錄

調查結果: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竈掃塵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竈。傳說竈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竈王爺便要昇天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惡行。送竈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到竈房擺上桌子,向竈王爺敬香,供上甜品。舉行過祭竈後,便要掃塵,新春掃塵其用意是要把“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臘月三十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守歲年吃餃子放爆竹給壓歲錢

除夕是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過年都有貼門神春聯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爲人形掛在門旁,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春聯原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大紅紙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綠黃三色。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餃子則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時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震響天宇。下面就是給壓歲錢,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了。

正月七年級開門炮仗拜年聚財春節早晨,開門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稱爲“滿堂紅”。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表達美好祝願的方式

拜年的形式

一是走親戚的拜訪。七年級必須到長輩家,須帶禮物。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給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兩句就要告辭。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一年來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機買些禮物。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見面彼此說:“恭禧發財”

另外正月七年級爲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

正月八年級祭財神

正月八年級祭財神,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閤家團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豐富了,不少人甚至開始了中西結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爲元宵餡之一。鰲山燈杆、火樹銀花,這是元宵節最突出的景觀。張燈放火、觀燈遊賞是元宵主要的節俗活動。元宵節真是中國的狂歡節

過了正月十五,這一年的春節算是結束了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5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春運客流總體呈上升趨勢,交通運輸部門壓力較去年有所增加,但相關單位已經做足準備,有信心打好這場持久戰。

從今天起,《浙中城事》推出春運專版,爲準備回家的你提供服務。首先我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份剛出爐的“金華XX年春運客流調查報告”,以便你瞭解今年春運的“大勢”,更合理地安排出行。

運管部門預計,今年春運道路旅客運輸總量爲3101.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3%;

預計旅客週轉量16.9億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長1.6%;

預計高峯日客流量預計在81.2萬人次左右;

預計全市春節黃金週旅遊客流量將達到5.9萬人次。

返鄉流分2個方向,在外地經商、打工的金華人,準備春節回家的預計有65萬左右。另外,在金華做生意或務工的外地人大約有260萬,預計六成左右將返鄉過節。

探親訪友流將在大年八年級至初六時達到高峯,短途客運班線在這個時段會比較緊張,出行的市民要提前做好準備。

學生流主要由大專院校學生和民工子弟學生構成,預計人數約爲27.2萬人。由於今年各類學校的放假時間普遍比往年提早一週,因此學生的離校時間大約在1月13日前後,而返校高峯將出現在元宵節之後。

中轉流是金華地區比較特殊的一種客流,作爲全國23個民工中轉地之一及全國37個民工輸送地之一,金華有着特殊的交通地位。運管部門預計,節後來金華中轉的人員大約有128萬,高峯主要集中在節前10天和正月初八之後的12天內。

春節前後有冷空氣容易出現霧霾天氣

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XX年1~2月冬季天氣趨勢預報,春運期間,金華地區氣溫變化幅度較大,有階段性寒冷、冰凍和降雪天氣。

其中,1月28~31日、2月15日~19日2個時段均有強冷空氣影響,2月22日~24日則會有冷空氣影響,總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由於氣溫變化幅度大,冷暖變化交替出現,氣象部門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容易出現霧霾天氣,影響公路、航空的正常運行。

鐵路:預計不會實行實名制

今年春運客流高峯期,火車票“一票難求”的.狀況依然會出現。全市幾個火車站特別是義烏火車站,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火車客站擁堵現象。

爲了緩解客流壓力,鐵路部門將進一步增加臨時加班旅客列車,如鐵路遇突發事件造成旅客滯留,將根據實際情況在旅客壓力較小的線路上抽調客運運力和機動運力應急。

不過,具體的春運計劃目前尚未公佈,火車票實名制預計不會在金華實行。

公路:運力充足,措施便民

今年春運期間,全市可投入營運客車共有7412輛,客位147622個,營運車輛數與去年相比有所增長,基本能滿足我市春運期間道路旅客運輸週轉需要,如遇到特殊情況,還可從城市公交、農村短途、旅遊包車等處調配運力。

記者從運管部門瞭解到,最近,全市客運站都已開始逐步推行各項便民措施,如送票下鄉、延長預售票時間、在流動人口集中點設流動車、上門售票、增設候車棚等。

以浦江爲例,1月4日起,浦江縣汽運中心專門開通了“農民工返鄉客運專線”,共投入20餘輛豪華旅遊客車,並主動與用工企業聯繫,協助辦理包車客運業務,只要農民工返鄉團體包車,中心將提供優惠客票,並隨時發車,做好便民服務。

民航:義烏正在申請臨時航班

爲了應對春運,義烏民航正在向上級部門申請增加春運臨時航班,平時停航的航班也準備復班。運管部門預計,春運期間,義烏飛往汕頭、廣州、香港等方面的客流量將有所增加。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6

總之,新年新開始.我相信在充滿激情、熱鬧的20xx年裏,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裏面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在這個節日裏面也有很多的習俗.借這個調查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霄,這年纔是過完了。那麼我們追溯古人的“年步”,先來祭竈——竈王爺可是年節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臉的一尊,祭竈的風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對火、竈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達。在傳說中,黃帝、炎帝、祝融都是竈神。後世流行的竈神姓張名單字子郭,長得象個美女。他有一個叫“卿忌”的'夫人,有六個都叫“察洽”的女兒,還有好幾位兵將。他除職掌竈火之外,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爲,上告天帝。人們還用酒糟、飴糖、粘糕等“賄賂”竈神,同時還喃喃禱祝,求他上天講好話。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今天,不過時間是在臘月二十四,祭食也簡化成了“竈糖竈餅”,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話,一定還會聽到奶奶、媽媽在叮囑竈王:上天說好話,不好的可別說……

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吃年夜飯、守歲。除夕夜的家是一個格外溫馨甜蜜的空間,在歷史上甚至連監中的犯人也釋放回家團聚。全家人團坐桌前,開始了“團年”、“守歲”的進程。先是一餐“團年飯”飯後闔家團坐守歲。

此時小輩兒人向父祖家長行禮辭歲, 老人們則要分壓歲錢。壓歲錢也叫“押歲錢”“代歲錢”、“歲歲錢”,原是用來 厭勝驅邪、幫助小孩子過年的,後世則多借此表示親情愛意。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7

一、消費投向在哪裏?

在調查中,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可謂五花八門,各種方式都在選擇之列。不過,購置衣服以微弱票數勝出。其次是餐飲,再次是送禮,接下來還有文化娛樂、壓歲錢、購置日用品、旅遊等。

1、新年就要穿新衣

春節期間購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節日期間的首選。在一家公司上班表姐告訴我,她們這些職業女性因爲工作關係平常難得湊在一塊,剛好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地逛街購物。據瞭解,有表姐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常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逛街購物,春節的休假正好可以彌補。一位平常只在家圍着老公、孩子幹家務的阿姨說,“往常在家裏就是圍着竈臺、洗衣機轉,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休假了,我也要放鬆放鬆,買幾件稱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打扮自己。” 另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節女士們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爲28。4%,男同學則爲37。1%。

在流行和實用之間,更多數學生選擇的是實用。在各類產品的選擇中,“價格適中”總是大學生首要考慮因素之一。類似的特徵在促銷方式的選擇上也有體現,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三種促銷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贈送小禮物。

2、 民以食爲天

對很多人來說,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吃進行。家鄉人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世紀聯華的一位收銀員告訴我,大概在節前20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峯,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間,有不少還上了千元,賣出去的東西絕大部分是食品。“有一次,一個五口之家買了1000多元的食品,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吵着說不夠呢。”收銀員笑着說。 在購買食品方面,我瞭解到,有以下幾種食品幾乎成爲了家家必備的。有各類小食品、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但是除了葡萄酒所佔花銷較大,約達到六七十元外,其餘各項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

我們班有好多同學都近視了,他們常說:“戴着眼鏡代表很有學問!”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他們爲什麼會近視?我們班有多少名同學近視了?於是,我帶着問題做了一次調查。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餐飲消費也是家鄉人民春節的一大消費支出之一。對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走親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親訪友那就免不了吃吃喝喝,我從家附近的一些酒樓瞭解到,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20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預定一空。一家酒店的大堂經理告訴我,在他們這預定酒席的平均消費大多爲六七百元,有些還超過千元。“民以食爲天嘛,何況還是過節呢。”

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願親自下廚,但也有不少人爲追求家庭氣氛,在家裏設宴招待親友的。家住紅星小區的王先生說,“大過年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不就是圖個開心嘛,犯不着上酒店花那冤枉錢。”

3、 送禮開銷過大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如今,送禮已經成了過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超過了吃的支出。我對運河小區的一些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

一位吳先生說,一年只過一次年,親戚朋友間總要是要走動一下的,又不能空着手去,現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檔的東西顯得寒酸,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就不能少於200元。粗粗算一下,春節期間送禮的錢就達到20xx多元。

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只是一個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平時,人情類的消費也佔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爲一項很主要的消費。

但是,既然做了,就堅持下去吧,堅持就是勝利。這是一箇中肯的態度,也是我在認識到事實之後的第一個想法。但是很快,我對待助教工作的態度就變得越來越積極了。我想起自己當時最根本的那個想法——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對自己說,就算現在情況比想象的艱苦了,我也不能忘記當時自己來這裏的根本原因啊,我要盡己所能,教育、關懷學生,讓他們在夏令營裏儘量學多點知識以及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還有,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思想上的一些轉變及昇華,讓他們深切體會到師生之間、朋友之間那種平凡而又真切的溫情。因此,在接下來的八九天的時間裏,我始終充滿着熱情地對待我的工作,對待我的學生,對待我自己的心靈。雖然也還是很累,但只是身體上的,因爲我的內心本着自己的信念和有着大家彼此間的關懷而快樂了起來

隨着家鄉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禮金數額水漲船高。人情類消費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去年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3000多元的李先生無奈地對我說:“人情費超過了小孩學費,面對衆多的人情費,我真的有點捉襟見肘。”

從調查中可以看到,人們習慣將白酒作爲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選擇白酒送禮的家庭比率達69%,平均送禮金額中也是白酒最高達到143。94元。

4、快快樂樂春節遊

近年來,春節遊一直很火爆。我在市裏的一些旅行社瞭解到,一些旅遊線路基本排滿。在春秋旅行社報表上,大年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海南遊已“滿座”,而前來諮詢的市民仍是絡繹不絕。

“如果天氣晴好的話,外出旅遊的人還會多些呢。”一旅行社工作人員告訴我。對於很多人來說,春節是個團圓的的日子,也是遊玩的日子,一位熊先說:“我挺喜歡旅遊的,但不知道春節期間天氣怎樣,如果天氣不是很壞,帶着親戚朋友一起自駕遊也是件快樂的事。”

調查顯示,在旅遊形式上,57%的人選擇隨團出遊,43%的人選擇自助旅遊。在地點上,廣東、廈門、深圳、雲南等氣候宜人的南方和氣候相對寒冷的北方城市(如哈爾濱、長春等)最受歡迎。在境外遊方面,香港仍是許多人的首選。

二、春節的疑問

1、春節打算在哪過?

相對於“五一”、“十一”、元旦等節假日,調查顯示春節是最深人關注的節日。在被採訪者中,83%的人認爲,在所有節日中,春節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須要過的一個節日。53%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度過春節,16%的被採訪者表示要以旅遊的方式度過春節,27%的被採訪者表示要以走親訪友的方式度過春節,有4%的被採訪者稱,他們會以知識充電或健身的方式度過春節。

2、年夜飯在哪裏吃?

關於今年的年夜飯,62%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裏吃,38%的被採訪者表示會選擇近幾年流行的方式,在酒店裏享受店家推出的年夜大餐。在飯店裏吃年夜飯,48%的消費者預計消費在1000元以下,21%的消費者預計消費在

1000~20xx元,13%的消費者預計消費20xx~3000元,有8%的消費者稱,他們的預計消費在3000~5000元,有10%的消費者打算在年夜飯這一項上花費5000元以上。

理性消費仍爲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爲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爲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爲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我在我市一些三星級大酒店瞭解到,酒店推出的1666元、2888元的年夜飯在除夕之前約十天就被訂購一空,且比去年預定量要多出10%。而“豪華級”的6666元、8888元年夜飯的預定量較比前幾年有所下降。這說明了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觀念改變的同時,已經初步養成了節約的習慣,不再刻意追求“天價”帶來的那份虛榮,而是選擇過一個富裕而不浪費的春節。

3、春節應當怎樣過?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而如今那濃濃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有63%的人認爲現在春節年味太淡,缺少傳統文化,希望能過一個傳統型的春節,16%的人認爲現在的春節簡單輕鬆,比傳統春節要好,據我瞭解,這麼認爲的大多數位年輕人,另有21%被採訪者認爲現在的春節和“五一”“十一”長假沒有什麼兩樣。

我市今年舉行的“運河之都”文化廟會,集民俗風貌、文化演出、傳統小吃、特色飾物於一體,成爲百姓過年消費的一大去處,也是今年市民歡度春節的方式之一。在廟會上我瞭解到,百姓對這種過年的方式十分滿意,認爲這種在城市裏少見的廟會不僅讓人瞭解到本地的傳統文化,還使這個春節變得年味濃濃,對於小孩子來說這也是一個讓他們真正瞭解春節傳統的渠道。在城市裏舉行廟會,不僅拉進了城鄉間的距離,更爲市民提供了消費好去處,也給更多的商家帶來商機。 過年送禮送什麼?

69%的被訪者表示春節送禮會選擇白酒,27%的被訪者表示會選擇一些保健品送親友,極少數被訪者表示會選擇其他有意義或對方真正需要的禮品。由此可以看出,春節送禮還是停留在送傳統禮品上,並沒有深入實際的考慮。

4、 壓歲錢該怎樣花?

隨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壓歲錢也是越來越多。那麼,這些交到孩子手裏的錢,是怎樣花的呢?我在家附近的第八中學對國中學生作了調查。調查發現,近八成中學生的壓歲錢在800元左右,超過1000元的和低於500元的在少數,極少數的學生壓歲錢在1500元左右。他們的壓歲錢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用壓歲錢上網,買遊戲卡,爲自己添置新衣服及飾物,買平時就喜歡的圖書,購買高檔文具,請同學一起去吃肯德基、德克士等洋快餐。

調查中,很少有學生提出會把壓歲錢捐給希望工程或貧困家庭,但經我提醒,有不少學生表示會考慮這麼做。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學生平時的教育在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爲,瞭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家庭因素對學生的消費觀的影響尤其重要。家庭可以採取相對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也可以適當減少他們的零花錢,切實地控制學生的消費,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8

  今年的春節七天樂是否依然是人之所至,蓬蓽生輝?不同年齡段的消費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我見過許多農民工朋友,他們常常說:“這一年的辛勞賺來的錢,就是爲了能夠好好過一個大年。”所以也就是說,這是一年中花錢最多的一次節慶,堪稱中國最“貴”的一個節日。這個寒假,我利用了三天的時間對泉州市區的市民做了一個隨機調查,以瞭解人們的春節消費觀。

消費對象在哪裏?

在調查中,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可謂五花八門,各種方式都在選擇之列。不過,送禮以微弱優勢拔得頭籌。其次是餐飲,再次是添置新裝,接下來還有文娛活動、壓歲錢、購置日用品、旅遊等。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春節期間的消費熱點。

人情消費爲新貴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在消費需求逐年攀高的當下,在社會關係愈加錯綜複雜的當下,送禮已經成了過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在我的調查中甚至成了多數人春節開銷中的領頭羊。據我對聖湖小區一些居民的隨機調查,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五千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禮券,給晚輩們的壓歲錢等。一位小區住戶蘇先生說,過年是一年一度的,親戚朋友之間的拜年是不能忽略的,總不能空着手去,現在的人品位是越來越高了,送低檔的東西也越來越顯得寒酸,拿不出手,光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就至少要兩百塊。春節期間光送禮的開銷就有三千來塊了。

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只是社會變化的一個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非節假日,人情類的消費也佔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爲一項主流消費。誠如廣告裏所說“送禮就要看檔次,送禮也要送健康,送禮更要送出品位。”於是隨着家鄉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禮金數額水漲船高。人情類消費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去年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四千多元的陳先生很無奈因爲他如今的人情消費總額已經超過了孩子的學費,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但是這又是不能不作出的消費。

新衣裳,新面貌

春節期間購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節日期間的首選。一位在電信部門工作的堂姐告訴我,她們這些職業女性因爲工作關係平常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基本很少能有機會搞什麼集體活動,而在春節假期期間她們剛好可以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地逛街購物。據瞭解,有堂姐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常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逛街購物,春節的休假正好是補償自己平日乏味繁忙生活的一個機會。我採訪了一位平日幾乎不曾踏出家門的鄰家大嬸,她對於春節的來臨喜形於色,說,“往常在家裏就是跟着髒衣服和髒碗筷轉,老公兒子在家時又圍着他們轉轉,都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休假了,我也要放鬆放鬆,買幾件稱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一番。” 此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節女士們不可缺少的“工作”乃至一種樂趣。

飲食春節

對很多人來說,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吃進行。家鄉人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百匯商場的一位收銀員告訴我,大概在節前二十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峯,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三百元至七百元之間,還有許多是在千元以上,而且賣出去的東西絕大部分是食品。而且有一次,一個六口之家買了一千五百多元的食品,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吵着說不夠。收銀員笑了。

在食品的選購上,據我瞭解,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蜜餞等各類小食品是衆多家庭選購的食品中必不可少的,其中源和堂、鹽津鋪子等泉州老字號是本市民衆所青睞的甜果食品。其中葡萄酒所佔花銷較大,約達到五六十元,其餘各項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的範圍內搖擺。

餐飲消費也是家鄉人民春節的一大消費支出之一。對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走親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親訪友那就免不了吃吃喝喝,我從我在春節所去過的一些酒樓瞭解到,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十幾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預定一空。據一位酒店大堂經理稱,這期間在他們這的訂製酒席的平均消費大多爲六七百元,不少還超過千元。“中國人在過節時總免不了要扯上些吃的,再過春節時當然更不會含糊了。”這位經理笑稱。爲什麼春節酒宴現在越來越成爲風潮而供不應求了呢?據我調查瞭解到,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願親自下廚,這是時代變化帶來的社會風氣直接造成的。但是依然有大多數人堅持追求一家過年的和樂氛圍,而選擇在家裏設宴招待親友。一位住在豐澤新村的洪先生說,“過年了,不就是讓大家聚在一起開心開心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這纔是真的年味,上酒館子是花冤枉錢,又沒什麼感覺。”

過年不在家

近年來,春節遊可以用“火爆”一詞來形容。我在市裏的一些旅行社瞭解到,一些旅遊線路基本排滿。在宏泰興客運的一張報表上,大年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海南遊已“滿座”,而前來問票的市民仍是絡繹不絕。而我所認識的一位上海商人也選擇了在春節期間南下海南島,途中還會回泉港老家祭祖。據一位旅行社工作人員稱,一旦天氣晴好,春節外出旅行的人會更多。一位羅先生說:“我是一名驢友,但不知道春節期間天氣怎樣,如果天氣不是很壞,帶着親戚朋友一起自駕遊也是件快樂的事。”對於很多人來說,春節既是個團圓的的日子,也是一個闔家遊玩的.日子。調查顯示,在旅遊形式上,有六成的人選擇隨團出遊,四成的人選擇包括私人自駕遊的自助旅遊。在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冬季溫暖氣候宜人的話南方地區最受歡迎,其中尤以廣東、廈門、深圳、雲南等熱帶亞熱帶氣候區爲最。而氣候相對寒冷的北方城市同樣深受遊客青睞,尤以哈爾濱和長春爲首。同時香港是境外遊目的地中的翹楚。

春節打算怎麼過?

相對於端午、中秋等其他傳統節日,春節是最受人關注的節日,是中國公認的最隆重熱烈的傳統節日。在我發佈的一項網絡調查中中,85%的人認爲,在所有節日中,春節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個節日。61%的被調查參與者表示要在家度過春節,14%的調查參與者表示要在遊山玩水中度過春節,29%的被採訪者表示要以四處拜年走親訪友的方式度過春節,而只有4%的參與調查者稱,他們會在知識的海洋中或者在健康的揮汗中度過春節。

除夕夜怎麼過?

今年的除夕人們傾向於選擇什麼方式去度過呢?59%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裏吃年夜飯並且閤家觀看春晚節目,41%的被採訪者表示會選擇時興的除夕夜過法,在酒店裏享受店家推出的年夜大餐,並在飯後回家觀看春晚節目,還有11%的人在飯後前去進行唱歌等娛樂活動。在飯店裏吃年夜飯,51%的消費者消費預算在20xx元以下,26%的消費者消費預算在20xx~3000元,14%的消費者消費預算3000~4000元,有7%的消費者稱,他們的消費預算在4000~5000元,有2%的消費者打算在年夜飯這一項上花費5000元以上。

我在我市一些四星級大酒店瞭解到,酒店推出的1888元、2666元的年夜飯在除夕之前兩個月就被訂購一空,甚至有的在半年前就已經訂罄。而“貴賓級”的六千元以上年夜飯的預定量較比前幾年有所下降。這說明了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觀念改變的同時,消費習慣變得更加務實經濟,更追求綠色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再盲目追求“天價”,在春節“拒絕浪費,吃出健康”。

過年送禮都送些什麼?

被訪者中有33%的人表示給朋友春節送禮會選擇茗茶,25%的被訪者表示如果送禮對象是長輩,傾向於選擇保健品,極少數被訪者表示會選擇其他有意義或對方真正需要的禮品。由此可以看出,春節送禮還是停留在送傳統禮品上,並沒有深入實際的考慮。

年味如何尋?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而如今年味似乎越來越淡。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我所採訪的人中有六成的人認爲現在春節年味太淡,缺少傳統文化,希望能過一個更加傳統的春節,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加有利於人們追尋古老祖先的印記;四成的人認爲現在的過年方式簡單輕鬆,比過去的過年方式要好,據我瞭解,這麼認爲的大多數爲年輕人,基本上都以短信拜年和qq拜年作爲拜年方式,許多人在春節當天足不出戶。

我市常年舉辦的新年燈會,集民俗風貌、文化演出、傳統飾物於一體,成爲百姓過年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消費方式,也是今年市民歡度春節的方式之一。在燈會上我瞭解到,百姓對這種過年的方式十分滿意,認爲這是泉州市的一大悠久傳統,是讓市民瞭解本地的傳統文化,使這個春節變得年味濃濃的一個有效方式,對於“新泉州人”們來說這也是一個讓他們真正瞭解春節傳統的渠道。

不少人丟掉了自己的傳統。物質的豐富帶來了對物質的盲目崇拜,開放的世界對傳統價值觀產生了巨大沖擊,風俗正在簡化,人情日漸淡薄:關注的重心是位子、房子和票子,而絕少問津健康、慰藉和快樂;寧可手機發短信,卻懶得打電話;能在互聯網上泡一天,卻不願到親朋好友家中坐一會兒,這樣過年與平時沒有區別,甚至帶來更多的沉重和疲憊,結果只能讓人們對春節產生更多的淡漠。有人願意到農村尋找“年味”,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吧。

到哪裏去尋找“年味”?到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去找。傳統文化不是傳統觀念,更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創造符合時代的精神追求。其實“年味”就是這麼簡單:吃喝追求健康、綠色,爲什麼非要大魚大肉?親友們多在一起嘮嘮“知心話”,不一定非要摻雜那麼多的物質?在風俗上多來點講究,日子纔會增添生機。如果每個家庭都如此,過大年就能紅紅火火,中國人就能感受到越來越濃烈的“年味”。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9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寒假期間,我利用走訪的形式,對家鄉附近的一些老人進行了諮詢調查,並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對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進行了彙總整理,並作出如下調查報告。

關於我們邢臺人的春節習俗,據傳頌的民謠來形容:“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竈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轉一轉......” 在我們這裏,春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油鹽醬醋、菸酒瓜果、乾菜蔬菜,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春節是從臘月廿三開始的,這一天被稱爲“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我們這就有“二十三,祭竈官”說法,而且在這天還要包餃子。在我們這裏,很多人家的廚房設有竈王龕,有的人家裏是將竈王爺神像直接貼在牆上。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祭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擺放供品,這樣,他就不會在上天之後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舉行過竈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我們這裏有“二十四,掃房子”的風俗,這一天開始,家家戶戶都會認真的屋裏屋外徹底地打掃一番,要把這一年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寄託着人們除舊迎新,來年更好的美好願望。之後的幾天就是蒸棗卷、蒸饅頭,炸丸子,許多人家要在臘月裏置辦上半個正月的飯。而到了正月,尤其是七年級到初六,天天要吃臘月裏置辦的年飯,預示着來年天天有好飯吃。

進入了臘月的二十七八了,就開始貼對聯了。一般城市裏大多住的是樓房就是在門上貼個門神或者福字,而在我們這邊鄉村中,要把紅對聯貼滿整個院落,不用說門口,甚至拖拉機等農用工具上也要貼個“一路平安”。但其實大多數人文化程度不高並不注重對聯裏寫着什麼,就是圖個喜慶、紅火。不得不提的是,在此期間還有抽空去理個髮,因爲在我們這裏有正月不能理髮的習俗,按照民間說法,“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但經詢問考證,這一傳統來自於清初對漢人強制實行的“剃髮政策”。爲了抵制清王朝,漢人以正月不理髮來寄託對明朝的“思舊”之情,不過在人們世世代代口口相傳之下出現了偏差,變成了“死舅”,也演化成了一種習俗。不過近些年來這一習俗也漸漸不再被年輕人認可,只有一些年長的人還在注意並沿襲這個風俗習慣。

到大年三十,我們這裏值得額外闡述的地方性風俗是有請爺爺奶奶回家過年”儀式。這裏的“爺爺奶奶”是指家族故去的先人,過年的時有要請回家來一起過年。兄弟幾人如果父母在,在父母住處設供桌上供;如果父母不在,在老大家裏設供桌;老大不在,老二家設供桌,依次類推。在北屋正堂供桌上方,將畫有家庭祖輩家譜的佳布掛上;然後,將爺爺奶奶的神符貼在佳佈下方。隨後將“天地三界十方真宰” 的老天爺全神符貼在爺爺奶奶神符的左邊。最後是再擺放上貢品。請爺爺奶奶的過程是由男性長輩帶領子孫,攜帶三柱香、燒紙和鞭炮,從家裏出發,來到老墳地(墳地遠的可以在村外路口邊)。然後一人將香插在墳頭(路邊請的',堆個土堆插香)點燃,一人燃放鞭炮。全體跪拜,長輩口唸“過年了,爺爺奶奶回家過年吧”,隨後長輩持香帶領全體回家,中途不準與人交談,不準串門,不準回頭。接着再到正月七年級拜年的時候,兄弟子孫先面對供桌上方的“爺爺奶奶”神符,給“爺爺奶奶”下跪拜年,然後再給父母拜年。同族的其他人或親戚朋友來家拜年,也是先要給本家供奉的“爺爺奶奶”拜年,然後再給其他人拜年。而到了大年初五這個送“爺爺奶奶”、上墳的日子。初五早晨做好飯包好餃子,先給“爺爺奶奶”上飯,上貢臺上擺上一碗餃子,再燒一炷香。“爺爺奶奶”吃完飯後,折貢、撤貢,把祖宗三代爺爺、奶奶的神符摘下,然後去上墳,在墳上將神符和燒紙一起燒掉。這個習俗整個過程就結束了。請祖先歸家過年,是延續古代神靈崇拜的“請神”習俗,也是每到佳節倍思親,後人寄託對先人思念的一種方式,表達出後輩不忘先輩的養育教導之恩,逢年過節對已故先人的思念之情。

到了三十晚上,就是每家要好好吃一頓年夜飯的時候了。吃年夜飯之前,村裏的人們要把貢品擺在院落裏,意思是上貢請衆神,過了一年了,他們要讓神先享用年夜飯,之後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一年發生的事,開開心心的吃一頓年夜飯。三十兒這天,大人小孩幾乎都一宿不睡,有的玩牌、有的串門拉家常,更多人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其樂融融,心情愉悅。這就是“熬年夜”也稱守歲。等到十二點整要跨年的時候,各家都要把準備好的鞭炮拿到院子裏放,一時間鞭炮齊鳴,過年的氣氛瞬間點燃,伴隨着喜鬧的鞭炮聲,舊的一年離去,新的一年來臨。

大年七年級這一天,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在我的家鄉,七年級早上必不可少的是吃餃子,接着換上新衣服,準備好糖果、瓜子、花生、煙,敞開自家的大門,歡迎鄰里街坊、親朋好友前來拜年,當然自己也會先到鄰居家裏拜年,然後回到老家給家裏鄉村的親戚拜年。大年八年級是女婿看望老丈人,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日子,有女兒嫁出去的人家要熱熱鬧鬧的擺上酒席,跟女婿女兒坐在一起吃頓飯,好好聊一聊。九年級初四就沒有那麼多說法了,基本就是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的日子。初五這天是給先輩上墳、送爺爺奶奶的日子,去老家的墳地上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祭祖,放鞭炮,送走“爺爺奶奶”。在我們這的風俗中,過了初五這個年就算是基本過去了,上班的也依次開工,之後就只有一個正月十五元宵節看花燈放煙火的日子。

春節這個盛大而隆重的節日,習俗還有很多種,春節習俗也在不斷的演變。春節民俗充分體現出了我國五千年來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作爲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我們要把這些優良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此次調查活動,儘管用時不長,但讓我對家鄉的一些民風民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瞭解家鄉的一些習俗的來源,增長了見識,也增添了對傳承家鄉民俗文化的責任感。同時,此次調查的圓滿完成,少不了家鄉中人們的積極配合,也讓我深切的體會到了家鄉民風的淳樸,對家鄉也更添一份親切感。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0

調查目的:

在春節期間,我國每個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慶祝,作爲一名中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應瞭解這豐富多采,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春節。

調查時間:

20xx年x月x日

調查地點:

家中及周邊

調查對象:

家中及附近老人

調查方式:

詢問並記錄

調查結果:

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竈掃塵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竈。傳說竈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竈王爺便要昇天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惡行。送竈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到竈房擺上桌子,向竈王爺敬香,供上甜品。舉行過祭竈後,便要掃塵,新春掃塵其用意是要把“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臘月三十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守歲年吃餃子放爆竹給壓歲錢除夕是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過年都有貼門神春聯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爲人形掛在門旁,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春聯原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大紅紙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綠黃三色。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餃子則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時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震響天宇。下面就是給壓歲錢,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了。

正月七年級開門炮仗拜年聚財春節早晨,開門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稱爲“滿堂紅”。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表達美好祝願的方式拜年的形式一是走親戚的拜訪。七年級必須到長輩家,須帶禮物。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給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兩句就要告辭。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一年來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機買些禮物。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見面彼此說:“恭禧發財”

另外正月七年級爲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

正月八年級祭財神正月八年級祭財神,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閤家團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豐富了,不少人甚至開始了中西結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爲元宵餡之一。鰲山燈杆、火樹銀花,這是元宵節最突出的景觀。張燈放火、觀燈遊賞是元宵主要的節俗活動。元宵節真是中國的狂歡節過了正月十五,這一年的春節算是結束了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1

前言:生活在這個豐衣足食時代的我們,是否還記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深遠含義呢?今天,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吧。

調查日記摘要

20xx年1月15日

——在過年前的這段日子裏,各地掀起了一股“裝修旋風”,裝修材料不是別的,而是“夠氣派的”的黃金,對此人們有着各色的爭論……

20xx年1月30日

——農曆正月初四。前幾天過新年的熱鬧氣氛,隨着人們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慢慢退散了。可是,令人吃驚的是家家戶戶所剩餘的過年禮品、糖果……

20xx年2月2日

——農曆正月初五。今天在網上衝浪,一條標題爲《100噸水在途中消失了37噸》的公益廣告,顯眼地出現在互聯網上。因爲好奇心驅使,我在搜索欄上打上了“浪費水資源”,結果出現36,200多條相關信息!其中包括“湖南的地水資源缺乏”,“中國治理水資源浪費低效”,“餐飲業水資源浪費嚴重”等等。

調查報告

由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裏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春節誠然是個喜慶的節日,我們在玩鬧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節約。據調查顯示,人們春節期間的浪費竟是平時(非節假日)的10倍!這些數字真要算起來也可說是天文數字了。

人們種種的`浪費現象,水、電資源與食物資源的浪費尤其嚴重。

“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的廣告雖然隨處可見,但是並沒有得到人們的真正重視。我國是有大量的“水”,但好的水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人們再沒有節制地浪費水資源和污染水資源,只靠污水處理是難以扭轉缺水這一局面的!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資源十大浪費現象:

1.刷牙時不關水龍頭;

2.洗澡塗肥皂時不關水龍頭;

3.自來水管發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時修理;

4.用過量水洗車,洗車的水未能循環使用;

5.隨意開啓消防龍頭用水;

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過大,大小不分檔;

7.洗衣服時不用手搓而只用水衝;

8.直接用自來水沖洗道路;

9.在公共浴室洗澡後“人離水未關”;

10.解凍海鮮使用“自來水常流法”。

顯而易見,這都是我們熟悉的日常行爲,勿庸置疑,我們的節約意識還有待提高!

調查結論

很多人認爲,節約是一種“寒酸”的生活方式,現在的生活過得這麼舒適,哪一點點浪費又算得上什麼呢?我是這樣認爲的,假如換一個看法,大家眼裏所謂的“寒酸”,其實便是節約了。節約是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一種好習慣,是一種品德。

後記

“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現象,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關鍵是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2

專屬於中華兒女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中華兒女的象徵。百節年爲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而在這舉國歡慶的節日,不同地域的民風民俗自會揭竿而起: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我的家鄉安徽亳州,自然也不會例外。

今年,與往常不一樣,是我要開始和父親一起出去拜年的日子。按家鄉的說法,男子到了一定年紀,要同父輩一起給村中長輩磕頭拜年,願平安一年。從除夕夜開始,我就興奮不已,終於在睡着4個小時後,開始了:清晨,我與父親踏着芳香的泥濘,走到我們的隊伍(分爲很多的隊伍,分開拜年),經過漫長的等待,人齊了以後,終於出發。我們去了4家,看着老人們欣喜又欣慰的'臉龐,我們大家也無比高興。不管別處,相信在我的老家,這給老人拜年的習俗永不會被打破,因爲它提現了我們的孝心,我們對長輩的愛戴與尊重以及我們期待未來更加沒好的心情。

另一個調查的習俗是上香,按村中人所說,爲了讓過世的老人在陰間生活得更好,我們應該在新年多燒紙錢多上香火給他們,畢竟我們都在過年他們也一樣啊。還有一個上香便是土地廟的香火,爲了祈禱明年會有好的收成,家家戶戶都會到土地廟拜一拜,上下香,祈求風調雨順。這些自然是封建迷信,有利有弊。前者雖說可以讓那些孝順的人儘自己在長輩生前未能完成的孝心,以及表達自己對過逝長輩的思念、哀悼;後者雖說可讓百姓更加樂觀、更加向上,更加努力的勞動,但二者都犯了大忌——現在這個社會倡導的保護環境。每當我看到濃煙四起,滿天灰塵時,心中總會暗暗落淚,如果環境惡化,那人類的子孫有能到哪裏生活,人們享受當下,放縱自己,可曾爲了自己的將來考慮,如若環境繼續惡化,那迎接人類的只有無盡的後悔。綜上所述,我認爲上香弊大於利,但願以後不會長久,但願……

由於時代的變遷,物質生活的改善,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中國年過得愈來愈有滋味,各類風俗也過得風生水起。但弊端多的必須拋棄,希望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璀璨文化能夠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3

前言:瞭解春節

我們都知道在去年奧運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實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調查數據中顯示35%的人羣還沒有真正地去執行。不過我們知道這是需要一個過渡期的。對於政府社在環境保護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訪者的態度是政府的環保的監管力度還是有待提高和改進。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內容: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年——臘月二十三

當代許多大學生專業不對口,發現自己所學知識難以達到市場需求,從而缺少了很多從事社會實踐的機會,自然對社會調查報告也是採取不在乎的態度。

我們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爲不讓竈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爲小年,稱“掃房”;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爲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

小年也叫祭竈節。祭竈,即祭送竈神昇天,據民間傳說,竈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爲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竈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接玉皇——臘月二十五

舊俗認爲竈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爲“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調查顯示,選擇做技術工人或農民的人數合計不到8%,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當前工人和農民的境遇和社會地位的確無法與其他幾種職業相比。而且這一代孩子多爲獨生子女,即使農村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也遠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學生勞動的機會更少。家長、老師僅對學生的成績提出要求,甚至還向學生灌輸“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落後思想,這些都增加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事實上國家的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且學生中的大多數也將進入普通勞動者的大軍,追求較高層次的職業本也無可厚非,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的態度既不利於國家的發展,也不利於個人成長。因此在中國小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對生產勞動的深厚感情是一項亟待加強的重要工作。

送竈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爲“趕亂歲”。亂歲是民衆爲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爲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爲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爲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 後來,隨着造紙術的問世,纔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農村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在目前我國的發展形勢下,針對城市的環境治理資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說廣大的農村了。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環保隊伍自身建設跟上形勢需要,環保機構設置滯後,缺乏有效的手段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許多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實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爲“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經濟、管理、旅遊和美學等多種學科協同配合,對風景區環境進行綜合考察、評價、預測合理的旅遊規模等,從而提出旅遊風景區的環境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最佳方案。這個最佳方案,一定要從美學的觀點出發,按規劃的要求,提出嚴格禁止在風景區範圍內大興土木,建工廠企業;嚴格控制在風景區興建各種樓、堂、館、所和旅遊飯店,使風景區環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並提出在必要地段,實行封山育林,確保風景區生態平衡,以努力把風景區建設成爲一個有益於人類健康,構成爲一個適合於康樂消費的舒適、優美的旅遊環境,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爲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大年三十是“除夕”。

有些人經常隨便地把一次性飯盒、一次性塑料杯,還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隨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裏面的污染物會滲透到深水裏。水就會污染,也會造成白色污染。

現在世界上的能源供應量已經爲數不多了,我們必須在能源枯竭之前開發新的能源,所以我們要知道能源的發展史,這樣纔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這樣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嚴重的話,恐怕還沒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爲混球一個。所以我們要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保護能源。正因爲這樣,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七年級,開門炮仗。

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鬥毆。

大年七年級早晨,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每戶人家都要起來。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爆竹,即做爆竹的紙必須是紅色的,保證爆炸以後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象徵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說。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俗傳正月七年級爲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爲“聚財掃”,據說這樣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現在許多地方還保存着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七年級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被調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長都在雙休日爲孩子安排了興趣班課程,有關子女的各項支出中,佔據前兩位的是:上興趣班(佔80%以上)和買書(近60%)。

正月十五——元宵節

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爲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爲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

結尾:春節的意義

我國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4

目的:調查萊州春節民俗

過程:過年走親戚時,調查親戚朋友

內容:

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農曆正月七年級爲春節,俗稱過年。 而在春節的起源地―中國,春節的習俗也是很多的。從農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勞作了一年的人們爲過好春節就開始忙碌起來了。農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統稱爲“廿四夜“。相傳這一天爲竈君上天之日,民間普遍有送竈君上天的習俗。臘月二十三日是辭竈節,又叫掃塵節。

掃塵節,也叫掃塵日。據說此節源於堯舜時代的“掃年”習俗。原本是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到了唐代,“掃年”之風盛行,成了祈求新歲平安吉祥的一種活動,以後才發展成爲掃塵節。由於是一種清潔衛生和除害滅病的文明習俗,所以便流傳下來,久而不衰。

掃塵節,北方叫“掃房”或“掃屋”,南方叫“撣塵”或叫“打洋塵”,東北叫“大洗(喜)日”。這天,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洗刷傢俱,粉刷牆壁,糊窗戶,貼窗花,掛年畫,除陳布新,迎接新春佳節。掃塵節又叫小除夕、過小年。

膠東人過年,有一個獨特的習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棗餑餑。餑餑表面十字挑出"鼻",嵌入紅棗。

菜州一帶,春節上供要製作大棗餑餑,繭餑餑。棗餑餑用來供祖先,財神,菩薩。天地衆神。五個餑餑疊放,臘月三十接神,正月九年級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個繭餑 餑和三個大聖蟲餑餑。供奉時中爲祖先,右供財神,左供菩薩,意爲多財多子。聖蟲頭部爲一圓饅頭形,雞冠,黑眼睛,紅舌頭,軀幹做蛇盤狀。祖先,財神,菩薩 面前各放一碗糧食,聖蟲放在盛糧食的碗裏,供奉完後,繭餑餑食用,聖蟲放大糧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們分食之。聖蟲"的"聖",膠東諧音"剩",意爲"剩 餘",寓意五穀豐登,連年有餘。福山,牟平等地還將"聖蟲"做成公母刺猖狀,口含紅棗,放在米麪缸中,錢櫃衣櫥裏,祈求財物增多,使用不盡。

膠東至今保竄着七夕用模子磕 "乃果"的習俗。萊州沿海一帶做巧果是在面裏摻上七種食用色磕成,然後油炸,串成串取悅孩子們。中秋節的月餅不僅用於供奉,食用,還用來饋贈親友,互祝團圓,表達祝福。萊 州人做月餅時,餅上捏出兔子搗藥的圖案,夜晚,兒童捧着月餅對月唱到:"圓月了,圓月了,一畝地打一石了;月高了;月高了,一年一遭了"。婚後一年內新媳 婦,也要從孃家帶回炸面魚,花花巧餅,包子等到婆家,以示祝福。

體會:

歲月的.流逝印證着我的不屈與驕傲。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期間我忍受了衆多不理解的目光和長時間的工作,接受了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

如果說知識的豐富是一個人的內在的修養,那麼實踐便是修養的外在體現,當代學生不僅僅需要知識的豐富更注重的應是實踐,實踐能讓一個人在應用理論時感受快樂,能讓一個人在社會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希望以後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使自己從思想和行爲上不斷的完善自我。

關於春節的調查報告15

汪清新年的氣氛十分熱鬧,最近,我們進行了考察,報告如下:

一、 中心市場等各個營銷店

市場裏可以說得上是人生鼎沸,貨物是應有盡有,舉不勝舉。人們都在忙着辦年貨,這可是把賣年貨的老闆樂壞了,他可是藉着過年大發呢。市場門口也擠滿了人,這可是人歡馬叫,水泄不通呀,再說其它的營銷店,也是很熱鬧了,裏面擠滿了人,都要購的滿載而歸呀。

二、 三十晚上{除夕夜}

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夜晚,五顏六色的禮花把晚上的天空裝扮起來,有的像龍,有的像海螺,有的特別像閃閃發亮的聖誕樹。伴隨着一聲聲巨響,巨大的禮花綻放在夜空中,白色的、綠色的、粉色的,十分美麗,有的`花還帶着響聲。天空的禮花五彩繽紛,地下的人羣一片喝彩聲,大人們看着,說着,笑着,孩子們跳躍着,呼喊着,熱鬧極了。

三、 大年七年級

大年七年級那天,無論大人們,孩子們,還是老人們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燦爛的笑容。聽說,在這天,媳婦都要帶着孩子和姑爺回孃家,說是這樣做吉利。還有七年級早上要放鞭炮,貼桃符,因爲人們說這樣做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的。

四、步入新的一年

我們共同走進新的一年————20xx年。20xx年意味在新的一年裏,會有更多的是發生,會有更多的運氣和命運走向你。20xx年裝點了我們美好的生活,20xx年伴隨着我們去迎接新的明天!我們多麼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