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春節的隨筆(實用)

春節3.74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的隨筆(實用)

春節的隨筆1

春節,這個富有中華民族氣息的節日,就在爆竹聲中拉開了帷幕。在我眼中,春節是一個帶有幸福充滿希望的日子。

在春節裏也有許多習俗,比如掛燈籠、燒獅子、舞獅子、放鞭炮、掛彩燈,而我們孩童最希望的就是穿新衣服,收壓歲錢了。不過在古代孩童過春節收到的就不一定是壓歲錢,有時也會收到壓歲物。

在春節裏有很多人都會有希望,例如:出租車司機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來乘座他的車,清潔工希望的是大家不再亂扔垃圾,讓安康變的更加美好成爲園林城市和旅遊城市,自己也不用那麼忙碌的打掃,也不用整天那麼累了。家長的願望也就不用猜了,肯定是努力工作爲我們掙更多的錢,而我的願望就不同了,我是希望能考一個好成績,比今年的要更好。

春節的顏色爲什麼是紅色的,這個問題許多人都不明白,而我的`理解是紅色代表團圓、喜慶、希望和幸福還有美好的節日。

春節是個充滿希望的日子,也是一個帶有幸福的日子,春節又是一個讓全家人團聚的日子,春節是多麼的讓人感到美好啊!

春節的隨筆2

這個春節,時間完全不屬於自己,接來老人、兒子歸來,打破平時寧靜規律的二人世界。一邊悉心伺候着晝夜不分、混沌迷糊的父親,一邊享受着兒子歸來的欣喜,忙忙碌碌中享受親情的可貴,祖孫三代沉浸於節日的溫馨與幸福之中。

爲了讓兒子體味到家鄉的年味,一年一度象徵家家團圓的圓子,就定在兒子從廣州飛回的除夕前一天做。兒子擔任採購、攪拌粘稠的糯米等力氣活主力軍,再全體總動員,兒子搓團,老公傳遞,我來油炸,老爸品嚐,流水作業,有條不紊。雖忙活一天,腰痠背痛,但祖孫四人,其樂融融,溢滿濃濃的年味,我相信家鄉的年味一定鐫刻於獨闖天下的兒子心中。

老爸那天似乎也感覺到濃濃的年味,一天都比較聽話,不搗亂,不闖禍。尤其是一向極不配合的洗澡,當老公渾身溼透、滿頭大汗地給他洗完澡、穿好衣服時,竟然對老公說了一句:“謝謝你!”老公激動萬分,我更是感動欣喜,這句正常人再平凡不過的三個字,從老爸口中說出,我們感覺是那麼的溫暖,那麼的幸福,他可是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癡呆症患者啊!原來,幸福是那麼簡單!老爸的一句“謝謝你”,讓我們全家人一遍又一遍回味,一次又一次慨嘆。也許,老爸潛意識中,感受到了親人的照料,本能而又由衷地對照料他的人說出的最溫暖的一句話,這句話將永遠溫暖着我們……

除夕夜,弟弟一家三口來我家團聚(姐姐到美國陪女兒過年了),平時寬敞的客廳一下子顯得充盈熱鬧起來。年飯桌上,笑聲不斷,彼此祝福,推杯換盞,敘說一年的收穫,祝福新年的願望,個個笑臉盈盈!年飯後,大家圍坐於沙發,品着水果零食,觀看春晚,享受文化大餐,還不忘在手機上搶紅包,發微信,給遠方的朋友送去祝福。弟弟即將迎來他的本命年,“猴”性十足,50歲的人了,撲通一聲跪在老爸面前,一連磕了幾個頭,笑嘻嘻伸手向老爸要壓歲錢,老爸只是一個勁兒“呵呵”咧嘴笑着。看着我們熱熱鬧鬧,嘻嘻哈哈,老爸的眼睛始終落在兒子身上,那可是他們這輩子人靈魂深處最牽掛的兒子啊!82歲高齡了,竟然一點兒不困,精神矍鑠,面色紅潤,兩眼透着幸福的光澤,與我們一同迎接新年的鐘聲。

大年七年級至九年級,走親戚拜年,每天帶着老爸到飯店吃飯,雖然他不知道向他敬酒的.人是誰,也不知道端起酒杯,但是他很安靜地享受人多熱鬧的場景;年初四,春意融融,我帶老爸登蜀山,驚喜於老爸的種。種表現,欣慰老爸的身體健康,感受他當年的精幹利落,當我把老爸步履穩健、身板硬朗的照片傳到微信好友圈裏,得到了親朋好友的稱讚與祝福;正月初五,又帶他到巢湖忠廟轉悠一圈,看着他揹着雙手閒庭散步於街道,看着他津津有味品嚐巢湖油炸面魚餅時,心中涌起了一股欣慰!

年,對於中國人來說,那可是每家團聚的幸福時刻啊!老爸雖然分不清白天黑夜,分不清親人子女,不知道對錯是非,不知道大小便,我們無法與他的思維對接,可是,春節幾天的表現實屬意外,說明他骨髓深處凝聚着濃濃的親情,感受着濃濃的家人團聚的年味呢!

幸福,真的很簡單!原來只要你用心去體味親人相聚的分分秒秒,那麼,我們的感動將無時不在,驚喜也就不斷涌現。這就是心存感恩的心態,帶給我們的感覺——幸福!

春節的隨筆3

母親離世後的第一個春節,我原本打算不回老家的,怕觸景傷情。妻與女兒不明白我的心事,早早就做好了回去的準備。也難怪,畢竟搬來小鎮的時間不長,熟人少;而老家住着我的很多親朋故舊,在老家過年,更能感受到濃濃鄉情包裹下的喜慶氛圍。因此,我不得不作出妥協。年三十的晚上,女兒在得知第二天就回老家的訊息後,很是歡欣——她又能跟兒時的夥伴們玩耍了。

按老家的傳統習俗,大年七年級是禁忌走親訪友的,所爲何故,不太清楚。只是近年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這一禁忌早被人們擯棄了。當我們一家三口打車回去時,車窗外不時閃現三三兩兩的路人。每個人都是一身新,手裏提着大包小包的禮品,臉上春風盪漾。我受了這種節日的喜慶氛圍感染,心底倍感溫暖、親切。

我的家族成員衆多,等我們一家人趕到時,哥哥家已是濟濟一堂了。牌局早已支起。小姐夫領着我的侄女婿以及二姐家的兩個女婿大戰正酣;我那最古靈精怪的二外侄女正在走廊的.小椅子上翹着二郎腿,邊嗑瓜子邊對衆人的衣着顏色及樣式作精彩點評;幾個“小不點”在門前的場地上玩“擦炮”,在“嘭叭”聲中歡天喜地。一大家子在一起真好。母親在的時候,面對此番景象,總會看看這個,又望望那個,無聲的笑着,臉上的皺紋細密、安祥,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我不知道母親的一生可曾快樂過,我想,每當此時,她老人家應當是快樂的吧?

下午三點左右,正席開始,謂之吃年酒。嫂嫂忙前忙後,忙好了一大桌子菜。在侄子引燃的鞭炮聲中,大家頻頻舉杯,相互敬酒。我習慣性的望向哥哥家的後門,卻沒能尋見母親的身影。往年這個時候,信奉基督的母親 總會在聚會過後趕回來,在我們酒酣耳熱之際,不厭其煩的勸我們少喝。當然,一般情況下,大家是不會因母親善意的嘮叨而有所收斂的。也難怪,畢竟一年之中能聚齊這麼多人的機會不是太多,除非家族中誰家做大事,再有就是過年了。大家利用這一契機喝喝酒,拉拉家常,其間還有可能打打酒官司,其樂融融的氛圍在不知不覺中助推了酒興,自然對母親的勸告置之不理了。而今,往日情景重現,唯獨不見母親,微醺的我頓時生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落寞情緒來。

酒席散後,各人打道回府。爲方便第二天 的行程,我決定留宿在哥哥家。妻跟女兒到村子裏玩去了。我想,我應該到母親曾經住過的房子裏去看看。

大門虛掩着,若在往日,這一現象表明母親並未走遠。我望向門前池塘邊的小路,期盼在不經意間,能看見母親像從前那樣,挎着一隻菜籃子,頂着滿頭白髮,從菜園裏蹣跚而回。在聽到我喊她後用家鄉土話回一句:小俺妮(小兒子)啊,你嘎來(回家)啦……然而,大門上的黃紙對聯使我明白,母親是再也不會爲她的幺兒來開門了。

堂屋早已被哥哥家雜七雜八的物件沾滿了。母親的房間陳設依舊。牀邊的桌子上擺放着一些藥盒以及藥瓶,還有母親尚未吃完的半瓶蜂蜜。甚至,連母親幾乎用了半輩子的米缸,也照老樣子靜立在牆角,彷彿隨時等着母親去揭開它的蓋子。一切凌亂而又真實。只是桌子上落了一層塵灰,表明母親曾經用過的這些東西,處在靜態中已經很久了。面對此番物是人非的景象,我的心像是被誰的手揪了一下,隱隱的疼痛起來。然後,我不顧牀沿的灰塵,坐了下去,伏在母親曾經靠過 牀頭,回憶起有關母親的種。種,眼淚無聲無息的涌了出來……

母親剛剛離世的那幾天,我是最應該悲傷的,可我並沒有感到悲傷,居然一滴淚也沒流,心裏木木的。只是在一段時日過後,那種綿長、細膩的疼痛感才悄悄襲來,侵擾我心,讓我常常從夢裏哭醒。

我想,我這輩子所欠的最大一筆債,當屬母愛。這份債務是耗盡我一生都難以償清的。與千千萬萬個農村婦女一樣,母親是平凡的,平凡的有些卑微。但是,無論母親是怎樣平凡、卑微,母愛則是偉大的。

少時的我天性頑劣,經常幹些諸如逃學、打架之類的事。這對於所有爲人父母者而言,恐怕是天底下最頭疼、最不能容忍的事了。每當此時,少言寡語的父親總是袖手旁觀,而母親的表現卻異常積極。除了揪耳朵,“鑿栗子”,“柳梢面”之類的“實刑”外,“政治課”也是每次都必不可少的。我至今都清晰記得每當我犯錯時,母親那種恨鐵不成鋼,氣急敗壞的樣子。當然,最難忘的還是母親邊打我邊對我嘮叨的那句話——上等人不打不罵成人;中等人打罵成人;下等人再打再罵都不成人。其實,那時我很理解母親的苦心。她試圖通過她的打罵,把我從下等人改造成中等人,可惜,我總是令她失望,直至長大成人也是如此……

而今,母親不在了。在這萬家團圓的節日裏,我只能獨自守在還瀰漫着母親氣息的房間裏,面對熟悉的景象,回憶過往,暗自神傷……

春節的隨筆4

在每一個孩子心中都希望春節快點到來,我也不例外。怎麼都想過年,過年可以穿上新衣裳,過年可以吃到桌上豐富的食品,過年可以熬夜,過年還可以收到許許多多的`紅包!

今天過年我們和往常不一樣,以前都是在東勝過,今天我們一大家全“遷至”康巴什過年。所以我才日日盼望新春的到來。

就在這天,天才剛破曉我就從牀上蹦了起來,穿上新衣服,在鏡子前這看看,那兒看看,怎麼都看不完。不一會兒只見大家都容光煥發了,開始貼對聯吧!貼對聯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和鄰居叔叔齊心協力把對聯貼了上去。

貼完對聯打開窗戶一瞧,準能感受到那股濃濃的過年味:耳旁鞭炮聲接二連三的傳入耳裏;在看看大街上張燈結綵,紅紅的燈籠給過年增添了一絲絢麗。

幹完一切的一切,我們來到奶奶家吃午飯。

春節的隨筆5

明天就是除夕了。我在昏暗夕陽的照耀下,幽幽地嘆了一口氣。“以往春節的那份興高采烈,可能不會再來了”我想往年春節,我總是一付眉飛色舞的神情。在爆竹與煙花聲此起彼伏的除夕夜裏,我總是激動得難以入眠。一夜末眠的我,第二天就隨着爸爸媽媽去拜年。跌跌撞撞的我在親人們的包圍下收穫了許多的紅包。片刻之後,我就與弟弟一起越過了呼喚我們吃飯的包圍圈,一路蹦蹦跳跳地直奔玩具店。煙花、爆竹、彩蛋、玩具卡牌、玻璃珠……雖然這些不堅固的小玩意一下就會被我們搞到支離破碎,但片刻的歡樂也會令我們感到物有所值。

在大年七年級後的幾個夜晚,一切都是如此的熱鬧非凡卻又安靜祥和。我與弟弟、妹妹還有哥哥會相約在大伯家附近的一個活動中心裏,把自己所集的所有煙花在此燃放。煙花在黑夜中的綻放是如此的美麗動人,就如同一道道仙光在隨着你的手臂舞動。低處的小煙花襯着不遠處高空爆炸的煙花,顯得十分的空靈,有一種說不出口的美感。色彩斑斕的火光把夜空照亮,幾朵低矮的雲也在光亮中原形畢露。這情景似乎在我某一個深入的夢境中出現過,着實令人暇想萬分……而如今,這個雜陳着我童年記憶與幻想的活動中心,早以被房地產開發商給徵用了,剩下的只有一片“不準無關人員出入”的荒地。小時候過年,最盼望的事不過是與小夥伴們一起玩電腦遊戲罷了。當時我家裏管得嚴,在家我根本就摸不得電腦,所以對那些五花八門的電腦遊戲十分的渴望。只有過年,我才能大大方方地與小夥伴們一起玩電腦。一個不大的空間,卻充斥着大夥兒的歡笑。如今,電腦依然是擺在那個角落,但人卻再也不是那羣吵吵嚷嚷、天真無邪的熊孩子了。

這春節,我對它雖然有失望與厭惡,但在一年的大部分時光裏,我對它都是懷着一絲絲期盼的。每當我身心放鬆、平靜下來時,眼前都會出現一幅畫:在螢火蟲溫暖金光籠罩下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廟裏,新年的鐘聲沉沉地敲響。那鐘聲古老而又凝重,卻不失一絲溫情。寺廟旁爆竹聲聲響,爆竹刺耳的聲音雜着人們團聚時的.聲聲祝福,一派祥和。每每想到這裏時,心裏都會感到十分的愉悅與舒服,一種說不出的暢快感……這不就是對春節赤xx的期盼嗎?它一直深藏在我的心底,每一箇中國人的心底。

我們對春節的情感,這份美好的意境,就是我們對團聚的渴望,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祖國的眷戀!

春節的隨筆6

我的家鄉在山東,每到春節,家裏就顯得格外忙碌而熱鬧!

大年三十那天,是全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爲從早晨起來,全家大小都在忙着做包餃子的準備。最忙的要數媽媽,爸爸和奶奶了。她們一個在忙着做餃子餡,一個在忙着和麪,一個在準備盛餃子的傢俱。只有她們三個準備就緒,其他人才可以大顯身手。

一切準備就緒,奶奶一聲令下:“包餃子了!”全家男女老少圍坐在大圓桌周圍。開始動手包餃子了。就連我這個小不點也忙的`不亦樂乎,媽媽趕的每一個餃子皮都要經過我的手才能到達圓桌。因爲我是大家的運輸兵。所以我是不可缺少的一員。大家都也誇我是他們的好幫手。我聽了心裏美滋滋。乾的更賣力了。

下午,先早早的吃上一頓,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意思是來年人人都心想事成,再貼對聯。作文

然後全家人就要放開肚皮大吃一頓年夜飯,寓意着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平平安安。吃過餃子後,大家開始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歲。晚上,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

很多小孩在家裏就嚷嚷着要和家長們一起出去放鞭炮,可是,我卻不怎麼喜歡。因爲,鞭炮的聲音實在太大了,有時在家裏都會令我膽戰心驚。作文

如果我在鄉下的爺爺家過年,還不忘給奶奶家打個電話,以示新年的祝福。

第二天便是大年七年級了,我到親戚家拜年,還不忘收些壓歲錢,這是我覺得最開心的一件事了。

你們說,我們家鄉的春節有沒有意思!

春節的隨筆7

新年的第一天“姍姍來遲”

使華夏大地處處洋溢在“歡歌笑語”中

就連自然界都在默默“如影相隨”

締造了塵世“萬象更新”的畫面

每個家庭都在“溫馨與甜蜜”中盪漾

世間親情的可貴便被彰顯

或許,這新年的“神聖寓意”

並不在於它的煙花多麼“璀璨絢爛”

爆竹聲多麼“辭舊迎新”

而是親人重逢、歡聚一堂

共享天倫之樂的一幕幕

纔是新春佳節絢麗多姿的'身影

更是弘揚歷史文化、傳承孝道的契機

所以在此時節

歸鄉的遊子們定會虔誠向神靈膜拜

祈求這些“溫馨、感動”的親情畫面

能溫馨永駐

同時祝福家人在新的一年中

永遠“平安、健康、吉祥、幸福”

時光的靜靜溜走

並未因今日春節而放緩腳步

所以“暮鼓晨鐘”的旋律還在上演

包括今天這個一年唯美的開端

還是在新春濃情氛圍中“洋洋灑灑”

或許,我們只有認真珍惜這個節日

去熱情擁抱親情的偉大

才能寫進新年偉岸的篇章裏

儘管今夜的煙花已“斷斷續續”

缺少了昨日的“持續燃放和經久不息”

但一切的繁華事物就是這樣“盛極而衰”

都有迴歸理性的一刻

只有心靈時空能認知“取捨”

和“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的道理

纔會塵封過去,開始展望未來

並在新年的征程中

再次“劈波斬浪”、重新點燃激情

這新的一年纔會“心想事成、事隨心願”

將“功成名就、雲開日出”的福音譜寫

春節的隨筆8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於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後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於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於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着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裏,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的隨筆9

春節是我們最快樂的節日,每個地方有不同的習俗。

我家在南方,按我家鄉的老習俗,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下旬就開始了。“二十四,掃房日”寓示着過年正式拉開序幕,二十四日這天,家家戶戶,掃房擦窗,清洗、涼曬被褥、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故又稱“掃房”,“除塵”。按早年間民間的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在農曆正月新年前,掃去家中的一切塵土,意味着去除舊一年的陳舊東西,把不好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這一習俗充分寄託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願望和辭舊迎新的強烈祈求。

孩子們準備過年了,第一件大事是買好多好吃的零食,最受孩子們喜愛的有糖衣花生、麻棗、麻花、油酥糖,糖衣花生是由清一色白嫩嫩的糖殼包裹着精挑細選的花生,大小如杏,一口一個脆,又香又甜,一想到這兒口水就要流出來了;恐怕第二件事,就是買菸花爆竹了,各大店鋪都擺滿了各式煙花爆竹,可任我們隨意挑選。

除夕真熱鬧。家家戶戶做各式各樣好吃的菜餚,空氣中瀰漫着酒肉的香味。家家戶戶門上貼上了墨跡未乾的對聯,窗戶貼上了各色年畫,在外地的人們紛紛返回家鄉與家人過一個團圓的除夕夜。這一夜,充滿着團圓、和美、吉祥、如意!洋溢着不同於往常的喜慶氛圍。

過了除夕就到了正月七年級,掀開了春節的一大高潮。公雞才叫頭遍,家家戶戶都響起的“吡吡叭叭”的爆竹聲,所有人都換上了嶄新的衣裳,意味着新一年的喜慶、美好。這一天早上家家熬“七年級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各種乾果一起熬製的,這不是平常意義的.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吃完七年級粥,在爸媽的陪伴下走親訪友了,遇人便說“新年好”互相拜年,孩子們並不喜歡串門,但一想到能吃到好吃的各色零食和領壓歲錢,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腳步。

在我家鄉春節期間還常常會舉行一些民俗活動,比如“走馬燈”,是家鄉老藝人用竹條紮成馬形,再用各色紙糊好,一個隊伍大概有八匹“馬”,由小夥子打扮成趕馬人,晚上到各家各戶爲大家祈福。孩子們每聽到那鑼鼓喧天,就會涌起一陣陣快樂。

正月十五鬧元宵,大大小小的寺院都舉辦廟會,廟裏擺放了各種貢品,最奇特的要數那“白米粿塔”了,層層而疊都是由白米粿做的,塔高有六十釐米,真佩服家鄉老人的手藝啊,能讓“白米粿塔”穩坐如山,據奶奶介紹廟會擺放“白米粿塔”寓意着希望子孫平平安安、步步高昇。還有燈展,處處張燈結綵,整條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

快樂的日子總是很快過,是那樣依依不捨。春節結束,是學生返校、大人回到工作崗位辛勞的開始。但不管怎樣只要心中有企盼,企盼每年春節的祥和、團圓、美好,在外工作的遊子就會更加努力!

春節的隨筆10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喜慶、最令人嚮往的一個傳統節日,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着對春節的美好記憶。在春節,無論一個人身在何方,無論一個人經歷如何,年關將至之時,都要收拾行裝,風塵僕僕的踏上回家的歸途。人們趕着回家,讓家更溫暖,讓情更深厚。春節散發出的濃濃親情,讓這個節日倍感人情味,讓每一個人倍感幸福。

春節,能夠抽時間和家人在一起,這就是幸福;能夠緩解壓力,調整心態,這也是幸福;能夠感受親情的意義,理解人生的真諦,這更是幸福。春節給了我們幸福,讓我們有時間,和家人聚在一起,忘掉壓力,忘掉煩惱,忘掉功利。春節的幸福在於讓心靈的停歇,對生命的頓悟,不再爲了整日的忙碌,而錯過一生的風景,不再爲了追求功名利祿的虛幻,而丟失了心底的快樂,不再爲了承載超負荷的壓力,而忘記了幸福的本真。那種自然純真的生活狀態,其實就是一種幸福,給了我們精神上的慰藉和棲息。

我眼中的春節是一個充滿幸福吉祥日子。年少時,春節就是一年中最讓人期盼的節日,因爲有新衣穿,有壓歲錢,還有好多好吃的,春節是夢寐以求的幸福。春節的喜慶和吉祥,表達着人們對新一年的祝福與期盼。過年是人們最快樂的節日,在這喜慶的節日裏,享受新年的沐浴,充滿着希望、得到了快樂、擁抱着幸福。

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門前貼着春聯,陽臺掛着紅燈籠,溫馨而幸福。四面八方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煙花點綴了夜空,演奏出新年美妙的旋律,更描繪着一種幸福的符號。面對五顏六色的禮花,許下來年的心願,那一刻是幸福的,接到一條條新年的短信問候,愛便會充滿心中。有愛和溫暖包圍我們,這是最大的`幸福,幸福就是春節的一個符號,在這樣的傳統節日,幸福是唯一需要表達的詞。

春節裏,全家圍坐在大大的餐桌旁時,幸福被醞釀着、感染着,一年中不見的親人總會有說不完的噓寒問暖。大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舉杯敬酒,相互祝福:“工作順利、學習進步、身體健康、心想事成。”一句句真誠的問候,被春節的幸福和美滿包圍着。

春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的幸福表情,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幸福就是春節的符號。親情在,幸福便在,春節將幸福的瞬間,凝固成永恆。幸福是春節的符號,幸福驚喜的每一刻,點亮又一個新年。

春節的隨筆11

在忙忙碌碌中,20xx年春節走近了我們。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辭舊迎新傳統節日,每到這時,家家戶戶都提前購置年貨,打掃房間等,做着臨近春節前的一切準備工作。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羣衆生活水平的提高,春節的節日氣氛愈加濃烈和富有特色,各行各業大街小巷都處處顯示着節日的喜慶和活力。走在大街上,你瞧,不論是大超市還是小店鋪裏都已擺上了品種豐富的糖果和乾果,人們熙熙攘攘的擠在攤位前挑選着自己喜歡的東西,每個人的臉上都盪漾着準備過年的那種喜悅。路邊的吊車正在緊張有序更換着街道的路燈,還裝上了喜慶的燈籠。公司裏和往年一樣,每到這個時侯便會開展各項娛樂活動增加節日的氣氛,有拔河,長跑,麻將,撲克牌等各種比賽,我也參加了幾項,有些單位已經開始爲職工發放大米,清油等過年的慰問品。每到這時我還是情不自禁想起孩提時代的新春佳節。

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春節。過春節能吃到像現在水果糖裏最廉價的那種水果糖,這在當時已經是很奢侈的了。春節期間都是在比較安靜的氣氛中度過的,基本看不到慶賀的氣氛,唯獨看到的就是在單位大門的橫幅上寫着慶賀新春的字樣,稍顯冷清的氣氛和冷颼颼的空氣顯得倒很協調。家裏姊妹多,家境不是很好,每次春節前我們都是掰着手指頭在算春節的倒計時,臨近春節的那幾個晚上興奮的覺都睡不着了,到了年三十的早晨更是興奮不已,一大早天不亮我們都爬起來吵吵嚷嚷的找母親要新衣服,母親被吵的無奈,只好放下手裏的活,爲我們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春節穿的新衣服,我們各自都開心地迫不及待地從母親的手裏搶起來了,拿到手的新衣服一分鐘都不能等,趕緊穿到身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臭美的不得了,臭美過了還都要到院子裏在別的小朋友跟前去顯擺。

那時的春節,雖然家庭條件比較差,物質也比較短缺,但我們過的很真實也很開心,每個人都對過節有一份真誠的期待。那時的願望就是闔家團聚,吃自己想吃的東西,感受大人們拜年的熱鬧氣氛,可以穿着新衣服口袋裏裝着水果糖和小朋友們一起“瘋”了,去盡情享受那種質樸純真的快樂。

現在的春節,儘管瀰漫着濃濃的'節日氣氛,但內心卻似乎被一種無形的壓力佔據着,心裏沒有一絲節日的喜慶之感,新春佳節,這個本該閤家團圓,親朋相聚的傳統日子,卻被現代人賦予了太多世俗甚至是很悲憫的因素,很多人利用這樣的節日名正言順成爲拉關係走門子的最佳機會,“上貢”走訪領導,用物質利益去贏得領導的親睞博取好感,給這個中國最富傳統特色的節日了蒙上一層陰影,使得節日氣氛變得更加功利和媚俗,顛覆了春節春光明媚陽春萬里的祥和與純淨,現今的春節總有些索然無味的空虛和乏力。

春節的隨筆12

過年是中國的習俗,不只是那喜慶熱鬧的氣氛,更是因爲一年到頭,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休生養息,與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實實在在的說,我喜歡過年的原因是——可以放假。假期在家裏看看各個地方臺的春節聯歡節目,與家人吃年夜飯,沒事採購一些年貨、零食,打打遊戲,睡睡懶覺,實在是頗爲愜意。如果在北方的老家,說不定還可以和同伴們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年夜飯更是豐盛的令人垂涎三尺,各色美味佳餚,是平時鮮爲少見的。

國家似乎早就有過明令要禁止燃放煙花炮竹,但在我看來,是不可能治住的。要知道過年期間,執法人員也是要休息的,很難騰出空來管制,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若是禁止,那麼國家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則。萬不能“只許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在各種節日上,很多大型的晚會上,在這些大的公開場合,甚至是國家,也會放煙花炮竹。而遏制住了人們的習俗,那春節的氣氛也會大打折扣。尤其是除夕夜守歲時,那聲聲不絕的鞭炮聲,眼花繚亂、絢麗多彩的煙火,讓人難以忘懷,處處洋溢着過年的喜慶。

過年逛廟會自然是不二的選擇。廟會是一種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民間性娛樂活動。由於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廟會上熱鬧萬分,有舞獅子的.、踩高蹺的、唱戲的、猜燈謎的,花樣繁多有趣,也有許多各色民間小食出售。

這就是我喜慶而又簡單的新年,雖然簡單,但卻樂趣充實。

春節的隨筆13

過年是中國的習俗,不僅僅是那喜慶熱鬧的氣氛,更是因爲一年到頭,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休生養息,與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實實在在的說,我喜歡過年的原因是——可以放假。假期在家裏看看各個地方臺的春節聯歡節目,與家人吃年夜飯,沒事採購一些年貨、零食,上上網,睡睡懶覺,實在是頗爲愜意。如果在北方的老家,說不定還可以和同伴們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年夜飯更是豐盛的令人垂涎三尺,各色美味佳餚,是平時鮮爲少見的。

國家似乎早就有過明令要禁止燃放煙花炮竹,但在我看來,是不可能治住的。要知道過年期間,執法人員也是要休息的,很難騰出空來管制,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禁止,那麼國家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則。萬不能“只許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在各種節日上,很多大型的晚會上,在這些大的公開場合,甚至是國家,也會放煙花炮竹。而遏制住了人們的習俗,那春節的氣氛也會大打折扣。尤其是除夕夜守歲時,那聲聲不絕的鞭炮聲,眼花繚亂、絢麗多彩的煙火,讓人難以忘懷,處處洋溢着過年的喜慶。

過年逛廟會自然是不二的選擇。廟會是一種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民間性娛樂活動。由於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廟會上熱鬧萬分,有舞獅子的、踩高蹺的、唱戲的、猜燈謎的,花樣繁多有趣,也有許多各色民間小食出售。

這就是我喜慶而又簡單的新年,雖然簡單,但卻快樂而充實。

春節的隨筆14

前些天種的土豆還未長出一片葉子,這春節就急急忙忙地趕來了。所有人都給春節接風洗塵,忙得不亦樂乎。

市場上,超市裏,大大小小、琳琅滿目的年貨堆積如山,人們挑選着心儀的年貨,又急急忙忙地趕回家張貼春聯,倒貼“福”字,掛上彩燈和大紅燈籠。我家當然也不例外,老媽爲了讓家裏煥然一新,動員全家來了個大掃除。接着再掛上彩燈,又去買了50只蝴蝶樣式的裝飾品貼得滿屋都是。

除夕之夜,一家人坐在桌前吃一頓自制的麻辣火鍋,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其樂融融。窗外還不時傳來鞭炮聲,而煙花也把黑夜映得萬紫千紅。

到了春節那天,一大早便要吃一碗湯圓,這意味着一家人團團圓圓,而甜甜的糖水則預示着一年中一家人的生活會過得甜甜蜜蜜的。

然而,面對這樣熱鬧的場面,卻有人大呼:“年味兒淡了!”

仔細想想,似乎也是,我們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習俗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個春聯,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着旅遊團到遙遠封閉的鄉村才能看得到。

老一輩的爺爺奶奶說:“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竈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牀腳點燈,驅鬼辟邪。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纔算過完。“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必須濃郁。我認爲,在走街串門、迎來送往的間隙,不妨陪同家人一起提筆寫春聯,自己動手剪窗花,亦或是什麼都不做,就只坐在爺爺奶奶身旁,聽爺爺滔滔不絕地講着“過去的故事“。在爐火旁,當你望着老人的皺紋,聽着噼裏啪啦的爐火聲,那年味兒,也就自然而然地滲透出來了。

新春快樂!

春節的隨筆15

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爲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爲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爲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爲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竈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發大富。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爲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爲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爲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爲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爲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爲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爲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爲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爲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爲“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爲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爲,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爲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纔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爲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爲“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爲“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爲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七年級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爲財神聖日,認爲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標籤:隨筆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