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重陽節

【精華】重陽節的意義作文4篇

重陽節8.12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的意義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重陽節的意義作文4篇

重陽節的意義作文 篇1

“關注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注明天的自己”,今天是老人節,我決定趁着休息幫奶奶做一件事,讓她在節日裏心情愉快。

心動不如行動!我馬上跑到奶奶家,看見奶奶正打開水龍頭準備洗衣服呢。我三步並作兩步,趕緊上前說:“奶奶,今天的衣服就交給我吧!”奶奶點點頭,笑了笑說:“好,好!”

我先擰開水龍頭接了滿滿一盆水,把衣服進入洗衣盆裏弄溼,再擦上肥皂,然後用刷子刷幾下,最後放在水裏漂洗乾淨就行了。可是撩起衣服的時候,我看到衣服上還有一塊黑黑的污漬,怎麼辦呢?我使勁搓了幾下,可它還是沒有變淡。我不灰心,又搓了幾下,仔細看看,似乎有點變淡了。我一陣竊喜,心想只要我堅持,肯定能行!我再塗了點肥皂,搓幾下,污漬明顯變淡,漸漸地,污漬終於“投降”了。

奶奶看着曬得整整齊齊的衣服,開心地摸了摸我的頭,我也終於真正體會到了老師說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含義了

重陽節的意義作文 篇2

今天,我突出其然的想起了重陽節,這個重陽節在我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地位也是非常重大的!

媽媽也想到了重陽節代表什麼意義嗎不知道。媽媽媽媽在我說完這句話的一瞬間真是大吃一驚,她說:我的天啊!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呀!後來,媽媽的.情緒要好一點了,她就對我說:這個重陽節呀,是專門思念家人和登高。敬老的節日。你們學過一首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古詩嗎?我回答媽媽:學過,要不要我來背一下呀!

“九月九日憶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陪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背完了,媽媽就給我打了一個比方是這樣的,我們的姐姐也是你的大娘,她現在在外面遙遠的地方打工,但是,我們很思念她,想去找她,但就會更加思念她了,希望她能回來,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頓飯,你說是不是呀!

後來我知道了這個重陽節的意義了,這不僅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也給我帶來了許多知識!所以我說這個重陽節在我的心目中,地位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日子呢!

重陽節的意義作文 篇3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

傾城!我早早的起了牀,便開始想好,並用筆記錄下來,今天我一定讓爺爺奶奶過一個有意義的重陽節,第一件是幫爺爺奶奶收拾房間整理衣服,第二件事是幫奶奶爺爺捶捶背。第三件事是晚上,嗯跟爺爺奶奶,講些故事,倒洗腳水,泡泡腳。等等。……

中午陽光明媚,我們一起吃完飯後。我帶着爺爺奶奶一起去碧洲公園遊玩,我們一邊欣賞着河邊上各種各樣美麗風景,一邊吃着東西。不一會兒,忽然一陣秋風吹過來!我想起爺爺奶奶出門的時候忘記穿厚的外套了,於是我和哥哥一起牽着爺爺奶奶的手,我們匆匆忙忙的趕回去拿了衣服給爺爺奶奶穿,奶奶,誇獎我們說:真懂事!

晚上我和哥哥一起煮了幾個荷包蛋給爺爺奶奶吃,奶奶笑的合不攏嘴,媽媽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奶奶嚐了一口笑道,這味道真是太美味了,簡直是無人可比啊!吃完,我和哥哥一起爲爺爺奶奶揉揉肩捶捶背,講故事,表演等等,奶奶笑着說,今天,真是一個,很開心,很幸福的日子,對我和哥哥來說,這更加一個很有意義的重陽節。

重陽節的意義作文 篇4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爲“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裏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裏就把瘟疫帶到哪裏。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爲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爲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裏,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擡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裏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已近晚秋,大氣涼爽,空氣清新,能見度高,這大概也是人們選擇登高遠眺的原因吧!

重陽節的習俗很多,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爲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爲重陽糕。

標籤:重陽節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