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重陽節

重陽節有什麼民俗活動3篇

重陽節3.15W

重陽節有什麼民俗活動1

一、佩,茱萸

重陽節有什麼民俗活動3篇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爲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爲“辟邪翁”。

二、簪,菊花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三、吃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以米粉、豆粉等爲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慄、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爲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

四、登高,旅遊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五、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節有什麼民俗活動2

重陽節各地習俗

國內

【江西省】XX縣九月九日,篁嶺舉辦曬秋節。婺源篁嶺古村還保留較好的“曬秋”生產生活現象,秋季有大量新鮮蔬菜瓜果需要曬乾貯藏,形成了蔚爲壯觀的景象。

【河北省】XX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爲“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佔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省】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爲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陝西省】XX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麪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XX市】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XX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爲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糉子,互相饋贈,稱爲重陽糉。

【安徽省】XX縣以九日重陽爲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爲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爲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XX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爲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爲戲,稱爲“風槎”。

【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XX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XX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爲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XX縣以重陽爲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XX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舊時XX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爲“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爲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着“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峯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20xx年中國民協授予XX市XX縣爲“中國重陽文化之鄉” ,並在西峽建立了全國唯一的“中國重陽文化研究中心”,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這裏都會舉辦“中國·

西峽重陽文化節”。

國外

【韓國】吃花煎、花菜,玩花煎遊戲,放風箏。

【日本】吃茄子,吃栗子飯祭菊。

重陽節的神話傳說

《續齊諧記》記載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樑朝吳均的《續齊諧記》: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民間演化版本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畢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爲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爲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爲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着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重陽節有什麼民俗活動3

重陽節民俗活動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吃重陽糕

在節日期間,人們會食用美味的重陽糕,其實就是花糕。至於具體的製作方法,其實都不太一樣,大家都會根據自家人的口味喜好,然後自由發揮。不管口味如何,重陽糕都要做成寶塔的形狀,上面還要做上兩隻小羊。有些人家比較講究,還會在重陽糕上面插紅旗,點蠟燭燈等等。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

4、曬秋

所謂曬秋,就是在一些山區的村民們,由於平地很少,地形複雜,所以人們只好將家裏面的農作物,掛在屋前屋後的窗臺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比較特殊的民俗活動。很多畫家或者是攝影師,也會在節日期間特意前往山區,目的就是爲了尋找到好的素材。

5、祭祖

在節日期間,全國各個地區都會舉行內容豐富多樣的祭祖活動,可能會前往墳地燒紙錢、打掃墓地,還有可能會在家裏準備一些供品,以及上香祭拜等等。雖然活動的形式不一樣,但是傳達的心意都是一樣的。表達了對逝去先人的懷念,也體現了華夏文化深厚的凝聚力。

6、放紙鳶

重陽節的時候,天氣狀況不錯,所以人們會去戶外的地方放風箏。風箏會有各式各樣的形狀,寓意着美好幸福,也代表着展翅騰飛。這項活動會全家人一起進行,所以也有助於增強家人間的情感,家庭氛圍會變得愈發和諧。

7、吃蟹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重陽節有吃蟹的習俗。中秋剛過,北方的蟹正是肥碩之時。俗話說:“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重陽時節捕捉的蟹最爲上品,長得十分矯健,脂滿膏肥,名揚天下。

重陽節共有7種叫法

1、重九節: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節。

2、踏秋節: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相對應。依據傳統,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現代社會,很多傳統在變化,但是重陽登高依然盛行。

3、女兒節:若有女子新出嫁,孃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爲送“重陽節盒”。據晉代《搜神記》記載,丁氏女遭惡婆婆虐待,永無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於九月九懸樑自盡,死後冤魂不散,託告世人,勸人家善待媳婦,請於重陽節讓她們休息。於是人們爲丁氏女立祠祭祀。後來每逢重陽節,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兒接回來團聚,稱之爲過女兒節,實質上也是讓婦女休息之意。

4、登高節: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節:菊是長壽之花,又爲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爲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6、茱萸節: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爲“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民間認爲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爲“辟邪翁”。

7、老人節/老年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爲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故而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曆九月初九日定爲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我國政府在19xx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爲“老人節”、“敬老節”。20xx年12月28日,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爲老年節。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意思

敬祖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敬老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xx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爲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孝道

對於重陽節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發見的正是作爲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爲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

一個人所受恩惠莫重於父母,父母是生養我們的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謂五常,是家庭和睦興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國近代的衰敗,今人將古代的一切思想視爲封建思想,稱不適用於今世。於是不講孝道,導致很多老人無人贍養,並引起諸多社會及國家問題。

感恩

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適的價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爲。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

標籤:重陽節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