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讀後感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工智能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工智能讀後感4篇

人工智能讀後感1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看了大約兩三個星期,誰知微信讀書統計我總共才花了8個多小時。我對新科技發展一向反應遲緩,對計算機科學也知之甚少,只有對Alphago和柯潔的大戰以及無人駕駛車的前景等還算感興趣,這本相當於人工智能科普的書正好適合我,難得的是還寫得頗有趣。李先生像個人工智能的佈道者,娓娓道來人工智能的來龍去脈,宏觀地介紹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大聲宣告人工智能時代即將來臨,並且敦促大家做好準備積極迎接它的到來,中間還穿插了人物的故事。

我對這本書中印象比較深的有如下幾點:

1. 人工智能,分爲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就是能在特定領域內解決問題的人工智能,目前的大部分人工智能都屬於這一類,佼佼者比如說Alphago,又比如我現在正在用的訊飛聽寫功能。第二類是強人工智能,這種也叫通用或完全人工智能,可勝任人類所有工作,目前還沒有這種人工智能。最後一種是超人工智能,也就是比人還要聰明的AI,這個目前只存在於科幻小說裏,在可見的未來不太可能會實現。那這三類人工智能,第一類,對人是沒有威脅的,那第二類或者第三類,就難說了。

2. AI的出現將會帶來人類的另一次大的產業革命,並且它可能比之前的蒸汽機帶來的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和產業結構的影響還要巨大。據說,在人工智能時代,重複性的、機械性的工作將被機器代替。但是他們並不會使人類失業,而是使人們的工作內容形式發生大的改變。並且據說人類會被機器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去追求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創造力等。

3. 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的教育方式和目標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教師要學會與機器協作,教學方式側重於小組討論,內容要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情感交流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審美能力等等不能被機器所替代的東西。教單一一種知識技能——比如說語言——的教師,則很可能幾年後就會被機器所替代。

除去以上幾點,我還記得這本書裏說到的人的故事。任何人類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個體的人,這本書裏提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對AI發展有傑出貢獻的人。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圖靈,他的才華有多出色,他的命運就有多悲慘。他的結局讓我不由想起一句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

人工智能讀後感2

作爲語音識別領域的專家李開復博士出的這本《人工智能》爲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普書籍告訴我們諸多現實問題: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人工智能嗎?個人應該做些什麼,才能避免被AI取代?企業應該如何升級,才能在新的商業變局到來前抓住先機?

截至目前,已出現過3次AI熱潮:第一次因爲圖靈測試,第二次因爲語言識別,第三次因爲深度學習與大數據發展與結合。

目前正處第三次熱潮中,最大特點是:

AI在語音識別、機器視覺、數據挖掘等多個領域走進了業界的真實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緊密結合,開始在產業界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人工智能是人類對科技無限探索和發展的智慧成果,將帶領人類社會進入一個相對富足的豐產時代。

AI作爲工具,對生產效率的大幅改進,對人類勞動的部分替代,對生活方式的根本變革,而必然觸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學、藝術等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將爲我們創造巨大的價值,幫助我們降低甚至消除貧窮和飢餓、獲得更多時間和自由是人類全新的一次大發現、大變革、大融合、大發展的開端。

在不久的未來,AI將取代人類50%左右的工作,AI會取代工廠的工人、建築工人、操作員、分析師、會計師,司機、助理、仲介等,甚至部分醫師、律師及老師的專業工作。

所以,人工智能時代,程式化的、重複性的、僅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技能,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來完成;

反之,那些最能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例如,人對於複雜系統的綜合分析、決策能力,對於藝術和文化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由生活經驗及文化薰陶產生的直覺、常識等。基於人自身的情感(愛、恨、熱情、冷漠等)與他人互動的能力……這些是人工智能時代最有價值,最值得培養、學習的技能。

我們不一定要做時代的弄潮兒,但是,隨着時代、科技的發展,我們必須要趕上時代的步伐,不能被時代所拋棄。

AI只是一種新的工具,不會取代人類,只會豐富人類生活。未來是一個人類和機器共存,協作完成各類工作的全新時代。

我們無需擔憂和恐懼這個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要做的,應當是儘早認清AI與人類的關係,瞭解變革的規律,儘早制定更能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科研戰略、經濟發展佈局、社會保障體系、教育制度等,以便更好地迎接這個時代的到來。

人工智能讀後感3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悽美的詩詞,星光閃爍,和風習習,幽香沉醉,初見即永恆。然而詩人永遠無法想到,在千年之後,這句詩會被用來形容古人無法想象的一個時代------人工智能時代。

今天的人工智能,解決的就是意義的自由流動問題。前三次工業革命,恰如“身無綵鳳雙飛翼”,因爲沒有翅膀,無法進行物理移動,也就無法進行現實空間的信息傳輸。但還有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意義的`自由流動問題。機器是否能善解人意,是否會越來越像人?

毋庸置疑,這將是人類爲之不懈努力的方向。有人說,人工智能終將統治人類。書中的結語很有意思,“如果機器圈養了人類”。不得不說,話語真的很重要。我們對事物的描述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我們總是會用過去的經歷解讀新的經歷。王朝更迭,血腥殺戮深入腦海,於是人類覺得,人工智能終將敲響自己的喪鐘,亦如皇親國戚的篡權,蓄謀遠久,一觸即發。用現代的話語描述,就是“白眼狼”!若是深入想下去,甚是恐怖,陷入死循環,便成爲哲學家了吧。但人都是被自己嚇死的。

於是我們理應防着人工智能一些,一面利用,一面摧毀?經歷過二戰的科學家們認爲,機器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人腦。電影《模仿遊戲》中,爲了破解德軍的密碼,科學家阿蘭·圖靈力排衆議,堅持用機器來實現人腦根本無法實現的目標。可這樣的樂觀主義情緒,足足被現實的殘酷壓抑了近乎半個世紀。

人類到底在防什麼呢?怎麼防呢?因爲害怕自認爲無法控制充滿未知的未來,就去阻止未來的到來嗎?太過悲觀了吧。事實上,AI早就佔領了我們的生活,搜索引擎,地圖導航,如此種種因爲互聯網的到來而隨之到來的東西。機器本身是多麼笨拙的東西呀!讓機器脫離程序產生類似人類的情感和自我認知能力更是杞人憂天。我們當下,不應“警惕人工智能毀滅人類”,而恰恰應該警惕“警惕人工智能毀滅人類”論。過分討論富於科幻色彩的世界末日只會導致公衆、決策者和科學家不願投資支持人工智能的研究,這種固步自封阻礙未來到來的虛無保守主義要不得,想要利用人工智能違反倫理道德的思想更是值得警惕。

人工智能威懾分明。人類是好奇的,因而不斷探索創新。人類亦是畏懼而易焦慮的,因而摸索着前進。這是一片荊棘叢中的桃花源,絕非懸崖。唯有惡意阻擋之流,利用棘刺,製造腥紅。喪鐘終究只會因人類自身而鳴。

人工智能讀後感4

自從谷歌研發的阿爾法狗(AlphaGo)對戰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並最終以4:1取勝,引發了全世界範圍的大討論,爲什麼一場圍棋比賽能引發如此廣泛的關注?

“人工智能”這個buzzword,常常會因爲營銷或者新聞報道的需求而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其外延有時等同於“機器學習”,有時不等同,所以最外圈的這個等號並不完全準確。不過在20xx年被大家普遍討論的這些“AI”,可以認爲基本上就是機器學習。內部的四個小圈則是學術上有確定外延的四個概念,代表了當前最重要的四個問題領域,是需要明確的重點概念。

有監督學習——讓機器觀測到一些輸入,並告訴機器在這些輸入下應該產生什麼樣的輸出。機器通過這些數據學習出一個模型,之後給它新輸入的時候,它能夠根據模型預測應該產生什麼樣的輸出。比如機器看到一個圖片,可以判斷圖片中的物體屬於哪一個分類。

無監督學習——讓機器觀測到一些輸入,而沒有標準輸出,讓機器自行去總結這些輸入數據有什麼統計特徵,並生成有意義的產出。例如自動把大批文章聚成相似的幾類,又例如給計算機看一些小狗小貓的照片,讓計算機自動生成一些新的(與看過的相似但又不同的)小狗小貓的照片。

增強學習——讓機器觀測到一些輸入,並讓機器根據輸入做特定動作(action)。這些動作導致機器獲得收益或者懲罰(reward)。機器通過增強學習優化它的動作策略(strategy),使得它的長期收益最大化。下棋就是這一類典型的問題,strategy就是行棋策略,reward就是贏棋。

深度學習——事實上不是一類問題,而只是一種方法,一種通過多層神經網絡來構建上述三種問題所需要的模型的方法。

人工智能已經來了,它就在我們身邊,幾乎無處不在。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徹底改變人類的認知,重建人機相互協作的關係。史無前例的自動駕駛正在重構我們頭腦中的出行地圖和人類生活圖景,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也正在翻譯、寫作、繪畫等人文和藝術領域進行大膽的嘗試。

不管怎麼說,努力應變吧,這本書講得還算全面,算是一本入門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