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醫療

《未來醫療》讀書筆記

醫療1.69W

在醫療行業工作近20年,從原來的臨牀一線,到後來的醫療管理,自己一直在思考着醫療的本質是什麼?未來的醫療將會是什麼?中國的醫療事業這些年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技術的模仿和引進,對於醫療架構和框架的革新一直不算很好,包括我們一直討論的醫改是否成功。革新的重點是在創新上,這點上,隨着數據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革新,人類生活的模式已在每一天中都在發生着一日千里的改變。在這個革新基礎上,醫療模式的改變必將在大浪潮中改變。今日看完埃裏克先生的《顛覆以來》和《未來醫療》兩本書,對於現代化的技術進展有了更多的歸類,也對於這些已經在到來的未來改變有了更多的感受。

《未來醫療》讀書筆記

本書是從討論醫患之間在醫療信息不對等的關係開始,帶入現代數據信息技術的革新,得出未來醫療模式改變的可能的結論,對於醫療技術、醫療中各種角色、醫療信息的運用等元素進行理論的分析。

一、醫療的主導權將易手

作者雖然是一名著名的心血管醫生,但對於醫患關係中信息不對等的情況,醫生在醫療中絕對主導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和患者對權威不容質疑的現狀是持不贊成態度的。在美國,醫生對患者的疾病控制以及對疾病的診療指南有着接近壟斷的地位。患者無法容易的獲取關於自己的醫療信息,包括化驗結果、病歷信息等。對於疾病診療的方案指南也是醫生聯盟不容挑戰的方面,儘管這些的制定缺乏大量數據或循證醫學的背景,但在現實中,一旦制定便成爲聖經般的條款,在全世界傳播執行。

更甚者有些新藥或新技術的出現,由於藥商或設備商商業經濟的背景原因,使醫療產品的上市有缺乏全面論證的嫌疑,也確實有不少例子後來證明當時是錯誤的。這些使到醫療過程中一些基本的元素,如個體差異、技術方式、藥物機制、數據統計等,出現和實際偏差的情況。

而這一切,在信息網絡和基因技術的發展下,局面是將會打破的。信息網絡技術是信息的傳播渠道得到幾何級別的發展,就像以前印刷術產生後,人類的交流方式從只能口傳,變成可以沉默的傳播,並傳播的準確性越來越高。同時個人的數據也將成爲信息的每一部分,組成全球大數據,在大數據下形成更精準的統計源。而形成大數據的採集方式,如無線感應、成像技術也將大大豐富個人數據的內涵。而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和檢測成本的降低,也將使個人數據的精準度達到最大程度。

隨着這些技術逐漸的成熟和普及,將使人們獲得正確的信息的渠道也變得容易和精準。並且這些信息是患者自己參與其中,更清晰其中的變化,在結合大數據下整合的分析,將使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等的平衡打破,並變成逐漸在同一水平上。其實這是有利於建立一種新的醫患模式,這種模式是共同參與的,醫患之間才能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戰友。醫療的主導權也將從醫生的手裏轉變成患者的手裏,這將打破原有醫患之間形成的固定模式。

二、患者的GIS和MOOM

患者的健康組成應該是什麼呢?作者引用了一個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概念。把人類的人口統計學、生理學、解剖學、生物學、環境學方面的數據組成每一個人的多層健康信息系統。並且這些信息將可以通過基因技術、無線傳感器、成像技術和醫療信息網絡平臺等技術實現,並形成屬於每一個人的個性化的系統。這樣也將使每一個人的信息變得清晰和透明。不止醫生知道情況,每一個患者都可以知道,以及可以預判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作出診療的判斷和提前的干預。

當每一個人的信息進入網絡,則將產生巨大的數據板塊,這些板塊是基於大數據所產生的臨牀證據,也就是說將能建立一個真正意義的上的循證醫學證據。這個平臺作者稱爲 大規模在線開放醫療(MOOM)。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也將實現有效的基因組別分析,藥物治療療效的準確判斷以及流行病學的分佈等需要大數據背景的項目,實現全球化的醫療集成。醫療數據的共享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MOOM知識庫的建立對提高華只能和的治療療效來說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進步。

生命終將逝去,我們都是凡人,依託這種模式的精準醫療 ,可以有效的維持人類生命的`質量和長度。

當然還有信息安全和隱私問題,作者提出一定的觀點,比如數據加密,權限等級管理,儘管不算是最好的方案,但相信在未來,隨着技術的推進,這些問題也將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三、醫院和醫生角色

書中有個觀點讓醫生會焦慮,作者認爲很快,醫院或診所的實體將會消失。其實看到在目前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很多行業的實體店也在不斷的消失,線上的企業逐步替代線下企業,隨着基因技術、傳感器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醫院和診所實體被替代,我個人覺得也不是並不是不可能,患者也許也更樂意在家中接受診療過程。

醫院目前作爲醫療的主體,多年來一直集中着所有的醫療資源,特別是家長式醫療的體制下,患者只能唯唯諾諾的來到醫院,實施自己健康的管理和修正。但同時由於資源的過度集中和本身行業管理的缺陷,很多的問題其實也在損害着患者的健康,比如無法修正的醫院感染、管理失當造成的醫源傷害等等。還有家長式的指南治療,和存在商業規律的藥物及設備的循證醫學,讓個體化基因不同的人類接受着其實不一定有效的治療,付着鉅額的醫療費用,但成效不一定很好的結果,這些種種將會促使患者在信息平臺上尋找自己的權益。

其實這裏面也存在一個未來醫療模式的根本改變,就是身體從交給別人管理變成自己管理。在書中作者把這種管理做了一個比喻,以後自己是身體的經營官(CCO),醫生則是病患身體的行政長官(CEO)。患者本身通過各類的傳感器裝置形成數據,能夠即時監測自身各類數據的變化,包括一般的體徵監測和內在元素指標的變化,並可以形成數據觀察表,組成一系列的病歷報告,並有可能在網絡上獲取“最佳處方”,從而完成診治過程。而在這過程中,醫生就如行政長官,管理着多個個人的診治過程,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合理的建議。

這也不是說完全否定了醫生的作用,雖然在強大的信息平臺前,醫生的作用會不斷的減弱,但患者情緒的關懷和心靈的慰藉是機器無法替代的,就是說未來醫生的角色和作用將更多轉變爲關懷行爲。這也是將回歸到醫療最根本的使命。

四、我的看法

作爲一名醫生,其實自己更願意和患者站在同一戰線上。醫學有着很多不確定性,很多的奧祕上帝並沒有告訴人類,我們只有面對的是現實,不希望走不正確的路。另一方面,醫生的資源本來就有限,在無法擴展這部分資源情況下,最好的方法是大家一起共同承擔。

醫生最大的價值不是在技術的重複上,而是應該在心靈的觸動上。在未來如果技術的革新可以把一些機械化的部分變成簡單而直觀,讓人相信這裏面已經沒有人性的忐忑,只有邏輯的真實,這時候醫生就可以迴歸那些機械不可以替代的部分,就是人類心靈的關懷和幫助。

醫生本質就是一個普通人,只是自從因爲醫療的責任走上神臺後,則開始遭受着道德的綁架和在本源的路上越走越遠。把醫療迴歸個人與整體,讓醫生和患者角色轉變,糾正已經不平衡的天平,纔是醫療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