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

文化1.86W

我們眼下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化產業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1

根據國家現代建設的總體戰略部署,“十五”時期將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將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也將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宏觀環境將會發生極其重大的變化,爲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

(一)文化產業的秩序紊亂,體制改革長期滯後

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大局上來看,由於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長期滯後,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能力低於並將可能長期低於人民羣衆文化消費需求,這形成了供需之間的巨大缺口。影響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並可能發展成爲文化安全問題。

“據統計,恩格爾係數我國農村居民1978年爲67.7%,20xx年爲47.8%,城市居民這兩年分別是57.5%、37.9%。20xx年,我國GDP突破1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左右。其中,人均GDP率先達到或超過1000美元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人口約佔5億人。國際上,當城鄉居民恩格係數下降到50%以下,人均GDP爲1000-3000美元階段,文化消費需求會大幅增長。近10年來,我國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教育、旅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揭示了這一趨勢”。

“據預測,按照GDP年增長率7%計算,在今年20xx年,我國GDP將達到1.4萬億美元,以20xx年我國文化產業產值6000億元人民幣爲基數,保守估計,按照年增長率12%計算,20xx年,我國文化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約佔GDP的8%”,這將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我國文化產業1998年以前連續5年增長,之後連續下降,而同期居民儲蓄每年以30%增長,反映出文化市場巨大的供需缺口與失衡的矛盾。究其問題,就在於目前我國文化經營組織的市場化,集約化、國際化程度不同,整體競爭力不強。國有文化單位,普遍是“事業殼、企業體”,活力不足、效益低下。民營文化企業機制靈活,但規模實力不夠。此外,在文化管理體制及市場體系方面,政策與體制亟待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改革,資源配置機制與市場化要求的矛盾尖銳,資源潛力不能轉化爲產業優勢,產業鏈條極爲脆弱,文化原創力不足。因此,除了產業規模小,效益低之外,文化產業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劣質粗濫產品充斥市場,都是體制落後帶來的流弊。

(二)文化產業的內外結構失衡

對文化產業而言,我國文化產業邊界尚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不光文化部門哪些應該歸屬於產業,哪些應該作爲事業,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很合理的關係,建立起分類指導和協同運作的政策體系,而且產業內部的整體面貌模糊而紊亂,基本上比較破碎,產業的局部結構,產業門類之間的搭配,產業的佈局很不合理,市場結構尚不暢通,產業的外部關聯也沒有建立起來,比如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的關係,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定位和重視,然而在同期或者說更早,西文發達國家的現代產業在技術方面已沿着硬件→軟件→網絡→文化(內容產業)的方向更新,產業鏈的核心價值也沿着製造→信息→知識→內容文化的鏈條轉移。近來西方國家網絡業步入低谷,內容產業浮出水面,標誌着國際性產業升級運動開始了新一輪的選牌,傳統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的產業鏈條融合重構即將完成。這一新型產業鏈條的上游,是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與海量文化內容的上載,下游是消費類信息技術產品的普及和信息文化娛樂產品的大規模市場推廣,以及大衆流行文化藝術符號在傳統產業中的普遍應用,經濟活動的“服務化”、“信息化”、“文化化”發展趨勢愈加顯現,現代經濟越來越爲“高技術和高文化附加值經濟”所主導。

(三)市場主體不成熟,經營管理體制滯後

在文化產業的市場主體方面來看,作爲我國當前文化產業主體的各類文化經紀單位產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合配製度,用人制度等都還沒有順暢地建立起來,比如近年來各地組建了一批傳媒集團、廣電集團、演藝集團等,由於內部機制不到位,市場運作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規模和效益沒有成正比例發展,而市場中自發組建的民營經紀機構,又大多由於先天積弱,人才缺乏、資金不足而長期處於青黃不濟的艱難發展狀態,因此更難於形成規模發展效應和進行結構的優化及資源的配置。

那麼舉例來說吧!中國影視動畫產業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典型的資金和人才的匱乏。迪斯尼公司製作《恐龍》時成本爲2億美元,《怪物》公司成本是1.15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產品製作週期相當長,以《花木蘭》爲例,迪斯尼在這個題材上花了近10年時間。最近的例如《指環王》三部曲也是磨金八年。更是動用全球範圍200家影視製作公司600多名一流數字特技師。沒有足夠的投資和人才投入必定影響一部作品的質量和水準。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文化藝術管理專業幾乎是空白,爲改變這種狀況,不少文化單位都採取直接從企業挖來人才進行“嫁接”的辦法培養文化經營管理者,但很顯然,文化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純粹採取“嫁接”的辦法並不是長久的治本之策,因此,只有徹底地建立完善的文化經理人培養體系,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就整個文化產業來說,當前綜合的現狀是較大的人才數量與低素質人口比重過大並存;人力資源豐富與人力資本短缺並存;人才稀缺與人才浪費並存。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進行人才政策調整,加大文化產業人力資本的投入,實施好文化產業的人才戰略。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是人力資本主導的“新經濟”。它的發展尤其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場,既懂產業又懂法律,外向型、創新型、複合型、協作型人才。

同時,由於我們沒有包括優秀人才、資金投入、市場操作、經濟回報在內的良好的產業鏈,這反過來又影響到整個中國文化產業的投資環境,使得整個惡性循壞越來越嚴重。

最後,我國文化市場的宏觀管理體制不配套,法規不健全,政策不透明,職能交叉,“管辦不分”等種種問題還大量存在,文化市場還存在人爲分割的局面,制約了產業不能迅速發展。

(四)國民文化產業觀念滯後

文化產業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我們還不具備與國外先進的文化產業集團進行橫向比較的實力。而最不明智的一點是,很多人並不認爲我們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政府也好,民間也好,從骨子裏覺得中國是最不缺文化的泱泱大國,有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有世界上最多的歷史文化古蹟,有着光輝燦爛的文明成果。這種文化優越感慢慢變成了一種歷史包袱,極其沉重。我們對文化的專業理解只停留在學術層面,沒有將其轉化爲生產力的概念,也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想過。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3

隨着社會的發展,各種新興產業悄然而起。文化產業當之不愧的成爲了發展最快的。當代國際的綜合國力,文化產業已成爲國力的重要因素。那麼你對萬州企業的文化產業的瞭解多少?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一篇關於萬州企業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

引言:文化產業作爲一種新興產業,已經成爲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當代綜合國力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成爲21世紀的朝陽產業。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文化產業已經成爲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國西部地區,尤其是我區這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與其他產業相比,文化產業可以說還剛剛起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還顯得非常弱小。

筆者作爲萬州區三峽學院文化產業管理班的首屆學生,爲鞏固自己的專業,也爲了解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做了此次調研,先將調研情況即萬州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報告如下。

一、文化產業定義

文化產業,簡單地說就是生產和銷售文化產品或服務的產業,即以產業化的形式來進行文化的生產、交換和消費。它是一種從文化事業脫離出來的產業。根據文化產業“核心層”、“外圍層”、和“延伸層”三個層次的劃分,文化產業包括了相當龐雜的門類,涉及十分廣泛地產業領域。因此,我們需要對各類文化產業進行類別的劃分在進行研究。從產業類別特徵及其重要的地位來看,我們可以把文化產業劃分成圖書出版業、報刊業、廣播影視產業、音像產業、網絡產業、廣告產業、旅遊產業、藝術產業、體育產業九大產業。下面筆者就從這九個方面來彙報下萬州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二、萬州區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圖書出版業

圖書出版業,泛指從事書刊、圖畫等的編輯、印刷、發行等生產工作的事業。圖書出版的主要領域是出版社、製作、發行渠道和零售書店。從調研中筆者發現,在萬州圖書出版業相當滯後。根據圖書出版業的定義來看,萬州區正規的出版社只有三峽出版社一家,而萬州的圖書出版業目前能看好的只有零售書店。

萬州區附近書店(筆者實地調研所得):

書店名

位置

萬州區功成醫學書店

重慶市萬州區新城路

知堂音像書店重慶市萬州區新城路

華順希望讀書社

重慶市萬州區沙龍路

三人行書店

重慶市萬州區沙龍路

新興文具書店

重慶市萬州區太白路

在這些書店中多以銷售教學圖書爲主,綜合性稍強的書店也只有那麼屈指可數的幾家(如新華書店、萬卷堂)。

(二)報刊業

報刊業,泛指通過報紙和期刊的發行和廣告業務獲取利潤的事業。在萬州區正規的報社只有一家,萬州日報社,下有萬州日報,三峽都市報。《萬州日報》是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機關報,由重慶市萬州區委主管主辦,創刊於1950年5月15日,堅持正確導向,服務大局,立足城市,輻射農村。原名《萬縣日報》;三峽都市報社(原萬州日報社)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高揚改革、創新的旗幟,伴隨着時代的鼓點前進,已形成一報一刊一網(《三峽都市報》、《西部觀察》雜誌和三峽傳媒網)及三峽傳媒集團等多個經營實體的'發展格局。除此之外,萬州還有一些小報社。

萬州報社的數量和質量與萬州發展經濟發展現狀不成正比,存在滯後趨勢。

(三)廣播影視產業

廣播影視業,指電視、電影、廣播等從事音、影內容生產和傳播的行業。萬州的廣播影視產業發展還是比較可觀的。萬州廣播電視臺是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整合原萬州電視臺、萬州有線電視臺、萬州人民廣播電臺成立的廣播電視傳媒機構。現有職工500多名,採、編、播、技等各類技術人員200多名、下設行政管理機構有:辦公室、人力資源中心、計劃財務中心、事業發展部;宣傳業務機構有:總編室、新聞中心、社交中心、廣播中心、廣告中心、廣播電視報;公共事業機構有:技播中心、後勤中心;產業經營機構有:網絡傳輸公司、事業發展公司等。另外,電影產業在萬州發展也很迅猛,現在萬州有三峽影都,萬州大禮堂,保利萬和,國際影城,萬達影城等幾大電影院,還有一些小影院,每年的營業額相當可觀。

(四)音像產業

音像產業,是指將聲音信號或者聲像信號複製到特定的物質載體上,以商品的方式進入消費領域獲取利益的事業。據筆者調查,萬州此產業目前只有音像製品零售這一種,而且隨着網絡的普及,這一產業在逐漸走向衰敗。

(五)網絡產業

網絡產業,是指利用包括英特網、移動手機等新興技術爲平臺傳播信息和創造娛樂的事業。目前,萬州網絡普及面極廣,但主要用於廣告服務和生活娛樂。現在萬州還沒有網絡遊戲開發、網絡技術開發這樣的網絡產業。

(六)廣告產業

廣告業,是指通過廣告策劃、設計、製作、發佈、調查、效果評估等方式獲得利潤的產業門類。在萬州,廣告業發展在近幾年來較快,例如近年來廣告公司林立萬州,筆者瞭解到的有成長廣告,潮峯廣告裝飾有限公司,華洲廣告有限公司,天長廣告有限公司,百安廣告有限公司,重慶金昊廣告有限公司,重慶金慶廣告傳媒有限公司,重慶港源廣告裝飾有限公司,重慶市萬州區豪派廣告公司,重慶市兆豐廣告裝飾工程公司等。這些廣告做平面廣告的公司較多,立體廣告的比較少,車載廣告的多,媒體廣告也比較多。另外,在萬州市區見到最多的就是有關房地產的平面廣告,這種平面廣告做工精緻,耗費材料巨大,造成環境破壞也相當明顯。

(七)旅遊產業

旅遊業,是指利用名勝古蹟,自然風光和人造景觀等資源進行產業化運作並獲取利潤的事業。萬州位於長江岸,與湖北利川相接,擁有相當豐富旅遊資源,如烈士墓、太白巖,西山公園,青龍瀑布,西遊洞,羅田古鎮等。萬州是最大的移民城市,移民文化及其明顯。但是現在萬州的旅遊發展不敬人意,遊客來萬州除了遊青龍瀑布,西遊洞等景點外別無去處。另外,萬州旅遊產業融入的飲食文化不很明顯,比如人人都知道萬州烤魚,但是萬州旅遊承接點很少有地道的萬州烤魚店;還有萬州的牛肉幹,在沒有被旅遊所吸引;譚木匠與旅遊的結合度也不夠。總的來看,萬州旅遊業發展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景點開發力度不夠,很少能吸引外來遊客;

2、基礎設施不完善,承接旅遊的能力不夠;

3、地方文化與旅遊產業結合不夠,拉動不了當地經濟發展。

(八)藝術產業

藝術產業主要包括藝術品經營業和演出業。萬州演出業基本歸爲初始階段,原因在於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承接演出的地點有限。但是近年來萬州也承接過一些當紅歌星的文藝演出,規模都不怎麼大;另外,萬州本地的一些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也的得到了保護並逐漸走上表演舞臺。例如,萬州土家族的擺手舞,雜技等。萬州的藝術品產業也有所發展,就拿萬州名片譚木匠來說,它已經從一個功能性的梳子,發展成爲具有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的藝術品。

(九)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是指一種娛樂消遣活動或需體力、與智慧與技巧的比賽或競技,通過消費的形式推銷到市場並獲得利潤的事業。萬州體育事業在近幾年發展之快,就拿體育產業中的服裝產業來說,匹克、361、安踏、鴻星爾克、耐克等體育品牌的服飾賣的相當火爆。隨着近年來,各學校體育設施的完善,體育器材在萬州也賣得相當不錯。

三、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文化產業問題:

縱觀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我們不難發現萬州文化產業發展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人才短缺,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如果連文化產業人才都沒有,試問如何發展文化產業。萬州雖然是重慶第二大城市,但是它遠離重慶市區,沒有重慶市區那般繁華,又在山區,地勢不平,城市都是依山而建。這樣的城市是很難留住人才的。這對他的發展極爲不利,萬州如果要想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如何吸引並留住人才是它的關鍵所在;

2、政府重視力度不夠,文化產業是一種新興產業,如果在一線或者二線城市,政府一定會重視它的發展,但是像萬州這樣的三線城市,政府重視的力度多在工業和農業上。萬州也不例外,在文化產業方面政府的重視力度明顯低於工業和農業。萬州有工業園,農業基地,但是就是沒有文化產業基地,這完全能說明萬州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力度不夠;

3、資源利用不充分,萬州有很好的資源,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萬州的旅遊資源、萬州的歷史文化資源,還有因地緣優勢而特有的移民文化資源和它的區位優勢。向萬州這樣遠離主城的三線城市如果不合理利用資源,充分利用資源,將萬州的優勢文化產業發展起來。那麼它的文化產業將始終滯後於其他地區。

4、產業結構不合理,在萬州的旅遊業中,這一點體顯得尤爲突出。萬州旅遊業只限於旅遊的開發,卻很少注意將萬州的地域文化與旅遊相結合,沒有形成產業間的協同發展,這也就形成了萬州地區文化產業畸形發展的原因。如果萬州以旅遊產業爲主導,帶領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其結果必然優越於現在的狀況。

(二)應對措施:

1、政府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如果萬州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那麼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因爲政府可以在政策上,資金上等方面給予文化產業很大的幫助。

2、引進文化產業人才,要引進人才首先要留得住已人才。留住一個人才,首先你要給人才一個展現自己才能的舞臺;再者,當地政府的提供一些優越的條件吸引人才;最後,要給人才自我發展的的空間。

3、走與高校聯姻發展模式,在萬州高等教育學校首數三峽學院,萬州發展文化產業可以與三峽學院實現聯姻模式來實現。文化企業給三峽學院學生提供見習崗位或者提供就業崗位,學校給企業輸入新鮮的血液和新思想。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很多具有創意思維,這些思維在大學生裏尤爲凸顯。

4、利用好當地的民族文化資源,開發一個民族旅遊勝地。萬州有26個少數民族,是一個少數民主散居的地區之一,民族文化極其豐富,尤其是土家族文化。例如在萬州很多地方都有土家風味餐館,或者酒樓,這說明土家族的飲食文化在萬州得到發展,但是這些也只有萬州當地人比較熟悉,而外地遊客不是很瞭解,這就是一種民族文化利用不到位的現象。

四、結論

筆者認爲,萬州發展文化產業可以先重點發展旅遊產業和體育產業。發展旅遊產業有兩點原因:

1、萬州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豐富,有發展的潛力;

2、旅遊在現代社會中是一個人們產業,它集休閒娛樂於一體,可以帶動當地其他服務業的發展。發展體育產業主要看好的是萬州的新體育館,這個體育館可以容納兩萬餘人觀看比賽,而且可以承接國家級單項或省級綜合性體育賽事。重點發展這兩大產業,然後帶動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是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可行之路。

  2013年11月10日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4

按照市委宣傳部關於開展全市六大重點文化產業調查的通知要求,我縣組織相關單位對六大重點文化產業進行了調查活動,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六大重點文化產業基本現狀

1、演藝接影視業(動漫產業)。目前只有3家,分別是影城有限公司、縣娛樂有限公司和縣娛樂有限公司。影城有限公司爲2022年新增企業,1-9月主營收入300萬元。娛樂有限公司1-9月主營收入4200萬元,縣娛樂有限公司1-9月主營收入4500萬元。演藝接影視業總的主營收入爲9000萬元。

2、傳媒業。傳媒業共有企業12家。基本是經營文化傳媒、廣告裝飾的企業。2022年主營收入爲39200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爲31664萬元。

3、文化旅遊業。文化旅遊業只有1家企業。即實業有限公司,2022年主營收入爲5331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爲4310萬元。

4、印刷複製業。印刷複製業共有企業11家,其中縣印刷有限公司爲規上企業,2022年主營收入爲145197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爲117282萬元。印刷複製業2022年總的主營收入爲221000,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爲178512萬元。

5、文化製造業。文化製造業共有9家企業,基本上是文體用品製造和鉛筆製造企業。其中,規上企業1家,爲省縣文化用品有限分司,2022年主營收入爲193770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爲149058萬元。文化製造業2022年總的主營收入爲260179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爲200143萬元。

6、工藝美術業。工藝美術業企業共有10家,基本上是工藝品製造和經營企業。工藝美術業2022年主營收入爲32289萬元,2022年1-9月主營收入爲24839萬元。

總體來看,全縣文化產業在我縣第三產業結構中所佔比重仍然偏低,六大重點文化產業的總量規模仍然偏小,技術含量仍然不高,全縣文化產業總體發展還比較滯後。

二、主要問題與薄弱環節

1、文化產業發展意識還不夠強。目前,在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尚處於自發探索、各自爲戰的狀況,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進行統一協調、統一指導。全縣文化產業發展尚沒有上升到一定的戰略高度,產業發展定位不夠明確,文化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平臺還未形成,配套政策不夠完善。全縣有相當一部分文化遺產、文化資源或被拆除、被破壞,或遭遺棄,或處於待保護、開發利用狀態,分散在各地單個的文化旅遊景點沒有連成線,形成片,串成鏈,導致了文化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2、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不高。縣的'文化企業大多爲個體私營企業,文化產業總體規模小,檔次低,全縣文化產業總值佔gdp的比例過小,大型骨幹龍頭文化企業缺乏,沒有形成鮮明特色的產業集羣。文化產品創新能力不強,文化產品質量檔次、技術水平較低,經濟效益不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力。

3、文化產業人才無法滿足文化產業發展形勢的需要。文化產業經營、策劃、管理和科技人才缺乏,遠遠滿足不了文化產業領域高科技迅速發展和現代化管理的需要,人才匱乏已成爲制約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擔任正副組長並由文廣、出版、發改、財政、統計等部門爲成員單位的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編制文化產業長期發展規劃,每年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建立健全落實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各項任務的工作機制和目標責任制。

2、落實國家文化產業稅收扶持政策。要加緊研究出臺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扶持等各類政策,落實國家文化產業稅收扶持政策。一是落實稅金減免政策。對宣傳文化事業單位興辦的獨立覈算的企業經營單位,支出納稅確有困難的,經稅務部門批准,減徵或免徵所得稅;在一定的時間內免除演出、廣播電視等行業的企業所得稅。二是稅利返還政策,即部分或全部返回納稅人上繳的稅金和利潤給納稅人或上級主管部門,用於發展文化產業。三是差別稅率政策,即對不同種類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實行不同的稅率,盈徵虧補。實行傾斜的金融信貸政策。實行包括低息、無息、貼息等資助性信貸優惠政策,扶持文化原創和文化生產資料、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和更新。

3、實行多渠道投入的政策。按照《文化部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要求,放寬文化產業市場準入條件,鼓勵、支持並吸引非公有制經濟資金更多地投入文化產業領域,引導非公有經濟投資、參與文化產業經營,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社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4、加大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力度。人才匱乏已經成爲制約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要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加快培養、引進一批熟悉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業務、熟悉文化市場的文化經紀人、會展策劃等緊缺人才。允許文化要素參與分配,鼓勵優秀人才以知識資本入股企業,鼓勵優秀創作人才創作藝術精品。建立健全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機制和環境,使各類文化產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活。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5

文化廳組織開展了以現代文化爲引領,推動新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爲主體的調研活動,現就我區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區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目前已被世界公認爲朝陽產業,新興產業,低碳產業。發展文化產業可爲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在推動經濟增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育創新能力,增強國家、地區和城市綜合競爭力上起着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將文化產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列入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既體現了中央對文化建設的深謀遠慮和遠見卓識,也是對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這一重要論斷的進一步闡釋。

當前,屬文化系統管理領域的文化產業有演藝、動漫、文化娛樂、遊戲、文化旅遊、藝術品、工藝美術、文化會展、創意設計、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業等十一類。2022年,我區共有各類經營性文化產業機構5556個,從業人員20445人,文化產業總產出13.46億元,從行業分佈來看,文化娛樂休閒服務業佔絕對比重,佔機構總數的97%。

近年來,隨着國家和自治區對發展文化產業日益重視,新疆文化產業得到了一定發展,但仍處於探索培育階段。

(一)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有待轉化爲產業優勢。

新疆古稱西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東西方文明交流薈萃地;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與多種宗教並存的地方,文化底蘊豐厚,文化資源豐富,文物遺存衆多, 但受經濟、環境、人才等條件制約,我區文化產業發展正處於起步探索階段,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有待轉化爲產業優勢。

(二)文化產業規模初具,但各地州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區文化產業門類基本齊全,初步形成以傳統文化產業穩步發展、新興文化產業不斷興起爲特點的產業格局。

當前,全區已構建起涵蓋以演藝、文化娛樂、遊戲、文化旅遊、工藝美術、藝術品爲代表的傳統文化產業和以動漫、文化會展、創意設計、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業爲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門類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受經濟發展水平、資源條件、地域、人才等因素影響,全疆各地州市的文化產業門類構建存在差距,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其中xx市、昌吉州、xx市相對處在全疆領先水平,伊犁州、xx區、xx區、巴州、xx區、xx區、xx區、xx市、博州均是屬於有一定發展的地州,xx區、xx區和克州則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全疆只有xx市、昌吉州、xx市和巴州成立了文化產業科,其他地州受編制影響,未成立產業科室,制約和影響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骨幹文化企業實力增強。

文化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骨幹文化企業的帶動和引領作用能促進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培育與扶持骨幹文化企業的發展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目前,我區骨幹文化企業扶持與培育已初見成效,截止20xx年,我區有四家文化企業(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新疆國際大巴扎開發有限公司、新疆卡爾羅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德威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獲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六家動漫企業(烏魯木齊有魚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新疆達雅風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新疆卡爾羅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漫龍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新疆華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新疆河度動漫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國家動漫企業認定。此外,自治區文化廳於20xx年啓動自治區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評選命名工作,新疆普拉納廣告有限公司、新疆華特信息網絡有限公司、哈密兄碲文化全息有限公司、伊犁耐菲斯沙礫畫藝術服務中心等25家企業獲得首批命名。

(四)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初見成效。

目前,我區各地州陸續啓動了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其中已經建成並在運營的文化產業園區有烏魯木齊七坊街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新疆野馬集團古生態文化園、昌吉青湖御園等三個園區;正在建設中的文化產業園區有克拉瑪依工業遺產保護文化產業園、昌吉木壘民族傳統哈薩克刺繡文化產業園、昌吉xx市天山天池文化產業園喀什阿凡提文化產業園、阿克蘇xx縣樂器製作創業園等;已經完成初步規劃的文化產業園區有新疆文化產業園區、新疆絲綢之路大劇院文化產業園區、昌吉西域文化產業園、哈密東天山文化產業園、瑪納斯碧玉文化產業園區和伊犁xx市文化產業創意園等。

(五)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文化產業資金支持力度日益加大。

爲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文化廳積極與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先後與中國農業銀行新疆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新疆分行簽訂了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要求疆內各銀行積極爲文化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爭取國家和自治區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扶持方面,20xx-20xx年我區文化企業累計爭取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500萬元,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250萬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文化企業資金瓶頸。

二、主要特點、好的經驗和有益啓示

(一)各級領導日益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氛圍日漸濃厚。

隨着國家和自治區對文化產業的日益重視,各級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門也將發展文化產業提上了日程。xx市明確提出打造西部文化大市的奮鬥目標,確定重點實施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工程、文化產業提升工程,打響文化烏魯木齊品牌,推動文化產業成爲烏市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併成立了由市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及各區(縣)爲成員的xx市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文化產業發展管理辦公室,20xx年市政府草擬了《xx市鼓勵和扶持動漫產業發展政策》、《xx市關於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力爭逐步建立健全烏市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伊犁州制定出臺了《關於堅持以現代文化爲引領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把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工程作爲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任務。並啓動了xx市文化產業創意園、察布查爾縣中國弓箭歷史文化主題公園、xx縣哈薩克草原文化產業園、xx縣現代文化產業園、特克斯大書苑創意產業園以及xx縣天馬文化產業園等6個現代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昌吉州先後邀請廈門大學和北京大學專家組,開展了《昌吉州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昌吉州文化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的編制工作,同時依託自身力量編撰《昌吉州文化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冊》;xx區文體廣新局起草制定了《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自治區文化發展的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快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已於20xx年9月由中共哈密地委辦公室下發執行;xx區增強產業意識,盤點整合文化資源,開展魅力喀什特色品牌文化活動,按照一縣一特色,一縣一品牌的要求,積極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精品舞臺藝術、節慶活動和文化景區等文化品牌。xx區立足和田特色文化資源優勢,正在編制《和田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深度挖掘和打造和田特色文化。

(二)借力對口援疆,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藉助對口援疆的東風,各地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積極爭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及文化交流和人才培養活動,豐富對口援疆內容,放大援疆效應,從軟硬件入手,快速有效地爲各地文化建設注入了新鮮活力。文化部在新疆開展了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大舞臺、大展臺、大講堂系列活動,讓文化援疆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廣受各族羣衆的歡迎;浙江省推出的首部文化援疆作品《少年阿凡提》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上映、新疆文化全國行情繫神州展覽在上海美術館揭幕、天山魂哈孜艾買提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故宮博物院清代新疆文物珍藏展》在新疆博物館開幕等多場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新疆和中國內地城市的文化交流、互動。北京支援xx區,輪流安排各縣文工團赴京開展專業培訓及文化交流活動,不僅爲xx區培養了一批帶不走的文化輕騎兵,也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經典文藝節目,爲首都人民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的民俗風情演出,同時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感受到了獨具特色的新疆文化,深受兩地羣衆的廣泛好評,併成爲xx市文化援疆的一項品牌活動。上海援助xx區,拍攝紀錄片《喀什四章》,並舉辦喀什文化周系列展示活動,並聯合創作了大型原創現代民族音樂劇《香妃》和史詩話劇《沙棗花香》。xx縣、xx縣、xx縣、xx縣等利用援疆資金新建了文化中心、博物館、文化館等基礎設施,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羣衆文化消費環境,爲更好地滿足各族羣衆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互相促進,探索共同發展新模式。

文化事業單位與文化企業聯合,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開發文化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吐魯番歡樂盛典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與xx區歌舞團合作,由地區歌舞團提供演職人員,公司負責舞臺、觀光音響等硬件設施與宣傳營銷,共同打造了一臺適合吐魯番旅遊市場的大型民族歌舞演出節目《吐魯番盛典》,此臺節目現已成爲吐魯番旅遊的一個品牌,在拉動當地旅遊消費的同時,兩個單位也獲得了不菲的經濟收入,實現了文化企業與文藝院團的雙贏。哈密兄碲文化全息有限公司和xx區歌舞團是多年來的合作伙伴,兩家單位充分利用各自資源優勢進行深度合作,承辦了20xx年中國環塔拉力賽汽車越野哈密賽段開閉幕式、甜蜜之都第七屆哈密瓜節開閉幕式、新疆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閉幕式,20xx年xx區春節聯歡晚會等。新疆達雅風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自治區博物館合作製作了博物館宣傳片《博物寶寶》在廣大多媒體移動平臺播放,極大的擴大了博物館的影響力和免費開放信息的傳播。全疆其他文化企業也積極參與當地各種文化活動,並不斷探索文化事業單位與文化企業合作發展的新模式。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經濟基礎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新疆作爲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靠後,城鄉居民可供支配的收入較低,文化消費能力有限,而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經濟基礎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組織機構缺位。文化產業是大文化的概念,文化產業輻射面廣,行業滲透性強,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涉及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工藝美術、旅遊等多個部門,迫切需要自治區成立領導協調各部門的領導機構,形成合力,共同發展。

(三)產業政策有待完善。隨着文化產業的發展,國家和有關部委正逐步制定和完善文化產業政策,但目前我區還沒有出臺地方性、有針對性、行之有效的文化產業政策和措施,影響和制約了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文化產業統計制度還不夠規範和完善。

雖然國家統計局已經發布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xx》,但由於我區目前的文化行業統計大多侷限於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各級行政部門直接管轄的事業單位和國有文化企業及涉及各類行政許可的部分民營文化企業,有相當部分文化企業未被納入自治區統計局的文化產業統計,使現有統計數據未能全面反映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

(五)發展文化產業意識還不夠強,還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

主要表現在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不分;把經營性文化產業混同於公益性文化事業,用發展文化事業的方式發展文化產業,對文化產業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缺乏瞭解,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明確,發展方向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力不強,辦法手段不多,探索實踐不夠,還沒有形成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

(六)缺乏各類文化人才,人才隊伍建設迫切需要加強。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各族羣衆對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文化擔負的任務和麪臨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繁重,但高素質的文化產業綜合性人才嚴重短缺,人員待遇偏低,而且存在培養力度不夠,培養與需求脫節等問題。

(七)資金嚴重缺乏。目前,我區文化產業發展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影響和制約了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專項資金主要針對文化企業,而文化企業行政部門,爲了切實推動我區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加大調研、制定規劃、制定政策、培育企業、推動出口、培養人才等,非常需要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

(八)骨幹企業較少。我區文化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經濟效益低,文化產業總量規模偏小,文化產業發展未形成規模。加之,由於優惠政策的缺乏,民營資本介入文化產業的動力不足,使骨幹文化企業數量較少。

(九)發展模式落後。各地發展文化產業的模式和手段較爲雷同單一,沒有形成適合各地特點的,行之有效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十)文化產業品牌不多,缺乏體現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

我區文化底蘊深厚,文物遺存衆多,但是我區豐富的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缺乏叫得響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處於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後續配套經營。大多數文化產品缺乏品牌意識,缺乏創意和創新,缺少能夠體現我區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並廣爲人知的文化精品。

四、對策和建議

(一)深化思想認識,積極營造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利環境。

文化產業作爲新興朝陽產業,一些管理部門包括部分領導幹部對這一產業還缺乏深入研究,建議各地認真領會中央將發展文化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重要意義,深刻認識發展文化產業在中國新一輪經濟變革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堅定發展文化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真正把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作爲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文化工作會議精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着力點,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加快形成全社會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設立專門機構,推動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現有的條塊分割的工作機構已經適應不了產業發展的需求,必須建立健全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議成立新疆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自治區黨委或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發改委、宣傳部、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財政、稅務、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爲成員。在政府職能部門設立文化產業辦公室,具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專項經費,具體實施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行使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日常協調推進和統一調控、監管職能。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協調會,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聽取意見,改善投資及政策環境。

(三)編制全區文化產業規劃。

落實《關於堅持以現代文化爲引領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意見》中關於編制《新疆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意見,組建規劃編制委員會,統籌協調文化產業規劃編制工作;增補規劃編制專項經費,爲規劃編制工作提供資金保障。統籌規劃我區文化產業發展。

(四)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體系。

目前我區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完善,沒有出臺專門的'、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而大部分兄弟省區都有地域性的文化產業扶持政策,建議自治區吸納各地經驗並結合我區實際,儘快研究制定較爲系統、操作性強、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例如稅費減免、土地使用、信貸融資等方面的具體政策。出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專項政策,出臺文化產業獎勵扶持辦法,形成門類齊全、覆蓋全行業、科學有效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

(五)加大文化產業統計力度。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xx)對文化及相關產業門類的規定,統計文化產業增加值及在gdp中所佔的比例。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統計工作,將文化產業統計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覈體系,調動各級政府、各部門對文化統計工作的積極性,規範文化產業統計工作。

(六)拓寬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

發揮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各類投資主體以多種形式進入政策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以獨資、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興辦文化企業,壯大文化產業。形成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機制。金融部門把文化產業納入信貸範圍,對效益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開放資產抵押貸款業務。允許用房屋、設備、土地使用權、有價證券以及自籌資金達到一定比例的在建工程項目作抵押,進行貸款融資。積極穩妥地引進外資發展文化產業,把文化產業項目列入我區招商引資範圍,享受相應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加強對獲得國家級與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項目的監管力度,制定出臺並嚴格執行《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建議經濟基礎好的地州可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設立地州級文化產業扶持資金。

(七)培育龍頭骨幹,做大做強文化企業。

文化產業要發展成爲支柱產業,建議自治區對我區各類文化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的予以扶持,在全區文化企業中遴選發展前景好、綜合實力強、市場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幫助其做大做強,在信貸、政策、稅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支持。充分發揮骨幹文化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以重點產業發展爲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支持具備上市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吸引和鼓勵民營資本投資興辦文化企業,同時鼓勵支持中小文化企業的發展。

(八)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發揮項目帶動作用。

積極實施優勢項目與重點項目帶動戰略,按照儲存一批、規劃一批、建設一批的原則,籌劃、論證、篩選,確定各類重點產業發展項目,建立區級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庫。各地州有關部門根據當地資源優勢,從市場前景入手進行科學論證,推出一批適合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勢文化產業項目納入區級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庫。自治區各部門在優勢項目審批、優惠政策、銀行貸款、土地使用、稅收減免、配套服務、資金扶助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以重大優勢項目打造著名文化產業品牌,吸納社會資本投資優勢項目,力爭獲得國家財政、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和北京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展會,推介我區重點文化品牌和文化產業項目

(九)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運作、多元參與的原則,優化產業佈局,因地制宜建設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吸納優勢特色文化企業入駐,鼓勵民族特色文化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園區的產業集聚和帶動輻射作用。

(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文化產品附加值。

文化品牌是包含深刻文化內涵與特色服務的名牌產品,它既是一種有形的產品,又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可以反覆轉化爲物質財富。從目前成功的文化企業發展實例中,我們可觀察到品牌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核心作用,由於創立了自有品牌,即使該公司自己不直接從事生產,也能獲得豐厚的利益。我區應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研究能力和設計能力,以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提升經濟價值,以堅守質量第一、保護品牌聲譽爲宗旨,從而實現文化產業價值鏈升級。通過創意設計和特色工藝,提升產品附加值,提升傳統產業向文化創意產業轉型。

(十一)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

文化產業是既有文化屬性,又有經濟屬性的特殊行業,文化產業要快速發展,依託的最根本資源就是人才。一方面,各地要增強自身造血功能,通過學校培養、人才引進、交流培訓等多種模式,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時也可藉助對口援疆之力,藉助兄弟省區的人才和資金優勢,協助培養本地文化產業人才,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要讓經濟、經營管理領域的優秀人才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以利於用經濟的手段和方式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十二)鼓勵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走出去。

我區是全國邊界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邊境地區最廣的省區,邊界線長達5600多公里,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個國家接壤,形成了多個民族跨國而居的局面。他們之間語言相同、習俗相近,具有文化的共通性,爲我區民族特色文化產品出口提供了可能性。藉助我區地緣和文化優勢,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積極開闢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將優秀的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推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利用中國亞歐博覽會這一平臺,宣傳推介我區重點文化品牌與文化服務,探索我區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向中亞出口的貿易模式,開闢向西開放的文化通道。

(十三)建立文化產業行業協會。

發揮好行業協會在行業規劃、行業管理、行業標準制定、維護行業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爲聯繫文化產業界的橋樑和紐帶,努力形成文化企業、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推動文化行政部門由辦文化爲主向管文化爲主的轉變。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6

根據縣委辦的安排,最近,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文體、廣電、教育、工商聯等部門配合,對全縣文化體制現狀和文化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現有國辦文化事業單位18個,在職職工105人。即:我縣文化館、我縣圖書館、我縣電影管理站、我縣廣播電視局和14個鄉(鎮)的文化廣電工作站。

有文藝表演單位1個,有表演職員50人,即:雲南瀾滄江啤酒企業集團職工藝術團。有文化企業2個,有職工36人。

即:我縣新華書店、我縣電影公司。國營、集體、股份制和民營個私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232個,從業人員達800多人。

其中:國營、集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4個。即:我縣福利公司創辦的“雲福樓歌廳”(茶室),我縣瀾滄江大酒店創辦的“水樂宮歌廳”(茶室),我縣畜牧局、縣農行創辦的“雲中雲歌廳”(茶室),雲南糖業集團幸福分公司創辦的“我縣印刷廠”。

民營個私企業創辦的綜合遊樂場所、歌舞廳、卡拉ok廳、音樂茶座、電玩室有70個,印刷廠2個,打字複印室16個,音像製品出租、零售65個,書報刊出租、零售12個,藝術攝影15個,藝術培訓3個,工藝美術裝璜16個,電影放映9個,互聯網上網服務20個。這些文化經營項目爲豐富和活躍全縣廣大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對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擴大就業、涵養稅源、廣開財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問題 我縣文化市場的經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處於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級階段,在產業規模、經營水平、運作方式和經濟效益上都無法與其它產業相提並論,也無法與發達地區的文化產業相媲美,更無法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我縣文化市場經營單位數量多,但由於起步晚,經濟相對滯後,缺乏具有強大實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經營單位沒有形成產業化運作,文化產業的發展明顯滯後於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總體戰略和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對文化的產業屬性認識不清,對文化的產業化存在錯誤的認識,對文化的意識形態性過分強調。

因此,沒有把文化真正作爲一個產業來發展,這種觀念導致文化產業的政策長期處於搖擺之中,而文化產業作爲一個受政策影響很大的產業,如果沒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難獲得長遠發展。同時,文化市場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頭管理,無利益沒人管理,文化法規側重於規範、控制,強調“禁止性”、“懲罰性”,缺乏鼓勵發展文化產業的條款。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7

一、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近年來,隨着加快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我市文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逐年提高,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羣衆文化需求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產業初具規模

2、產業結構逐步改善

從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三個層次看,我市文化產業結構漸趨合理,文化產業核心層的分量明顯突出。據20xx年普查,合肥市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增加值之比爲60.5:9.0:30.5,直接從事文化活動的文化服務業佔絕對主導地位(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各行業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0.99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爲69.5%,比上年增長26%;提供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相關文化服務業(文化產業的相關層)增長明顯較快,各行業實現增加值13.64億元,佔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爲30.5%,比上年增長38%。合肥作爲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爲主的核心層文化產業,在全省文化產業中所佔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領優勢明顯。

3、文化企業實力增強

4、文化事業持續發展

5、體制改革不斷推進

近年來,我市文化體制改革相繼推出一系列舉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進一步理順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實現了政企、政事分開,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得到切實轉變;二是完成了宣傳文化系統5家經營性事業單位的事轉企改革和四家電影放映單位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啓動了文博圖等公益性事業單位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專業藝術院團目前正按照出人、齣戲、出效益的思路積極推進改革。這些舉措進一步激發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產業發

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機構有待加強和理順

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經濟的融合,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目前我市尚未成立專門的、統抓統管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致使一些政策和項目的落實乏力推進。從政府管理部門來說,20xx年市政府機構改革,經有關部門批准,市文化局作爲全市文化塊面的管理機關,單獨設立了文化產業處,指導、協調全市文化產業工作,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經費,20xx年文化和廣電合併後,取消了獨立的文化產業處及相應的編制和財政經費,相關工作納入局科技處(文化產業處),在處室工作職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廣電局科技處工作職責,涉及到文化產業的職能大大削弱,和現在各級領導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及市場的迅猛發展勢頭極不相稱。

2、文化產業總量和比重偏低

3、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不均衡

4、文化產業和產品存在特色危機

合肥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科教人才資源豐富,三國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已成爲合肥名片。同時,作爲省會城市,合肥還有着融匯安徽各地文化的優勢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業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處於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後續的配套經營。大多數文化產品缺乏創意和創新,缺少能夠體現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6、文化產業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創意人才。文化創意人才是文化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是奪取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決勝因素。文化產業需要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曉文化產業內容、又具有自主創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產品研發又懂藝術創作的實用專業人才,以及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層次文化領軍人才,而現有的人才儲備遠遠不夠;二是缺乏文化經營人才。文化經營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他們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我市的文化經營人才屈指可數。

三、發展我市文化產業的建議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羣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這爲文化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誌,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對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可以說,沒有文化的發展繁榮,就難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因此,針對存在的問題,就進一步促進我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確立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

2、設立專門機構,推動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現有的工作機構已經適應不了產業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協調不了各種關係,必須建立健全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議成立合肥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宣傳、文廣、財政、規劃、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爲成員。領導小組可參照蕪湖的經驗,定期召開協調會和企業家座談會,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聽取意見,改善投資及政策環境。在政府職能部門設立文化產業辦公室,具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專項經費,具體實施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行使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日常協調推進和統一調控、監管職能。

3、修訂完善規劃,紮實有力推進

我市的文化產業規劃目前還停留在行業規劃和部門規劃層面,缺乏權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建議在十二五規劃制定中,將文化產業真正放到支柱產業的戰略地位,作爲全市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合理佈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層次。同時,強化規劃的貫徹力度,由市委、市政府來推動落實,用規委會、土委會的工作力度來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4、培育龍頭骨幹,做大做強文化企業

文化產業要成爲支柱產業,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又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建議政府對我市各類文化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的扶持。一是對特色鮮明、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文化企業如櫻藝緣動漫、綜藝、音谷(與中科院聲學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較長產業鏈,能夠形成企業集羣的好項目,通過出臺土地、稅收、規劃、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將其打造爲上市公司,按現代企業制度及股份制方式運作,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文化企業;二是對一些由於歷史原因造成體制不順、競爭乏力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必要的經營體制改革。例如三個專業演出團體,如果還在國字號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須轉變思想和機制,通過產權交易、共同投資、公司化運作等形式,掛大靠強,實施重組,實現新生,及至做活做強。

5、實施大項目戰略,發揮項目帶動作用

強化項目帶動,發揮大項目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一是藉助外力,積極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特別要吸引具有雄厚資金、經營策略和營銷人才優勢的.外來文化投資企業落戶合肥,有重點地打造象蕪湖方特這樣的產業航空母艦;二是確定重大項目,實施定向招商。結合老城區改造,將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戲曲休閒一條街;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的類似於合鋼這樣的老企業,其所閒置的部分廠房,可以作爲合肥早期工業文明遺址保留下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文化產業開發,改造成爲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等等。可採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強後,再退出方式,如無錫尚德公司那樣,政府投入的資金可以逐步退出。這部分資金可以循環使用,支持新的企業發展。通過大項目的實施,既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也能帶動周邊傳統餐飲業、商業、旅遊業的繁榮,形成文化搭臺,多方唱戲,各方共贏局面。我市應抓住20xx年舉辦全國體育大會的契機,有力帶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6、設立專項基金,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

設立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使其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骨幹文化企業的組建和發展。儘快組建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像城建投資公司那樣對基金進行管理和運作。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可多渠道籌措,一是幫助骨幹企業儘快上市融資;二是大項目、大工程可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融資;三是可以廣泛動員社會資本投資於文化產業;四是可以通過財政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獎勵、融資擔保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各類風險投資機構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成立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公司、小額貸款擔保公司以及風險擔保公司,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採取政府引導、資本運作、扶優扶強的模式,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投資結構,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體系

目前我市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完善,沒有出臺專門的、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而外地許多城市已走在我市的前面,例如,蕪湖市從20xx年起,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不少於1000萬元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對動漫產業的獎勵。建議市政府吸納各地經驗並結合我市實際,儘快研究制定較爲系統、操作性強、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業進行稅費減免;享受比工業用地更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貸融資、資產處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在人才問題上構建合理的引進、培養、使用和獎勵機制;建立我市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文化產品審批權限等方面參照先發地區做法等。

調研組認爲,合肥的文化產業發展已進入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機遇期,我市應像抓工業立市那樣抓文化產業,像合肥大建設那樣,狠抓文化產業的大發展,一定會有力助推我市經濟發展,也必將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着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8

根據縣委辦的安排,最近,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文體、廣電、教育、工商聯等部門配合,對全縣文化體制現狀和文化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現有國辦文化事業單位18個,在職職工105人。即:我縣文化館、我縣圖書館、我縣電影管理站、我縣廣播電視局和14個鄉(鎮)的文化廣電工作站。有文藝表演單位1個,有表演職員50人,即:雲南瀾滄江啤酒企業集團職工藝術團。有文化企業2個,有職工36人。即:我縣新華書店、我縣電影公司。國營、集體、股份制和民營個私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232個,從業人員達800多人。其中:國營、集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4個。即:我縣福利公司創辦的“雲福樓歌廳”(茶室),我縣瀾滄江大酒店創辦的“水樂宮歌廳”(茶室),我縣畜牧局、縣農行創辦的“雲中雲歌廳”(茶室),雲南糖業集團幸福分公司創辦的“我縣印刷廠”。民營個私企業創辦的綜合遊樂場所、歌舞廳、卡拉ok廳、音樂茶座、電玩室有70個,印刷廠2個,打字複印室16個,音像製品出租、零售65個,書報刊出租、零售12個,藝術攝影15個,藝術培訓3個,工藝美術裝璜16個,電影放映9個,互聯網上網服務20個。這些文化經營項目爲豐富和活躍全縣廣大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對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擴大就業、涵養稅源、廣開財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問題 我縣文化市場的經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處於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級階段,在產業規模、經營水平、運作方式和經濟效益上都無法與其它產業相提並論,也無法與發達地區的文化產業相媲美,更無法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我縣文化市場經營單位數量多,但由於起步晚,經濟相對滯後,缺乏具有強大實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經營單位沒有形成產業化運作,文化產業的發展明顯滯後於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總體戰略和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對文化的產業屬性認識不清,對文化的產業化存在錯誤的認識,對文化的意識形態性過分強調。因此,沒有把文化真正作爲一個產業來發展,這種觀念導致文化產業的政策長期處於搖擺之中,而文化產業作爲一個受政策影響很大的產業,如果沒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難獲得長遠發展。同時,文化市場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頭管理,無利益沒人管理,文化法規側重於規範、控制,強調“禁止性”、“懲罰性”,缺乏鼓勵發展文化產業的條款。

(二)文化產業缺乏整體規劃,產業佈局不合理。到目前爲止,我縣還沒有正式規劃的娛樂區域或文化產業區域,市場相對分散零亂,文化產業發展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沒有上規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絕大部分經營項目規模小,市場整體檔次不高,許多經營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經營項目單一,消費者光顧少,導致經營情況差,時開時停,造成了文化資源極大的浪費。

(三)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新嚴重滯後,財政投入力度不大,國辦文化沒有起到主導地位。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的辦法不多,金融政策與資本市場的支持不夠,文化企業形不成規模,文化基礎設施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缺乏各類文化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文化產業是高投資、高收益、高風險的產業。文化生產的鉅額投資以及文化產品銷售的不確定性,一般經營者很難把握。因此,發展文化產業離不開高素質的經營管理、策劃、營銷等人才。目前我縣文化市場經營從業人員主要來自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個體經營人員,缺乏專業化人才,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五)文化市場經營秩序還有待於規範。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一個重要標誌。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縣文化市場混亂的狀況已有好轉,但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變,表現在:一是演出市場發育不健全,低層次、低質量的演出多,擾亂了演出市場秩序;二是保護知識產權力度不大,盜版書刊、盜版音像製品、盜版軟件屢禁不絕,嚴重衝擊了正版書刊、正版音像製品、正版軟件的經營秩序,扼殺了原創精神;三是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現象未得到徹底的治理;四是少數文化經營單位違法經營現象突出,娛樂場所超時經營現象嚴重存在,造成了不正當競爭。 (六)居民文化消費主導地位尚未確立,社會平均文化消費水平偏低,拉動作用不大,也嚴重製約了我縣文化產業的發展。

(七)廣播電視設備陳舊,網絡混亂,有線電視覆蓋率底,內部體制不合理。

三、對策建議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的總稱,它與經濟、政治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並以巨大的作用推動或阻礙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我縣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羣衆生活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們的文化消費在整個消費中的比重不斷擴大,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爲我縣發展文化產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文化產業要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立足現實、順應潮流,以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藝術生產自身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文化資源的基礎作用,充分發揮我縣民族文化資源優勢,有效整合各類文化資源,以文化娛樂業、新聞出版業、廣播影視業、音像業、美術裝璜業、廣告宣傳、網絡文化及計算機服務、旅遊文化爲主題或核心行業,着力培育文化產業特色品牌,重點扶持主導文化產業,構建國辦文化爲主導,多種結構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採取縣辦好文化事業單位文化館、圖書館、電影管理站、廣播電視事業及鄉(鎮)辦好文化站的同時,加大事業單位的投入,按現行編制、現行財政供給經費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自收自支編制,增編後擴大文化經營項目,實行自收自支,逐步實現全縣每個文化事業單位創辦1至2個文化項目。此外吸引社會資金創辦文化企業,把大量的文化經營項目交由社會承擔。通過科學規劃、重點項目帶動、龍頭企業帶動,實現我縣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做到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產業規模和競爭力不斷加強,逐步將我縣建設成爲文化創新能力強、文化傳播範圍廣、文化產業程度高、文化消費市場活躍,

具有鮮明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重要基地,使文化產業成爲我縣國民經濟的支持產業。要實現以上目標,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把發展作爲第一要務制訂並落實有利於文化發展的政策,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文化產業在我縣是一個新興產業,又是一個特殊產業,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經濟等綜合手段來支持它的發展,要儘快制定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包括產業組織政策、投資融資政策、財政稅收政策、分配激勵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規覆蓋文化產業的主要領域。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文化體制的所有制結構,儘快制定鼓勵非文化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和股份制企業創辦文化產業的政策。要明確文化開放領域的市場準入標準,准入程序及管理監督辦法,降低文化產業准入的門檻。

(二)加強總體發展戰略、科學規劃、循序漸進。要在保證黨委總攬全局和最後決策的前提下,積極發揮政府部門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組織、管理、協調、引導等功能。計劃部門要會同文化部門加強對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協調和領導,要在制定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各個門類的專項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發展的行業門類項目,形成文化產業的中長期整體發展綱要和規劃,完成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整體設計。發展綱要和規劃要具有前瞻性、戰略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產業的保護以及如何與國際接軌等。

(三)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文化投資的總量和規模是決定文化增長的最基本因素,一個時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僅決定文化產業發展的速度和機構,而且決定文化對經濟作用的大小,擴大內需,拉動消費肯定包括文化建設,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文化產業必然也在開發範圍之中,要拓展投融資金渠道,爲文化產業的迅速擴張提供資金支持。資金投入不足,是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在當前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新形式下,應該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吸收業外資金和社會資金創辦文化產業,採取支持國有非文化企業興辦文化項目,吸引股份制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產業的多元投資,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格局,爲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還可按照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規定,充分利用項目合作的形式,積極嘗試在硬件設施建設、技術更新改造等領域引進外資,共同參與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實施多樣化、多層次的發展戰略。文化產業與任何產業一樣,有一個逐步發展的漸進過程。文化產品也有一個從開發期到上升期到興盛期,然後逐步衰弱的過程。既要研製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產品,也要培育、開發廣大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品牌。由於文化消費者的經濟狀況、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傳統的不同,發展文化產業也應該多樣化、多層次,以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即要實施集團戰略、名牌戰略,又要實施多路出擊,充分佔領市場的戰略,當前存在的一個突出現象是鄉(鎮)文化生活貧乏,與縣城反差極大,這也可以稱爲一種“文化二元結構”。農村的看戲難、看書難、看電影難,沒有文化娛樂設施等問題,說明農村有一個潛力極大的文化市場,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所以,應該瞄準這一市場,用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贏得巨大的消費羣體,把產業做強做大。

(五)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爲文化產業的發展構築人才高地。我縣文化產業能否快速發展,成爲我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歸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到,文化產業要發展,就必須造就一大批既有開拓能力又有經營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場,善於運作企業的文化經營者。從目前我縣情況看,當務之急是營造一個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經紀人不斷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儘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文化經紀人隊伍。

(六)加強管理,依法行政,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文化市場管理要借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加大改革力度,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實現從“辦文化”向“管文化”的轉變,真正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建立新形勢下保證黨的領導,調控適度,運行有序,促進發展的宏觀管理體制。要以行業管理爲主,通過各種經濟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調控市場,引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要利用價格機制、稅收機制、信貸機制和收入機制的調節作用,理順文化市場運作,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要壓縮行政審批項目、簡化審批手續、增強行政審批的透明度。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文化產業行業協會,逐步將一些不適合由政府行使的職能交給行業協會,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維護行業權益。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9

中國的文化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過分地強調文化產品的宣教功能,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產業化才能使文化具有傳播性。就文化產品本身,由於我們以前將其賦予了過多的宣教功能,大大地削弱了文化產品本身與生俱來的或者是應該具有的娛樂功能,而使其本身的商品性隨之而被極大削弱,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產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1、夜郎自大的“文化大國”觀念作崇

尤其最不樂觀的一點是觀念上的滯後,比起體制和資金技術的落後,觀念上的落後最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所在,剛剛從封閉狀態走向開放的中國人,相當一部分文化羣體的知識結構是非常陳舊的,或者更新很緩慢的,很多人至今並不認爲我們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政府也好,民間也好,大家都從骨子裏覺得中國是最不缺文化的泱泱大國,有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有世界上最多的歷史文化古蹟,有着光輝燦爛的文明成果。

2、傳統自治思想與文人心態的流弊

產業化觀念的落後還與中國知識分子中的文人心態密不可分,認爲文化不應該賺錢,而已經從事文化產業運作的`人士,也基本仍處於半夢半醒之間,一些人在所謂“暴利”的驅動之下成爲了第一批投資者,而更多的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投資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因此,盈利模式更落後,投資者的投資目的參差不齊。就從大局來講,中國文化產業的最大缺陷不光是市場機制不健全的問題,而且是從根本上就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大多還處於零散,遊擊抑或完全是自娛自樂的階段,拿政府的錢搞活動,用節餘下來的錢當利潤;電視臺的劇組長期以來是靠吃製作費過日子,這些所謂的產業都是僞產業,利潤就更是僞利潤。

3、“計劃經濟”意識作繭自縛

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中國的文化產業在實踐中依舊過分地強調文化產品的宣教功能,還沒有更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產業化才能真正使文化具有傳播性。事實上現在還存在這樣一個狀況,西方文化產業的現狀是傳播手段因高度發達而過剩,傳播內容便相對稀缺。中國同樣存在傳播手段堆積的問題,但不同的是中國的傳播手段的重複建設與西方的情況有本質的不同,中國文化產品的傳播歷來是宣教、官方和單方面的、盲目的,因此其重複建設不是如西方那樣遞進式的市場化結果,而是扁平式的簡單重複,即所有單位都在同一個相對低下的水平上,按傳統作坊式的運作方式進行運作,其中觀念的落後比起體制的陳舊和設備的簡陋就來得尤其可怕。

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可以說中國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產業,我們都看着美國的文化產業眼紅,人家早就是支柱型產業了。但是,當我們在計劃經濟時代幾十年一成不變的文化氛圍尚未完全改變的時候,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國際經濟蛻變升級的風口浪尖上,昂然地接受了文化的產業化運作的衝擊。因此資源的重新配置、跨行業的重組、參與國際競爭的交叉重組、產業重組過程中資本的介入、文化產業向資本市場挖掘資金孵化產品與競爭力等等,都將以空前的速度進入我們觀念的視野,中國的文化產業應該絕決地提高其核心競爭力,而非加強政策性保護。

文化產業調查報告10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產業工作,使我市的民族文化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於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基礎工作薄弱,民族文化專業人才匱乏等原因,我民市族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爲了對我市民族文化產業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瞭解和研究,爲市委、市政府發展我市民族文化產業提供決策參考,根據市政協xx年度工作要點,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組成調研組,先後深入部分鄉鎮,對我市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產業現狀

(一)文化市場的發展

文化娛樂、印刷市場:到xx年底,全市有23家網吧,電腦總量有1200臺,年營業額在200萬元以上;從事卡拉ok廳經營的有30多家,主要分佈在賓館、酒樓等,年接待量在10萬人次,營業額在50萬元以上;從事體育健身活動有檯球經營戶67戶,年營業額在15萬元左右。據統計,全市各類文化娛樂場所195家,年營業額在1000萬元以上。我市從事印刷業的有34家,擁有固定資產300萬元,從業人員近400人,年產值過1000萬元,利稅240萬元。

民俗、歌舞、音樂、器樂、工藝、美術、書法培訓市場:市委宣傳部及相關部門多次舉辦唱民歌、跳土家舞的培訓班,全市不少幹部、職工、居民、賓館服務員都會唱民歌、跳土家舞;勞動部門從xx年以來,開始培訓繡工達3000人次以上;永紅音樂教學中心,長江琴行常年開設鋼琴、電子琴等器樂和藝術表演培訓,楊名貴的國畫、陳煥祥的書法培訓等,爲我市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

(二)民族文藝演藝業。我市民族文化活動異常活躍。一方面,南劇團發揮了民族文藝骨幹的作用,年均下鄉演出100場,爲部門接待演出30場以上;另一方面,業餘文藝演出團體大量涌現,市城有“百荷花”、“夕陽紅”、“祥和”、“紅玫瑰”、“龍騰”、“誠信”等10多個民族藝術團體。大路壩等3個鄉鎮均建有業餘文藝演出隊,官壩村還建立了一支苗寨農民演出隊。全市農村還有許多道師班子,他們亦文亦農,逢白會演出。

(三)根藝、石雕、盆景業。我縣的根藝、石雕、盆景業在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涌現一批像李永強、何平等藝術創作骨幹,周功福、何平等4人先後榮獲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審定的高級根藝美術師職稱。周功福、魏長恩、李永強的.根藝業績已入編《中國根藝美術家辭典》等大型辭書,楊隆林等6件作品入編《中國民間藝術通鑑》,謝先華的石雕“龍船調”,獲昆明國際藝術節銅獎。我市工藝產品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8個地區。高樂山鎮肖軍的“福”,單件出價20萬元仍不願脫手。全市根雕、盆景、石雕等作品上萬件,從業人員1000餘人,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

(四)民族民間工藝業

土家繡花鞋。全市規模較大的“土司皇宮刺繡有限公司”、“幺妹子十家繡坊”、“田大姐民族刺繡有限公司”、“山妹民族繡品”等五家刺繡企業,註冊資金800萬元,繡工從業人數達到xx人左右,年產繡花鞋等產品20萬件,產值過1000萬元。產品遠銷東南亞、德國、法國等地。尤其是“土司皇宮刺繡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爲武陵山邊區最具實力的專業刺繡公司。

油茶湯、神豆腐、咂酒。我市唐崖河流域土、苗居民有獨特的歷史飲食習俗,最具特色的是喝油茶湯、吃神豆腐、飲咂酒,不僅食用方式獨特,其製作工藝也很講究。我市的許多賓館、酒樓,把油茶湯、神豆腐、咂酒作爲特色菜餚和美酒佳釀來招待客人和貴賓。忠堡168工廠生產的油茶湯已進入本地超市和外地超市銷售,神豆腐在我市及周邊市場廣爲暢銷,咂酒被指定爲接待用酒。

(五)文物保護與文化品牌。我市文物資源存量豐富,地面不可移動文物達30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4處,州級3處,縣級20餘處。xx年以來,文體局、尖山鄉政府曾先後以“全國曆史文化名村—唐崖司村”、“唐崖土司城生態文化旅遊長廊”、“唐崖土司城民俗文化風情園”項目進行申報或招商引資,雖未達到預期效果,但爲開發土司皇城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