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關於文化工作計劃範文彙總五篇

文化2.01W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爲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化工作計劃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文化工作計劃範文彙總五篇

文化工作計劃 篇1

爲了強化員工對核與輻射安全法規意識,全面提升核安全文化。根據省環保廳重點工作計劃部署及上級環保部門的要求,我廠組織開展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專項行動,認真做到兩個“全覆蓋”;落實兩個“零容忍”,按照省環保廳《關於印發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豫環文【20xx】243號)文件精神和上級環保部門的要求,我廠及時成立宣貫領導小組,制定核安全文化宣貫工作計劃。

一、宣貫小組

組長:xxx xxx

副組長:xxx xxx

成員:xxx xxx xxx

二、宣貫計劃:

1、及時制定我廠核安全文化宣貫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召開專題會議,落實相關工作。

2、採用班前、班後培訓;報欄、排版宣傳;集中觀看警示教育案例等多種形式對輻射安全管理人員、崗位人員及其他人員進行開展宣貫學習,做到兩個全“覆蓋”。

3、針對放射源開展專項隱患問題排查,查找出不符合核安全文化要求的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方案,進行整改落實。嚴格落實兩個“零容忍”。

4、對專項宣貫行動進行評估總結。

文化工作計劃 篇2

圍繞“數字化引領、結構化升級”,大力開發文化信息資源,加快先進網絡文化建設和網上傳播,加強監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全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繁榮大發展。

第一,大力推動網絡文化建設和網上傳播

加快全省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行業信息化步伐,推進我省優秀新聞出版物、廣播影視作品、傳統大衆文化資源、特色人文歷史和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網絡化,積極發展動漫等文化創意產業,形成一批具有燕趙特色、體現時代精神、雅俗共賞的網絡文化產品,提高健康有益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加強互聯網應用和普及,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網上傳播。

第二,大力推進文化產業數字化改造和新興業態發展

加快印裝發行、文化旅遊、現代傳媒、文化娛樂及演藝、文化產品生產及銷售、動漫遊戲、民俗節慶及會展、體育休閒健身等八大產業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提高文化產品的生產效率、質量水平和輻射能力,促進文化品牌建設和服務模式創新,支撐文化產業跨地區、跨行業經營,提高文化產業的活力、實力和競爭力。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數字媒體、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絡傳媒、動漫遊戲、網絡會展等新興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第三,建立健全文化信息服務體系

建設和完善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立河北公共文化信息服務平臺,推進各類文化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進村(社區)入戶,提高面向農村、欠發達地區和社會弱勢羣體的文化信息服務能力,努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第四,加強對網絡文化的監管

倡導網絡文明,強化網絡道德約束,建立和完善網絡行爲規範,紮實推進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加強互聯網管理和內容治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全社會自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淨化網絡環境,切實維護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和文化信息安全,努力把互聯網建設成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文化工作計劃 篇3

爲落實教育局關於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年”的活動方案精神,創建一流的農村特色學校,提高辦學品位,豐富辦學內涵,促進教師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校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園文化建設理念:

整合時代校園文化精華,構建健康和諧文化氛圍,充實師生校園生活內涵,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推進素質教育深入發展。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背景:

1、校園文化建設的社會發展背景:文化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起着獨特的作用,各種文明成果均以文化來傳遞、延續。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爲根基,以學校文化活動爲主體,由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創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風和校園精神爲標誌,充滿時代氣息和校園特點的人文氛圍。校園文化氛圍一旦形成,將產生巨大的能量,成爲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強勁動力。

2、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發展背景:校園文化作爲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其終極目標就在於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它作爲一種隱性課程,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優美的物質環境所施加給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感染、薰陶而實現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滲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悅性等特點,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體現了學校內涵發展的精神底蘊。

三、校園文化建設特色的構建思路

1、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我校始終堅持“依法治校,科研興校,民主管校”的辦學思想,堅持“以人爲本,持續發展”的管理方針,明確提出了“人文、科學、綠色”的口號,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滲透環保理念,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一切,爲了一切學生”的辦學宗旨,整合學校管理思路、調整管理模式,完善學校規章制度,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制度文化;結合課程開發,以校園文化的視角設計活動項目,激活校園文化活動,開發“團結務實,和諧進取”的校園精神文化;淨化、綠化、美化、優化校園環境,讓學生在健康和諧的環境文化中,感受美的氛圍、接受美的薰陶、引導美的行爲、得到美的昇華,強化校園文化在素質教育中的隱性教育功能。

2、校園文化建設的運行:以校園物質(環境)文化爲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以校園精神文化爲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以校園制度文化爲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保證,以校園行爲文化爲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和外在表現。

3、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學校民主型的制度文化、智能型的知識文化、素質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審美文化、開拓型的觀念文化。以藝術周、科技周、體育周、健康周、校園網、各種專項比賽、演講、文章、多媒體軟件、各種大型活動以及藝術特色校等爲平臺,顯現學校豐富多彩、充滿生機的校園文化及其特色成果。着力體現三個方面的教育功能:一是科技文化教育;二是思想行爲教育;三是審美情趣教育。形成體現學校辦學思路和特色的三大識別系統:一是教育思想,培養目標,辦學思路的思想識別系統;二是校訓、校風、制度、行爲指導語等行爲識別系統;三是校園整體面貌、特色建築和文化設施等形象識別系統。從而使校園文化對學生成長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四、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思路

1、環境文化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是指校園所處的自然環境、校園規劃格局以及校園建築、綠化和文化傳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環境。校園的環境文化必須處處洋溢濃厚的育人氛圍。優美的環境給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曠神怡,大腦更聰慧,思維更敏銳,行爲更文明,激發人的上進心和求知慾。人們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審美觀點來設計校園,這種“人化”了的校園物質文化反映了人們的種種思想觀念;同時,校園環境將對作爲這種環境審美者的師生產生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使受教育者如入健康藝術之鄉,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藝術作品隨處都是;使他們如坐春風,如沾花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之間受到薰陶,從始至終和優美、理智融合爲一。

校訓;宣傳欄、黑板報、圖書室;教學與研究宣傳欄;校務公開宣傳欄;少隊宣傳欄;身心健康宣傳欄;德育宣傳欄等;圍牆上的大型壁畫等。校園佈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建築物協調和諧;校園環境寧靜優美,道路平坦整潔;校園內電線、電話線等各種管線統一規劃,合理鋪設,確保安全美觀;校園乾淨、整潔、地面不見垃圾、無衛生死角;教室窗明几淨,佈置典雅,給人賞心悅目之感。使師生員工沉浸在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氣息,達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2、制度文化建設:校園內嚴謹規範的秩序、師生們積極向上的情緒,深深體會到科學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園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運行的潤滑劑,其潛在的功能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規範、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構建學校特色制度文化。崗位責任制、全員聘任制、校務公開制,在此基礎上,將進一步深化,整理完善規章制度,制定運作程序,彙編成冊,理順層次、規範程序、行而有據,形成依法辦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運行機制。同時建立完善學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愛護公物制度、公共衛生制度、綠化制度和校園養護責任制等等。

從另一個角度講,校園制度文化還包括校園行爲文化。校園行爲文化建設目標是整合他律,強化自律。校園行爲文化指行爲規範和行爲模式兩個方面,校園行爲規範指學校對人的教育培養以及塑造人的規章制度(如:《後進生轉化》)、細則(如《教師考覈細則》)等,還包括各項規劃、計劃、條例、要求、意見等等;行爲模式包括學習、生活、工作的行爲方式等;這些行爲規範和模式構成了校園制度文化的重要管理內容。對於行爲文化的設計,經過學校全體員工的反覆討論一致認同,以體現民主管理,倡導師生自勉自律,以達到全校師生員工共建校園行爲文化,共造校風,共守校規的目的。

3、精神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

根據教育發展的宏觀環境及發展趨勢,依據人本發展理論,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鑄造“團結務實,和諧進取”的校園文化精神。

學校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分三步走,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項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項目,形成學校特色校園文化系列;再次融合學校制度特色、環境特色、活動特色,最終形成“團結務實,和諧進取”的校園文化整體特色。

文化工作計劃 篇4

我校地處xx縣城中心,分東、西、南三個校區,學校佔地面積24270平方米,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84人,4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800人,11個幼兒班,在園幼兒502人。xx年9月我校開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幾年來,從茫然摸索到逐步成熟,我們欣喜地發現,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高漲,促進了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對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很大的幫助。下面從三方面彙報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情況:

一、建章立制,研訓結合。

我校自xx年開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開設課程的初期即成立了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建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研組,形成了校長—教導主任—指導教師的分層管理網絡。先後建立和完善了《xx鎮第一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制度》《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教師評選條件》等。在每學年初都要召開專門會議,認真研究部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同時加強師資建設,採用多種方式培訓教師。

首先,學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法,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培訓,如我們曾邀請進校的xx老師和教研室的xx主任到我校開展講座,精彩的講座也引發了老師們深入的思考,大家和專家一起共同交流了對這門新課程的認識、操作、問題與困惑。我們還組織部分教師到秦皇島、北戴河、山海關等地聽課學習,要求教師結合學習所得與教學實際,寫出學習心得,並運用學到的經驗與自身教學實際相結合講授觀摩課,達到“骨幹培訓、專業引領”的目的。

其次,年段主任深入各年級組指導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共同研究優秀的活動案例,學習先進的經驗,爲各年級小主題活動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教研組活動,加強組織學習與交流,通過調研、開放等形式的研討活動,解決教師在活動開展中的相關問題,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活動中,一些老師把他們綜合實踐活動的典型課例,開展實驗研究的做法體會進行了詳盡、生動的展示,加上教師的教學及反思,使參與活動的教師們聽得到,看得見,學得會,從實施層面上解決了他們在課程實施中的許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培訓實效。因爲有了多次的培訓交流,教師們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的熱情高漲,理論學習意識增強,自主探究的氛圍愈見濃郁。

二、選擇主題,開發內容。

1.關注學生興趣,以現實生活爲切入點。

只有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直接生活經驗,建構一個貼近學生真實世界的課程領域,這樣,學生纔會對綜合實踐活動傾注全部的熱情,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纔會取得好的效果。實踐中我們發現,那些從學生感興趣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貼近學生生活的課題較受學生歡迎。比如,我們有的年級選擇了《水果的學問》、《服裝的調查》、《生活中的紙》、《走進生活,瞭解蔬菜》等活動主題,這些主題的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每天都要吃水果蔬菜,都在寫作業,都要穿衣服,學生對這些並不陌生,但對相關知識並不瞭解,由此纔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纔會促使學生積極地行動起來,進行調查、訪問、查找資料。通過彙報,使我們感到學生收穫很多,不僅瞭解了一些知識,如紙張的發明、分類、用途,服裝的歷史,水果蔬菜的營養價值等;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如學會了紙藝製作,瞭解了穿衣服的學問,懂得水果蔬菜的正確搭配,能做一兩樣簡單的菜餚等;還受到情感的薰陶,尊重他人的勞動,節約每張紙,不挑食等等。這些選題都是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使學生不僅能可望而且可及,因此收到較好的效果。

2.拓展學科內容,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

在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只要正確把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各學科課程中都可以找到活動的內容和項目。如國小語文口語交際《我喜歡的節日》,作爲語文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是爲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而在教師指導下,中外節日的不同、傳統節日的弘揚等有許多可以探究的問題。新課程中的許多學科,很容易整合成爲一次主題活動。如學習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後,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植物和人類生活的關係,研究過程中又衍生出了不同的主題,如《家鄉的樹》,我們設計了觀察樹木、收集樹葉等系列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觀察大自然,瞭解家鄉的樹種,體會人與樹木相互依存的關係,養成愛樹、護樹的良好習慣,又能採用探討、研究與貼畫形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這樣把科學、語文、美術、勞技這些課程內容結合在一起,突出了課程的綜合性和活動性。

3.結合德育工作,豐富課程資源

我們認爲,任何活動都離不開對學生的道德情感的培養,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綜合實踐活動也不例外。比如我校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平時表現的不良行爲,選擇了《文明禮儀交際教育》,內容包括:“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走訪一些服務性強的單位,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收集有關資料,瞭解中國傳統禮儀、現代人禮儀交際,學習禮儀知識,進行自主學習;舉行、感恩語言描繪、手抄報評比等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鍛鍊能力;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社會角色的富有特徵的社會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禮儀規範。有的班級針對現在的學生只知向父母索取,享受愛不知回報愛的現象選擇了《我的爸爸媽媽》,有的班級針對學生亂花錢確立了《零花錢該怎樣花》,以及浪費現象嚴重《我與環保》等活動主題,圍繞主題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自然現象及季節性的變化;收集、交流有關水的資料,開展家庭、學校節水活動;開展校園、家庭垃圾產生、分佈、處理情況調查,開展“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文明三彎腰”等活動;開展學校、社區的各種環保知識競賽、綠化養護等活動,創作環保漫畫、環保小報,進行環保社區宣傳活動,參與學校、社區的規劃,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等。還有的班級選擇了《知我家鄉、愛我家鄉》活動主題,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參觀、訪問、等方式瞭解家鄉的優美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家鄉人民生活的昨天和今天,對家鄉建設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等。

三、加強管理,多元評價。

學校對課程進行常規管理,加強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動態管理和調控。採取聽隨堂課和教學評比相結合的辦法管理課堂教學,真正瞭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我校的實施情況。在此基礎上,我們嘗試進行主題活動、自選課題活動、生成性活動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師實施本課程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學校定期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觀摩、研討、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彙報等活動,反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解決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總結改進工作的經驗。

在具體評價的操作中,學校採用以下方法:一是檔案袋評定。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設計的方案、提出的問題,蒐集到的資料、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入檔案袋。二是多元化評定。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差異,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及時給予他們鼓勵,促使他們更積極、更主動地實踐。此外,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建立這種開放式的多元評價體系,使評價更加科學,更加全面、更加真實。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生活技能、調查交往等綜合能力都得到了發展,他們的合作精神、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綜合表達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在與學校藝術學科相結合中,學校組建了合唱、舞蹈、繪畫、書法等興趣小組,活動效果顯著,五年來有80多人次在各級各類書法、繪畫、器樂、演唱比賽中獲獎。學校的信息技術興趣小組中多位學生在省市競賽中獲獎。其中xx、xx同學所創作的主題網站在xx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分獲一、二等獎。老師們也在不斷成長。xx、xx、xx老師在我縣綜合實踐活動培訓會以及校長培訓班上作了專題報告。xx、xx、xx、xx老師結合平時的教學所寫的案例在市徵文中獲獎。xx、xx老師xx年代表我校參加市裏舉行的優質課評選並獲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還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我們相信,隨着綜合實踐活動進一步深入開展,相信在上級領導的關懷和培植下,在老師們的大力協作下,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將會更加完善,將有更多的學生在活動中受益。

文化工作計劃 篇5

一、總體目標

20xx年爲社區文化禮堂建設試點年,把“文化禮堂”建設成爲新時期景山美好精神家園,使其兼具社區管理、文化傳承、培訓學習、教化薰陶等功能,融先進文化與地方文化、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爲一體,推動社區文化工作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富有景山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建設社區文化禮堂注重四原則

1、貼近居民,貼近生活。“文化禮堂”建設要關注羣衆生活思想實際,把居民積極健康的文化需求作爲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文化禮堂”建設富有生活氣息,在服務羣衆的過程中引導和教育居民。明確功能定位,充分融合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等功能,使之成爲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平臺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場所,發揮其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禮儀養成中的積極作用。

2、集聚民智,突出主體。積極引導廣大羣衆參與到“文化禮堂”建設中來,充分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文化禮堂”的利用率。依靠各社區實現“文化禮堂”的自我管理和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關心和支持社區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3、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根據實際,挖掘社區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運用已有文化設施,努力推出各社區的特色文化。注重民俗文化和現代主流文化、現代文明的緊密結合,繼承歷史和與時俱進相統一,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4、科學規劃,注重實效。要更加註重功能佈局,合理分配,發揮文化志願者隊伍的作用,切實開展各類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充分體現“文化禮堂”的社會效益。

三、社區文化禮堂內容設計

1、禮堂建設標準

(1)社區文化禮堂可建成綜合一體式,也可建成分散組合式,同時設置全省統一的文化禮堂標識。禮堂建築風格應莊重、大方、美觀,體現景山地域風格特色,禮堂可在原有文化設施上擴建。

(2)按照街道實際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以適用、實用爲標準進行建設,禮堂建築面積不少於200平方米。

(3)禮堂應具備舉辦節慶典禮、文化活動、居委會議事、放映電影等功能。

(4)禮堂應配建舞臺,配備必要的燈光、音響等設施。

(5)文化禮堂的名稱、標識應設置在禮堂顯著位置、國旗以及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務實”、“守信”、“崇學”、“向善”四個核心詞應設置在禮堂內醒目位置。

2、講堂建設標準

(1)講堂可建於禮堂之內,也可單獨建設,在功能上可與基層黨校、社區教育學校、各類培訓班等共建共享。用於中小規模的政策宣講、主題教育、知識學習、技能培訓等

(2)講堂面積一般不少於50平方米。

(3)講堂背牆或幕布設置爲“××社區文化講堂”,也可設置爲社區已有講堂的名稱,背景應鮮明、美觀。

(4)講堂應配備必要的桌椅、電教設備。在實際建設和運行中努力使“兩堂”之間形成內在關聯,產生相互支撐和相互促進的作用。

3、文化禮堂展陳設置

加強統籌整合、資源整合和分類推進,着力推進文化禮堂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深入挖掘利用,注重展陳內容、形勢和效果,着力展示文化禮堂的豐富內涵;要注重教育引導,着力豐富文化禮堂的活動載體,重點突出思想內涵,體現羣衆主體活動。

(1)展覽展廳可設置於文化禮堂內,也可以單獨建設。

(2)展示展覽可很據實際建成展覽牆、室、館等形式,以圖片、文字以及實物等進行展示,有條件的也可同步利用多媒體形式進行展示。

(3)在展陳內容上,設置社區基本情況、鄉風民俗、崇德尚賢、美好家園等板塊。

1、展示介紹村(居)歷史沿革、文化遺存、歷史傳說、先賢故事、紅色傳統和不同歷史時期變化重大活動等。按照“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功能定位,充分融合傳承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豐富文體活動等功能,使之成爲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平臺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場所,發揮其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禮儀養成中的積極作用。

2、倡導文明,挖掘具有啓發作用的典型,在社區文化禮堂建設中設立“道德榜”、“能人榜”、“壽星榜”等具有示範意義。充分挖掘村(居)經典文化活動、特色文藝作品等文化資產,發揮文化志願者隊伍的作用,切實開展各類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感受歷史文化的親切,在傳統文化的長廊裏獲取歡樂。

3、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注重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創新,着力在文化禮堂的建築風格、展示內容、活動樣式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力爭做到 “一堂一品”。

四、強化保障,重視隊伍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加強文化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把“文化禮堂”建設作爲重要任務,積極落實具體建設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2、注重指導,形成特色。成立由建設、文化、地方史建設等方面專家或能手組成的指導組,幫助各社區挖掘歷史文化,全程指導具體建設,爭取做到一社一品、百花齊放,各具特色。

3、以點帶面,以典促面。在街道推薦的基礎上,審查方案,經討論研究後確定創建對象,地域上以點帶面,內涵上以典促面,充分發揮首批禮堂的示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