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投資

鼓勵公共投資的原因

投資1.73W

世界有可能面臨經濟增長長期低迷,但風險不是宿命:避免這一結果的最佳辦法,是找出如何將海量儲蓄資金變爲能提升生產率的公共部門投資

鼓勵公共投資的原因

生產率的提升對長期增長至關重要,它們能轉化爲更高的收入以提振需求。當然,這一過程需要時間,特別是在收入增量初始受益者的儲蓄率原本就很高的情況下。但只要在正確的領域進行足夠投資,生產率增長就可以持續。

危險在於債務支持的投資,這種投資將未來需求提前到現在,而不會刺激生產率的增長。這一做法必然會導致增長放緩,甚至可能觸發金融危機,正如最近衝擊歐美的金融危機。這類危機會給需求帶來重大沖擊,因爲債務過重和資產價格下跌令資產負債表受損,需要增加儲蓄來彌補,這對增長有着致命影響。如果危機發生在具有系統重要性的經濟體中,其結果將是全球總需求不足。

事實上,嚴重的需求制約已經成爲當今全球經濟環境的一個關鍵特徵。儘管美國終於從潛在產出高於需求的狀態中走出,但高失業率仍抑制着歐洲的需求。一個主要受害者是中國的可貿易部門,中國的內需不足以彌補缺口並阻止GDP增速下滑。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各經濟體正在以不同的速度從最近的需求衝擊中恢復,其中更靈活、更具活力經濟體的表現優於其他發達或新興經濟體,比如美國和中國。多年來,日本對不可貿易部門的過度監管制約了GDP增長,而歐洲經濟體的'結構僵化阻礙了其適應技術進步。旨在增加經濟體靈活性的改革總是艱難的,因爲這需要在短期內消除對既得利益的保護,以促進長期繁榮。基於此,找出提振需求之道,是促進相關經濟體結構改革的關鍵所在。

這就引出了全球經濟表現低迷的第三個因素:投資不足,特別是公共部門投資不足。在美國,基礎設施投資仍沒有達到最優。其中知識和技術基礎投資正在下降,這是因爲自冷戰結束以來,在上述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壓力有所減輕。而歐洲一直受困於公共債務過高和財政狀況不佳。在新興世界,印度和巴西是投資不足導致增長達不到潛在水平的兩個例子。中國明顯是個例外,它在整個後危機時期都維持了高水平的公共投資。

目標合理的公共投資非常有利於提高經濟表現,能夠迅速創造總需求,通過改善人力資本、鼓勵技術創新並以回報增長來刺激私人部門投資,從而增進生產率。儘管公共投資無法立刻填補大規模需求短缺,但它能加速復甦,並帶來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但一些主要經濟體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創造了低收益率環境,使投資者在某種程度上極其渴望獲得高收益的選擇。儘管貨幣刺激對於促進去槓桿化、防止金融系統功能失調、提振投資者信心十分重要,但光靠貨幣刺激無法讓經濟體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結構改革和增加投資是必要條件。

考慮到需求不足大大制約着增長,應該把投資放在首位。面對嚴重的財政和政治制約,決策者應放棄這一錯誤觀念,即能帶來廣泛公共利益的投資,要用公共資金來融資,他們應該爲長期融資建立中介渠道。這意味着決策者必須設法確保公共投資能爲私人投資者帶來回報。幸運的是,已經存在這樣的模式??如港口、公路和鐵路系統,以及知識產權版稅系統。

這些努力應該不受國界制約。發達經濟體約三分之一的產出爲可貿易產出,而且技術進步使更多服務變爲可貿易服務,這一比例只可能繼續上升,因此,將儲蓄引向公共投資的計劃,可以惠及其他經濟體。

因此,G20應致力於鼓勵成員國內部的公共投資,國際金融機構、開發銀行和各國政府應尋求將私人資本引向公共投資,並提供合理回報。如此一來,全球經濟“新常態”可能從當前的表現平平變爲強勁可持續增長。

標籤:公共 鼓勵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