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熱門】

生物1.63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生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熱門】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

一、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在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開學生的手、腳,不要牽着學生一步一步地走,讓學生去模仿,教師要相信學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實驗,允許學生實驗失敗,鼓勵他們從失敗中找原因,直至實驗成功,要讓學生從實驗中品嚐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在第二節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中,調查校園、公園或農田的生物種類,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內調查校內的生物種類,並且可以把不認識的生物拍照課後查找。這樣學生既瞭解了生物種類又熟悉了校園。但在放手實驗時,首先要讓學生帶着明確的目的去實驗、去探究,把知識從實驗中體會出來,然後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結論,這樣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積極性。

二、不同實驗方式的不同功能

觀察實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它往往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並在思維的參與下進行的。例如,在觀察花的結構中觀察時,必須對觀察者預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務,擬定一定的計劃,按計劃仔細地觀察,提出問題,尋求某種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事物中。

演示實驗是國中生物實驗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現象鮮明、直觀、簡潔明瞭等特點,它是課文文字敘述的一個重要輔助部分。例如,光合作用還能產生氧氣,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現象明顯一目瞭然。離開了演示實驗的鋪墊,課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規律就顯得蒼白無力,如空中樓閣,飛來之峯了。

學生實驗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爲“自主、合作與探究”,而學生分組實驗正是這種學習方式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落實“雙基”的一個重要環節。例如,在學生分組實驗中,練習使用顯微鏡、製作並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和觀察認得口腔上皮細胞三節實驗課中雖然也是觀察實驗但動手能力要求比較高,通過三節的實驗練習,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實驗前先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再指導學生在預習中抓住每一步的關鍵,並在每個實驗步驟中規範操作,這樣纔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中規範操作,這樣纔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

三、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起點,也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一種動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們在教學中要儘量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希望他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去發現問題。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實驗裏所提出的假設:“細胞膜只能透過小分子物質,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必須先變成小分子物質才能透過細胞膜。”

這個假設的理論根據是:

(1)人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活的細胞需要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

(3)營養物質是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裏的;

(4)人和動物的營養物質來源於食物;

(5)食物營養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質。通過生物實驗使學生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經過反覆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教學”既是探究活動,也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爲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具有讓學生擁有科學探究的經歷和體驗科學是一個過程的優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等功能,是實現“新課標”中要求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目標的重要途徑。下面是我對國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是思維活性的觸發劑,求知的需要是學習動機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直接動力,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有創意地提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踊躍提出問題。那麼這不僅能使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中學會創新,而且能使學生在這種“問題”的教學中,從小養成問題意識和勤於動腦思考問題的習慣。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讓學生明確試驗目的,他們就會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那麼,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七、八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於生物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爲上實驗課好玩,上課時不能集中精力,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爲升學不考,學好學不好無所謂。諸如此類,這些學生目的不明確,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提出醫生對貧血、癌症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通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就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此,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從小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於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二、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範操作。科學思維方法的首要問題是明確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即解決問題的程序。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範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範操作,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到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於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範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範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於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三個一”:一是安放距桌邊一掌(5—7cm);二是對光要目(目鏡)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是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釐米,視野中出現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旋鏡升降,細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規範操作一步,邊講該步的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師巡視,及時表揚規範操作快而且準確的學生。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着右眼的習慣,轉動轉換器時,糾正扳物鏡的錯誤操作。這樣學生很快對好光,觀察到標本在視野中的圖象。用完顯微鏡擦乾淨外表。

轉動轉換器,把物鏡偏兩旁,放回鏡箱原處。製作臨時裝片的實驗,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瞭解每一步的涵義,圈上關鍵的詞語,教師再講每一步的涵義及注意的問題,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然後強調注意事項。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展平防重疊,輕蓋防氣泡。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亮白,輕壓變形。這樣學生很快掌握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製作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鏡下看不見),然後繪出細胞結構圖。這樣學生就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終生難忘。

總之,只要老師開動腦筋,就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爲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具有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有助於他們形成生物學概念,獲得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觀察、實踐、探究和創新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2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爲,“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爲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着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着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着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置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導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啓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着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

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啓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着,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爲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 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爲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信息,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爲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爲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3

根據教學實踐,對國中生物教學做如下反思:

1、教師的提問很重要,通過有效的提問能夠達到對新舊知識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較好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預先設計好問題方案做到在不同環節中設置難易適度的問題。

2、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而且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動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關注優秀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忽略學困生的表現,導致這部分學生更強烈的逆反表現從而使師生間出現矛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照顧全面用不同手段來激發他們,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老師忽略了他們。

3、要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從注重教法向注重學法方面轉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要做到突出學生主體教師就必須給自己很好的定位,我們在頻繁的考試中可能已經背離了我們的教育目標,用簡單的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從而把他們看作學習的機器弱化了對他們的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的教育,所以我們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們,讓自己成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聆聽者、協調者、啓發者,切實實現有重知識向重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轉化(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等等)並要善於捕捉課堂上的信息隨機生成出來。

4、要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其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步驟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結果或者結論無須多研究。

5、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說,凡是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又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繫的內容教師教師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讓學生達到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所謂的學以至用。學生也會在不斷的利用生物知識去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興趣倍增。

6、利用好多種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除了利用好多媒體以外,教師的板書、板畫、肢體語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起來,另外教師的講課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師要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辦法,在不斷的積累中才會進步。

8、國中生正處於思維的活躍和叛逆時期,所以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要善於激發學生不要壓抑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可以說沒有交流,教學就無從談起。因爲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分享智慧與情感的過程,在溝通中,師生雙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經驗,交流情感與理念,求得新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說到底教師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課堂上絕對不允許就知識論知識,要教會學生學習----也就是說要把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4

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所聞,藉助掛圖(或教材插圖),可以歸納出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並採用與家蠶比較的方

法,得出其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完全變態發育。

在昆蟲的變態發育有“幼蟲”和“成蟲”兩個階段,青蛙的變態發育有“幼蛙”和“成蛙”兩個階段,對於動物而言可統稱爲“幼體”與“成體”,這樣有

利於學生簡單而清晰地掌握這些名稱。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地生活,因而兩棲動物對環境的依賴性很大。隨着水污染的加劇和環境的惡化,兩棲動物的種類已十分有限,僅存有尾目、無尾目、蚓蠑目4000餘種。介紹兩棲動物和環境的關係,可以對學生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5

生物學實驗是學生認識生物現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規律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形式,但是由於在組織教學、結果控制等方面比較費神且佔用時間較多,因此很多教師不大願意進行生物實驗教學,特別是分組實驗教學。那麼如何對生物學分組實驗進行有效的教學控制呢?

1.程序控制:首先要引導學生在熟識實驗目的、內容及注意事項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實驗操作程序。其次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還要培養學生養成按順序觀察的習慣。實驗中要引導學生做到:從整體到局部,由表及裏,由粗到細。

2.結果控制: ①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首先要在實驗前“定點,抓預習”。 對每個實驗,教師都堅持首先把重點、難點提前告訴學生,同時圍繞重點、難點提出思考題或應注意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有明確的.目的、有思考的內容、有議論的話題。在預習期間,教師也經常參與學生們的討論,指導課外興趣小組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幹,從而爲實驗課上減少盲目性,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奠定了基礎. ②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調控,也應該在實驗“控速,促進程”。 由於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另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難免“離標”。對待這種現象我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瞭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爲今後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離標”走樣的學生應在講清楚道理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範化操作。③爲了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換,還必須每時每刻“防偏,保方向”。對每個實驗,教師堅持可以允許各實驗小組在結果上出現一定的偏差,但實驗步驟非經允許不得更改(探性實驗除外)。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操作並且會影響實驗結論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補救辦法,以防學生一錯再錯,偏離正確方向,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形成相關知識的錯誤定勢。

總之,在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和最大限度、最大範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引起教與學雙方的同步反應,實現實驗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6

七年級生物下冊的教學馬上要接近尾聲,對此我總結一下今年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教材中所出現的問題。

先說一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生物是理科而且科學性很強,裏面有很多實驗,如果不做這些實驗學生就像聽天書一樣困難,但是由於我們自身條件的限制,往往很多實驗不能讓學生做也不能給他們展示,所以教學中有很多知識學生只學到很淺顯的皮毛,真正的科學理論他們只學到很少。學生體驗不到科學的樂趣,我覺得這是很失敗的。通過一年的相處,我和學生之間還是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我很喜歡給學生上課,我也相信大部分學生也是喜歡聽我的課的,不過就是有一點我們課本上有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難理解了,他們有的時候也是很無奈的,我也一樣。課本上很多知識點都是涉及到國中物理和化學的知識,可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物理化學知識,所以有些東西確實很難理解,我又不能深入的跟他們講那些物理和化學知識,因爲我們的生物教學也是要跟上進度的。那些物理和化學知識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清楚的,所以我只能讓學生知道書上所涉及到的知識,學生聽的時候就不是很理解,自然效果就不是很好。不過就算如此我也會盡量的舉一些學生能理解的例子來講述某個知識點,這樣學生也是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知識的,這樣就夠了。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首先要選擇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內容,同時要密切聯繫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生活經驗,如果一本教材沒有把學生這一階段所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考慮進去,我覺得這本教材就不能使學生產生興趣,並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和自發的經驗學習。下面我想說一下關於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材裏面一些學生很難理解的內容1.第一節人類的食物這一節裏面的實驗關於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檢測裏面所用到的化學藥品學生沒見過也沒聽說過,這個實驗講起來有一定的困難。2.第九章第一節血液裏的紅細胞的知識關於靜脈血和動脈血與氧結合的這個知識點,學生不知道氧氣都有哪些功能,所以這個知識點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3.第九章第二節血液循環整個一節課的內容理解起來都非常的困難,簡直就是人體解剖學的知識。沒講這節課之前我就問學生預習過這節課能不能稍微看懂一點,學生給我的`回答就是看不懂,都不知道寫的是什麼。4.第十二章人體的自我調節整個一章的知識點都很難理解,無論是神經調節還是激素調節的知識點都很抽象,涉及的知識點都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所以理解起來非常難。這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其他老師有沒有這方面的想法。總之,我覺得七年級下冊的生物課本不太適合剛剛接觸生物學的學生學習,難度太大會打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會因爲太難而對生物失去興趣。剛剛接觸生物學的學生主要就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本教材達不到這個目的。

總之,我覺得生物學的學習不應該僅僅是給學生講理論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自發的想要學習,樂於學習。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7

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抓基礎,聯繫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頒佈了國中課程的課程標準,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的新要求,就國中生物新教材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問題進行探討。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國中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生物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新課程下生物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生物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爲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爲,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爲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8

生物複習課,與新課是有明顯區別。會考的趨勢以課程標準爲依據,不拘泥於教材,強調以能力和教育價值立意,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本地實際和環境問題,考試涉及的內容比較廣,信息量大。因此,上好總複習課,提高複習質量,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複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中,複習課卻顯得枯燥無味,令教師頭痛,也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複習內容簡單重複,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複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就生物複習課來說,只要堅持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潛心設計,努力使“重複”變爲生動積極的'“再現”,同樣可以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所以,我重在讓學生自已將知識梳理,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提高整合度,使學生在複習本章內容時能形成知識體系。經過這樣的歸納,使學生所學的學科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從而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設計練習時,題型的選擇上要側重於有辯析作用的“選擇題”。練習的設計還可以抓住學生常見的一些錯誤設計練習,這樣針對性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生物複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既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加深理解,系統掌握,全面提高,綜合運用,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中溫故而知新,就能收到理想的複習效果。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9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這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然後在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結合20xx年的生物會考試卷,我覺得就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好生物教育教學工作。

一、明確教學目標

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對象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矗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儲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向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

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取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爲指導。

二、夯實教學知識。

會考知識點比較簡單,比較全面。這要求我們在平時授課的時候,對於每一個知識點老師都要把握好,概念明確,條例清晰。比如20xx年國中生物會考試卷第44題關於人體肺泡處氣體交換後的血液變化。第48題人體尿液構成的兩個過程,重吸收作用發生的主要場所等等。這些知識點都是教材中重難點,假如老師在一開始授課就沒有講清楚,或者學生沒有認真聽,這個知識就會出現混淆。那麼在備課的時候老師就要注重授課方式,是自己講?還是學生先學?是對照課本?還是運用模型?是用傳統的講課模式?還是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都要老師自己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選取一種比較適合的方法。當然任何一種方法都能夠把課上下去,但效果是不同的。

三、注重聯繫實際

國中生物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獲取關於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應用。生物學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應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很好地貫徹這一認識事物的規律。即在傳授書本理論知識時,要和客觀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運應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在平時選取一些聯繫實際的小材料,恰當地利用到教學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引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識。例如,講“人的性別遺傳”時,引用一則消息:“英國北部有個女兒村,該村婦女所生的孩子全爲女孩,這是什麼原因呢?”學生們聽後,懷着極大的興趣想明白生男生女的奧祕。這樣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講“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時,給學生補充了一則短文“達爾文的遺憾”,在短文中敘述達爾文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和表姐瑪麗結婚。近親結婚,禍及子孫。聰明的達爾文和美麗動人的瑪麗生下了十個孩子,個個體弱多病,有三個很小就夭折了,其餘的七個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玻聽後,學生們對近親結婚的嚴重

後果有了深刻的印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進而也增強了學生對我國婚姻法中禁止近親結婚好處的認識。這些資料使學生對生物課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下很多學生都在用心討論,立志學好生物課,爲解決我們人類所面臨的一些重大難題做好準備。

在會考試卷第55題的血常規檢驗報告單,在學生明白血液組成成分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簡單決定血常規變化,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血液這部分知識理解。

四、加強情感教育

在生物課教學中,除了挖掘教材中的資料外,還應適當的完善學生的人格,加強學生的社會職責感。爲了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講“環境保護”時,介紹全世界約15億人飲用被污染的水,約1000萬人死於水污染,每一天約有800人因呼吸污染的空氣而早亡因毀林,每年至少有一種鳥和哺乳動物或植物滅絕。從事例中,學生們深刻地認識到破壞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嚴重後果,由此喚醒並增強

學生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社會職責感。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裝修已是農村、城市人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殊不知,它在帶給人們舒適享受的同時,對人身的健康造成了損害,因室內裝修造成癌變時有發生。教師可根據這種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其原理何在?經師生一同討論分析,得知:由於現代裝修材料中內含超多的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使人體中的某些細胞發生癌變。因此,新裝修的居室,不宜居住,務必經過長時間的通風才行。學生透過討論增強了生活常識。每年還應在“國際環境日”、“愛鳥周”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這樣就將生物學的相關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和環保意識。

五、訓練常規實驗技能

由應試教育轉軌於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潛力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培養途徑主要是透過生物實驗來實現的。國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潛力、實驗操作潛力、分析實驗現象潛力、實驗設計潛力、綜合應用潛力。因此,組織好實驗教學有着相當重要的作用。

今年暑假大家都做了20xx年的生物會考試卷。每年的會考題目其實就是下一輪考察的方向標,由於國中生物的地位因素,所以大部分老師都抱着我只要把知識點“灌”下去的態度進行日常教學,尤其是對於實驗部分得知識,但是在今年的試卷中有關實驗部分就佔了15分,主要是考察了實驗設計的原理(第75題)、顯微鏡的使用(第72題)、裝片的製作(第74題)、氣孔的觀察(第71題)、食物的鑑定(第73題)、畫細胞結構圖(第81題)、實驗結果的總結(第82題),不難看出生物實驗在今後教學中的重要性。

作爲一名一線的生物教師,對於實驗課的開展總感覺有些頭疼。因爲很多狀況是,在教室上課時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以及課堂紀律都很能協調,但是一進入實驗室,學生立即像撒繮的野馬,任你老師說什麼他都不願意將眼神對着你,實驗室也無法安靜下來,這其實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驅使着就應是一個好事,但是這時候學生可能對桌子上的儀器叫什麼名字,該如何正確使用還不清楚呢。今年上半年我們組安排《徒手切片及觀察》實驗,出現了幾乎每節課都有玻璃實驗儀器損壞現象,尤其是幾節實驗課連上,中間沒有時間挨個檢查時,狀況更加嚴重。所以很多時候老師都不願意去實驗室組織教學。

我覺得,實驗教學的開展,要用心利用班級成員,加強組織紀律教育,預習實驗知識,熟悉實驗過程,要有實事求是和探索精神,要關心愛護教學儀器,節省實驗材料。例如:“觀察蚯蚓”的實驗,在實驗課開始時,可聯繫生活實際,設問:夏天大雨之後,蚯蚓爲什麼會爬到地面上來?蚯蚓通常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蚯蚓是怎樣運動的?你能辨別蚯蚓的前後端嗎?依據是什麼?蚯蚓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與生活環境相適應透過幾句問話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索興趣,他們做起實驗就格外認真,觀察就個性細緻。再比如會考試卷上的第75題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的實驗,這個實驗是個對照實驗,在實驗前,就務必讓學生了解實驗過程,自主的設計實驗,老師用心參與指導。實驗過程中重點指導每一個小組的一個成員,然後再讓他去指導其他成員。這樣學生掌握較快,老師又能夠掌控全班。

總之,國中生物學教學要求我們老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學習,提高生物素養,圍繞着這個目標,我們用心思考,尋找更好的方法,讓學生在生物的舞臺上有着更精彩的表演。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0

國中生物雖然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科理科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對理科的學習興趣和理科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認識到這一點筆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非常注意從教學方法的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進行培養

1、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開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爲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課的導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開課激趣激疑,激活學生的“動情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可採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着強烈的探究慾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2、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

(1)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

學習遊戲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人類傳染病的種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常見的一些傳染病作如下歸類:呼吸道傳染病:拜拜飛馬流星拳(百日咳、白喉、肺結核、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消化道傳染病:雞傷病系二蟲(脊髓灰質炎、傷寒、病毒性肝炎、蛔蟲病、蟯蟲病)血液傳染病:瘧疾流出黑絲蟲(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出血熱、絲蟲病、)體表傳染病:沙眼疥瘡癬,炭(炭疽病)破(破傷風)血吸與狂犬。這樣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很快就能記住了。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佈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灰質和白質、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麼枝節就可比喻爲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爲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爲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爲髓鞘,那麼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梳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爲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慾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後,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把上述實際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行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於哪一種傳染病?是由什麼病原體引起的?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啓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職圖將其總結爲“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循環”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爲:“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麼學”、學什麼“。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於形成學習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1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求實——紮實嚴謹,聯繫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活——方法科學、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求新——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求實、求活、求新”三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有機的統一體。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2

近段時間,我時時瀏覽老師們網上的工作室,老師們的工作室裏真是資源豐富,有很多好的教案、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操作方法,有個人的教學反思、教學經驗總結,以及每位老師的點評等。我都是認真的`閱讀,收穫很大。特別是看到每位老師的教學反思,觸動很大,反思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工作態度,只有不斷的實踐、反思、在實踐,才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思路,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高效課堂才能實現。看來網絡教研打開了交流窗口,教師的工作室就是一個交流平臺,可以使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熱心研討,形成了平等、合作、開放的教研氛圍,在敘寫、反思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能力得到提升,智慧得到昇華。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3

在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爲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國中生物科學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爲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爲教學的依賴。我認爲,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爲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爲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爲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爲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4

生物學作爲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然後在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結合20xx年的生物會考試卷,我覺得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做好生物教育教學工作。

一、明確教學目標

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對象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爲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爲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爲中心思想。

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爲指導。

二、夯實教學知識。

會考知識點比較簡單,比較全面。這要求我們在平時授課的時候,對於每一個知識點老師都要把握好,概念明確,條例清晰。比如20xx年國中生物會考試卷第44題關於人體肺泡處氣體交換後的血液變化。第48題人體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重吸收作用發生的主要場所等等。這些知識點都是教材中重難點,假如老師在一開始授課就沒有講清楚,或者學生沒有認真聽,這個知識就會出現混淆。那麼在備課的時候老師就要注重授課方式,是自己講?還是學生先學?是對照課本?還是運用模型?是用傳統的講課模式?還是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都要老師自己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選擇一種比較適合的方法。當然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把課上下去,但效果是不同的。

三、注重聯繫實際

國中生物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獲取關於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應用。生物學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很好地貫徹這一認識事物的規律。即在傳授書本理論知識時,要和客觀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運應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平時選擇一些聯繫實際的小材料,恰當地利用到教學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引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識。例如,講“人的性別遺傳”時,引用一則消息:“英國北部有個女兒村,該村婦女所生的孩子全爲女孩,這是什麼原因呢?”學生們聽後,懷着極大的`興趣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奧祕。這樣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講“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時,給學生補充了一則短文“達爾文的遺憾”,在短文中敘述達爾文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和表姐瑪麗結婚。近親結婚,禍及子孫。聰明的達爾文和美麗動人的瑪麗生下了十個孩子,個個體弱多病,有三個很小就夭折了,其餘的七個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聽後,學生們對近親結婚的嚴重後果有了深刻的印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進而也增強了學生對我國婚姻法中禁止近親結婚意義的認識。這些資料使學生對生物課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下很多學生都在積極討論,立志學好生物課,爲解決我們人類所面臨的一些重大難題做好準備。

在會考試卷第55題的血常規檢驗報告單,在學生知道血液組成成分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判斷血常規變化,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血液這部分知識理解。

四、加強情感教育

在生物課教學中,除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外,還應適當的完善學生的人格,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爲了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講“環境保護”時,介紹全世界約15億人飲用被污染的水,約1000萬人死於水污染,每天約有800人因呼吸污染的空氣而早亡??因毀林,每年至少有一種鳥和哺乳動物或植物滅絕。從事例中,學生們深刻地認識到破壞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嚴重後果,由此喚醒並增強學生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裝修已是農村、城市人司空見慣的現象。可是殊不知,它在帶給人們舒適享受的同時,對人身的健康造成了損害,因室內裝修造成癌變時有發生。教師可根據這種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其原理何在?經師生一同討論分析,得知:由於現代裝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使人體中的某些細胞發生癌變。因此,新裝修的居室,不宜居住,必須經過長時間的通風才行。學生通過討論增強了生活常識。每年還應在“國際環境日”、“愛鳥周”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這樣就將生物學的相關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環保意識。

五、訓練常規實驗技能

由應試教育轉軌於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能力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培養途徑主要是通過生物實驗來實現的。國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因此,組織好實驗教學有着相當重要的作用。

今年暑假大家都做了20xx年的生物會考試卷。每年的會考題目其實就是下一輪考察的方向標,由於國中生物的地位因素,所以大部分老師都抱着我只要把知識點“灌”下去的態度進行日常教學,尤其是對於實驗部分得知識,但是在今年的試卷中有關實驗部分就佔了15分,主要是考察了實驗設計的原理(第75題)、顯微鏡的使用(第72題)、裝片的製作(第74題)、氣孔的觀察(第71題)、食物的鑑定(第73題)、畫細胞結構圖(第81題)、實驗結果的總結(第82題),不難看出生物實驗在今後教學中的重要性。

作爲一名一線的生物教師,對於實驗課的開展總感覺有些頭疼。因爲很多情況是,在教室上課時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以及課堂紀律都很能協調,但是一進入實驗室,學生立即像撒繮的野馬,任你老師說什麼他都不願意將眼神對着你,實驗室也無法安靜下來,這其實是孩子的好奇心在驅使着應該是一個好事,但是這時候學生可能對桌子上的儀器叫什麼名字,該如何正確使用還不清楚呢。今年上半年我們組安排《徒手切片及觀察》實驗,出現了幾乎每節課都有玻璃實驗儀器損壞現象,尤其是幾節實驗課連上,中間沒有時間挨個檢查時,情況更加嚴重。所以很多時候老師都不願意去實驗室組織教學。

我覺得,實驗教學的開展,要積極利用班級成員,加強組織紀律教育,預習實驗知識,熟悉實驗過程,要有實事求是和探索精神,要關心愛護教學儀器,節省實驗材料。例如:“觀察蚯蚓”的實驗,在實驗課開始時,可聯繫生活實際,設問:夏天大雨之後,蚯蚓爲什麼會爬到地面上來?蚯蚓通常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蚯蚓是怎樣運動的?你能辨別蚯蚓的前後端嗎?依據是什麼?蚯蚓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與生活環境相適應?通過幾句問話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索興趣,他們做起實驗就格外認真,觀察就特別細緻。再比如會考試卷上的第75題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的實驗,這個實驗是個對照實驗,在實驗前,就必須讓學生了解實驗過程,自主的設計實驗,老師積極參與指導。實驗過程中重點指導每一個小組的一個成員,然後再讓他去指導其他成員。這樣學生掌握較快,老師又可以掌控全班。

總之,國中生物學教學要求我們老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學習,提高生物素養,圍繞着這個目標,我們積極思考,尋找更好的方法,讓學生在生物的舞臺上有着更精彩的表演。

國中生物教學反思15

1.對教學模式的思考

我們在本學期積極開展了“團隊合作,互學共進”的教學模式的探討。我們也在積極地進行嘗試。這種模式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學習習慣、動手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模式的探討過程中也有疑惑。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才能總結出適合自己本校的高效的教學模式。

2.自我反思:

自己在執教本節課的過程中,反覆地出現在自己腦海中的問題是,課設計的很好,卻總是上不出預想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自己也有這樣的感覺,卻總也找不到出路。自己也思考了很多,但通過讀於漪老師的《歲月如歌》,自己豁然開朗。於漪老師說:教師要學會用語言“粘”住學生。讓我很受啓發。這是我今後自己一直努力奮鬥的目標和方向。想要做到這一點,自己首先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要有發現學生有點的眼睛。從點滴做起。

(2)學會評價學生。先學習優秀教師的評價語言,之後找適當的場合用於自己的課堂。相信習慣成自然。

(3)用語言“粘”住學生。自己儘自己的努力,組織好課堂的語言,達到語言的高效。

3.對教材的重新思考

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總結呼吸作用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困難,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對課的設計。爲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學生自己選擇實驗的材料,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選材的過程中,三個實驗的材料不一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將這三個實驗聯繫在一起進行總結。

於是,我重新思考:教材爲什麼在三個實驗中會選擇萌發的種子?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用萌發的種子,是告訴學生,種子的萌發的過程,是一項生理活動。對理解生命活動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三個實驗爲什麼均用,是充分地考慮了七年級學生的特點,便於他們歸納總結規律。

如果我們想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改進。那麼,首先就應做到三個實驗的選材應該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