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生物1.99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

一、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

1、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們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屬於生物圈中的生產者

2、消費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爲食物,通過消耗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

1、植食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爲食的消費者,如兔、牛等

(2)類型

1、肉食動物:以其他動物爲食的消費者,如狼、獅等

2、雜食動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費者,如棕熊等。

二、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有複雜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這種營養聯繫形成食物鏈。

(2)組成: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

(3)動物的作用:在食物鏈中,動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爲食,同時也可能成爲其他動物的食物,是食物鏈結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多條食物鏈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形成食物網。

2、生物種羣的數量變化:由於生物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關係,使各種生物種羣的數量趨於平衡。

三、動物對環境的影響

1、動物與環境的關係: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動物對植物生活影響:

(1)積極影響: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促進植物的繁殖和分佈。

(2)不良影響:如:浮游動物大量繁殖時,引起水體透光程度降低,影響浮游植物的分佈和光合作用;蝗蟲和害鼠危害農作物。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2

1、孢子植物有

(1)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

(2)苔蘚植物:有假根,有莖葉的分化

(3)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

2、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

3、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相同點:都有種皮和胚 不同點:菜豆種子無胚乳,玉米種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種子營養物質由胚乳提供,無胚乳的種子營養物質由子葉提供

4、裸子植物的特徵:種子裸露,外面無保護它的果皮;被子植物的特徵:種子外面有果皮保護,種子被包在果實之中,免受外界環境的危害,更加適應陸地生活

5、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籽粒飽滿,胚結構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種子

6、種子的萌發過程: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給胚芽、胚軸、胚根→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7、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枝條由芽發育成

8、植株生長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9、花的主要結構:雄蕊、雌蕊(必不可少),花要結出果實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過程

10、受精完成後,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3

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動物和微生物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方式

一、運動的意義

一方面尋找和攝取食物,遷移到適宜自身生活的棲息場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敵的危害。

二、動物運動的方式

1、動物在水中的運動方式:水中生活的動物種類多、數量大,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如水母的漂浮運動和倒退運動;草履蟲、海龜的划水運動;蛙的游泳等。

2、動物在陸地的運動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動,使身體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等。1爬行:這種運動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縮或者附肢的運動把貼近地面的身體推向前進。

2行走: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四肢比較發達,可以將身體支撐起來,並通過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後○

蹬使整個身體向前運動。如貓、狗、大象、馬。

3奔跑:是指當行走速度加快時,在某一瞬間四肢都會離開地面,身體騰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

羚羊、斑馬等大多數哺乳動物,還有一些鳥類如駝鳥。(區分行走和奔跑的關鍵在於四肢

是否同時離開地面,身體騰空。)

4跳躍: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具有發達的後肢或後足,依靠彈跳使身體騰空運動。如蝗蟲、青蛙、○

袋鼠、山雀等。袋鼠前肢短小,後肢特別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後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爲第五條腿。

蠕動:一些無脊椎動物沒有附肢靠蠕動進行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比較緩慢。如蚯蚓。6、攀援:指生活在樹林中,營樹棲生活的一些哺乳動物。如猴子、猩猩等。3、動物在空中的運動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動,進行滑翔和鼓翼飛行。

滑翔:一些大型鳥類雙翅左右伸展不動,身體從某高處向前下方飄行,好像滑雪一樣順坡而下的飛

行方式,是一種省力的運動方式。

鼓翼飛行:依靠雙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動空氣而獲得上升和前進的動力。

第二節動物運動的形成

一、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1、組成: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兩部分組成。2、功能:具有支持、保護和運動的作用。

(1)關節面:由關節頭和關節窩構成,上面覆蓋着關節軟骨。關節的結構(2)關節囊:由結締組織膜構成,其內壁可分泌滑液。(3)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能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關節軟骨作用:有彈性,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脫臼:關節頭由關節窩中滑脫出來的現象。

第2節動物運動的形成

一、骨骼

1、概念:人體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

中軸骨:位於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顱骨、椎骨、肋骨和胸骨。2、分類附肢骨:位於骨骼外圍部分,包括肢骨和帶骨兩部分。肢骨構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帶骨

連接四肢和軀幹。

二、骨骼肌

1、組成: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2、分類:頭頸肌、軀幹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參與運動,維持人體形態、保護內臟器官、參與呼吸和排便、表達情感、維持體溫等。三、軀體運動的形成

1、形成:運動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以骨爲槓桿、關節爲支點、骨骼肌收縮爲動力形成運動。

2、調控:骨骼肌的收縮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3、肌肉在運動中的協作

(1)任何一個運動都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羣共同完成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於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同時處於收

縮狀態)

第1節先天性行爲和後天學習行爲

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一、先天性行爲

1)概念: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不依賴於個體生活的經驗,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行爲,又叫本能行爲。

2)特點:所有動物都具有先天性行爲,○2是動物出生後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應。

3)舉例:蜜蜂採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哺乳動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爲:

1)概念:動物在後天生活過程中,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爲,稱後天學習行爲。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2)意義: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作出有利於生存的反應。

3)特點:大多數動物都具有學習行爲,不同動物的學習行爲有較大的差異。

2最簡單的學習行爲是一種習慣化,當同一刺激重複發生和連續多次作用於一隻動物時,○

該動物對這一刺激的反應就逐漸減弱直到消失。

第2節動物行爲的主要類型

一、動物行爲的分類

1、根據行爲的發生分爲:先天性的本能行爲和後天性的學習行爲。

2、根據行爲的功能分爲:取食行爲、領域行爲、攻擊行爲、防禦行爲、繁殖行爲、節律行爲和社羣行爲。

二、動物行爲的主要類型

1、取食行爲:動物不斷從外界獲取食物而生存的行爲。

特點:動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種多樣。

2、領域行爲:動物爲保衛自己的領域而發生的行爲。

特點:領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2領域沒有明確的界限,但領域佔有者卻熟知它的邊界。○

3動物常用姿態、氣味、鳴叫等方式來警告周圍的動物,保衛自己的領域。○

3、攻擊行爲: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於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生相互攻擊或爭鬥。

特點:雙方的身體很少受到致命傷害。

4、防禦行爲:不同種類動物之間爲保護自己、防避敵害的行爲。

特點: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鮮豔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難聞的氣味。

2擬態:尺蠖靜止不動時,形狀像樹枝。○

3保護色:比目魚、變色龍等動物身體顏色能隨環境顏色的變化而改變。○

5、繁殖行爲: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爲。

包括:雌雄兩性動物的識別、佔有繁殖的空間、求偶、孵卵以及對後代的撫育等。6、節律行爲:動物有許多週期性的、有節律的行爲。

舉例:生活在海灘上的動物的潮汐節律行爲;蝶、蛾類的日節律行爲;人類和靈長類動物

雌性個體的月節律行爲;動物的換、遷徙等年節律行爲。生物鐘:是動物體內以生物化學反應爲基礎的複雜機制。

7、社羣行爲:羣居生活的動物,各成員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生活所表現出的一系列行爲。

⑴特點:營羣體生活的各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羣體間還形成不同的優勢等級等。(由於受到食物、水源等特定環境因素的吸引而聚集形成的動物羣體,各成員間無明確分工,也不需要合作,是簡單的聚羣,則無社羣行爲,如成羣的蝗蟲等。)

第3節動物行爲的研究1、在野外的自然狀態下,實地觀察動物的各種行爲,這種研究方法就是觀察法。2、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都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響,然後再觀察研究動物的行爲,這些研究方法都是實驗法。

3、法布爾研究昆蟲用的方法主要是觀察法。4、費裏施對蜜蜂色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法。

5、廷伯根對銀鷗幼雛求食行爲的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法。6、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爲的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法。7、實驗法和觀察法的區別與聯繫

主要目標區別方法程序材料處理聯繫觀察法描述動物的行爲表現藉助器具直接觀察對動物不施加影響實驗法說明行爲發生或變化實驗處理後再觀察對動物施加影響實驗法以觀察爲基礎第17章第1節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

1、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們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屬於生物圈中的生產者2、消費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爲食物,通過消耗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

植食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爲食的消費者,如兔、牛等(2)類型○2肉食動物:以其他動物爲食的消費者,如狼、獅等

○3雜食動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費者,如棕熊等。

二、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有複雜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這種營養聯繫形

成食物鏈。

(2)組成: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

(3)動物的作用:在食物鏈中,動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爲食,同時也可能成爲其他動物的

食物,是食物鏈結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多條食物鏈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形成食物網。

3、生物種羣的數量變化:由於生物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關係,使各種生物種羣的數量趨於平衡。

三、動物對環境的影響

1、動物與環境的關係: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動物對植物生活影響:

(1)積極影響: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促進植物的繁殖和分佈。

(2)不良影響:如:浮游動物大量繁殖時,引起水體透光程度降低,影響浮游植物的分佈和光合

作用;蝗蟲和害鼠危害農作物。

第2節我國的動物資源

一、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動物與人類生活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動物。

二、我國的動物種類和珍稀動物

1、動物種類:據統計,我國的脊椎動物有6300多種,佔世界動物種類總數的14%,其中哺乳有450多種,鳥類有1200多種,爬行類有300多種,兩棲類200多種,魚類有3000多種。2、珍稀動物:我國有許多聞名世界的特產珍稀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白脣鹿、白鰭豚、褐馬雞、黑頸鶴、揚子鱷、大鯢、白鱘、中華鱘等。三、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

1、人類活動對動物資源的影響: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生態破壞,使動物物種的滅絕速度逐漸加快。據估計,鳥類和哺乳類在1600~1700年期間,大約每100年滅絕一種;在1850!1950年期間,大約每10年滅絕一種;20世紀後期以來,每3年就有兩種鳥類滅絕。

2、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新疆虎、野馬在我國境內已經絕跡,大熊貓、金絲猴、野駱駝等野生動物的分佈區域明顯減小,個體數量驟減或處於瀕臨滅絕狀態。長江中特有的白鰭豚已經成爲我國最稀少的瀕危動物之一。

第3節我國動物資源的保護一、動物的多樣性

1、內容: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2、關係:遺傳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爲不同種類的動物提供了各自的棲息環境。

3、保護措施:要在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環境三個層次上加以保護。二、動物多樣性的保護

1、就地保護:爲保護動物多樣性和珍稀野生動物資源,把包括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區域劃

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護了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

(2)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

2、易地保護:把野生動物從棲息環境中移到瀕危動物繁育中心等地,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繁殖管理,然後向已絕滅的原有分佈區實施“再引入”,以恢復野生種羣。

(2)原因:棲息環境不復存在、種羣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

(3)意義:作爲就地保護的補充措施,爲行將滅絕的動物提供最後的生存機會。三、法制教育的管理

我國相繼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文件。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

1、概念:生物圈中,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2、種類:

(1)單細胞微生物:如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藍藻等。(2)多細胞微生物:如各種黴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沒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如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等。二、微生物的生活1、代謝類型

(1)腐生:有些細菌和真菌能夠分解枯枝落葉、動物屍體和糞便等中的有機物,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營養方式。

作用:把複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非生物環境,供綠色植物再利用,屬於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對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寄生:一些細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體的體內或體表,並從這些生物體獲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營養方式。

作用:在生態系統中,寄生性微生物發球消費者。

(3)自養型微生物:有此致微生物像植物一樣,能夠利用光能或化學能將無機物轉變成儲能

的有機物,滿足自身對營養物質的需要。

作用:發球生態系統的生產者。2、生長特點:生長繁殖速度極快。

3、作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特點以及極快的繁殖速度,使它們成爲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尤其腐生

性微生物工程作爲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第2節微物生與人類關係一、微生物與食品

1、酵母菌:是一類單細胞真菌,廣泛用於食品和發酵工業。如烤制面包或蒸鏝頭、釀酒等。2、醋酸菌:用於釀醋。

3、乳酸菌:用於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時,乳酸菌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分解糖類產生乳酸。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靈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製藥。二、微生物與疾病

1、寄生在人體表面或體內,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種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體內的淋巴細胞中,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於食用了被痢疾桿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質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黃麴黴產生的黃麴黴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蠅蕈、毒

粉褶菌等,被誤食後會使人、畜中毒。三、微生物與醫藥

1、提供維生素:多數酵母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提供醫藥用。

2、抗生素:青黴素和頭孢素是相應的真菌產生的抗生素;鏈黴素、金黴素、卡那黴素和慶大黴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線菌產生的。四、微生物的應用前景

1、氨基酸、有機酸、酶製劑、菌肥和農藥生產方面得到應用。2、生產沼氣;利用秸杆、糞便和產甲烷細菌等產生沼氣。

3、用於基因工程:涌過基因工程用微生物產胰島素、乙肝疫苗、干擾素等。4、生產動植物產品;今後可由微生物大量生產動植物產品。5、在採油、冶金、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4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爲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按生活環境分爲陸地生活動物、水中生活動物和空中生活動物。

2、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①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蟲;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

3、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魚是:青魚、鰱魚、草魚和鱅魚。

5、魚是較低等的脊椎動物。

6、魚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減少游泳阻力,適於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幹部和尾部。

8、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_軀幹部_和尾鰭_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背鰭、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9、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10、魚鰓爲鮮紅色,因爲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12、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後由鰓蓋後緣(鰓孔)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_氧氣_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魚類的主要特徵有:適於_水_中生活;體表被_鱗片_;用_鰓_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_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4、海馬是魚類,鯨、海豚、海豹是哺乳動物,龜、海龜是爬行動物。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5

1,病原體:引起某種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即患者

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羣

3,預防措施:切斷傳染源(隔離,治療);切斷傳播途徑(衛生,消毒);保護易感人羣(鍛鍊,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4,非特異性免疫;生來就有的,可針對多種病原體,由第一第二道防線構成,包括皮膚,粘膜,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特異性免疫;後天形成的,一種抗體只針對一種抗原,指人在體的第三道防線,在病原體侵入時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消滅抗原。

5,抗原一般是外來的物質,抗體是自己產生消滅抗原的。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6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變異的原因及類型:

(1)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可遺傳的變異。如:用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甜菜染色體加倍。

(2)單純由環境因素髮生變化引起的變異,不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如:美容院裏做的雙眼皮;小時候因外傷臉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

人工選育(生物變異)、雜交育種(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4、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5、被譽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與野生稻雜交。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7

第一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爲例說明。

分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併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8

1,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被稱爲“綠色水庫”的是森林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的整體。它包括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3,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4,生物與生物的關係:捕食關係(吃與被吃的關係)、競爭關係(爭奪食物、空間等)、合作關係。

5,食物鏈:起點是一定是生產者(植物)。終點是消費者(動物)。食物鏈中的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9

1、腔腸動物(主要是水螅、水母、珊瑚蟲、海葵)的主要特徵: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2、線形動物(主要有渦蟲、絛蟲、血吸蟲)的特徵:身體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3、線形動物(主要有蛔蟲、線蟲)的特徵: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4、環節動物(主要有蚯蚓、沙蠶、蛭):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和疣足輔助運動;

5、軟體動物(主要有河蚌、扇貝、蝸牛、烏賊)的特徵: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6、節肢動物(主要有蝗蟲、蜘蛛、蝦)的特徵: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7、魚的主要特徵: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

動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8、兩棲動物的特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

9、爬行動物的特徵: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10、鳥的主要特徵: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鳥卵的結構有:卵殼和卵殼膜(保護卵);卵黃和卵白(爲胚胎髮育提供營養);胚盤(胚胎髮育的場所)

11、區分恆溫動物:體溫不隨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12、哺乳動物的特徵: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0

1,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

2,平時爲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糖類

3,參與構建和修復細胞的是蛋白質,因此處於生長髮育期及處於術後康復期的人應該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4,不是細胞的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是維持某些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的是維生素

5,缺維生素A 得夜盲症(傍晚看不清東西),應多補充玉米、胡蘿蔔、深色蔬菜

缺維生素B 得腳氣病

缺維生素C 得壞血病(牙齦出血),應多吃新鮮的果蔬

缺維生素D 得佝僂病、骨質疏鬆症(夜盲A腳氣B壞血C佝僂D)

6,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能把脂肪變成脂肪微粒,促進對脂肪的消化

7、糖類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腸;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酶(萬能消化液),因此三大營養物質的主要消化場所是小腸。

8、男性主要生殖器官: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子宮:胚胎髮育的場所 輸卵管:精子、卵細胞相遇形成受精卵的場所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1

1、生物分類

概念: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爲種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羣的形態結構和

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依據: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目的:弄清不同類羣之間的親緣關係和進化關係

意義: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生物,瞭解各種生物在生物界中所佔的地位及其進化的途徑和過程。

2、植物所屬類羣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是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對植物進行分類主要觀察其形態結構,如被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花、果實、種子是被子植物分類最重要的依據。

3、動物根據有無脊柱分爲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由簡單到複雜順序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羣有: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4、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種是分類的最基本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係是最密切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但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徵越少,親緣關係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而共同特徵越多5、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係:

(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多樣性。

(2)基因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基因多樣性決定種類多樣性,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6、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爲“裸子植物的故鄉”。

7、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因此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8、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家養動物、栽培植物和野生親緣種的基因多樣性十分豐富,爲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9、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典型實例:

美國引進我國的野生大豆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

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產量很高的雜交水稻新品種。

10、生態系統包括類型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1、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的,這些個體的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每種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並且與其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繫。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絕滅,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因此,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11、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生態環境的改變和破壞;掠奪式的開發和利用;環境污染;外來物種的影響12、被稱爲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銀杉;被稱爲中生代動物的“活化石”的是揚子鱷;中國鴿子樹(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3、爲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人們把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就是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爲有效的措施。我國現已建成許多保護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和保護珍稀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區。

14、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基因庫”,能夠保護許多物種和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爲開發生物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護區是“活的自然博物館”,是向人們普及生物學知識和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

15、人們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的保護和管理;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庫(植物的種子庫、動物的精子庫)以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16、爲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相繼頒佈的法律和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我國還是最先加入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作爲一名公民,在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方面,應當如何做?

人人都來植樹造林;開展愛鳥周活動;人人都來消滅白色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木等。

17、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不同種生物及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的差異,歸根結底是基因組成有差別。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18、自由運動是動物區別於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徵之一。動物的運動具有一定的結構基礎。19、各種生物類羣常見代表生物

生物分類

生物分類的概念: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把生物

劃分爲種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羣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生物分類的依據: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目的:以弄清不同類羣之間的親緣關係和進化關係

意義: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護生物,瞭解各種生物在生物界中所佔的地位及其進化的途徑和過程。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種

植物分類

植物分類的依據:是依據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的形態結構特點進行分類的。但是以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作爲主要依據。因爲花、果實、種子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出現的比較晚、生存時間較短、受環境的影響較小、其形態結構較穩定植物分類

植物所屬類羣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是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類植物:水綿、衣藻、海帶;苔蘚植物:葫蘆蘚蕨類植物:腎蕨

裸子植物:油松、側柏、水杉單子葉植物:玉米

雙子葉植物:向日葵、花生、大豆動物分類

是根據其外部形態結構特徵、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特徵進行分類的。並結合其生活習性和地理分佈進行分類。動物根據有無脊柱分爲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由簡單到複雜順序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羣有: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動物分類脊椎動物

魚類:鯽魚、帶魚、鯊魚、海馬、中華鱘、四大家魚兩棲類:青蛙、蟾蜍、娃娃魚(大鯢)、蠑螈爬行類:蜥蜴、壁虎、龜、蛇、揚子鱷鳥類:家鴿、貓頭鷹、鴕鳥、野雞、企鵝哺乳類:家兔、貓、狗、蝙蝠、鯨魚、海豚動物分類無脊椎動物

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

腔腸動物: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蟲、水母扁形動物:渦蟲線形動物:蛔蟲

軟體動物:河蚌、蝸牛、烏賊、田螺、鮑魚、貝類、魷魚環節動物:蚯蚓、水蛭、沙蠶

節肢動物(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蝗蟲、對蝦、蜘蛛、蜈蚣棘皮動物:海星其他生物分類細菌

球菌:肺炎雙球菌桿菌:結核桿菌螺旋菌:鉤端螺旋菌其他生物分類真菌

酵母菌:啤酒酵母菌黴菌:麴黴或青黴注意

1、分類級別越大,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越高,親緣關係越近;反之,分類級別越高,生物之間相似程度越低,親緣關係越遠。

2、分類單位越小,類羣就越小,所含物種越少;分類單位越大,類羣就越大,所含物種越多。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2

1,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腎臟

2,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構成

3,尿液的形成包括兩個連續的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出現血尿、蛋白尿說明腎小球病變;尿多、糖尿病說明腎小管病變

5,尿液的成分:水、無機鹽、尿素

6,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

7,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構成;要發生反射活動,反射弧必須完整無缺

8,簡單反射:生下來就有得先天性反射,神經中樞是脊髓

複雜反射:經過後天經驗積累形成的反射,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

9,視網膜:可以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是視覺反射的感受器,視覺在大腦皮層形成

耳蝸:可以感受聲音信息,是聽覺反射的感受器,聽覺在大腦皮層形成

近視眼的成因:晶狀體過度變凸使物象落在視網膜前方

糾正:配戴凹透鏡

10,生長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得侏儒症,過多得巨人症;甲狀腺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得呆小症,過多得甲亢;胰島素分泌不足得糖尿病,胰島素可降低血糖濃度,治療糖尿病可通過注射胰島素

11,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同時也受激素的調節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3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動物的分類:根據動物體有無脊柱可分爲:脊椎動物第一節水中生活的動物

魚無脊椎動物體形:梭形

體表:鱗片;分泌黏液

體色:腹白背暗(保護色)身體分佈:頭、軀幹、尾

感覺器官: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運動器官:鰭:尾(控制並保持前進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軀幹(產生前進的動力)整體起協調作用

呼吸:鰓,鰓絲(內佈滿細血管,有利於氣體交換)口與鰓蓋交替張合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靠鰭游泳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用鰓在水中呼吸。魚不能離不開水的原因:

其呼吸器官是鰓,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死亡。

四大家魚是:草魚、青魚、鰱魚、鱅魚

模擬實驗:科學研究過程中,在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做實驗時,就可以用模仿實驗某一對象製作模型,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某些條件來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就叫模擬實驗。

第二節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陸地動物適應陸地環境的形態結構特徵:(1)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鱗、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陸地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有專門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陸地生活的動物還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發達]⑵蚯蚓:

生活環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間出來活動。食性:枯枝落葉、垃圾

運動:1身體分爲許多體節(可運動靈活),環帶上的肌肉(收縮),可帶動剛運動。

呼吸:靠體表皮膚(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氣進入進入體壁的細血管到達蚯蚓全身⑶兔子

體表被(保溫),用肺呼吸,心臟4腔;血液循環路線分爲肺循環和體循環兩條路線,輸送氧氣的能力強,分解有機物快,產生的能量多,體溫恆定,食性:植物

消化:牙齒有門齒、臼齒盲腸發達:可以貯藏大量的纖維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適應。神經:神經系統發達調節體溫(大腦發達、神經佈滿全身)生殖:胎生、哺乳(後代成活率高)運動:跳躍(後退比前腿發達)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體表被;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完整分隔的四腔;體溫恆定;大腦發達;多爲胎生、哺乳。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徵。陸地中生活的動物所要的基本條件是:水份、充足的食物、隱藏地。變溫動物和恆溫的區別:

哺乳類和鳥類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它們都是恆溫動物。其他動物的體溫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屬於變溫動物。第三節空中飛行的動物

⑴鳥類適於空中飛翔生活的結構特徵(1)外型:流線型或梭型結構(2)有翅(翼):羽、翅膀展開利於飛行(3):胸肌發達

(4)骨輕,長骨中空,有利減輕體重

(5)角質喙,無牙,直腸短,直接排出糞便

(6)肺,氣囊(輔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進行雙重呼吸

(7)心臟4腔,輸送氧的能力增強,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體循環和肺循環完全分開,體溫高恆定,42度左右。(8)小腦和神經系發達

(9)沒有膀胱,不貯存糞便,減輕體重

各種動物的特徵(還有些見最後)

(1)節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

(2)兩棲動物門: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膚呼吸。變態發育,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輔助呼吸作用,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體溫不恆定

(3)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如海葵、海蟄、珊瑚蟲)

(4)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身體(如烏賊、章魚、扇貝、蛾螺等)(5)甲殼動物:有堅硬外殼(水蚤、蝦、蟹)

(6)環節動物:身體由環狀體節構成(如沙蠶、水蛭、蚯蚓等)第二章動物的運動與行爲第一節動物的運動

⑴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由骨骼(骨和關節)和肌肉組成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

結構: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運動的產生過程:受刺激收縮,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會牽動骨頭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關節囊關節關節頭關節

關節的結構圖:如上圖

關節軟骨作用:有彈性,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關節面由: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軟骨組成脫臼:關節頭由關節窩中滑脫出來的現象。

⑷骨、關節、骨骼肌的協作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羣共同完成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於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同時處於收縮狀態)

⑸神經系統調節作用、關節相當於支點第二節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動物的行爲有取食、繁殖、遷徒、防禦等行爲1、先天性行爲

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遺傳基因物質決定的行爲2、學習行爲:

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爲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爲和學習行爲:

(1)先天性行爲: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爲。如蜜蜂採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

(2)學習行爲: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爲,稱學習行爲,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第三節社會行爲

⑴特點:具有社會行爲的動物,羣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羣體中還形成等級。

⑵信息傳遞:聲音、動作、接觸、氣味

通訊:一個羣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爲的反應,這種現象就叫通訊。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間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質流是普遍存在的。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節動物在自然界的作用⑴動物維持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生態平衡⑵動物促進物質循環

⑶動物能幫助傳粉或傳種子第二節動物與人生活關係⑴與人的關係

食用、觀賞、藥材、衣服等⑵生物反應器

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生物反應器應用的是轉基因技術。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物質(藥物和營養物質)的好處。(要求掌握)要會舉例會區分: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第四章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1、菌落:細菌很小,要觀察細菌形態的話一定要藉助於高倍的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爲菌落。

2、列表細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大小細菌菌落小大形狀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絨狀,絮狀或蜘蛛狀顏色白或黃紅,褐,綠,黑,黃真菌菌落

3、細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適宜溫度、水分、生存空間

4、不同的細菌和真菌還要求某些特定的條件,如有些細菌和真菌要氧氣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發酵不要氧氣,是無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氣。第二節細菌

⑴細菌是由列文虎克發現的

⑵法國的巴斯德進行了“鵝頸瓶”實驗,證實細菌的產生。

⑶細菌很小,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只有一顆小米粒大,單細胞。(病毒比它還小)⑷形狀:呈球、杆、螺旋狀

[5]細菌的結構:如下圖(從外到內)

一個細菌也是一個細胞。它和動植物的細胞都不同,主要區別在於它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細菌有細胞壁(有些細菌的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細菌生有鞭),卻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並把有機物分解爲簡單的無機物。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5]細菌生殖

細菌是靠分裂進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鐘一次。有些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⑹動物、植物、細菌細胞的對比比較內容動物植物細菌細胞壁無有有細胞膜有有有細胞質有有有無,只有未形成細胞核細胞核有有葉綠體無有無鞭無無有莢膜無無有⑺營養方式(異養):腐生和寄生(靠現成的有機物來養活)[8]作用

作爲分解者促進自然界物質循環。第三節真菌(酵母菌、蘑菇、黴菌)一、酵母菌⑴形態:(單細胞)卵圓形,無色

⑵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無葉綠體細胞芽核體細胞液細壁細泡胞胞膜質⑶營養方式:異養(腐生)

有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無氧呼吸: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況進行孢子生殖二、黴菌(青黴、麴黴)⑴形態:(多細胞)

⑵結構:青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頂端孢子囊:掃帚狀麴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頂端孢子囊:放射狀⑶生殖:孢子生殖掃⑷營養方式:異養(腐生)帚如:如下圖狀放射狀三、蘑菇

⑴結構:菌蓋和菌柄又稱子實體,菌褶,菌絲⑵營養方式:異養(腐生)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生活環境:陰暗潮溼,有機物豐富,溫暖食用菌的結構圖:

菌蓋子菌實褶體菌柄部分上地菌地第五章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絲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⑴作爲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部⑵使植物人類生病

腳氣和細、真菌沒關係(是缺維生素B導致的)分⑶地衣

共生:細菌和真菌與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

與植物: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環菌與植物的共生體與動物:兔、牛、羊內有些細菌幫助分解維生素

與人: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製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作用一、⑴食品製作⑵保存食品“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脫水法醃製法

真空包裝法曬制煙燻法滲透法

冷藏冷凍法

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發現

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爲抗生素。⑷保護環境甲烷細菌沼氣

二、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利用現成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細菌和真菌的區別:

細菌:個體微小,體內沒有成形細胞核通過分裂的方式繁殖後代細胞內沒有葉綠體

真菌:既有個體微小的種類,也有個體較大的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能產生孢子,孢子能夠發育成新個體。

三、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①作爲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CO2,水,無機鹽②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③與動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根瘤(根瘤菌與植物共生)第六單元

一、根據植物的外部形態結構、內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作爲依據。

植物的主要類羣: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動物的主要類羣: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被子植物的主要分類依據是:花、果實、種子

二、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它們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基本單位是種。在等級法進行分類的時候,分類的單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物種之間的相似程度越小;分類單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物種之間的相似程度越大。林奈雙名法的內容包括:1、屬名2、種加詞三、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爲“裸子植物的故鄉”。我國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魚類、兩棲類,哺乳動物也位於世界的前列。2、基因的多樣性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樣性的運用。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等

4、自然保護區----是指含有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這個區域就是自然保護區。具有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館的特點。

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爲有效的措施。

5、我國面臨瀕危的動物:水生無脊椎動物:紅珊瑚鸚鵡螺;魚類:中華鱘白鱘

陸生無脊椎動物:金斑緣鳳蝶爬行類:鱷晰揚子顎

哺乳類: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藏羚羊麋鹿亞洲象華南虎、白頭葉猴等。我國面臨瀕危的植物:人蔘珙桐水杉銀杉桫欏、、、等。

*各種動物的特徵:

(1)昆蟲:身體可分爲頭(觸角),胸(足3對,翅2對),腹(氣管)

(2)哺乳動物門:體表被、牙齒有門、犬、臼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4個腔,體溫恆定,大腦發達,胎生哺乳。

(3)鳥綱:有喙無齒,被覆羽,前肢變成翼,骨中空,內充氣體,心臟4腔,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恆定,生殖爲卵生

(5)節肢動物門:身體有許多體節,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節肢動物門包括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

(6)兩棲動物門: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陸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膚呼吸。變態發育,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輔助呼吸作用,心臟有二心房一心室,體溫不恆定

(7)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如海葵、海蟄、珊瑚蟲)

(8)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身體(如烏賊、章魚、扇貝、蛾螺等)(9)甲殼動物:有堅硬外殼(水蚤、蝦、蟹)

(10)環節動物:身體由環狀體節構成(如沙蠶、水蛭、蚯蚓等)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4

1,遺傳現象:親代間的相似性

變異現象:親子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分爲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受環境因素影響導致的變異)

2,性狀:某種生物特徵的總和(如人的身高)

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如人的高個子和矮個子)

相對性狀的遺傳中,顯性性狀的基因組成爲DD或Dd兩種,隱形性狀的基因組成只有dd一種

3,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包括DNA和蛋白質,DNA的有效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4,男性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是:22對+XY(精子兩種爲22條+X或22條+Y)

女性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是:22對+XX(卵細胞只有一種爲22條+X)

5、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各佔50%,取決於哪種精子與卵細胞結合。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5

1,顯微鏡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數等於目鏡和物鏡的乘積。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細胞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總數越少(大暗少)

2,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光線暗時:用大光圈、凹面鏡

光線強時: 用小光圈、平面鏡

3,製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應滴加一滴清水;製作動物細胞臨時裝片,應滴加一滴生理鹽水,目的是爲了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爲了更好觀察細胞結構。

4,動植物細胞的最根本的區別是有無細胞壁,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植物的綠色部分,一般在葉片中才有,當然部分莖也有)

5,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膜、核、質)

光合作用的器官是葉,場所是葉綠體;動物植物呼吸作用的場所是線粒體

細胞核:儲存遺傳物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

液泡:存在酸甜苦辣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