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通用9篇)

生物4.93K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通用9篇)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通用9篇)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1

《表裏的生物》是一篇記敘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爲“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錶發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爲裏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並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尾巴,他信以爲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裏。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自己童年的一件難忘的趣事。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本節課,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培養閱讀能力。

環節一要求學生默讀課文,說出文章大意。由於本文不是典型的記敘文結構,雖然我提示了要找到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但是還有很多學生概括不出來。一個學生概括的很詳細,很明顯沒有掌握住概括大意的要領。說明學生的閱讀理解力不好。理解是對閱讀的基本要求,是閱讀能力的核心。要點有二:真正的理解是特定語境中的理解和理清思路。比如本文出現這樣一句話: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麼時候纔不說了。聯繫上文,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長大後知道了懷錶的運行原理,不再說裏面有一隻小蠍子了。學生不理解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就不能在概括大意時說出結果。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說不出文章大意,我就引導讓找出文章表示時間的詞語,從而幫助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但是大部分學生劃出的是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描述的與不同生物相關的時間“早晨、夜裏、夏天、秋晚”等。應該劃出的是作者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時間“小時候、一天、過了許多天、此後、後來”這些詞卻沒有被學生找到。這顯示出學生的閱讀理解力有待提高。因此,我重新迴歸原問題,啓發學生文章寫的是作者成長中的一件事,顯示文章脈絡的時間詞一定是與作者的成長有關,而不是作者在成長中的某一個時間點提及的時間詞。當講透了這一點,學生通過關鍵詞語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就提高了一些。以後再遇到這樣類似的文章,學生就能通過找時間詞來理解大意。

當解決了這個難題後,整節課就進展得很順利了。

這節課給我的啓發就是,要想通過自主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老師需要找到學生在閱讀中的癥結所在,而不是給學生現成的答案。只有真正經歷過閱讀體驗,閱讀能力才能逐漸提高。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2

《表裏的生物》一文,是我國詩人、學者馮至寫的一篇文章。文章語言平實易懂,透露着童趣,符合孩子的需求,很適合學生閱讀體會。文章主要講了小時候“我”認爲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對父親會發聲的表極爲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裏有個小蠍子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現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也讓讀者感受到“我”是一個善於觀察、愛思考的孩子。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是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也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

本課教學我還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我認爲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遺憾之處:

1、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的並列句式時,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部分學生對並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2、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3

《表裏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爲“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錶發出清脆的聲音,他認爲裏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可是父親不許他動,使他充滿好奇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並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尾巴,他信以爲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裏。表現了作者的天真無邪,情趣盎然。

一、教學效果

《表裏的生物》這篇課文,表現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渴求知識,善於觀察思考,富有探索精神的品質。在教學中,我大力引導學生通過提問和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瞭解課文大意,然後指導學生劃出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分別採用放錄音、自讀、默讀等形式,使學生在反覆的品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和課文表達的意思。《表裏的生物》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我認爲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二、成功之處

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後進行點評。例:“我愛聽這表的聲音。”我一邊說一邊向着表伸出手去。……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強烈的好奇感,渴望打開那塊表探個究竟。我嚇了一跳,蠍子是多麼醜惡而恐怖的東西,爲什麼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裏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裏邊有一個活的生物。——弄清緣由之後的滿足感我想,大半因爲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蠍子都沒有這麼好聽的聲音,也許這裏邊的蠍子與一般的不同。——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三、不足之處

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

四、改進措施

作爲一名教師,只有把愛注入學生心田,具體通過教學環節中的動作、語言、表情、姿態乃至眼神傳遞給學生,才能使學生體驗到親切、溫馨、幸福的情感,因此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學生只要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起進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4

《表裏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爲“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錶發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爲裏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這使他充滿了好奇,可是父親不許他動,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並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尾巴,他信以爲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裏。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自己童年的一件難忘的趣事,所以教師授課時儘量營造這種親切的氛圍,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學,興致勃勃地說。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我認爲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遺憾之處:

1、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的並列句式時,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部分學生對並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2、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5

《表裏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爲“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錶發出清脆的聲音,他認爲裏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可是父親不許他動,使他充滿好奇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並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尾巴,他信以爲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裏。天真無邪,情趣盎然。這是真實的生活。誰還沒有這般可笑的'經歷呢?學生的話語交流很容易打開。

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一樣,所以教師授課時儘量營造這種親切的氛圍,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學,興致勃勃地說。

這篇略讀課文,表現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渴求知識,善於觀察思考,富有探索精神的品質。在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提問和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瞭解課文大意,然後指導學生劃出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分別採用放錄音、自讀、默讀等形式,使學生在反覆的品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和課文表達的意思。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6

《表裏的生物》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我認爲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遺憾之處

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的並列句式時,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部分學生對並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7

《表裏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爲“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錶發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爲裏面也一定有一個小生物。他充滿了好奇,可是父親不許他動,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並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尾巴,他信以爲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裏。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自己童年的一件難忘的趣事,所以教師授課時儘量營造這種親切的氛圍,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學,興致勃勃地說。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我認爲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得多,提問得多,大力提倡“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在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8

《表裏的生物》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6課。本文寫了小時候的“我”認爲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能發出聲音的表極爲好奇。在看了表裏的世界之後,“我”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裏有個小蠍子的話,見人就說父親的表裏有個小蠍子的事。字裏行間透露着“我”的天真可愛,童真童趣。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

第一課時

一、鐘錶導入

二、認識作者

三、積累字詞

四、整體感知

1、說一說,課文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2、按照“猜想——證實——結果”將課文分爲兩部分。

反思這節課,有諸多不當之處。

1、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第一課時設計內容較少,致使課堂上穿插部分第二課時內容。

2、導入不恰當。以鐘錶圖形導入,時間長且與課文主題關係不大,不如直接導入,簡潔明瞭。

3、概括課文內容時,沒有給學生提供支架。比如,可以讓學生藉助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概括課文內容,也可以採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在學生交流後,可以讓學生再次齊讀課文內容,使全體同學參與課堂。

4、課堂上沒有關注全體同學。課堂上預習較好的同學和思維靈活的同學舉手較快,課堂上沒有給其他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致使課堂上部分同學只處於聽的狀態。沒有很好參與課堂。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課文分爲哪兩個部分?

二、學習“猜想”部分

1、我的猜想是什麼?(預設:父親的表裏有活的生物。)

2、我爲什麼會有此猜想?(預設:我那時以爲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父親的表裏有聲音。)

3、我是怎樣得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這一觀點的?(預設:早晨有鳥叫得很好聽,夜裏有狗吠得很怕人……)

4、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我”對錶的好奇心是怎樣產生的?(預設:父親的表會發出聲音,父親不許我動表)

三、學習“證實”部分

1、父親的哪一句話證實了我的猜想?(預設:這擺來擺去的是一個小蠍子的尾巴,一動就要蟄你。)

2、父親爲什麼要這麼說?

3、猜想得到證實後,我是什麼反應?從中體現出我怎樣的心情?(預設:愉快,弄清緣由之後的`滿足感。)

四、學習“結果”部分

1、我的猜想被證實後,我見人就說:父親有個小蠍子在表裏。爲什麼後來不說了?

2、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五、品味語言

1、至此,你覺得文中的“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預設:天真可愛)

2、文中體會“我”天真可愛的句子有很多:出示課後習題二中的句子。體會“我”的天真可愛,童真童趣。

3、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六、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教學主要問題在於課中沒有主問題引領,整節課顯得沒有重點。課堂設置問題較多,顯得細碎,毫無節奏感。同時課堂上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課文語言和人物心理把握較淺。

表裏的生物教學反思9

《表裏的生物》是六下第五單元的精讀課文,也是整個國小階段的最後一篇精讀課文,編者的用意可能在於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並能一直保有愛思考的習慣,對身邊事物和現象多一些關注、好奇。

這是馮至的一篇回憶兒童生活的散文,富有童真童趣,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對“我”的推理精神十分欣賞。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小孩子,用有限的經驗對陌生的事物做出自己判斷,從大人的“解釋”裏爲自己的判斷尋找更“確切”的依據,從而篤定了自己的“認識”——儘管那是兒時的臆斷。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即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支撐觀點,旨在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論說類文章常見的表達方法。這篇散文如何落實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文章是如何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呢?如何準確地理解課後思考題中隱含的課文學習目標?可以從課後的思考題入手,尋找隱含着的學習目標。

從“事例”到“觀點”,是一種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而課時設計時,第一課時重在感知童年趣事的內容,並對文中的“我”形成初步的印象——“我”是怎樣的孩子。第二課時,則運用演繹推理,由“我”是怎樣的孩子的結果,尋找具體的論據,在品詞析句和朗讀指導中,逐步體會人物形象,得以證實。由此引發讀者的思考並聯系生活實際替換課題,引申拓展到回憶自己兒時的趣事,昇華對“愛思考、好奇心”的理解。第二課時的實際教學中,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

板塊一:複習回顧,體會“我是怎樣的孩子”。此板塊着力爲學生思考奠基鋪路,從問題入手,反向求證。在引導學生驗證觀點的過程中,習得“抓關鍵詞”和“前後內容相關聯”的閱讀能力,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巧妙利用課後習題逐步深入,有效總結了學法,爲後續學習搭建支架,效果明顯。

版塊二:藉助學法,證實“自己的觀點”。扶放結合,學法遷移。在領會上一環節閱讀方法的基礎上,放手去學,圈畫批註,自主思考,積極彙報,思維碰撞。從課堂的交流和思考深度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部分同學能牢牢抓住“愛思考、好奇心”這一觀點侃侃而談,有理有據,學會了抓住關鍵詞、聯繫上下文,整體關照,想法獨特,有自己的獨立思辨能力。

板塊三:拓展語用,聯繫生活說趣事。“想必我們乃至每一位讀者,都曾有過與“我”類似的想法、經歷,大家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通過具體事例來說一說!”這個板塊,學生興趣濃厚,問題一提出,即刻引起大家的“共鳴”。在這一背景下,不但能夠幫助我們體會文章的表層故事,而且能真正讀懂文章、讀懂馮至,走進了語言文字裏去。在自由說的環節,大家還用上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豐富的表達形式,說得有趣,說得入理,說得細膩。

高段閱讀教學,尤其是六年級的閱讀教學不僅要學生積累單篇課文內容和閱讀指導,更應着眼單元一體化,授人以漁,教給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整體關聯,習得語言祕妙,獲取作者的寫作方法:

一、讀評結合,相得益彰。

“同學們,課文中描寫的‘我’的'經歷,你有同感嗎?你覺得作者是怎樣的孩子?哪些地方讓你有這樣的感覺?把它畫出來,讀給大家聽,說說自己的體會。”

大家交流比較順暢、自由,體會了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喜歡觀察、喜歡思考、樂於探究的孩子形象。同學們讀得生動、有趣,在朗讀和點評之中體會到難忘的童真童趣。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教學中,在理解的同時進行朗讀指導,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引導學生進行點評,在點評中加深理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朗讀引起自己共鳴的語句,在讀中流露出自己的感情,這樣的體會更真摯、更深切。如果教師又同時引導其他學生說出自己的聽後感受,對朗讀的同學作出評價,那麼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再一次內化了自己的理解;朗讀的同學在夥伴的點評中感受到了鼓勵與肯定。讀與評相得益彰,既正確理解了課文,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更培養了學生的理性思維。如此,課堂更爲和美。

二、單元關照,有效融合。

統編版教材單元“語文要素”的設定一般比較籠統,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不好精準實施,這時就要想辦法在單元教學的序列中循序漸進,依次實現。如,六下第五單元就是以思想內容或題材爲單元的教材體系,往往讓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忽視文本本身而注重思想、情感等主題方面內容,以體現整體教學。因此精準聚焦,“應文而教”,讓學生習得語文能力顯得尤爲必要。無論單元中的議論文體還是散文文體,首先聚焦文體本身,瞭解其文體特徵,以“語文”的方式挖掘文中的語文因素,體會“人們不同的思考和探索”,使得教學中文道統一。

所以,單元教學中,首先要關注讀寫之間的聯繫,有層次、有梯度地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通過精讀課文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體會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結合課堂語用訓練,聯繫生活經驗遷移運用,加深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如此課堂更生趣。其次,依據文本的不同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針對單元課文課型的多樣性,依據文本特點,靈活教學。如此精準聚焦文體和內容,有效融合,真正彰顯“語文味”的課堂。

《表裏的生物》一課教學,值得我們走進文字,深入思考;走出課堂,由“表”及“裏”,在趣說生活中的故事裏追求“真理”的妙義,在單元一體化的教學實踐中探尋“融合”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