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憫農》教案集錦15篇

農業3.24W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憫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憫農》教案集錦15篇

《憫農》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萌 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3、理解“辛苦”一詞,並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活動準備:

掛圖四幅、視頻朗讀古詩、小孩用餐照片、。

活動過程:

一、幼兒複習古詩引出主題。

師 :我們已經學過好幾首古詩了,小朋友還記得嗎?

幼:記得。

師:哪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遍吧,《春曉》、《詠鵝》、《七步》。

師:小朋友真棒,都已經記得這麼多的古詩了,今天啊羅老師還想交小朋友一首 古詩你們想不想學啊?

幼:想。

師:好,在我們學古詩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羅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麼?(出示掛圖) 師:小朋友請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麼?

幼:太陽。

師:哪小朋友知不知道什麼時候的太陽最紅、最熱呢?比如早晨、中午、還是晚上。 幼:中午

師:對了,中午的太陽是最紅最熱的。曬得禾苗都彎下了腰。(出示第二幅圖)

《憫農》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念兒歌《大饅頭,哪裏來》,引出主題。

師:“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想請我們小朋友來聽聽,豎起耳朵聽仔細了哦!”

1。師:我的兒歌唸完了,請你來說說看“大饅頭是從哪裏來的?”(白白的麪粉做出來)白白的麪粉哪裏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小麥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不容易)

附:大饅頭,哪裏來?

大大饅頭哪裏來?白白麪粉做出來。

白白麪粉哪裏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重點)

師:還記得《憫農》這首古詩嗎?請我們小朋友來念一念。先聽沃老師來念一遍,聽聽我是怎樣來念的。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憫農的圖片。

師:沃老師這裏有一張農民伯伯鋤地的圖片,你能看着圖片說說古詩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嗎?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裏鬆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裏,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有誰知道碗裏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3。師:這整首古詩的意思是: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裏。可是有誰知道我們碗裏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三、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難點)

師:古詩裏有個詞語“辛苦”,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媽媽幹家務辛等。

師:哪除了農民伯伯,和老師辛苦之外,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媽媽做飯很辛苦,爺爺奶奶送我們上幼兒園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掃衛生的照片及幼兒吃飯的照片)師:小朋友知不知道我們幼兒園除了老師還有誰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員阿姨每天給我打掃衛生很辛苦,還有給我們做飯的廚師阿姨很辛苦)。

四、老師小結。

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廚房阿姨辛苦把飯菜燒好,阿姨每天給我們打掃衛生,我們要愛惜糧食,把飯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乾淨……)

《憫農》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瞭解農民勞作的艱辛,指導糧食來之不易。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各種米飯的圖片(白米飯、南瓜飯、菠蘿飯等)

經驗準備: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參觀家鄉的風景名勝,對其有初步的瞭解。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裏來的嗎?

2、引導幼兒瞭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引導幼兒自由說說,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麼辛苦,你有什麼想法。

3、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理解詩歌表達的內容。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並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4、通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憫農》教案4

活動設計背景

1、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讓孩子從小走進經典,接受我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綜合素質;2、在平時,班上還是有很多孩子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常掉得滿地都是,爲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進一步瞭解農民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使孩子們懂得珍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古詩的興趣,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指導孩子仔細觀察圖畫,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畫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說一句話,發展孩子詞彙的運用能力。

4、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激發孩子熱愛農民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有節奏的誦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3.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準備

《憫農》flash動畫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播放《憫農》flash動畫:一個古代裝扮的農民在種地。

動畫片裏的人是什麼時候的人?他穿的衣服、髮型和我們有什麼不同?你看見他在幹什麼?

2、繼續播放動畫: 一位詩人來到田間散步,看到農民在辛苦的種地,有感而發地念《憫農》。

又來了一個人在幹什麼?你覺得這首詩寫的是什麼事?

引入:今天,我們來學習古代詩人李紳寫的這首詩《憫農》

二、出示詩歌,分析欣賞詩句。

1.現在我們跟着動畫片裏詩人的節奏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2.幫助理解:“鋤禾日當午” 的意思。

詩句裏的“鋤禾”是什麼意思?這裏的“日”又是什麼?(定格flash動畫)看看畫面,想一想“日當午”是什麼意思?

3、(引導觀察畫面)有太陽的時候,農民在種地,出現什麼情景呢?

說說“汗滴禾下土”這一句詩的意思。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4、“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5.“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教師和幼兒共同解釋。

“辛苦”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學習用“辛苦”說一句話。)

你還知道哪些詞句的意思?還有哪些不知道?大膽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6.請小朋友用自己的話完整的把詩的意思講一講。

7.根據詩歌情境,配上動作再讀古詩。(能背誦的背一背)

8、讀完了詩歌,現在你知道了什麼?

三、老師小結。

農民伯伯這麼辛苦,在我們身邊這麼多人都很辛苦,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由flash動畫導入,引出主題。然後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這一過程中藉助畫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讓孩子們找到共鳴,並抓住了詩眼“辛苦”二字,通過喚醒孩子的生活經驗來品詩中之情,讓幼兒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激起孩子對農民的熱愛尊重之情,達到了預期目的。

2、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我將flash動畫引入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們帶入學古詩的狀態。在理解詩歌大意的過程中,flash動畫讓孩子有了直觀的印象,很好的幫助他們表情達意。

3、注重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勇於表達:觀察畫面,說出自己看到的,讀讀古詩,說出自己想到的。並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孩子在同伴間相互學習,鼓勵他們在同伴間相互講解,爲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發揮,寬鬆的語言交流空間,孩子們在一起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欣賞,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憫農》教案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尊重家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2、學習古詩《憫農》

活動準備:

米飯、饅頭、花捲等幼兒常見的食物;農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通過出示多種食物的圖片引出活動的主題

出示圖片後,教師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二、關鍵步驟

1、教師請幼兒觀看農民耕種的FLASH的動漫,告訴幼兒糧食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

2、教師大志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3、幼兒學習朗誦古詩《憫農》

三、結束活動

師生共同朗誦古詩,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泥塑區

在泥塑區投放採泥,指導幼兒學習團、搓、壓、捏的技能,練習製作好吃的麪食

2、其他活動:比比誰最節約糧食

製作一張大表格,寫上小朋友的名字,誰吃的最乾淨就給誰蓋上小印章

活動反思: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爲什麼?

2、你認爲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是什麼?

3、你認爲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憫農》教案6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錄音,米飯,場地佈置(雜草地)。

 活動目標

初步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師角色扮演並提出問題。

提問: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嗎?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地的呢?

2.看圖片,理解古詩大意。

(1)師:當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的時候,我扛着鋤頭去種地。(出示教師角色表演時的種地圖片)

你種過地嗎?和我一起去怎麼樣?今天你們可要幫我的忙,把地裏的雜草拔光,要仔細地一個挨一個地拔,千萬別漏掉哦。(幼兒體驗拔草,體會農民鋤地的辛苦)

提問:爲什麼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結:拔了這麼一點就累了,每天我不僅要拔這麼多草,而且還要種糧食,你說我累嗎?我辛苦嗎?

(2)邊出示圖片,邊提問。(出示第二張圖片)

太陽照到身上什麼感覺?熱了會怎麼樣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張圖片)

小結:我看到糧食變成餐桌上的美食時,就更高興了。

(出示第四張圖片)

提問:可有時候我還是會生氣,你知道是爲什麼嗎?

(出示第五張圖片)

提問:爲什麼我會生氣呢?

3.看動畫,聽錄音,進一步理解古詩。

(1)聽古詩,說詩名。

提問:誰聽到了古詩的名字,是什麼?

(2)看動畫,欣賞古詩。

(3)觀看動畫,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提問:大米和所有的糧食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們吃飯時,應該怎麼做呢?

《憫農》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並能正確、美觀的書寫。

2、通過看圖和朗讀,理解古詩的意思,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

3、指導學生結合實際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並正確背誦古詩。

2、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感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願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老師給他講講道理。(只要學生大膽發言,教師就要給予表揚。)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比一比,誰背誦得最好。)

2、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他的另外一首詩。板書課題:憫農。

二、指導學生自學:

1、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2、交流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憫、夫、農、萬、收”,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的不準的地方及時提醒和糾正。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

(3)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粉筆標出來。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3、理解字義: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爲顆粒狀的東西。

粟:穀子,小米。這裏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閒:無事可做;空閒。

夫:和“農”組成“農夫”,意思是:農民。

猶:還。

餓:肚子裏沒有食物。

四海:指全國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到許多的糧食。

四海無閒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閒荒的土地。

農夫猶餓死:仍然還有很多農民因爲吃不飽而餓死。

5、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6、請學生在全班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7、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三、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練習朗讀,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朗讀競賽,然後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着音樂進行朗讀。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勞動的辛苦。那麼當你面對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糧食時,你想對大家,對自己說些什麼呢?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同學們,這節課大家能夠不斷地去學習思考,反覆誦讀古詩,表現真不錯,農民們辛辛苦苦的勞動才換來珍貴的糧食,我們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六、佈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附:板書設計

《憫農》教案8

目標:

1、通過欣賞古代優美的詩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理解轉變爲繪畫造型的能力。

2、啓發幼兒對自然景色的喜愛,並且引導幼兒要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內容:聯想創作畫,畫唐詩《憫農》

 準備:各種材料的紙張(生宣紙、水粉紙等)、筆(水彩筆、水粉筆、毛筆等)、以及各種輔助材料。

過程:

一、和幼兒一起探討:我們吃的糧食是怎樣來的?是誰辛勤耕種出來的?

(農民伯伯辛勤的耕種出來的……)

二、啓發幼兒說出《憫農》這手勢格,並且和幼兒一起進行朗誦,向幼兒介紹這首詩歌的背景,作者及大意。病情幼兒說一說每句詩中都說了些什麼?

三、向幼兒介紹怎樣用油畫棒與國畫色結合繪製出一幅畫,(先用油畫棒圖小面積,再用水調稀點顏料渲染背景)。

四、 幼兒進行繪畫,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1、啓發幼兒大膽畫出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和與《憫農》相關的內容,如:愛惜糧食等……

五、講評幼兒作品,鼓勵用色大膽,內容豐富的幼兒。

六、結束

《憫農》教案9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說一句話,發展幼兒詞彙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42號、古詩、小米粒的頭飾若干。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兒歌《大饅頭,哪裏來》,引出主題。

1、大饅頭是從哪裏來的?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

附:

大饅頭,哪裏來?

大大饅頭哪裏來?白白麪粉做出來。

白白麪粉哪裏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出示掛圖,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裏。唉,誰知道我們碗裏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裏鬆土、鋤草。

“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裏,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裏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幹家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民伯伯這麼辛苦,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遊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民伯伯早出晚歸,忙着種田地,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四、簡要評析: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幼兒不知道糧食是從哪裏來的,更有一些幼兒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常掉得滿地都是,爲了讓幼兒知道:每天吃得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使幼兒萌發熱愛農民的情感。本次活動由兒歌導入,引出主題,然後通過掛圖,老師講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最後通過遊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達到了預期目的。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釋,但可以藉助圖畫、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讓幼兒找到共鳴,找到切入點。在這一片斷中,抓住了詩眼“辛苦”字,通過喚醒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看圖想象,轉換角色,層層深入,激起幼兒情感的漣漪,品詩中之情,讓幼兒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突破了體味詩意的難點。

《憫農》教案10

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並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並試着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願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並貼在黑板上。

3、你怎麼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裏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於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裏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着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後,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 日當午 誰知 汗滴 粒粒 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麼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裏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纔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範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遊戲,複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後,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裏,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後面的生字,然後放到籃裏。(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後反過面貼於籃子裏。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爲什麼?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麼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後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爲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後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憫農

辛苦

教學點評: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爲此,教師在設計時可以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並樂於去解決。

2、現在都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緻。

《憫農》教案11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憫農》教案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並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並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藉助畫面,引入課題

孩子們,我們今天吃的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麼?齊讀課題,解題義。憫:哀憐。憫農:同情農民。

二、教師範讀,學生看書聽讀,注意聽清楚每個字的讀音

三、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詩句,把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

1、不認識的字,請大家幫幫忙(抽學生上臺展示)。

2、覺得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師檢查,注意指導讀準“誰”、“知”、“辛”、“農”的讀音。

4、你用什麼好辦法把這些生字娃娃給記住。

(1)注意區別“午—牛”的字形。

(2)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光字頭)這個偏旁。

(3)鼓勵學生用聯繫生活實際和“合一合”的方法記憶生字。

5、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們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願意給它們找幾個朋友組成詞嗎?

生生、師生交流,學會積累詞語。

教師總結:平時注意從生活中、課外讀物中積累詞語。

四、再讀詩句,注意讀通順、流利

1、聽朗讀錄音帶。

2、讀給同伴聽。

3、讀給老師聽(跟錄音帶)。

五、藉助畫面瞭解古詩的意思

1、農民伯伯在幹什麼?這是什麼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

2、正在爲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麼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3、孩子們,農民伯伯種糧食多麼辛苦啊!請聽朗朗的媽媽是怎樣對朗朗說的(錄音):朗朗,我們碗裏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啊!你能把朗朗媽媽的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讀詩句,要注意讀出感情

朗讀停頓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採用多種形式美讀。採用多種形式抽背。

七、你學了詩句,明白了什麼

八、自主探究,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樣寫才漂亮。

2、生生、師生交流,教師範寫。

3、學生書空,自己寫。

4、評價。

(1)自評:在你認爲寫得最滿意的字下畫顆星,以表鼓勵。

(2)互賞、互評。抽生上臺展示,評好在哪兒。

九、教師推薦古詩,欣賞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

2、出示李紳另一首《憫農》詩,小組討論學習,熟讀成誦。

春種一粒慄,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3、課外你還讀過哪些詩?全班交流。

十、作業:(任選)

1、寫寫生字或背背詩歌

2、收集古詩。

《憫農》教學反思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二、三歲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學這首古詩,對於中班幼兒要求背誦並不難,能作過多的要求。於是,教學中關鍵重點引導小朋友體會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糧食。爲此,我從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感受“辛苦”來展開教學活動。

1、讓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兒教學要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所有的教學活動不能憑空開展,一定要在幼兒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我他們做彎腰姿勢保持五分鐘來感受“辛苦”,他們個個都覺得累。這種親身體驗比憑空解釋效果好。另外,爲了讓幼兒真正瞭解糧食,特准備了水稻,讓幼兒進行實物觀察。看到幼兒臉上擺出好奇和驚喜,我別提有多高興。我講解了水稻的生長過程到收穫,再到稻穀變成米飯的漫長經歷以及期間的農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們都聽得很認真,並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

2、看圖瞭解“辛苦”: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插圖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實現早期閱讀教學的自主化、個性化。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時,我不作任何要求,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空間。在他們充分交流的基礎,再讓他們舉手發言。有個孩子的發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說:“我知道這是夏天,很熱很熱的,我外公去種田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圖上有太陽的。”這時,妞妞也說是夏天,我也要她說明理由。她說:“那農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問:“農民伯伯這麼熱,還在幹活。那你們覺得怎樣的太陽好一點?”這一問,激發了孩子熱情,課堂就熱鬧了。在孩子們討論的基礎上,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對比春天與夏天的太陽。孩子們就更加了解了農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陽下勞動的辛苦。

3、以朗讀感受“辛苦”: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師生合作讀,引讀,範讀等,讓幼兒從朗讀中體會勞動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這種表示勞動艱辛的句子,我作了重點引導。更是提醒他們中午用餐時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因爲每一粒糧食裏面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汗水,孩子們愛惜糧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

不足之處,在看圖討論和觀察實物水稻的環節花得時間太多,留給朗讀的時間就不夠了。所以,朗讀指導不很到位,應該分爲兩課時效果比較好。

《憫農》教案1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裏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麼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麼?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裏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麼?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着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麼?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麼呢?你讀了之後有什麼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幹、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範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後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麼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幹什麼?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裏讀第三聲,也指穀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繫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爲什麼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閒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閒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爲什麼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麼?想問什麼?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裏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着悲慘的生活。

三、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四、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閒: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範寫,生描紅,仿寫。

教學後記: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憫農》教案13

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適合小班幼兒朗讀和背誦,本首古詩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爲此,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談話引出古詩,看圖瞭解“辛苦”,讀詩句感受“辛苦”,到情景中演繹“辛苦”。從而把幼兒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讓幼兒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活動準備:

1.古詩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做成幻燈片)

2.古詩《憫農》朗讀視頻

3.適量的米和麪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提問:寶寶們每天肚子餓了,都吃什麼呀?引導幼兒說出米飯和饅頭等;

2、出示米和麪,讓幼兒觀察和體驗,區分米和麪。然後提問:

(1)、香噴噴的米飯和饅頭是用什麼做的?(米和麪)

(2)、糧食是從哪裏來的?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教師總結: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憫農》。

二、學習古詩《憫農》,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後說說圖片上的內容。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3.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的太陽,紅紅的照在地上,農民在地裏鬆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裏,可有誰知道碗裏的飯呀,顆顆粒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的勞動得來的。

4.播放古詩朗讀視頻,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感受古詩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5.出示古詩圖片,讓幼兒看着圖片,跟着教師朗讀古詩。

6.指導幼兒有感情的、完整的朗讀古詩。

三、背誦古詩,情景表演

1、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背誦古詩。

2、集體背誦。指導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四、課堂小結

1.教育幼兒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2.我們應該如何做纔算愛惜糧食?(讓幼兒說說吃飯時的常規。)

《憫農》教案14

活動目標:

1、在反覆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學習用齊唱、輪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憫農》情景劇

3、節奏卡農遊戲經驗

4、會念古詩《憫農》,瞭解古詩大意

活動過程:

一、進場

師:(出示郊外風景圖片)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郊遊,好不好?背好你的小書包,我們出發了!

(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師幼作郊遊狀)

二、複習古詩《憫農》

師:(出示農民鋤禾圖片)看,這是誰?他在做什麼?(農民伯伯在種糧食)

師:這麼大的太陽,農民伯伯還在地裏幹活。糧食真的來之不易。有一首古詩也是說的這個意思,你們知道古詩的名字叫什麼嗎?(憫農)。你們會念嗎?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啓發幼兒有節奏地念,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三、節奏卡農遊戲《憫農》

師:現在農民伯伯兩小塊地,要我們分成兩組,第一組先種,第二組後種,你們行嗎?

師:現在有一個問題了,我們是一起出來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組先種肯定會先種完,想個什麼樣的辦法等等第二組,一起完成任務再回家?

(啓發幼兒說出同時結束規則)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師:有一羣樂於助人的小朋友,他們也在幫助農民伯伯種地,我們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學唱歌曲

師:剛纔這羣樂於助人的小朋友種地的時候,唱的什麼歌啊?怎麼唱的啊?誰來學學看.

(幼兒說出一句,教師重複唱出,配鋼琴伴奏)

六、齊唱歌曲

師:(出示農民鋤禾圖片)農民伯伯種地這麼辛苦,我們也去幫幫他。

(啓發幼兒唱出強弱規律:鋤地要用力)

七、輪唱歌曲

師:(模仿農民)謝謝你們幫我的忙。可是在另外一個地方,我還有兩小塊地要種,你們願意繼續幫助我嗎?

(啓發幼兒輪唱歌曲,嘗試同時結束)

八、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背上小書包,回家落!

(鋼琴伴奏)

《憫農》教案1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使學生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4、積累古詩,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

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有個小朋友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陳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不應該浪費糧食)

2、師出示“辛苦”,教讀。

3、你們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並貼在黑板上。

3、你怎麼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

(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的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

(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理解:

憫:同情,憐憫

三、學習生字:

1、聽範讀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誰最認真?

2、小朋友們也想自己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好,自由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把它圈起來,想辦法解決。

3、指名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是怎麼做的?

你可真會學習!掌握了方法,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這首詩裏,你們有不認識的字嗎?指名問,指名答。

原來遇到了不懂的字還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爸爸媽媽?

4、老師把古詩裏的生字寶寶都請到了幻燈片上,請看(出示幻燈),用上你喜歡的學習方法,先自由讀讀生字,看誰讀得最認真?(誰,農,午,辛,苦)

午和牛的區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

誰讀好拼音

指名讀生字。

5、小老師們教得真好!請你們同桌之間也互相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讀。 齊讀。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

(出示詞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7、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裏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8、齊讀古詩。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纔我們一起學了生字,讀了古詩,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這首古詩,回答下列問題:

a農民伯伯在幹什麼?這是什麼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鋤禾:用鋤頭鋤禾苗周圍的土

農民中午的時候正在田地裏爲禾苗除草

b正在爲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麼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c孩子們,農民伯伯種糧食多麼辛苦啊!我們碗裏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啊!你能把這句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誰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2、師範讀全詩。聽了老師讀古詩,你們發現了什麼?

原來讀古詩是有節奏的(幻燈出示《憫農》的朗讀節奏)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讀,齊讀。

4、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勞動的辛苦。那麼當你面對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糧食時,你想對大家,對自己說些什麼呢?(糧食來之不易,同學們愛惜糧食)

2、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憫農》(春種一粒粟),讓我們來讀讀吧!(幻燈出示)春種一粒慄,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註釋

1、憫:憐憫。

2、粟:(s ù)穀子;慄粟。

3、猶:還。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譯文

春天,農民把一粒粒穀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

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爲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着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猶餓死”三字極爲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着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3、通過學習古詩,我們知道了農民勞動的辛苦。

4、課前老師佈置你們收集了自己喜歡的古詩,你能背一背嗎?指名背古詩。

板書設計:

憫農

李紳

辛苦愛惜糧食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爲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並樂於去解決。 2、體現了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緻

標籤:教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