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憫農的教案彙編15篇

農業7.15K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憫農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憫農的教案彙編15篇

憫農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內容,能按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體驗詩中所表達的情感。2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活動準備:古詩掛圖,小朋友的書。

活動過程

一、分組引導幼兒討論

1白米飯從哪裏來的?2是怎麼來的?容易嗎?

二、教師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鋤禾日當午”中的“鋤”是鋤草的意思;“禾”是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

2、“汗滴禾下土”是農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裏。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

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盤”指碗,“餐”指糧食,“皆”是都的意思,誰知道碗裏的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

三指導幼兒朗誦:1韻律節奏爲:每一句的前兩字相連,後三字相連,中間略停頓。2重音字爲: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四.結合學古詩,帶幼兒去田間觀察農民勞動的情景,從而幫助幼兒自然而然地習得古詩。

五、教育幼兒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憫農的教案2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錄音,米飯,場地佈置(雜草地)。

 活動目標

初步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師角色扮演並提出問題。

提問: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嗎?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地的呢?

2.看圖片,理解古詩大意。

(1)師:當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的時候,我扛着鋤頭去種地。(出示教師角色表演時的種地圖片)

你種過地嗎?和我一起去怎麼樣?今天你們可要幫我的忙,把地裏的雜草拔光,要仔細地一個挨一個地拔,千萬別漏掉哦。(幼兒體驗拔草,體會農民鋤地的辛苦)

提問:爲什麼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結:拔了這麼一點就累了,每天我不僅要拔這麼多草,而且還要種糧食,你說我累嗎?我辛苦嗎?

(2)邊出示圖片,邊提問。(出示第二張圖片)

太陽照到身上什麼感覺?熱了會怎麼樣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張圖片)

小結:我看到糧食變成餐桌上的美食時,就更高興了。

(出示第四張圖片)

提問:可有時候我還是會生氣,你知道是爲什麼嗎?

(出示第五張圖片)

提問:爲什麼我會生氣呢?

3.看動畫,聽錄音,進一步理解古詩。

(1)聽古詩,說詩名。

提問:誰聽到了古詩的名字,是什麼?

(2)看動畫,欣賞古詩。

(3)觀看動畫,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提問:大米和所有的糧食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們吃飯時,應該怎麼做呢?

憫農的教案3

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適合小班幼兒朗讀和背誦,本首古詩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爲此,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談話引出古詩,看圖瞭解“辛苦”,讀詩句感受“辛苦”,到情景中演繹“辛苦”。從而把幼兒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讓幼兒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活動準備:

1.古詩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做成幻燈片)

2.古詩《憫農》朗讀視頻

3.適量的米和麪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提問:寶寶們每天肚子餓了,都吃什麼呀?引導幼兒說出米飯和饅頭等;

2、出示米和麪,讓幼兒觀察和體驗,區分米和麪。然後提問:

(1)、香噴噴的米飯和饅頭是用什麼做的?(米和麪)

(2)、糧食是從哪裏來的?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教師總結: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憫農》。

二、學習古詩《憫農》,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後說說圖片上的內容。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3.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的太陽,紅紅的照在地上,農民在地裏鬆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裏,可有誰知道碗裏的飯呀,顆顆粒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的勞動得來的。

4.播放古詩朗讀視頻,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感受古詩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5.出示古詩圖片,讓幼兒看着圖片,跟着教師朗讀古詩。

6.指導幼兒有感情的、完整的朗讀古詩。

三、背誦古詩,情景表演

1、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背誦古詩。

2、集體背誦。指導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四、課堂小結

1.教育幼兒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2.我們應該如何做纔算愛惜糧食?(讓幼兒說說吃飯時的常規。)

憫農的教案4

教學目標

★掌握本課的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詩歌。

★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賞析詩歌的語言特點。

★瞭解古代勞動人民悲慘生活,教育學生尊敬勞動人民,尊敬勞動成果。

教學重難點

嘗試自讀,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繫舊知導入

1、複習《憫農(一)》

2、板書課題,學習“憫”字。

(設計意圖:《憫農》是一首組詩,聯繫舊知有利於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憫”字的學習意在培養高年級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和習慣。)

二、初讀求節奏

1、誰來給大家流利地讀讀古詩?

2、古詩文是有韻律的,自己試着有節奏地讀一讀。

3、配樂範讀古詩。

(初讀環節通過流利讀、節奏讀、配樂讀這三個坡度地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三、品讀悟情感

1、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有哪些學習古詩的好辦法。

2、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註釋。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試着讀懂詩句的意思。

4、交流彙報

(1)交流一、二行詩

① 指名讀,交流詩句的意思。

②賞析詩句的語言特點,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數字誇張的詩句?

③語言訓練:仔細觀察圖,說說從春種到秋收需要經歷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④男、女生輪讀這兩行詩。

(2)交流三、四行詩

① 交流詩句的意思

②這兩行詩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對比的詩句?

③創設情境對話:糧食都到哪兒去?

④觀察圖,瞭解時代背景。

⑤語言訓練:被活活餓死的農民,臨死前會說什麼? 我們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行詩。

(在學生讀懂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引入時代背景、鏈接相同寫法的詩句,意在引導學生感悟詩歌語言特點,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表達的情感。語言訓練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情感。)

四、小結

1、師小結

2、佈置作業

憫農的教案5

活動名稱:

語言

活動內容:

古詩《憫農》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聽古詩的興趣,理解大意;

2、使幼兒瞭解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幼兒教材

準備一些米和麪

活動過程:

一、談話愛惜糧食

1、提問:小朋友你們每天都吃什麼呀?

引導幼兒說出米飯和饅頭等。

2、觀察與體驗,區分米和麪

(1)、提問:香噴噴的米飯和饅頭是用什麼做的?

(2)、糧食是從哪裏來的?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教師總結

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每一粒米都應該珍惜。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憫農》

二、教師將書發給幼兒

三、教師有感情的朗讀

四、背誦古詩,情景表演

1、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背誦;

2、集體背誦。

憫農的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念兒歌《大饅頭,哪裏來》,引出主題。

師:“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想請我們小朋友來聽聽,豎起耳朵聽仔細了哦!”

1. 師:我的兒歌唸完了,請你來說說看“大饅頭是從哪裏來的? ”(白白的麪粉做出來)白白的麪粉哪裏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小麥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不容易)

附: 大饅頭,哪裏來?

大大饅頭哪裏來?白白麪粉做出來。

白白麪粉哪裏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重點)

師:還記得《憫農》這首古詩嗎?請我們小朋友來念一念。先聽沃老師來念一遍,聽聽我是怎樣來念的。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憫農的圖片。

師:沃老師這裏有一張農民伯伯鋤地的圖片,你能看着圖片說說古詩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嗎?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裏鬆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裏,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有誰知道碗裏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3.師:這整首古詩的意思是: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裏。可是有誰知道我們碗裏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三、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難點)

師:古詩裏有個詞語“辛苦”,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媽媽幹家務辛等。

師:哪除了農民伯伯,和老師辛苦之外,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媽媽做飯很辛苦,爺爺奶奶送我們上幼兒園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掃衛生的照片及幼兒吃飯的照片)師:小朋友知不知道我們幼兒園除了老師還有誰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員阿姨每天給我打掃衛生很辛苦,還有給我們做飯的廚師阿姨很辛苦)。

四、老師小結。

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廚房阿姨辛苦把飯菜燒好,阿姨每天給我們打掃衛生,我們要愛惜糧食,把飯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乾淨……)

憫農的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說一句話,發展幼兒詞彙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古詩掛圖、小米粒的頭飾若干。

2、兒歌:《撿米粒》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民伯伯早出晚歸,忙着種田地,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1、圖片上有誰?在做什麼?

2、當時的天氣怎麼樣?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裏。唉,誰知道我們碗裏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裏鬆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裏,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裏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幹家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民伯伯這麼辛苦,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遊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有話說的環境,幼兒在與環境、老師、同伴的互動中自主的、自在的發展,同時在進行此活動時我對教材內容全面、透徹的分析,從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等多方面分析 ,抓重、難點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較好的發揮作品的功能。

憫農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尊重家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2、學習古詩《憫農》

活動準備:

米飯、饅頭、花捲等幼兒常見的食物;農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通過出示多種食物的圖片引出活動的主題

出示圖片後,教師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二、關鍵步驟

1、教師請幼兒觀看農民耕種的FLASH的動漫,告訴幼兒糧食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

2、教師大志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3、幼兒學習朗誦古詩《憫農》

三、結束活動

師生共同朗誦古詩,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泥塑區

在泥塑區投放採泥,指導幼兒學習團、搓、壓、捏的技能,練習製作好吃的麪食

2、其他活動:比比誰最節約糧食

製作一張大表格,寫上小朋友的名字,誰吃的最乾淨就給誰蓋上小印章

活動反思: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爲什麼?

2、你認爲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是什麼?

3、你認爲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憫農的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故事中的韻律美。

2。培養幼兒從小懂得愛惜糧食,珍惜成人的勞動。

二、活動準備:

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觀察圖片,猜圖意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你覺得這是什麼時候?(請幼兒說說圖上的內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師;這幅圖可以用一幅圖來表達,他的名字叫《憫農》。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太陽紅紅照在地上,農民在鬆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禾苗下面的土地裏,誰知道碗裏的飯呀,顆顆粒粒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2、教育幼兒要懂得愛惜糧食、尊重勞動成果。

提問;

聽了這首古詩後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後進餐時該如何做?

我們今天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種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熱愛農民伯伯。

3、學習依據對古詩的理解,用不同的聲調、語氣朗誦古詩

1。根據圖片,幼兒跟着教師朗誦。

2。幼兒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誦古詩。

3。請部分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三)結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爲,對幼兒進行行爲習慣教育

出示圖片二,觀察圖上小朋友的行爲,說一說她這麼做對不對?爲什麼?我們該怎麼做?(幼兒討論)

小結: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

比一比以後誰吃飯最乾淨,不浪費糧食?比一比以後誰洗手不浪費水?

憫農的教案10

活動設計背景

1、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讓孩子從小走進經典,接受我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綜合素質;2、在平時,班上還是有很多孩子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常掉得滿地都是,爲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進一步瞭解農民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使孩子們懂得珍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古詩的興趣,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指導孩子仔細觀察圖畫,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畫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說一句話,發展孩子詞彙的運用能力。

4、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激發孩子熱愛農民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有節奏的誦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3.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準備

《憫農》flash動畫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播放《憫農》flash動畫:一個古代裝扮的農民在種地。

動畫片裏的.人是什麼時候的人?他穿的衣服、髮型和我們有什麼不同?你看見他在幹什麼?

2、繼續播放動畫: 一位詩人來到田間散步,看到農民在辛苦的種地,有感而發地念《憫農》。

又來了一個人在幹什麼?你覺得這首詩寫的是什麼事?

引入:今天,我們來學習古代詩人李紳寫的這首詩《憫農》

二、出示詩歌,分析欣賞詩句。

1.現在我們跟着動畫片裏詩人的節奏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2.幫助理解:“鋤禾日當午” 的意思。

詩句裏的“鋤禾”是什麼意思?這裏的“日”又是什麼?(定格flash動畫)看看畫面,想一想“日當午”是什麼意思?

3、(引導觀察畫面)有太陽的時候,農民在種地,出現什麼情景呢?

說說“汗滴禾下土”這一句詩的意思。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4、“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5.“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教師和幼兒共同解釋。

“辛苦”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學習用“辛苦”說一句話。)

你還知道哪些詞句的意思?還有哪些不知道?大膽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6.請小朋友用自己的話完整的把詩的意思講一講。

7.根據詩歌情境,配上動作再讀古詩。(能背誦的背一背)

8、讀完了詩歌,現在你知道了什麼?

三、老師小結。

農民伯伯這麼辛苦,在我們身邊這麼多人都很辛苦,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由flash動畫導入,引出主題。然後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這一過程中藉助畫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讓孩子們找到共鳴,並抓住了詩眼“辛苦”二字,通過喚醒孩子的生活經驗來品詩中之情,讓幼兒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激起孩子對農民的熱愛尊重之情,達到了預期目的。

2、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我將flash動畫引入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們帶入學古詩的狀態。在理解詩歌大意的過程中,flash動畫讓孩子有了直觀的印象,很好的幫助他們表情達意。

3、注重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勇於表達:觀察畫面,說出自己看到的,讀讀古詩,說出自己想到的。並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孩子在同伴間相互學習,鼓勵他們在同伴間相互講解,爲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發揮,寬鬆的語言交流空間,孩子們在一起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欣賞,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憫農的教案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理解古詩意思。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進一步鞏固給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

4、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

2、這首詩選自《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首,板書課題:憫農(二)

二、學生自學

1、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藉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藉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粒、顆、閒、夫、餓、死”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糾正。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死:第四筆是點,第五筆是撇。

餓:熟字“我”加上“飠”就是餓。

顆: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換上頁字旁,就是“一顆星”的“顆”。

閒:裏外結構(或半包圍結構),先寫“門”,再寫“木”。注意最後一筆是“點”。

3、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李紳是唐代詩人。《憫農二首》是李紳流傳下來的最傑出的作品,思想內容深刻,對比鮮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顆粒狀的東西。

粟:穀子,小米。這裏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閒:無事可做;空閒。

夫:和農組成農夫,意思是:農民。

猶:還。

餓:肚子裏沒有食物。

死:沒有了生命。

四海:我國古代認爲中國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內”指全國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穀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閒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閒荒的土地。

農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7、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8、請學生在全班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練習朗讀,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朗讀競賽,然後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着音樂進行朗讀。

五、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粒:左窄右寬,“立”字略短。

顆:左右﹑寬窄﹑高低﹑長短一樣,“果

”字的最後一筆是點。

“閒、夫、餓、死”讓學生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寫下來。

天()拉()一顆()

夫()粒()一棵()

3、背誦古詩

(1)自己練習背誦

(2)指名背誦

六、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七、佈置作業1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

附:板書設計:

1憫農(二)

李紳

難字:顆閒餓死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導學生欣賞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並組詞。

2、同桌之間互相聽寫詞語,寫完後,同桌之間對照課本進行相互評議。

3、背誦古詩:全體同學一起背誦,指名背誦。

二、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1、讓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提問:讀懂了詩的意思,你有什麼感受?

(1)學生默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在書中畫一畫有關的語句。

(2)自己組織語言練習說一說。

(3)結合自己的體會說一說

(學生可以結合詩句的內容說明:農民在萬物生長的春季撒下了種子,他們要爲莊稼澆水﹑施肥﹑除雜草,每天是臉朝黃土背朝天,風吹日曬,到了金色的秋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了糧食的豐收,但是他們不能享用自己創造的社會財富,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乃至餓死﹑不能生存下去。)

(結合插圖的內容說明:這農民一家人各個骨瘦如柴,穿着破舊的衣衫,那位婦人的懷裏抱着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農夫站在一邊面露難色,無可奈何。)

3、教師小結: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二十個字,就揭露了當時的社會,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了那麼多的社會財富,他們是值得歌頌的﹑讚揚的。但是他們沒有權力享用自己創造的社會財富,不合理的社會使他們貧困無助、凍死餓死﹑不能生存下去。這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三、朗讀古詩

1、配樂聽老師範讀並評議誦讀情況。

2、伴着音樂自己練習朗讀。

3、在小組內參與朗讀,互相學習。

4、師生共同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四、練習鞏固

完成書中的第4題。

五、總結

六、佈置作業

1、檢查第4

題,進行自評。

2、把《憫農二首》背給家人聽。

憫農的教案12

【教學設想】

能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古詩的意思。會背誦課文。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初步養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和行爲習慣。

【教學過程】

1.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吃的米飯哪裏來的?

看課文插圖。你們看,我們吃的米飯就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勞動出來的。(出示課題《鋤禾》)

2.教學“鋤禾”。禾:禾苗,各種作物的幼苗。(插圖上畫的是玉米苗。)

鋤:翹舌音。不要讀成“cú”,左中右結構,鋤頭的鋤,課文中指的是動作。

誰能說說“鋤禾”的意思?(課文中指農民除草、鬆土)。

農民爲什麼要爲禾苗除草、鬆土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結合觀察插圖,想想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什麼,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講讀詩句,學習字詞,理解內容。

(1)看圖。農民伯伯是在什麼時候鋤禾的?你從哪裏看出來?

讀一讀“鋤禾日當午”。理解“日當午”的意思:太陽當頭照,正是中午的時間。

看看圖,自由說說,想想“鋤禾日當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當頭照。農民伯伯卻在地裏給禾苗除草、鬆土。)

(2)仔細看圖,你從哪裏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他熱的滿臉通紅,口乾舌燥,汗水不斷的從臉上一滴一滴的淌下來,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裏。)

讀一讀“汗滴禾下土”,講講“汗滴禾下土”的意思。(農民伯伯熱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斷地滴到土裏)

(3)農民種糧這麼辛苦,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想法。)

讀一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誰知盤中餐”:有誰知道這碗裏的飯是從哪裏來的?

讀一讀“粒粒皆辛苦”教學“粒”“皆”“辛苦”

誰能說說“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朗讀課文。

(5)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鞏固、複習字詞。

5.用自己的話講講整首古詩的意思。

(1)同桌一個讀詩,一個釋詩。在交換。

(2)指名講講整首詩的意思。(說清楚,說通順。)

6.指導朗讀。

7.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麼?

(農民種糧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8.平時你是怎麼愛惜糧食的?(正面教育學生,表揚學生中愛惜糧食的好人好事。)

9.背誦課文。(形式多樣)

10.總結談話。

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憫農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並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並試着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願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並貼在黑板上。

3、你怎麼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裏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於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裏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着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後,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 日當午 誰知 汗滴 粒粒 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麼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裏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纔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範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遊戲,複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後,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裏,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後面的生字,然後放到籃裏。(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後反過面貼於籃子裏。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爲什麼?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麼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後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爲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後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憫農

辛苦

教學點評: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爲此,教師在設計時可以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並樂於去解決。

2、現在都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緻。

憫農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在說說、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瞭解古詩《憫農》的含義及意境,並能大膽地隨樂吟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懂得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師幼共念《大饅頭,哪裏來》

師:孩子們,大大的饅頭是從哪裏來的?白白的麪粉哪裏來?黃黃的小麥哪裏來?

師:農民伯伯種地辛苦嗎?那兒歌裏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二、變換方式誦讀古詩

1、觀察圖片理解詩意

師:老師這裏有幾幅圖,請你們仔細看一看,畫面上有些什麼?

師:你看到了什麼?(幼兒自主回答)

師:農民伯伯在幹什麼呢?農民伯伯在莊稼地裏怎麼勞動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天氣怎麼樣?你從哪裏看出來?

師:誰知道盤子裏的香噴噴的白米飯哪裏來的?

師:秋天到了,農民伯伯辛苦種的糧食都豐收了。你想對農民伯伯說些什麼?

2、欣賞古詩體會意境

師:我們的唐代大詩人李紳寫下了一首很好聽的古詩《憫農》,就藏在這幾幅畫裏,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剛纔你都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詩句?

3、多種形式熟悉詩句

師:我們一起看着圖試着來念一念。

師:會了嗎?接下來我領誦第一句,你們接下面幾句,題目我們一起說。

師:你們唸的真好聽,下面我來請一位小詩人來領誦,誰願意自告奮勇?

師:你們真像小詩人,下面,我們換種方式來試試看。楊老師念第一句,你們接第二句,楊老師念第三句,你們接第四句,我們輪流念,好嗎?

師:接下來,我們男孩和女孩來PK下,看看誰唸的又清楚又好聽,好嗎?誰先來?男女小詩人們表演的旗鼓相當,爲你們精彩的朗誦鼓掌。

師:接下來我們玩個開火車的遊戲,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誦讀一句古詩,看看哪一組朗誦得又清楚又好聽。

4、撿米粒遊戲有節奏誦讀

師:秋天,農民伯伯種的糧食豐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時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麼辦?那請你們看一看、聽一聽,我是怎麼撿的?(教師示範有節奏邊撿米粒邊念古詩)

師:我是怎麼撿米粒的?讓我們跟着熟悉的音樂一起來試一試吧!

師:這邊有好多米粒,我們一起幫助農民伯伯撿米粒吧!天快黑了,我們得加快速度撿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詩情感昇華

師:這麼好聽的古詩還可以?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你可以跟着這段熟悉的音樂配上我們新學的古詩一起輕聲地唱一唱(幼兒跟着音樂一起哼唱)

師:看來有的小朋友已經會唱了,那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動作哦!(吟唱古詩)

師:你們唱得很動聽,那我們集體來表演這首古詩,給後面的客人老師演一演,跟着音樂可以加上好看的動作哦。

附:《大饅頭,哪裏來?》

大大的饅頭哪裏來?白白的麪粉做出來。

白白的麪粉哪裏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古詩《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的教案15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註釋:

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禾、日、午、下、土、中”這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汗、誰、知、盤、粒、辛、苦”的讀音。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內容。

(二)能力教學點:通過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生字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看圖,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使學生懂得農民勞動的艱辛,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愛惜糧食。實踐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理解古詩內容,學習生字。

難點: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解決辦法:教師要通過範讀,領讀,指導學生讀好古詩,結合看圖,體會詩意。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學習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學,然後進行猜字、搶讀、找朋友的遊戲。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藉助拼音讀熟課文,理解字、詞意思,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練習背誦。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分析字形、學習生字,並練習默寫古詩。

(二)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全詩共4行,兩句,有兩幅插圖,第一句講農民頭頂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第二句講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後的感想:糧食來之不易,粒粒飽含着農民的艱辛勞動之苦。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啓發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麼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糧食都飽含着他們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師一起去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

(板書課題:4憫農)

(二)初讀古詩,大致瞭解圖意。

1、出示投影1

圖上畫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2、出示投影2

圖上畫的什麼人?在做什麼?

3、藉助拼音讓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把全詩讀正確,讀熟。

4、使用生字卡,蓋上音節,檢查學生對字音掌握的情況。

讀詩時,下面幾個字,指導讀準

誰,翹舌音,讀shu0

知,讀“zh9”,不讀“z9”

5、指名讀古詩,教師予以指導評價

6、教師範讀,指導讀

(三)理解古詩內容

1、學習第一句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農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做什麼?他怎麼樣了?

(2)結合句子理解“日當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炎熱的夏天,中午最熱的時候,農民頂着烈日給禾苗鋤草。農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裏)

(4)通過學習這兩句,你想到了什麼?體會農民勞動辛苦的情景。

2、學習第二句

(1)過渡語。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麼?

(2)齊讀第二句,體會“盤、餐、粒粒、皆”這些詞語的意思。

盤——碗裏

餐——飯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話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誰知道碗裏的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苦的汗水換來的)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指導朗讀,讀準字音和停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擴展:學習了這首古詩,你懂得了什麼?

6、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珍惜糧食。

(四)指導背誦:出示憫農(二)讀一讀

教學反思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在現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收穫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是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這首詩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早熟記於心,甚至達到倒背如流。對於這樣的古詩又如何進行教學呢?我想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創新:

一、獨特引入,貫穿線索

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學我認爲應從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故事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學開篇就引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眼前一亮,我隨即導入了和食物有關的課題《憫農》。然後以這一線索激勵學生爲小女孩努力掙得食物,完成了“朗讀課文”“認讀詞語”“認識生字”等教學環節,學習效果較好。

二、遊戲滲透,興趣濃厚

在朗讀課文環節,我變換多種朗讀方式,如“自讀”、“同桌兩人共用一本書讀課文”、“指名讀”、“黃金搭檔讀”等。

在認讀詞語環節,我加入了“小老師”進行指導,學生積極性很高,小老師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鍛鍊的機會。

在認識生字環節,我重點滲透了“遊戲識字”,如:“快速反應站立讀”“擺長龍”“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車”“打撲克牌”“收麥子”等,又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了學習效果檢測。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新課改下的“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三、運用視頻,突破難點

在理解古詩含義時,有一定難度,我給學生播放了“小豬吃米飯”的視頻,讓後發問“你喜歡小豬嗎?”,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地講解了古詩的含義,學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後播放了《洪都拉斯飢餓兒童》的視頻,學生看後吃驚的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及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想法,學生說了很多令我感動的話,也深刻的認識到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課主題。在評選出“表演小明星”後,我以視頻“絢爛煙花”加以表揚,在歡快聲中結束了本課教學,學生感覺意猶未盡。

四、看圖表演,加深認識

我請學生欣賞圖片,並根據圖片內容在小組內挑選人員,上講臺進行表演,表演時老師負責攝像,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狀態表現出來,都想成爲今天的“小明星”。我適時引導“要想成爲小明星,平時應該怎麼做呢?”學生都能說出“要愛惜糧食”,我以總結的方式再次給孩子們強調“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在此環節學生不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同時還要設計動作,這一過程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五、不足之處:

1、在欣賞圖片表演環節,由於前面環節進行的不緊湊,時間不夠用了,我只好以老師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片內容,告訴大家“這樣做對嗎?”“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未能進行完整表演,這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

2、本節課開始時,我已告訴大家要評選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進行完整表演,評選環節我只是以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揚,沒有在“絢爛煙花”的音樂聲中進行頒獎活動,這又是一處遺憾。

也許,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遺憾,沒有遺憾就沒有下一次的亮點,更不會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長、進步,期待自己今後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

標籤:教案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