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讀範愛農有感5篇

農業8.7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範愛農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範愛農有感5篇

讀範愛農有感1

花拳繡腿也好,樸實無華也罷,終究不知道散文如何寫法。於是找一兩篇範本來讀。手摸着書架上一排書脊,一眼看中了《魯迅散文全編》,灕江出版社出版的。

魯迅是個大文豪,恐怕無法學到他的博大精深。但讀一讀也無妨,於是翻開來瀏覽。隨手翻到了《範愛農》這一篇。

讀了開頭,便有勃於我的常規思路。開頭並沒有寫範愛農,而是寫東京客店裏,從報紙上看到安徽巡撫恩銘被徐錫麟刺殺的新聞,及稍後秋瑾和徐錫麟被殺,幾個中國留學生議論的情形。之後在一個同鄉會上討論發電文時,範愛農纔出場,而且是以聲音先出場__的:“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接着魯迅看到的“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一句氣憤的話語,一個“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將範愛農的個性和形象,躍然紙上。

範愛農的結局,不僅僅是因爲他的個性,還有當時那個社會的原因,也是魯迅對那個社會的控訴吧。

魯迅通過寫範愛農,折射出對當時的社會和xx的黑暗進行控訴和抨擊。正是當時那個社會造成了範愛農最後慘死的結局。魯迅雖然寫的是範愛農,可範愛農的身後,潛藏着一個巨大而黑暗的社會背景。

讀範愛農有感2

讀完魯迅先生的《範愛農》一文我大有感觸。其實文章的名稱是魯迅先生在紹興學堂時的同事的名字,這一篇文章就是魯迅先生寫他的。範愛農,,名肇基,字斯年,號愛農。清末革命團體光復會成員。浙江紹興黃甫莊人。他誕生於一個破落的幕僚家庭,三歲喪父,5歲失母,與妹妹靠祖母撫養成人,是當時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活動家徐錫麟的得意門生之一。

魯迅先生在對於範愛農的人物刻畫上採用了先抑後揚,欲褒先貶的手法。從他第一次見識範愛農是在徐錫麟等革命黨人被殺的消息傳到日本,浙江同學會準備打電報到北京,“吊烈士,罵滿洲”;而作爲徐先生的學生,範愛農卻表示反對。這讓魯迅非常氣憤。但在兩人再次相遇,彼此解開誤會後,對彼此的看法發生了改變,後來因爲極爲相似的生活際遇而走到了一起,魯迅爲了生計在故鄉做教員,而範愛農也是教幾個國小生餬口;最後更是因爲對現實的失望經常聚到一起飲酒解悶,成爲了知己。範愛農的形象也從一開始“看人總像是渺視”的孤傲,冷:成了後來的後來再見時的“穿着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有了白髮了”的寒素和落魄,及目睹辛亥革命失敗的消極。

而對於範愛農的死,魯迅先生也產生懷疑,因爲知道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在魯迅先生看來,範愛農的悲劇並不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是辛亥革命的輓歌。對於出身本就貧寒一無所有的範愛農來說他的離去絕不可能是因爲蕭條的生活問題,而理想的一時受挫也不足以使他放棄對生的熱情;“哀莫大於心死”他的致死原因是對於社會上“換湯不換藥”的環境,他絕望了。正如有人評價的那樣範愛農孤標傲世,憤世嫉俗,不會隨波逐流,苟活於人世;所以他選擇了極端的“失足”。

範愛農看不到生命的意義,所以他死了,他對當時社會的絕望就是置他於死地的最好的'毒藥。這是歷史的悲劇,又是一個個人性格的悲劇。

讀範愛農有感3

幾年前,我和家裏人打算出去旅遊,於是找到一家旅行社諮詢。看了這個旅行的介紹,我看中了一個坐遊輪出海,七天七夜的團。旅行社接待我們的是一個老女人,我跟她說"我們想報這個團。"這個接待的老女人,看了我一眼,說道:"這個啊?這條船很舊的,你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哦!"聽這麼一說,我們最後就選擇了另一個團。後來,這個"船很舊"就成了我們的笑柄,以後我們就給這個老女人取了一個綽號,叫做"船很舊".正是因爲她的率直、實在,後來我們只要是去旅遊,都會找到他們家報團。然而,好景不長,這條"舊船"沒過多久就"沉了"(公司倒閉了)!

我一直帶着一個疑問,爲何這麼實在,從來不會說謊話的人,都混的不好;反而那些坑蒙拐騙的人,卻越做越火,不但沒人舉報,還有越來越多人爲他們數錢?帶着這個疑問,終於在魯迅先生的《範愛農》這篇文章找到了答案。

範愛農是一個性格非常耿直的人,耿直得就連身邊的朋友都反感他,討厭他。他是一個革命分子,爲了革命奮不顧身總是衝在最前方,全力以赴做事。但是,就是這樣的一種人,只是實實在在做事,不會拐彎抹角。最後,報社混不下去解散,他也失業了,最終走上了絕路,掉進水裏淹死了。是什麼導致了範愛農的死?因爲水太深了!他以爲自己會游泳,其實大多數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人。

本文的結局有着非常深的含義,也許大多數人的理解,都是範愛農自殺掉進水裏淹死的,我不太認同。範愛農的死因,就是高估了自己游泳的能力,而不知道水太深了,喝點小酒做着這麼大膽的事情,不溺水纔怪!

回想起我創業的經歷,都是跟範愛農有着驚人的相似!我原本以爲,懂一點編程技術就很了不起,自己出來開公司,結果呢?會游泳又如何?水太深,被淹死了啊!於是,開兩次倒兩次。現在出來做培訓,同樣水也是很深的,不但受到成功人士的破局,而且各種各樣的看客種種不配合,可謂困難重重。

有幸的是,我有了經驗,每一次碰壁,都會畫一個記號,不會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就把這些記號,總結成了《真誠的套路》這本書。所以說,不懂套路比懂套路更可怕!不懂套路的人,總以爲水很淺,以爲自己很有才,最終造成了"範"式悲劇。

讀範愛農有感4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

魯迅在安徽巡撫思銘被刺殺後的同鄉會中,發現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對魯迅的意見大抵是反對。一問才知道:他叫範愛農,是徐伯蓀的學生。

魯迅就憤怒起來了,覺得他太不勇敢,自己的先生被殺了,連打一個電報也害怕,於是堅持要發電。於是兩人便成了冤家,致使魯迅厭惡範愛農甚過滿人。

直到革命前一年,兩人才在紹興相見,成了好朋友。一同喝酒時魯迅又翻出那段往事,範愛農與魯迅處處作對,原來是魯迅再稅關的一次搖頭,使範愛農以爲魯迅瞧不起他。

這告訴我們,要與他人多交流、溝通,闡明自己的想法,就可以避免很多誤會。如果魯迅在同鄉會上問一問範愛農,或許兩人早就成爲朋友了。

我們要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寬廣,對他人的錯誤行爲加以體諒,畢竟每個人都不可能不出差錯。但原則上的問題不能讓步。魯迅和範愛農都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所以,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

同時,我們對事物也不要太敏感,範愛農把魯迅的一次搖頭當作輕視,實在不應該。

總而言之,只要有寬廣的心胸,就會避免很多誤會。

讀範愛農有感5

範愛農是魯迅在日本求學時的同學。開始魯迅和他有一些小誤會,導致範愛農故意針對他。後來魯迅回到故鄉,謀了一份校長的差事,偶然遇到了範愛農,兩個人解除了誤會並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魯迅的學生寫了一些和反動派鬥爭的內容,請求以魯迅的名義發表,魯迅同意了。後來當時的領導(反動派)看到這些文件,命人抓魯迅。魯迅雖不怕這些,但因與其學生,一些鬥爭派,意見不合,不得不離開故鄉,去往南京。不久後魯迅得知了範愛農與友人遊湖時落水身亡,懷疑他是自殺。有評論說範愛農是魯迅的影子,文章表達了魯迅對範愛農命運的感嘆和對當時社會的批判。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爲我們展現了魯迅先生對死國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感。

標籤:讀範愛農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