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農村指導員調研報告

農業1.64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村指導員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指導員調研報告

20xx年3月,我被選派到xx縣xx鎮xx村擔任第九批新農村建設駐村幫扶工作隊指導員,爲切實履行好“八大員”的職責,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基層組織的幫助、配合下,駐村期間,採取聽彙報、召開座談會、走村入戶、實地調查等方法,對xx村委會新農村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思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概況

(一)地理氣候概況。xx村隸屬xx佤族自治縣xx鎮,地處鎮東及東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爲毛石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89公里。東鄰xx縣中課鄉嘎勒村,南鄰勐卡鎮永業村和xx鎮阿莫村,西鄰xx鎮xx村,北鄰xx鎮代格拉村。xx村屬於亞熱帶雨林季風氣候,乾溼季分明,立體氣候明顯,平均海拔602米,年平均氣溫xx年降水量950毫米。

(二)人口及土地概況。xx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45戶,戶籍人口556人,其中農業人口54人,勞動力906人,其中佤族55人、漢族5人、彝族人。全村國土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65畝,人均耕地2.4畝,擁有林地2699畝,人均佔有林地8.5畝,臨時耕地960畝,旱地45畝,人均佔有旱地0.26畝。茶葉面積224畝,甘蔗面積365畝,玉米麪積060畝,水田面積 90畝,蔬菜面積80畝,其他作物面積68畝。適合種植稻穀、玉米、小紅米、小米蕎等農作物。

(三)經濟情況。xx村XX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6萬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50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爲主。經濟來源以傳統糧食種植業(稻穀、玉米、米蕎、茶葉、甘蔗)、傳統養殖業(養豬、牛、雞等)及農民外出勞務收入爲主,第二產業爲零,第三產業只有商飲和運輸業收入,佔總收入的5%。目前正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但由於種植週期較長,經濟效果尚未顯現。全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員佔全村勞動力的40%以上,外出務工收入佔總收入的30%。

(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配套設施狀況。水利條件:境內有xx河,是主要的農業灌溉水源,但設施有限,利用率低,大部分耕地主要以雨季的天然降水爲農作物提供水源,該村農業仍屬山區雨養農業。全村的農田水利化程度還很低,全村xx年級,校舍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7人,住校生29人,圖書約有XX冊。文化: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個、圖書室個,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衛生: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爲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廣播電視:339戶通衛星電視,擁有電視機339臺。農戶住房:以杈杈房、木板房爲主,抗震級別較低,基本屬於貧困危房的改造範圍。

(五)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全村共有正式黨員40人,全部爲少數民族,黨員年齡結構爲最高年齡75歲,最小年齡24歲,村黨總支部設5名委員,村黨總支書記和村委主任實行“一肩挑”,黨總支部下設7個黨支部,黨員活動室有8個。

  二、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xx村林地多,耕地少,耕地土壤貧瘠,現有的農田多數是“雷響田”,由於水利基礎設施差,無法保證農田的灌溉需要,多渠道發展農業經濟受限。目前,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玉米、茶葉,並有小規模種植核桃、米蕎、甘蔗,由於近年農資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力費用不斷上升,村中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增加了農民生產成本。特別是今年種植的甘蔗由於國際糖價下降,糖廠收購價較降低,導致農業經濟效益不好,全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經濟收入偏低。

(二)農業生產缺少技術支持,市場觀念落後。農民收入的增長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要想從根本上增加農民的收入就必須在農村發展特色產業,而在農村發展特色產業要依靠的便是先進的技術。例如,在xx村家家戶戶都養殖冬瓜豬,但存在飼養時間長,肥肉多瘦肉少,產量低的問題,而在銷售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本地人喜歡買,外地人不認可,但是本地人購買力有限,由於缺乏對產品的包裝宣傳,沒有與國內市場對接,未能向高經濟附加值農產品加工發展。再如種植的米蕎,生育期短,適應性廣,營養價值高,投入少,全國範圍內只有xx縣種植,又稱爲“xx米蕎”但種植戶缺乏技術指導,產量較低,多爲“單兵作戰”,沒有形成規模生產和“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保障,米蕎產業多以初級產品出售,其潛在的巨大經濟附加值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三)道路交通滯後。該村7個村民小組中,一、三、四、五、七組的道路交通條件相對較好,實現了村內道路路面硬化,基本能滿足現階段發展的需要,但二、六組處於山區陡坡地帶,路面狹窄,還屬土泥路面,尚未得到硬化,道路路況較差,經雨水沖刷後路面損毀嚴重,部分路面已變得溝壑縱橫,嚴重影響了羣衆出行。

(四)農村公共事業條件差、教學水平低、農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是鄉鎮醫務人員醫療水平普遍偏低,藥品短缺,醫療設備落後,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農民因病返貧現象比較突出。二是農村羣衆文化生活比較匱乏,農村公益性文化設施欠缺。三是農村教育教學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四是農民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後,傳統的小農意識仍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爲方面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相差甚遠。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法治意識較爲淡薄,致使法律在調解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社會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全村村民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0%以上。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比較少,導致農業生產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

(五)認識上有偏差。一是農民思想守舊,觀念落後,對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概念認識模糊,認爲新農村建設是政府工程,缺乏主觀能動性,“等、要、靠”思想嚴重,存在過分依賴於政府投入的不良傾向。二是鄉鎮和相關部門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雖然高,但是缺乏引導和激發農民加快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的有效措施。少數幹部對於新農村建設存在模糊認識,思想上希望立竿見影、早見實效,期望兩三年功夫就能建成新農村。xx村作爲xx重要的佤族村落,有着豐富的少數民族地域特色,然而這些特色文化並沒有得到深度挖掘,如何將特色文化建設同經濟建設同步發展,起到互惠互補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六)環境衛生整治還需進一步深入。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農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村建蓋了七個公廁、五個垃圾池,但大多數村組、農戶沒有形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雜物亂堆亂放,牲畜隨意放養,糞便到處有,垃圾路邊扔,長年累月大家習以爲常、見怪不怪,影響了居住環境。

(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帶動作用的發揮上不強。一些黨員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指導、幫助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思路不寬,工作方法單一,在羣衆“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二是黨員幹部工作作風不夠紮實,服務意識不強。一些黨員幹部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羣衆的感情,心想的都是自己的日子,盤算的都是自家的“如意算盤”,精力沒有放在本職工作上。三是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薄弱,無任何經濟來源。目前,村級組織使用的經費基本上是依靠上級組織下撥來維持,很多工作都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村“兩委”的作用無法全面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

(八)貧困危房戶較多。xx村約406戶爲貧困危房戶,貧困危房戶佔80%,多爲杈杈房、木板房,存在漏雨、裂縫、抗震級別低等問題。今年xx縣實施邊境民族特困地區農村安居工程,這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按照要求,作爲邊疆少數民地區,由財政籌措房款最高可達4萬元,剩餘部分動員社會力量,由貧困危房戶向親友籌措、銀行貸款,或採用捐助、出義工等形式共同解決,經過抽調了專門人員對所有住戶進行逐戶宣傳動員和摸調查,大部分羣衆都願意擬建新房。

  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優勢

(一)上級支持力度大。今年來,xx縣交通局不斷幫助xx村改善交通條件,xx村到xx鎮和中課鎮混泥土硬化道路即將完工,爲沿路村組項目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有利於農產品、物資的運輸和沿街鋪面的經營。現任村“兩委”班子勤奮鑽研,熟悉政策和新農村建設導向,努力爭取上級更多的扶持。

(二)村“兩委”班子團結務實。xx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不大,文化水平較高,有思路,班子團結務實,能爲羣衆辦實事,理清了促進本村發展的思路,在具體實踐中爲實現奮鬥目標付出了諸多努力。目前全村大部分黨員積極性高,能起到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

(三)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大。xx村屬於山區,降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高,林地面積多,木材資源以冬瓜書、杉樹、竹料、西南樺、雜木爲主,可大力開發“林下資源”,在林下發展種養殖業,積極打造生態農產品牌。半山坡地帶水源不足,適合規模種植泡核桃、茶葉等。耕地地帶大量推廣種植“xx米蕎”、小紅米、玉米等。水田地帶可以種植水稻。通過農業多種經營,便能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對農民增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抓住省委、省政府對xx實施邊境民族特困地區農村安居工程機遇,加快實施貧困危房戶新居改造、鄉村潔淨等工程,以改造農村豬圈、廁所、廚房,帶動種植養殖業三位一體生態種植養殖技術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村莊改造中,應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在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民房設計上充分體現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注重與自然相和諧。要把農村新能源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結合起來,要積極發展太陽能、水能等潔淨能源。要整體推進鄉村道路、給排水、村莊淨化亮化美化、交通運輸、商貿流通等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二)突出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各級政府應加大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力度,提高公共資源對農民的覆蓋度,突出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繼續實行“三免一補”政策,鞏固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成果,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對教師的培訓力度,鞏固“兩基”成果,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提高羣衆依法送子女入學的自覺性。進一步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力爭參保合格率達00%,不斷籌集新農合基金,減免新農合補償金,切實解決農民看病、就醫等問題。增加農村文化事業投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積極發展農村體育事業,堅持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組建佤族民間文藝演出隊,舉辦農民喜歡的文藝晚會和農民趣味運動會。完成“戶戶通”安裝和維修任務,有效解決羣衆看電視難、聽廣播困難的問題,提高廣大農民羣衆的幸福指數。

(三)基層領導幹部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與政績觀。要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由於各家各戶的家庭財力狀況差別,組與組之間基礎各異,新農村建設要儘量終做到不增加農民負擔,符合羣衆願望,不搞強迫命令,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不搞無效益的產業。要嚴格遵循“先規劃後建房,未規劃不批建”,使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能發揮更好的效益。建設新農村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好事需要辦實,切不要重“唱功”輕“做功”,更不能搞大幹快上式的“政績工程”。

(四)努力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的新型農民,是將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要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基層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分期分批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等的培訓,促進科學種田、科學養殖,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能力,培養一批發展第二、三產業的致富帶頭人。要加強農村法治建設。強化普法宣傳教育,着力培育羣衆對法律的崇尚和信仰,引導農村羣衆依法表達利益的訴求,學會用法律保護自身利益,減少用“陳規陋習”解決問題,營造羣衆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五)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立足xx村農業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按照鎮政府提出的“兩穩兩突兩推進”的工作措施,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穩定糧食生產,使糧食麪積達到6000畝以上,人均達5畝以上,進一步壯大米蕎產業發展,大力推廣米蕎“提純復壯”和脫殼加工技術。穩定發展茶產業。加大000畝核桃後勤管理和500畝核桃嫁接,壯大核桃產業規模。突破養殖業發展,推出土雞養殖及大牲畜養殖。抓好竹產業發展。推進板栗、澳洲堅果等新興產業發展。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的產、供、銷生產模式,重點解決xx村產業化經營中存在的有龍頭無基地,有基地缺龍頭,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產業鏈不長,企業、農戶、基地利益聯結不緊的問題。

總之,通過半年的農村工作,深入實地走訪、調研,使我對xx村的現狀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也加深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思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珍惜機會、倍加努力、善於思考、刻苦鑽研,爲xx佤族新農村建設奉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