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教師隨筆通用15篇

教師1.77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教師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隨筆通用15篇

幼兒教師隨筆1

“不去,不去,我不去。”這是杉杉帶着哭腔的喊叫聲。這一幕發生在升中班的分班現場,他被分到另一個班,怎麼也不肯離開,與他共同度過小班一學年的老師和同伴。所以,他大叫着不肯離去。而另一個孩子澤澤,知道自己被分到另一個班,乾脆趴在桌子上任誰叫都不理,我們也好言相勸,可這孩子就是不肯離開這張桌子,像長在了桌子上。而其他被分走的孩子,雖聽話的離開,臉上卻滿是不情願;而那些從另一個班分過來的孩子,也顯得很不自在,臉上寫滿對原班級老師和同伴的眷戀與不捨。看到這些,使我觸動很大,記得剛入小班那會兒,這些孩子,對我們這些老師的不信賴,以及對同伴的陌生,就是成爲對爸爸媽媽的眷戀與不捨的原因吧。這些孩子與老師同伴相處一年,一年雖不長,但也處出了信任與依賴,現在要分開,不捨是難免的。同樣,我這個做老師的,也有着諸多的不捨,特別是看到孩子們眼中的戀戀不捨,與一步一回頭,我心裏倍感失落,總覺得自己帶的孩子是最好的,不論那一個,就如,總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好一樣。

這次分班風波,雖令我不捨,卻也令我非常感動,這些孩子,是從一入幼兒園,就由我接手的,從孩子一開始,對我們老師的不信任,到現在對班級的不捨,說明了我們老師一年的付出沒有白費,我們用我們的愛心,用我們的耐心,用我們的細心,換來了孩子們對我們的信賴,我倍感欣慰。

從孩子身上出發,這次分班,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鍛鍊。孩子一生不能永遠,與相熟的人在一起,必然會一次又一次走進陌生的環境,一次又一次融入陌生的人羣,要融進這些陌生的環境中,就需要孩子們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這種能力也是我們幼兒園教程中的重要一課。這次分班,也是對孩子適應能力的一種鍛鍊,認識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夥伴。

幼兒教師隨筆2

童年於兒童而言意味着什麼?3年的幼兒園生活我們究竟應該給與孩子的是什麼?這是一代代“六一人”在平凡工作中永不間斷的思考與探索。

從1945年延安第二保育院誕生伊始,就確定了“保教合一,教養並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辦院方針。“養成教育”從那時起便成爲了保育院的教育核心。“養成教育”的提出是歷史賦予的使命,在近70年的發展中不斷深入,逐漸科學,並且在每一個不同的時代,耕耘出不同的深刻內涵。

概括而講,“養成教育”在六一幼兒院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1945年~1950年):養成教育的萌芽期。建院初的5年內,在戰火連綿的艱苦年月,全院人員從零開始,以康克清同志提出的“保教合一”方針爲指導,反覆觀察、瞭解幼兒,不斷摸索,於1946年以《幼兒一日生活順序》手冊呈現了養成教育的最初探索經驗,爲延安第二保育院繼續開展與研究養成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階段(1950年~1 995年):養成教育的理論形成期。1950年延安第二保育院遷到北京更名爲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繼續在深入學習、貫徹教育方針中堅持探索“養成教育”這一課題,並於1995年由姚淑平院長主編了《幼兒一日活動常規》一書,將六一幼兒院半個世紀的養成教育經驗總結提升,標誌着養成教育的理論體系初步形成。我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前理事長史慧中先生在爲該書作序時寫到:“平平常常的幼兒園生活,透出不容絲毫懈怠的節奏!日復一日的實踐,編織出了幼教科學規律!‘生活常規’,這在幼教界熟悉不過的字眼,已被六一幼兒院50年的心血結晶折射得五光十色,細膩,科學。這裏,既展示了全院職工的理想與情操,又體現了一代又一代院領導班子的教育科學和藝術造詣。”

第三階段(1995年至今):養成教育的創新發展期。建院70年來,伴隨着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深入學習和養成教育的實踐與反思,六一幼兒院“養成教育”走人了新的創新發展期,主要表現爲“三個轉變”與“三個關注”。

養成教育的“三個轉變”,即由過去“嚴格的常規”變爲“快樂的常規”,由“被動的接受”變爲“主動的需求”,由“消極的保護”變爲今天“積極地培養、鍛鍊”。在實踐中養成教育的培養目標沒有改變,依然是堅持保教合一的原則,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等做出不懈努力,但是“三個轉變”的實踐要求教育者在培養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到了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的情感需求、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及幼兒學習過程中經歷、感受、體驗的重要性。因此這一階段養成教育的要求不再是完全統一不變的,我們會根據幼兒的特點與差異爲他們提出適宜的標準;教育的過程不再是簡單的傳授,我們會關注幼兒的學習特點,注重幼兒的經歷、感受和體驗,使養成教育更加符合幼兒的發展需求。

如果說“三個轉變”是我院養成教育在新時期的創新,是對我院保教合一的繼承和發展,那麼,“三個關注”——關注幼兒情感表達、關注幼兒自主選擇、關注幼兒交往範圍,是我院養成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是我們在學習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實踐中對幼兒心理健康的進一步認識,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進一步尊重。這樣的認識和尊重不僅使教師更加理解和接納幼兒,在生活與學習中創設了更加適宜的師生氛圍、教學策略,更使幼兒擁有了更加快樂、自主的生活遊戲體驗。

養成教育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除了關注前進的速度,也從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骨幹先行,全體跟進,骨幹引領新經驗,全體固化成日常”的教學管理策略,通過有效的管理,讓每一位教師在教學深化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與完善,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獲得成長與進步。

20xx年,70載的歷史積澱,半個多世紀的探索踐行,在走向“養成教育”本質的過程中,“六一人”堅定了一條主旋律:養成於生活,養成需真愛。我們將用這份樸素的愛精心呵護幼兒,潛心研究教育,讓六一幼兒院的“養成教育”更加符合孩子們成長的真正需求,爲孩子們的童年留下寶貴而有意義的成長經驗。

幼兒教師隨筆3

伴隨着此起彼伏的哭鬧聲,我們迎來了新一屆的寶寶們。第一天來園時,只見他們有的拼命地抓住爸爸媽媽的衣服;有的在家長的懷抱裏不肯下來;有的不停地安慰自己"媽媽很快就來接了……";有的雖然沒有哭出來,小嘴卻也撇來撇去,十分委屈……不管怎樣,這是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次轉折。

這是我第一次帶小班,面對這些情況,我有些不知所措。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並嘗試了一些安撫幼兒情緒的辦法,有一定效果。例如,親一親,抱一抱:當孩子早上來園時,老師笑臉相迎,以媽媽般的態度親一親,抱一抱孩子,使他們得到身心滿足;嘗一嘗:準備一些孩子們喜歡的食品,讓他們在看看、嚐嚐、說說中消除焦慮,體驗快樂;玩一玩:遊戲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變魔術、手指遊戲、唱一唱、等都很受孩子的歡迎。遊戲可以幫助幼兒之間儘快熟悉起來,從中找到安全感、歸屬感,以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

在孩子適應的過程中,家長也要做好配合工作,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的環境。如,家長在家裏要多說上幼兒園多好、小朋友多,很開心這類的話題,千萬不能將擔心寶寶不適應等負面話題和商討意見在寶寶面前流露,家長要私下交談;平時要多帶寶寶外出和其他小朋友及外人接觸,雖然現在社會有丟失孩子的危險,但也不能以喪失從小培養寶寶社交能力爲代價,家長要做的是在戶外要照看好自己的寶寶,不粗心大意就行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吃飯、睡覺和大小便的習慣,這有助於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在家長和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孩子們對幼兒園的生活已經非常熟悉,很好地適應了幼兒園生活。

幼兒教師隨筆4

集體教學活動時間到了,我按慣例彈起了鋼琴曲,提醒孩子們馬上進活動室。孩子們陸陸續續進了活動室,幾個在外面玩皮球的孩子也都回來了,這時我特別留意了承承,因爲他每次都是最“磨蹭”的一個。我發現他正站在放皮球的筐子前面,撿起裝皮球筐母親櫻緩笠桓鮃桓鐾捌で虻目鶘細牽渲杏幸桓齦親蛹性諏絲鸌雍頹獎詰姆煜獨錚司排6⒅Σ虐迅親幽昧順隼矗緩蟾竊誶蚩鶘稀K木俁俏乙庀氬壞降模蛭諼頤茄劾錚且桓觥暗髕さ返啊薄⒊30づ賴暮⒆印K詹琶揮型嫫で潁茨馨鎦淥朋友收皮球。當承承回到座位時,我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的行爲,並獎勵他一顆五角星,他既害羞又喜悅。

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果當時我沒有留心觀察承承的舉動,那面對最遲進來的他,我可能又會數落他來晚了或置之不理。我進而又聯想到,以前承承有那麼多次“遲到”,會不會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呢?我突然覺得臉紅,作爲教師,我們自認爲很瞭解班上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氣,但其實在內心已經給一些孩子貼上了“乖孩子”“調皮蛋”等標籤,總是戴着“有色眼鏡”去評判他們的行爲及行爲背後的動機,有多少次孩子因爲我們的偏見而受了委屈。我們真的要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只有去除“有色眼鏡”,去除主觀判斷,客觀地瞭解、評價每一個孩子,永遠對每個孩子充滿信心,我們的教育才會有效,我們的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

幼兒教師隨筆5

下午自主遊戲時間,丁丁突然想玩保安的遊戲,雖然沒有小朋友響應,但丁丁仍堅持要玩。雖然我知道這個遊戲在沒有準備、也沒有同伴配合的情況下很難開展,但我沒有阻止丁丁,而是幫助他回憶已有的經驗:“丁丁,保安叔叔每天都做些什麼工作,你知道嗎?”他擡起頭看看我,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叔叔每天都會和來幼兒園的爸爸媽媽還有小朋友打招呼,請他們打卡。”“每個想進幼兒園的人,叔叔都會同意他們直接進園嗎?”聽了我的問題後,他立即搖搖頭,說:“不是的,有一次我看見一位送快遞的叔叔要進幼兒園,保安叔叔讓他簽字,還向他要身份證呢。”我微笑着點了點頭:“你觀察得真仔細。檢查證件也是保安叔叔的一項重要工作,主要是確定進出人員的身份,並請他們簽名留下聯繫方式,避免一些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我的話彷彿帶給了丁丁新的想法,只見他向“小醫院”跑去,沒多久他笑着向我走來,說:“老師,您看,我們可以用‘病歷本’來簽字。”說完他跑到活動室門口站好,試圖學習保安叔叔給出入活動室的小夥伴們“確定身份”。丁丁滿懷信心,希望小夥伴都能加入到他的遊戲中來,然而並沒有人理會他。沒有人配合,遊戲就玩不下去了。丁丁無精打采卻又不甘心地站在那裏。這時,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沒關係,咱們來想想爲什麼遊戲不能吸引其他小朋友,我們還缺少些什麼呢?”丁丁歪着腦袋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對我說:“保安叔叔要穿特別的衣服,說話、站的姿勢都很神氣,工作特別認真。”他見我不住地點頭,繼續說:“客人要有證件。”“你說得很對,但是我們沒有保安穿的制服,客人也沒有證件,怎麼辦呢?”丁丁想了想,說:“我們班裏有幾頂警察帽,戴上帽子就可以表示是保安了。證件可以用紙板製作,我會製作的。”“好,那今天你先把這些材料準備好,明天我和你一起玩,好嗎?”“好!”丁丁響亮地回答着,然後轉身去準備材料了。

第二天自主遊戲開始了,丁丁戴上了警察帽,拿着簽字本和筆站到了活動室門口,他站得筆直筆直的,神氣的樣子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這時,我趕忙配合他,走到他身邊說:“你好,我是幼兒園聘請的乒乓球教練,可以進入嗎?”說着,我把他幫我製作的證件遞給了他。丁丁仔細地看了我的“證件”,神氣地說:“您好,可以進入,先請您在這裏簽上名字,寫上您的電話號碼。”說着把簽字本遞到我的手上。最後他有禮貌地說:“歡迎來到我們幼兒園,請進吧!”這時,有幾個小朋友圍了上來:“丁丁,我們也想玩,可以和你一起玩兒嗎?”“當然可以!”丁丁回答道,“但你們沒有證件怎麼辦呢?”“我們馬上去製作身份卡吧。”說着,幾個孩子轉身去了美工區。過了一會兒,一張張畫有孩子們頭像的身份卡片誕生了。而後又有更多的孩子紛紛加入到遊戲中,瞬間丁丁忙碌起來了。只見他一邊檢查“客人”的“證件”一邊指引“客人”簽字。“我忙不過來了!”忽然丁丁焦急地說,“再多幾個保安吧!”“我想當保安。”“我也想當保安。”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着。“可是班裏警察帽不夠怎麼辦呢?”我及時拋出了問題。“沒關係,我們可以用胸牌代替警察帽。”說着幾個想當保安的孩子快速走向美工區去製作胸牌了。

很快,孩子們帶着胸牌回到了活動室門口。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活動室門口站滿了人,無法正常遊戲了。見狀,我繼續向孩子們發問:“保安叔叔除了站在門口檢查證件,還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大家受到啓發,七嘴八舌地說着:“會在幼兒園各個角落檢查有沒有危險。”“會在幼兒園門口指揮車輛怎麼停放。”……這時丁丁扮演了指揮官的角色:“好,留下兩個人在這裏,其他人可以去其他區域工作。”聽了丁丁的建議,孩子們很快作了簡單的分工,各自到指定地點去履行自己的職責。

在後來的自主遊戲中,我們看到建構區、表演區、娃娃家、照相館等區域都有小保安的身影,他們有的負責“新建小區”的車輛停靠,有的負責娃娃家的安全,有的在“照相館”門口巡邏,有的在表演區的售票處維持秩序……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丁丁也被大家推選爲保安隊長。沒想到原來沒人響應的“保安遊戲”玩得那麼豐富。這其中有教師的引導,有孩子的創意,更有孩子們知識經驗的積累。

幼兒教師隨筆6

每一間能夠長大的教室,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潛能,給孩子們空間、時光,讓孩子們在讀、寫、創中發揮潛能,展示潛能,於是就有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成長。

  一、七彩苑

1、七彩苑之華麗誕生篇

偉大的名字總有它的分量,讓孩子參與到起班名中來,若干年後,也許孩子們不再記得自我曾是幾年幾班的,但他們必須記得他們取的這個偉大的班名。

2、七彩苑之七彩閱讀篇

朱老師在理解這個班級時,學生在課堂上坐沒坐相,學沒學樣,老師的問題剛拋出,底下就炸開了鍋,聲音都蓋過老師。朱老師於是開闢課前故事講壇,每一天5分鐘講故事,書是最好的鎮靜劑,5分鐘太少了,又在班級中開展讀書活動,建立班級圖書館,讓閱讀豐富孩子們的人生閱歷。

3、七彩苑之七彩制度篇

朱老師的班級經濟管理制度讓學生喜歡,讓學生爲之瘋狂。每個人能夠透過三科成績優秀、作業優秀、做好事等途徑來獲取資金,反之,如果他們沒做事偷懶,就會被罰款。學生每月還須支付椅子和課桌的“租金”。在運行的過程中,學生很快發現如果遵守規則,勤奮學習,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富有。經濟模擬遊戲給孩子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的情趣,給孩子們確定了很多奮鬥目標。

  二、糖果屋

1、從零開始,習慣文化浪漫起航。

一、二年級的孩子是粉色的,粉色階段的孩子喜歡幻想,不如學習階段的浪漫期,這是他們最天真無邪的階段,務必給孩子度過的浪漫期,給孩子足夠的浪漫,進入精確期才能發展更快。

2、關注課前,習慣文化拔節而起。

課前一首歌,讓原先鈴響後的躁動減少了。

透過溫馨對話、溫情對視,讓孩子們投入洋溢四周的自由簡單的氛圍,讓他們享受詩意的浪漫和浪漫和幸福。

3、賞識激勵,習慣文化自我成長

課堂激勵評價也能夠成爲一種文化,它對學會的學習活動起着激勵、珍惜、改善、發展的作用。張老師在教學中實行課堂激勵機制,讓“賞識”發揮作用,而“激勵小賀卡”成爲了課堂中亮麗的風景線,每當孩子們表現好時,老師在美妙的“春之曲”中給他們送上小賀卡,贈上一首屬於他們的小詩,而同學們會對獲得“激勵小賀卡”同學送上祝福:春天來嘍,春天來嘍,有一朵熱情的聰明花開了。卡片普通,詩歌卻滿含期盼,這份賞識給孩子們帶來去無窮的力量。用浪漫的手段進行課堂激勵評價,讓課堂賞識教育成就習慣文化的養育,穿越孩子的生命成長,採用激勵、賞識、表揚的手段,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善待稚嫩的童心,以規範之行,塑習慣之魂。

規矩並不是要讓孩子循規蹈矩,更重要的是要爲他們離開教室後的人生做準備。這就是我們締造完美教室的價值所在。

  三、小螞蟻班

1、樸實詩歌,美麗邂逅

唐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用詩歌、晨誦見證他和孩子們的第一次會面。老師和孩子們在詩歌的國度中盡情遨遊,表達彼此相見的欣喜,第一次就、會面是那麼自然而和諧。孩子們因爲一節晨誦課喜歡上了唐老師,每一天的晨誦都是令人愉悅的。

2、活力兒歌,積澱文化

小螞蟻班班級名稱、班級精神、班級圖騰與班級口號的產生,每一個都是在師生共同探討中產生的,比如,在班內舉行徵集“班級圖騰”的活動,小螞蟻們找來許多不一樣的螞蟻圖片,最後經過篩選,確定班級圖騰,孩子們投入熱情與智慧創造了屬於小螞蟻班的獨特班級面貌。

3、班級製造,張揚個性

唐老師把班級博客中的優秀習作製作成精美的班級報紙,當孩子們看到自我的習作變成鉛字都無比欣喜。朱老師還把班級博客公開,不但孩子們關注連家長也在關注着班級博客。班上留守孩子很多,唐老師又在班級博客上開闢了“班級故事”的版塊,讓家長了解孩子們的在校表現。班級博客成了老師、學生、家長的交流平臺,讓我們看到了家校共育的完美。

4、溫情班博,心心相通

女孩天天的故事:

這是唐老師在一天工作之後寫下的一片博文:

第二天,天天的媽媽就在班級博客中留言:我平時對她很嚴格,爲了讓她的學習成績好一點,有時候就忍不住打她罵她,不再將對她的愛放在表面,而是偷偷地藏在心底。透過一條條留言,唐老師和天天的媽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透過和天天的媽媽真誠溝通,天天的媽媽也慢慢改變了自我的教育方法,不再隨意打罵孩子,不再硬抓孩子的學習,孩子好像慢慢有進步。晨誦和班博開啓了孩子的心扉,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獨一無二,使每一個孩子在教室裏都開出了屬於自我的豔麗的花。

看着這些“完美教室”的榜樣班級故事,我被深深吸引,而魅力就是班級文化,打造有特色的班級文化石締造完美教師的總體目標,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營造出一個富有個性,並深得孩子們認同的班風學風,這些無疑是增加班級凝聚力的有效途徑。

誰都想完美,但完美沒有一個終點,正如許新海博士所說“完美永遠是一種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做,就對了。”讓我們一齊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勵與共同行動下,期盼屬於自我的一次又一次慶典。

幼兒教師隨筆7

在寶寶角區域內,今天進區玩的是宏超、文淑、文清等幾位小朋友,這次他們玩的遊戲是搶救在火災中受傷的“病人”。遊戲一開始,由宏超爲隊長組成的120醫療隊就忙開了。首先,他們接待的第一個傷員是梅花鹿,因爲梅花鹿傷勢比較嚴重,據宏超隊長講它幾乎沒有呼吸了。於是,幾個醫生一起上,有的給梅花鹿輸氧氣,有的給梅花鹿打針,文淑則在給梅花鹿檢查心臟。我問她:“你這是在幹什麼呀?”她說:“這是最有效的搶救方法,我在電視中看到的,一般在傷員最危險的時候就用這個方法。”“真不簡單!”我當即就表揚了文淑。

這時,又有“老虎、獅子、猴子”等幾個“病人”陸陸續續地被送過來了。我也加入到了他們的搶救隊伍裏。小朋友見我參加了,都高興的不得了,勁頭更足了,他們安排給我的任務是接聽電話。於是,在老師和小朋友的共同活動中,內容更加豐富了。他們聽心跳、相互討論搶救方法……忙進忙出,儼然一副小醫生的樣子。這時,又送來一個危急病人,是“大象”,好象連呼吸也沒有了。

小醫生們開始議論紛紛:“老師,是不是他已經死掉了?”“不會吧?看看他還有沒有氣?”“先聽心跳!有心跳就說明他還有氣!”於是,他們有的捏捏“大象”的臉,有的推推“大象”,還有的用聽筒聽聽“大象”的心跳……在老師的引導下,又一次搶救行動忙碌而有序的進行着。

活動結束時,我表揚了他們120搶救小組。因爲有了大家的合作力量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將這麼多的“傷員”搶救過來,小朋友們初次經歷了救死扶傷的過程,也嘗試到了成功後的喜悅,每個人的小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上述案例是一種幼兒自發行爲,引出師幼互動的活動。這也就直接確立了幼兒在師幼互動中的主動地位,激發了幼兒主體性的發揮。教師在這次活動充當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揮者,而是作爲一個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由幼兒關注的這次搶救火災中受傷的傷員事件,自然引入到安全知識的鞏固練習中,教師在與幼兒一起遊戲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鼓勵幼兒自身主動的學習,來積極的建構自己的知識儲備。

幼兒教師隨筆8

有一句話叫做細節決定成敗,我很贊同。就像大船沉沒源於一塊有蟲蛀小窟窿的木板給我們的啓示一樣:不要忽略小事,小事有時也會鑄成大錯。

我國現代教育的先驅者陳鶴琴先生說:“幼稚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歷程。”“教師的一言一語、都會深刻地影響兒童。”作爲孩子的啓蒙老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我深知關注細節的重要性,時常要求自己做每件事情都不要忽略細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求孩子做到事,自己首先要做到,要關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關注自身行爲的小細節:見面有禮貌的問好,吃完飯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在教室裏儘量小聲說話,輕輕走路等等,這些細節的堅持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細節的關注體現一個人的責任心。

在與孩子交往中也要注意細節:聽孩子講話時要蹲下來與孩子平視,這樣一個細節讓孩子覺得老師就像朋友一樣,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善於運用眼神,細小的動作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剛入小班時,有一個孩子分離焦慮特別嚴重,當別的孩子已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卻還哇哇大哭,有一次離園,我親親地吻了一下他的臉頰並與他約定明天不哭了。第二天我驚喜地發現孩子開開心心的來到了幼兒園……家長說,你昨天親了他,他開心地向家人宣佈:“老師喜歡我,老師親我了。”輕輕的一個吻換來了孩子順利擺脫分離焦慮,真後悔爲什麼不早點親親他呢。在我們大人看來只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情了,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成長中無法逾越的坎坎坷坷。

再如,每天的離園活動,家長總是詢問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怎麼樣,我想如果都以“很好”來回答,家長會認爲老師可能沒有關注到我孩子的表現。因此每天我都會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今天吃了幾碗飯;在遊戲中做了些什麼;區域活動中操作了什麼材料;心情如何;遇到特殊的事情,我會用筆把它們記下來……然後在離園的時候,一一反饋。來不及反饋的,在班級QQ羣裏反應。家長們聽老師說得那麼細,都開心地露出笑臉,“老師觀察得真細啊,交到你們責任心強的老師手裏,我們放心。”

每個人每天所做的都是一些重複的瑣碎的平凡的小事,能稱得上大事的沒有多少件。但是能夠把小事、平凡事做好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讓我們都來關注細節,做這不平凡的人吧!

幼兒教師隨筆9

我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或腳步匆匆,或步履從容,卻常常忘記自己上路時的“初衷”,那就是關注“生命”,爲“愛”而教。如何關注生命、獲得愛,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

放飛蒲公英的種子——體驗自由的快樂,尊重生命。

風一吹,蒲公英的種子飄飄灑灑,自由自在地飛,它不知道風像哪一個方向吹,但是它由它的方向,有自己的生長節奏,終會找到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我們所做的只有敬畏生命。

記得以前在組織戶外自主遊戲課時,受國小教育思想的影響,總想要教給孩子什麼,以致於時時想介入孩子的活動、控制孩子的行動,結果發現活動效果並不如預期。

回想我們童年遊戲的時候,有人在旁邊控制、指導你嗎?“遊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有會發現的眼睛、開闊的思維,而不是我們去想一個遊戲,制定規則強加給孩子。不禁幡然領悟,學校教育和幼兒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我們眼中隨意的自主性遊戲,就是他們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不禁釋然,放手意味着尊重生命,孩子纔會擁有真正的自由。

孩子天性就是愛玩、好動。那當孩子在自由遊戲時,教師所做的只是適時介入,不過多幹涉,將更多的自由空間提供給孩子,進行專業化的觀察和評價,使孩子真正擁有寶貴的自由空間,在遊戲中自我學習探索、快樂成長,體驗遊戲帶來的自由、快樂和幸福。讓我們一起放飛生命,進行一場勇敢者的旅行吧!

植一株向日葵——感受愛的力量,賞識生命。

小小的嫩芽長出來了,它是那麼得嬌嫩可人。忽然,一陣狂風暴雨,把幼苗吹得東倒西歪,甚至夭折了。這不恰恰反應了人們在對待孩子時的錯誤態度嗎?如簡單粗暴等。這無異於狂風暴雨,在催殘着孩子嬌嫩純真的心靈……

我們要學習向日葵,心裏充滿陽光,做一個正能量的教師,處處撒播愛的陽光。我們每個教師,不是爲了生氣而選擇教書的。要像向日葵那樣,永遠朝向陽光的地方,賞識每一位學生,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正所謂“天才是讚美出來的!”每個人都喜歡聽到讚美、鼓勵,正面的東西。如班裏,琪琪小朋友平時喜歡打鬧,上課說話。但有一點,非常熱愛勞動。於是我就抓住教育契機,在他付出勞動後,就他的熱心服務同伴這一點,給予了及時肯定和表揚。他也因此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好習慣慢慢地形成了。學會說孩子喜歡聽的話,他會很配合我們的。如每天離園前,採用總結說說孩子一天的優點,發現孩子的每一點滴的進步並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

教育的一切活動,最終展現形式是通過教師的語言。我們的教育語言絕對是魔咒,教師語言的方向意味着孩子成長進步的方向!試想如果當我們語言中的否定詞語基本消失時,我們的語言將具有多大的正能量啊!用愛的語言播種,孩子也會因此獲得成長的動力、花開的能量,這就是愛的力量!

在孩子通往幸福的路上,自由與愛是唯一答案。願每位幼兒的童年都能植根於幸福的沃土,自由地放飛五彩夢想,感受陽光般愛的煦暖,快樂成長!

幼兒教師隨筆10

批評孩子之後,您再次關注孩子的情緒了嗎?

孩子們陸續吃完飯,開始擦嘴、漱口。我則站在活動室與盥洗室中間的門口看他們漱口。帶了一上午的班,口乾舌燥,於是我接了杯水一邊喝水一邊看漱口。在我一擡頭喝水的.一剎那,丫丫趁我不注意,把一大杯水倒進了垃圾桶。我非常生氣,和她理論,她不但不聽還很倔強的跑走了,我找到她,讓她靠邊坐着反思,懲罰她不許玩手頭玩具。她哭了,大聲說:“我不倒了還不行!”總之,這次我的態度讓她也很吃驚,並且真得很傷心。

下午,我不帶班,看着每個孩子都很可愛。看到丫丫,我想起了上午的事,我笑着問他:“你有什麼想法嗎?”她笑了說沒有。我知道,我的意思她其實沒懂。但我把這件事放在了心上,心想:不能讓她這樣的心情離開幼兒園。我利用在臥室做玩具的機會,把她叫了進來想和她溝通一下,瞭解一下她的想法。結果她說:“我不應該往垃圾桶裏倒水,您下午都跟我笑了!”我吃驚的同時,感到很高興。她竟然沒有在意我批評他的話,而是記住了我和她的一個微笑,真是謝天謝地,因爲我實在不想因爲這樣的事情讓孩子心裏有陰影!

孩子做錯了事,我們經常會批評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但我們要認真對待這件事,不要亂髮一陣火就算了,我們的表情和態度會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心理上的。所以,每次批評完孩子以後,我們要記得給孩子釋懷,不要讓他們把這些事堆積在心裏,時間長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沒有好處。

幼兒教師隨筆11

“嗚嗚嗚……媽媽,我不想回老家,不想離開老師和小朋友,我們不回老家了,好不好?”頓時活動室裏哭成一片。是什麼讓孩子們那麼傷心呢?原來是我班的楨楨因爸爸退伍不得不回河南老家,可她捨不得離開幼兒園。

記得三年前,剛來園的楨楨引起了我的關注。她總是沉默寡言,不與教師和同伴互動,一直安靜地呆在角落裏。我通過家訪得知楨楨父母工作特別忙,每天很少有時間陪伴她,導致她較少與人交流。爲此,我和楨楨媽媽進行了溝通,給了她一些意見和建議,並商定了家園共育的計劃。

每天早晨來園時,其他孩子都向教師行禮問好,楨楨卻躲在一邊,這時我會給楨楨示範,讓她模仿,只要她做了我就會表揚她;集體活動時,我會給她在集體中表現的機會,並讓她獲得成功;區域活動時,我會帶着她遊戲,幫助她“動”起來;平時我還會讓她擔任值日生,給她與同伴互動的機會。

在家中,楨楨的爸爸媽媽也更多地陪伴楨楨。“讀書月”活動時,我建議楨楨爸爸媽媽每天陪孩子閱讀15分鐘,我則每天電話家訪。一段時間後,楨楨告訴我她很開心,因爲爸爸媽媽每天都陪她閱讀。在月末的講故事活動中,楨楨落落大方地走上小舞臺,將故事表演得惟妙惟肖。

現在楨楨已是個積極主動、熱情開朗的孩子。臨別時,我把幀幀三年內在幼兒園學習、生活的影像刻錄成光碟送給她。楨楨則送給我一幅畫,告訴我:“老師,這是我畫的。上面有園長和你,最小的那個是我自己,如果你想我了就看看這幅畫。”我的鼻子一酸,眼看帶了三年的孩子就要離開,我真心捨不得。楨楨抱着我始終不肯撒手,我的淚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此時的情感無法用言語表達。

作爲幼兒園教師,我深深地感到幼兒園是我的舞臺,孩子是我的最愛。我相信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微笑,他會給你一個明媚的春天。

幼兒教師隨筆12

今日早上剛上班,中一班傳來一陣喊叫聲,“是什麼呀?”“是小青蛙嗎?”。我過去一看,原先他們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隻小小的蟾蜍,他們班的劉教師想把它請出去,這個小東西卻氣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條腿伸的直直的。“教師,讓它和我們玩兒一會兒吧?”李嘉怡小聲的說,“好吧,可是別用手去碰它。”劉教師停止驅趕,蹲下來和孩子們一齊認真而仔細的打量着這個小傢伙,“瞧瞧,這到底是一隻小青蛙還是小癩蛤蟆呢?”劉教師也不敢確定了。“應當是一隻小蟾蜍吧!”我說“我也不敢確定,乾脆上網查查吧。”上網查了查,哈哈,還真是蟾蜍,這小傢伙也是一種益蟲,會吃蚊子等害蟲,有利於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及人類的健康,它還會分泌毒液,它的毒液還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孩子們長見識了,多謝這只不速之客——蟾蜍。

幼兒教師隨筆13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願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着應對,於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於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個小改變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寶,對他的改變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那麼驚喜。孩子年紀小人生的路還很漫長,我們不要給以孩子過高的期望。

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我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就應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所以當他學會寫第一個字。講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就應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把他的過去和此刻拿來進行比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進步和改變我們都要真誠地給孩子鼓勵和支持。不要吝嗇你的那句“你真棒”雖然他寫的這個字在你的眼裏寫得不是很好,遠遠達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爲愛他關心他養育他的父母,更不就應有這樣消極的想法。就應用你的溫暖去呵護他成長。

其實,孩子們每一天都在尋找別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我或他人的極端舉動。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裏的孩子,爲什麼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後還是改但是來?其實他們的心並不是真的很壞!一向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爲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不喜歡我,連老師都說我不聽話。乾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着好。

這樣的例子我身邊也有發生:我班有一個小孩很好動,跟人家接觸的時候動作個性粗魯,常傷害到別人,他的力氣也比較大,常喜歡起腳踢向別的小朋友。他的行爲在我看來是一種無奈的發泄,因爲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裏很難受。其他老師對他的態度都是很嚴厲的。有一次,我上課我故意點他起來回答問題時,發現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誇張地表揚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來他像變了一個人很安靜專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讓讓他把教室裏的油畫棒盒疊好,他一個人忙得滿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疊整齊!之後還問我“老師,還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的嗎?”當時我對他的舉動感到無比的震驚!確實,我給他的信任讓他感到很自信和驕傲,因爲老師已經認可他是個能幹的孩子了!

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常告訴孩子們,你真棒!!

幼兒教師隨筆14

教學,是師者和兒童一場又一場的相遇。我們都希翼在這場相遇中看到最好的兒童、最好的自己。通常,美好的相遇總是因熱情而起。

一次午飯後的散步,大二班的孩子在幼兒園圍牆邊的大樹上驚喜地發現了倒掛下來的南瓜。於是,關於南瓜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冒了出來:“南瓜是從樹上長出來的嗎?”“我看到過的南瓜是大大的、金黃色的,這麼小這麼綠的也是南瓜嗎?”“它還會長大嗎?會長成南瓜媽媽嗎?”……A老師安靜地聽着孩子們如麻雀般的啾鳴,時不時地和孩子們好奇的目光對視。傍晚離園的時候,大家約定:明天每個人帶個南瓜來幼兒園。於是,第二天一場關於南瓜的學習自然生髮了。

有的孩子用各種量具測量南瓜圓圓的身體,選出班級的“南瓜大王”:有的孩子對形狀長得像葫蘆的南瓜產生了“到底是不是南瓜”的疑問;有的孩子發現不管南瓜外皮是黃的還是綠的,裏面的瓜肉都是黃色的。有一組孩子對南瓜肚子裏的瓜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相互較着勁看誰先數清。數來又數去,37、38、50……越數越迷糊。

一直沒有“動作”的A老師開始行動了。她找來一疊一次性紙杯,在紙杯上寫上“10”。“孩子們,南瓜子太多,我們數起來有困難,請紙杯幫幫我們。猜猜這裏的10表示什麼?”一個聰明的孩子馬上猜到了:“每個紙杯裏放10粒瓜子,我們再10、20、30這樣數,就不會錯了。”於是,在紙杯的幫助下,孩子們最終數清楚了瓜子有一百多粒。

應該說,這是一位富有熱情的老師。她在一旁靜靜傾聽了孩子們關於南瓜的談論,她和孩子們約定一起帶南瓜來幼兒園探究,她敏感地意識到數清一百多粒瓜子對孩子是有挑戰性的,所以她決定“適時”幫助孩子……也許,她相信,在事件與經驗、問題與智慧之間,自己是最好的聯結者和催化者。然而,A老師的熱情真的轉化成兒童的發展了嗎?當她興致勃勃找來一疊紙杯的時候,她也許沒有意識到孩子原本如流水般流暢的學習過程被阻遏了:老師要的還是孩子能夠數對瓜子的那個結果,這個結果也許還讓她產生“自豪”:“瞧,在我的正確導引下,孩子們又學會了新的本領。”可是,這真的是兒童學習的全部嗎?

一位真正專業的師者,不僅要有教學的熱情,更要有教學的智慧。

如果可以重來,我們看到的數瓜子或許可以是這樣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方法,這些方法或許是好的,或許是不太好的;有時我模仿你,有時我懷疑你;有數得清的,有數不清的。大家還可能會聚在一起繼續討論甚至比較彼此的方法,然後再分別試一試……

人們常說美麗的風景永遠在路上,學習亦是如此。學習的結果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尋找結果的路上孩子們所經歷的學習:觀察、分析、模仿、創造、懷疑、假設……孩子在學習歷程中擁有了它們,不就擁有了有質量的學習嗎?

那兩天我注意到,大三班孩子們的另一個“瓜瓜行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着。那天自由活動時間,一個孩子高聲叫起來:“苦瓜爛了,苦瓜爛了!”B老師好奇着孩子們的好奇:“真奇怪呀,只有苦瓜爛了。”寥寥數語點燃了孩子們進一步探究的熱情:“老師,我們覺得瓜都會爛的。我們想做個調查,看哪種瓜先爛,哪種瓜最後爛。”於是,關於瓜的腐爛時間調查開始了。

可能是天氣比較熱,第二天,又一個苦瓜爛了;第三天,黃瓜的一側發黑了;第五天,切開的南瓜也開始腐爛了,但沒切開的南瓜安然無恙。隨着探究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嘗試着對這些現象作出解釋。“我覺得瓜的腐爛和它身體裏的水分多少有關係。”“我覺得和瓜皮的厚薄有關係,瓜皮厚的不太容易爛。”“我覺得和空氣有關係,你看,切下來的半個的南瓜爛了,但沒切開的整個的南瓜卻沒有爛。”B老師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她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發現和解釋記錄下來,並進一步啓發孩子:“有什麼辦法可以證明你的觀點是對的?我們能試着延緩瓜瓜的腐爛速度嗎?”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每一個孩子都嘗試開展了“瓜瓜保鮮”實驗,他們努力建立假設,尋找材料,和同伴討論,自然形成了若干個實驗小組。有的決定把瓜存放到冰箱裏去,有的決定把瓜用保鮮膜包起來,有的說要把瓜浸泡到水裏去,還有的說要把瓜埋在泥土或沙堆中去。各小組還就實驗規則達成一致:爲了公平,要用同一種瓜,約定好時間同時開始實驗。最後,實驗證明埋在沙堆裏的瓜保鮮效果最好,用孩子們的話說是“因爲沙子把空氣隔離了”。在這一段學習旅程中,孩子們爲自己像個真正的科學家而感到極大的滿足。

細細品味後一個兒童的學習過程,B老師的存在感似乎並不明顯。我發現,更多的時候,她也像孩子一樣,好奇、驚訝、欣喜。但在某個恰當的時刻,她會用提問的方式爲孩子們的深入探究提供支架。她不急,也不教,但她時刻關注着孩子們能否從一個個現象、一次次談論中自主建構有價值的學習經驗。

也許,孩子們對於瓜的腐爛、保鮮等問題的解釋並不那麼準確,但是孩子們能時時發現身旁值得探究的問題,樂於觀察,樂於嘗試建立自己的假設,乃至積極尋找實驗材料印證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學習對於兒童來說不是更有價值嗎? 教學,可以相遇相生,從而渾然天成;師者,可以舉重若輕,從而云淡風輕。在這一切的背後,有一個關乎怎樣發現、理解、發展兒童的哲理世界。

我們和兒童相遇,是彼此點燃.彼此照亮。我們和兒童相生,是彼此喚醒,彼此促發。師者最美的芳華,終因相遇而散發出智慧的光芒!

幼兒教師隨筆15

又到了我們的區域活動了,孩子們悠然而愜意的選擇着活動區,作爲老師的我們卻要拿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看家本領。你聽,又來了:“老師,子騫把我的彩筆扔地上了!”“老師,子騫又來搶我的積木!”我還沒有走到告狀小朋友的身邊,就聽到旁邊小朋友在不停的“火上澆油”。子涵說:“老師,子騫最討厭了,上次把我的排筆扔水槽裏了!”依宸說:“對,他最討厭,在院子玩時,他總是推我!”俊銘說:“他是壞孩子,我上次畫畫,他把我的畫紙畫的亂七八糟的!他真壞,我們不喜歡他!”

孩子們爭前恐後的歷數着子騫的種種“惡行”,雖然我們對子騫的調皮有目共睹,但聽到孩子們這樣異口同聲的說討厭,我還是頗爲吃驚。孩子們之間缺少寬容!區域活動結束時,我今天的小結就是:談談自己對同伴的認識。讓我震驚的卻是:很多的小朋友想到的都是小朋友的不足。如:不遵守遊戲規則、挑食、打人、被老師批評等等,對同伴的優點卻很少提及。

我不禁自問:當孩子們滿腦子都是同伴的缺點時,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長此以往,如不及時糾正,只會助長孩子們只看別人的缺點,不看別人的優點、搬弄是非的壞習慣。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而與同伴的時間則漸漸增強,幼兒時期的交往尤其重要。但幼兒之間缺乏寬容心,則會影響良好同伴關係的建立,幼兒之間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會認爲自己比別人高明,而被排擠的幼兒則會對指責自己的幼兒心懷怨恨,不利於幼兒社會關係的發展。

作爲我們老師更應該反思:怎樣向幼兒展示正確的處理方式,我們應儘量不使用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的語言,在幼兒對同伴產生無意傷害時,教師應儘量不表現出對過失方嚴厲的指責和批評,而是冷靜的引導幼兒複述事情的過程,找出告狀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解決的方法。

時代在變,終身學習是教育者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經之路,也是21世紀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的要求,是時代的呼喚,是教育發展的要求。作爲新世紀教師的我們將在這條路上繼續披荊斬棘、過關斬將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