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高效課堂”展評暨教師基本功評比活動總結

教師1.23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效課堂”展評暨教師基本功評比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效課堂”展評暨教師基本功評比活動總結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高效課堂教學是穩步提升教學質量的保障。我校抓住本學期市區有關“高效課堂教學”展評活動的契機,從集體備課、校本教研、常規管理、校級教師教學基本功評比等方面抓起,以賽代培,以活動代教研,講求實效,確保師資隊伍水平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一、完善集體備課內容,“備”爲“教”服務

我們圍繞“高效課堂教學”一主題,將抓集體備課作爲突破口,通過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來達到提高學生學的質量和教師教的質量這兩個目的。我們強化集體備課實效性,對集體備課建章立制,嚴格規範集體備課的內容、要求、時間等環節,我們制定“兩帶、三定、四新、五清”的制度。

兩帶:集體備課時老教師要帶頭幫助青年教師;骨幹教師要帶頭解疑答難。

三定:集體備課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四新:教學設計要樹立新觀念、突破重難點要有新方法、發揮學生主體性要有新形式、擴展知識面要善於查找新素材。

五清:清楚教材編排意圖、清楚教材知識體系、清楚學生學習情況、清楚學生知識能力的生長點、清楚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切入點。

在此基礎上,爲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老師們不但能備課,還能備好課、備精課,我們對集體備課提出了“三個結合”的要求,即: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反思與問題解決相結合、個人引領與平等交流相結合。

共性與個性相結合。這裏的共性是指我們對集體備課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要實現“五統一”,即統一內容,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進度,統一練習。但這並不是最終的要求,還要在形成“共性”的基礎上,突出“個性”。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因班而異,因人而異。因此,我們在集體備課的內容上將做適當的調整,增加教學預設和學情分析兩項內容,要求在教學預設中,除了確定性的.內容外,還要增加多元性和非確定性的內容;要求通過學情分析,不斷增加選擇路徑,形成多種方案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要。反思與問題解決相結合。我們將“問題解決”納入反思的範疇,將教學中的案例,歸納整理提煉成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集體攻關,依託集體智慧釋疑解惑,調動每個教師形成觀點交鋒,在爭論中深化認識,在參與中提升水平。

比如針對學困生輔導的問題,不侷限在教師間的交流和研討上,及時將“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與轉化”作爲一個課題,組織全體教師參與研究,將問題分類,分析解決,年級間、學科間協調起來,共同制定轉化計劃,及時交流學生在各科課堂上的表現,各科教師聯合起來,使學困生轉化工作增加了一條新的途徑。

個人引領與平等交流相結合。集體備課應該是教師互助合作的有效形式,它必需能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發揮羣體的作用與優勢,因此,“一枝獨秀”的現象根本無宜於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我們要求在集體備課中,每一個教師必須提前“預習”,備課時必須發言,不但要有數量,還要有質量。這樣就充分發揮了每一個教師的作用,各抒己見,真正實現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二、豐富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爲“教”服務

開展“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益”校本教研活動,達到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的目的。我們在組織校本教研時,注重克服重理論,輕實踐;重學習,輕交流的弊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吸引老師們樂於參與,善於參與,高質量地參與。

1、構建學習型教研組織,激勵教師主動發展

我們倡導教師讀書作爲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制定讀書計劃,每學期每人自選2本教育專著閱讀,並撰寫讀書筆記和心得。定期做搞好讀書交流活動。

學校定期舉辦專題研討會、教師論壇、課題交流等活動,使學習小組成員逐步完成從粗淺、零碎的實踐經驗到系統的理性認識的提升,不斷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過去各學科教師常常以“隔行如隔山”的理由自我諒解對其他學科的陌生,不同學科的教師在教研上無對話的基礎與需要,教研活動處於“學科孤立”的狀態。因此,學校建立跨學科的協作教研組,通過對各學科教材內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機整合其他學科中的相關知識,利用、借鑑其他學科相關知識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形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開闊視野,實現專業的增值。

2、開展主題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提升

教學研究離不開理論的指導,更不能脫離實踐的檢驗。我校將實行學科、年級組教學展示活動。活動分爲兩個層面:即1—3年級的組內常規課和4—6年級的校內課件課。活動中,授課教師在學科組說課,每個教研組的教師集體備課,共同準備教學材料、學具、製作課件,再由授課教師進行試講,最後上課。上課後由全組成員集體反思點評。在活動中,同學科教師均參加聽課,不同學科教師可選擇性聽課,並就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參加展示的教研組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在彼此反思交流的過程中檢驗集體備課的效果,切實解決許多實際教學問題。

三、細化常規管理環節,“管”爲“教”服務

在常規管理中我們提出的口號就是:課堂是教學領導工作的第一現場。我們要求行政領導一定要坐得住板凳,尤其是課堂裏的板凳、年級組的板凳。教學管理人員擔任“高效課堂教學“展評活動的評委和組織者。

在管理中,我校將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

1、對教學流程中“硬件”的調控。包括:教案的撰寫、及時進行教後反思、互相聽課評課情況、作業的批改、學習筆記等材料的檢查堅持每月一次,並認真進行記錄,作爲業務考評的第一手資料,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調整、解決。

2、對教學流程中“軟件”的調控。主要指對課堂教學行爲和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控。我們將進一步修訂《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學校教師工作制度》、《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每位行政、教師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嚴格落實。採取“四個不打招呼”的方式,即:不打招呼地聽課、不打招呼地深入班級測評、不打招呼地檢查備課、批改情況,不打招呼地傾聽教學反思。針對這一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認真上好三種課:常規課、研究課、公開課,尤其要紮紮實實上好常規課,切實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常規課不認真、不過關,堅決不推薦做公開教學。教學領導堅持深入課堂聽課,並採取隨堂聽課、重點聽課、跟蹤聽課等形式,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圍繞教師困惑的問題,及時與老師交換、研究和解決。

3、對教學效果進行質量調控。我們將認真做好平時的質量檢測工作。抓課堂教學的反饋環節——作業質量;抓階段學習效果——每學期的質量監測;抓學習能力的質量檢測——學能測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高效課堂教學”的研究、活動、評比根本受益者是教師和學生,目的是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式,創新學習方法,使我們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國家人才輩出。我們相信只要智慧地耕耘就會有收穫,相信只要我們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地付出就一定能迎來常小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