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

教師9.26K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

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1

老師要時常觀察幼兒,在這面鏡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發現污點,不要怕孩子笑話,主動承認不足之處,及時擦掉污點,擦亮鏡子,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影響下,個個成爲老師的小影子,成爲有禮貌、有潛力的好孩子。

這是一件發生在午睡室裏的一件事情,當我說:“小朋友們,下午好!起牀了。”孩子們一個個都起來了,大家都擠在小牀的走廊裏,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去幫一些動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從果果的身邊走了過去,身體沒把握好平衡,差點摔跤,就聽惜筠寶貝說了一句:“盧老師,你要留意呀,下次走路的時候要看好,別摔跤!那樣會很疼的。”

看着孩子半是責備,半是擔心的樣貌,心裏頭溫暖極了。這些幼兒在班級雖然才一個多學期,有時還會不肯來上學,有時還會哭哭鬧鬧,但他們已經與我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們關心老師,就像老師關愛他們一樣。孩子說的這句話,不就跟我們平時教育、囑咐孩子差不多嘛。

模仿是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他們更願意模仿與自己親近和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於班級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還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這些孩子們對我們的關心比我們還細心。他們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有時還會很天真地請爸爸媽媽都來學一學。在孩子的眼裏,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好的。

所以我們作爲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言行舉止。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讓幼兒成爲模仿的對象,並在他們的行爲中反射出來。所以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裏怎樣表現,孩子就用自己的行爲來回報我們。

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老師的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老師要三思而後行!

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2

這天張海苒的媽媽來送孩子時告訴我,張海苒昨日回家說:“這天方老師表揚我了,還獎給我一朵小紅花!”我明白表揚對於幼小的孩子意味着什麼,但真沒想到張海苒竟這麼在意我對她的表揚和鼓勵,因爲在這以前我幾乎沒怎樣注意她,更談不上什麼表揚了。

張海苒在早幼兒園不太愛說話,上課也不太愛回答問題,從不給老師惹麻煩,平時我也不太注意她,幾乎沒批評過她,表揚更沒有幾次,所以,我也常認爲這樣的孩子沒什麼問題。她那麼讓人省心,我真期望班上再多幾個這樣的孩子,因爲做了好多年教師的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爲了維護羣衆正常的秩序,使一些活動取得較好效果,我們常常爲了一個行爲問題突出的孩子費勁心機,以求得他的`轉變和進步,但卻忽視了那些不太起眼的、安靜的、讓人省心的孩子。

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3

幼兒園老師教育教學隨筆 《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爲,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爲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採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餵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着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後,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爲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 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症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遊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讓幼兒瞭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於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溼、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淨,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溼了,藉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範——挽袖,並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遊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1、及時調查、瞭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瞭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範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爲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並及時表楊,爲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後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採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遊戲,然後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麼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後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着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採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4

經常聽到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問:這天你學什麼了?你怎樣就學不會呢?你瞧某某某畫的多好!你看看你畫的那是什麼呀?諸如此類的話語。家長的情緒能夠理解,但孩子對這些話,就不容易理解了,我認爲比較有效的做法是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對班上的孩子從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質教育的這天,培養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終堅持以鼓勵爲主,畢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如果家長和老師經常通過橫向比較評價孩子,甚至用責怪的`口氣教訓孩子,說孩子不如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創造力可能會被抑制。個性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表現慾望不太強的孩子,多給予鼓勵顯得更爲重要。

奕奕是個潛力比較弱的孩子,在班裏,小朋友都不願意和他一齊玩遊戲。而且口齒也不清楚。用我們一個同事的話說:“怎樣他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奕奕膽子比較小,平時不愛說話,適應新環境的潛力不強,這是客觀事實,我們都很清楚,但我們沒有拿他跟別人的孩子比,更沒有訓斥孩子。我們始終通過各種辦法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我們相信他,他是最棒的!記得奕奕剛來園時,整整哭了兩週,在幼兒園連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勵+強制+鼓勵”的辦法,逐漸,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用心勇敢的表現,如今,他已經順利的升入一年級了,我們都爲他高興!

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5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一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說多了似乎也就習以爲常,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其實,細細一推敲,它正是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係。

我們能夠將關係親密的.人稱爲“朋友”,那我們每一天親切的稱幼兒爲“小朋友”時,不是也就應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真正當作我們的“小朋友”,纔會用朋友的身份於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徵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行爲。

這種以平等融洽的關係帶給的支持最易於幼兒溝通,也最容易被幼兒接納。

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6

玉章是一個好動的孩子,由於家長的.管理不當,構成了孩子自以爲是的性格,經常和小朋友鬧事,之後還要來個“惡人先告狀”。小朋友和老師都不喜歡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堅信如果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教育,必須會有起色。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次活動中,他過來告狀,我就先讓他說個夠,當時不表態,對他進行冷處理,等他激動的情緒平息了,注意力開始轉移了,這時再把他叫過來,明確地指出他的錯誤所在,並且事後與家長取得聯繫,要求他們配合老師指出他的過錯,這種方式切中要害,慢慢地,玉章變了,變得乖巧多了,也聽話了,講理了。

看到他的這些變化,我很欣慰。是的,孩子本質不壞,只是沒有引導好,今後他會從其他小朋友中得到友誼,會比以前更快樂,而我也有了成就感,也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