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精選15篇

教師2.61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教師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精選15篇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

作爲新的老師總會想到這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五環節學習法”的習慣,充分利用整塊和零碎時間。開始可以手把手的教給他們如何預習和複習,幫助他們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如:小時間的利用:

1)可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高效率複習上節內容和預習本堂課要講的內容,並一定要做好檢查驗收工作,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效果最好。

2)教學生將每單元中重難點的句子和單詞歸納起來,可充分利用小時間,隨時翻看記憶,

3)爲適應學生的要求,加強學生的聽力,每週,利用課前五分鐘訓練學生的聽力以及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爲學生打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平臺,以起到滴水石穿的效果。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2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比如,把《偉大的友誼》上成了政治課;把《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品課;把《蝙蝠和雷達》上成了科學課。這樣的老師很多,有的還是全國著名的教師。他們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一些教育類學術報刊上還發表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一些出版社還爲這些教師出集子。其實,這些人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還有一種現象也比較普遍,過於偏重分析課文的內容。這些教師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沒什麼提高。比如教《第一場雪》把課文沒寫出的內容也分析透了。

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現象,用多媒體取代了語言文字。多媒體的確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只能是輔助,不能取代,是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把課文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學生還學什麼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怎麼能培養?語文課就得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來感悟,來品味。學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的。

在能力培養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養,輕其他能力培養的問題。雖然,閱讀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閱讀能力的全部,還有記憶力,閱讀速度等等。人們普遍忽視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隨着社會的發展,閱讀速度對一個人越來越重要,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得到信息比原來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這樣,就對人們的閱讀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問題,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而忽視了積累。

各科教學都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也不例外。這一點,很多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些現象看上去是表面的問題,其實,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教育理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當然,對語文本質的認識,有一些爭議,但都只是有不同的側重,都承認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還有其他任務。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3

做孩子成長的引導者

在生活方面:從小,我們就培養陳陽軒的獨立性。因爲,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放手。比如:陳陽軒有一次突然對我說:“你們大人每個月都有工資自己支配,爲什麼我沒有呢?”當時,我就在想,作爲一個孩子來說,你一些基本的需要,我們大人基本上都會滿足,你還要錢幹什麼呢?於是我就問他,你要錢幹什麼呢?他說想自己支配:如買個筆、過個節買個什麼禮物送你們呀!請同學來家玩買點零食呀!還有買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呀!我一聽,當時就覺得,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居然有這麼多的想法,頓時我就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同時也我意識到不能再把他當三歲小孩哄了,他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不過這也不錯呀,我就順水推舟尊重孩子的想法,於是我就說,那行,每到爸爸媽媽發工資的時候,也給你發5元工資,這個錢由你自己支配,那不管要買什麼東西(除了學習上的東西),都要從這“工資”裏攢着買,他就很高興的答應了,一次在小超市他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小陀螺)標着8元,可是第一月給他發的5元工資不夠呀,怎麼辦呢?他豈求的眼神看着我,想我給他買,我就說了,那不行,你的工資不夠,爸爸媽媽的工資也是有預算的,要一些生活開銷,所以你只好等下個月工資咯,然後我兒子也沒辦法,無奈地說:“那就自己攢着吧”。但後來,看樣子我兒子是真喜歡那玩具,等第二個月發了他5元,他還惦記着他的小陀螺,最終他就去把那8元的玩具給買回來了,當然,(因爲8元的玩具也不是什麼好玩具)所以沒多久就壞了,但是通過自己攢錢買的玩具他格外的珍惜,壞了,也在那裏琢磨怎麼把它修好,寶貝得很。通過這件事,我只想說:尊重孩子的想法,試着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這遠比父母給他買一個一百多的玩具要有意義的很。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比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所以,在生活上,一些基本的家務活我們都讓陳陽軒做,例如:會把鞋櫃邊散亂的鞋子放整齊、早上起來會把開水燒好、晾洗衣機裏洗好的衣服、到樓下的超市幫父母買一些油鹽醬醋等等,時間長了,他也覺得做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事了。

在學習方面:在對待學習方面,我們始終堅持“重過程輕結果”。對孩子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我們是很關心的,該檢查的檢查,該簽名的簽名。但是對於考試成績,我們是抱有一顆平常心的。我相信,程序正確,結果也一定正確。考試畢竟有各種偶然性,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纔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不鼓勵孩子與別的同學去比較,只要自己平時該做的做好了就夠了。在這裏再多說一句,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容易走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衆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今天,他們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廣闊的天地裏,他們一定會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4

開學有兩個月了,孩子的常規還是不是很好,我分析下原因:孩子們都長大了,比較活潑好動,也有自己的主見了,什麼事情都想着親子嘗試一下,有什麼問題當然也要嘰嘰喳喳的一起探討,這一系列的原因導致班級的常規停滯不前,在幼兒園讓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習慣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必須透徹的瞭解孩子們的心理。讓他們做的更好。

我們兩位老師要一步一步的認真的謹慎的來培養孩子的常規,只有做好了這個工作,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纔有提高的可能,於是我們兩位老師又重新開始對我班的孩子進行常規方面的培養。在一次教育活動開始之前,我要求孩子們要上課了,要用很神氣的樣子坐在位子上準備上課。可是這時候,有的孩子已經坐的很神氣了,有的孩子還是在一起講話,影響整體的課堂效果。這時候我馬上表揚了坐的很神氣的那個小朋友林林,我說:“小朋友們,你們看AMY多神氣啊,她可是一個愛學習的小朋友,我們小朋友都要跟她學習啊,這樣纔有

機會做小班長,值日生呀!”這時候在講話的DAN馬上坐的很筆直,看到他這樣,我馬上表揚他,說:“大家看,Dan也坐神氣了!”不一會兒,所有的小朋友都坐神氣了。

原來,孩子是喜歡老師多鼓勵表揚他們的,所以作爲老師的我們也要隨時抓住孩子在生活中的閃光點,隨時給予他們鼓勵與表揚。覺得自己也是很棒的,讓我們的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充滿自信,勇敢面對以後的生活。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5

兩天的招生工作總算結束了。第一次接觸一年級的招生工作發覺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一年級新生入學,那得要填一張表,表上有一項是填孩子的身份證號,那就意味着得參照戶口本填寫。可是很多家長來的時候都沒帶戶口本,大概大班放假前老師說的,學生忘了。於是家長得重新回家一趟,這就免不了家長的報怨了,我理解他們,來回一趟是很麻煩。很多學生都是由爺爺奶奶陪來報到的,讓他們自己填表有點不合實際,他們不是看不清就是不會寫字。那當然得我做了,這一項身份證號特別重要,所有我一定要認真細緻,不能寫錯一個數字。怕寫錯,每填寫完一張表我都得檢查兩三遍。表填好,吃在學校的孩子得交飯錢,錢這東西我對它有恐懼症啊,上學期收到了張假錢,這學期害怕的不得了,我就讓學生一張張標上記號,連五元的也不放過。這幾步都做好了,我才把書發給孩子,告訴家長讓他們在這兩天和孩子一起幫書穿上新裝(包書),並囑咐他們在9月1號7點半左右到校,背上書包帶好學習用品,還得拿好勺子和抹布。即使有好幾個家長孩子在一起,我還是一遍遍不厭其煩得告訴每一個孩子。我想讓他們在成爲國小生的那一刻起有個嶄新的開始。讓他們喜歡學校,也喜歡我這個班主任。

學生都註冊好了,我現開始要填寫電子表格了,告訴自己要細心,不能馬虎呀!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6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羣衆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校幼兒老師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它應有的功效,使孩子們的口語潛力將大幅度提高,老師也會從與孩子們的交談中瞭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們經過一週的的晨間談話訓練,已逐漸盼望着與老師在晨間交流了。

晨間談話能夠滲透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如何穿衣服,給孩子講解不亂扔紙屑的好處,讓孩子們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鼓勵孩子們在課堂上肯動腦筋,大膽講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許多孩子在學習上都有了進步。老師和家長的心裏都高興極了!

下班後,在門囗等待已久的家長,隨着保安人員把大門敞開,教師到家長手中接送卡收齊,孩子們安安全全的讓家長接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就是在這種情景下結來了自己緊張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沒見到孩的家長,心裏總覺得對孩子說些什麼,總想把積攢了一天的思念之情,告訴親愛的小寶寶。你看,一見面又是親又是抱的,小寶寶們也像一隻只歡快的小鳥盡情的歡笑。有的孩子還跟父母撒嬌,要這要那,我發現有的孩子一見到父母便拽着買口香糖、水果凍等之類的小食品,甚至讓爺爺奶奶買玩具,買蹦蹦牀等。

每位家長也豪不各嗇地滿足孩子這樣那樣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慢慢的養成了。有的家長則不這麼認爲,應對孩子的種。種要求,他們不是一味迎合和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動與孩子交流,以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爲中心,邊走邊談並引導孩子回憶老師所教的新知識。家長透過與孩子談話,不僅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潛力,並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狀況,對幼兒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7

爲了提高我們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幼兒園特地組織我們去聽了一節優秀英語教師的英語示範課。對此,我受益匪淺!

孩子年齡小,聽覺敏銳,對語言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領悟能力,正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興趣和動機是影響他們學習的重要因素。

幼兒英語教學不但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英語水平,更應該瞭解幼兒、熱愛幼兒。

首先,課堂上要用多種方式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讓他們精神飽滿。幼兒的注意力時間較短,喜歡重複,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差是這個階段幼兒的年齡特徵。因此,課堂的形式要多樣,內容要生動形象,爭取在幼兒注意力分散之前結束主課。在課堂中,雖然黃老師只教了3個單詞,但她運用各種遊戲來幫幼兒反覆練讀、認讀已學單詞並記憶新單詞。

先運用小遊戲:在“findcard”遊戲中,讓幼兒能根據圖片認讀單詞。在“highandlowvoice”遊戲中鍛鍊幼兒的聽力,檢驗他們的發音及聚集註意力。在新單詞的學習過程中,根據單詞自編動作,把枯燥的單詞和律動結合避免了課堂氛圍的“冷”及消磨孩子的熱情;再運用大遊戲變換節奏,讓幼兒情緒high起來等等手段來豐富課堂,以有效達到教學目的。

在我上英語課時,只有一些大遊戲來鞏固新單詞,而沒有用一些小遊戲來教授新單詞,所以大多數時間幼兒提不起興趣,黃老師的每個英語遊戲,看似普通,其實都是有她一定的作用,並可以幫助她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遊戲真的是教授新知識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身體語言豐富,雖然她是用全英教學,但整堂課下來,沒有漢語的翻譯,讓幼兒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的過程中理解老師所說英語的意思。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氣氛很活躍,容易被幼兒所喜歡,並且有利於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爲相對運動的物體比安靜的聽讀更容易引起人的興趣,尤其是幼兒。

平時,我上英語課,若幼兒不懂英文意思,我就會很緊張的用中文給他們解釋,而沒想到可以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在英語課堂上,身體語言往往比中文解釋要好的多!

以上的一些形式、手段都比較容易引起課堂的活躍,但也容易引起孩子的“一發不可收拾”,則需要老師需要有技巧地對幼兒“收放自如”,把握一個度的轉換。黃老師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這與一個老師的教學經驗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堂圍繞單詞sea、shark、dolphin組織的英語活動,在課前,黃老師英語詳細備課,準備了卡片、魔術盒、魔術筆等等,準備非常充分。在課上,她首先拿出魔術盒,說要給幼兒變魔術,進而引出第一個單詞sea,之後再加上自編動作,把枯燥的單詞和律動結合。

之後再以魔術筆圖出shark和dolphin,引起幼兒極高的興趣。在課堂中,黃老師還爲下節課的句子教授打下基礎,以whatcanyousee?來提問幼兒,讓幼兒先熟悉句子,下節課學起來就比較簡單了。

在課堂中,黃老師還注意幼兒的禮貌,當她給予幼兒貼紙獎勵的時候,若幼兒未說“thankyou!”她會提醒幼兒;若幼兒說了,她則會回答“you'rewelcome!”

在活動中,用幼兒喜歡的遊戲,使幼兒在看看、聽聽、說說、玩玩的氛圍中學習了新單詞,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幼兒參與英語活動的興趣,讓幼兒發揮了學習積極性,知道了學習英語要注意傾聽,感受英語和漢語的不同語感、語調。相反,如果教師只是手拿圖片或實物讓幼兒反覆認讀幾個單詞,不考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視幼兒爲填充器,呆板的說教環境,幼兒是不能運用語言去實現與他人的情感交流的,同時也不能以情感交流爲動機來學習語言的。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8

午飯後孩子們都喜歡跑到圖書角拿書看,先吃完的小朋友可以拿到喜歡的書,這也提高了孩子們吃飯的速度,不講話,不挑食才能吃的快,這個圖書角作用可真不少呀,一天午飯後,田豐迅速的跑到圖書角,很興奮地拿起《恐龍》,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一會孩子們都陸續的吃完飯了,一張張小椅子在田豐旁邊放下來,大家都圍着他,和他一起看恐龍書,不時有幼兒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翻看自己帶的圖書。也有別的小朋友拿着喜羊羊的書,組成另一支隊伍,場面很是熱鬧,秩序井然。

我很高興,大家能不吵不鬧,友愛的分享圖書,我決定豐富我們的圖書角,當然,還是要家長們多多支持才行,首先我和孩子們講讀書的益處,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孩子們知道自己讀自己的一本書好呢,還是和別人交換讀兩本書好呢?經過我的引導,孩子們會將家裏的書帶來,和別人交換着翻閱,這樣我們的圖書角更加豐富了,而且,很多小朋友的書在家裏爸爸媽媽都講過,對其中的故事已很瞭解,他們還可以講給別的小朋友聽,親身體驗一把小老師呢。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9

這孩子真讓人憂心那

“老師,你看昊昊呀,他和輝輝打起來了!”學生的大叫聲把我從聊天中驚醒過來,擡起頭一看,只見昊昊眥着牙咧着嘴,用手死命地摳着輝輝的臉,而輝輝也不甘示弱,用手裏的礦泉水瓶敲着他的頭……“反了!反了!”我在心裏想着,連忙走過去說:“你們這是怎麼回事呀?快住手!”輝輝倒是迅速地停了手,坐到了座位上,可是昊昊呢,嘴裏還嘰裏咕嚕地嘟囔着,有些不情不願的樣子。這是發生在“迎新長跑”比賽上的一幕。

我在他的座位上坐了下來,先問他怎麼回事?他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他先打我的!”回過頭問輝輝,說:“他自己把椅子老往我這裏翹,撞在了我的膝蓋上,跟他說他也不聽的,我就……”旁邊的同學也都附和着說昊昊的不是。他顯得很激動,小臉漲得通紅,結結巴巴地說:“我又沒有……我又沒有……”成成對我說:“沈老師,是昊昊不對,他老是要弄旁邊的同學的。我提醒他,他也不要聽,沒辦法!”看着成成的小大人樣,可見平時大家對他的無可奈何。哎……這孩子就是讓人操心那!

事情基本明朗了,我就又開始了自己的苦口婆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這有用嗎?我也不知道,但總不能聽之任之吧。經過一番談話,他倒也認識到動手打人是不對的,我還特別強調了“你用手摳輝輝的眼睛,假如真的出了問題,你說怎麼辦?”他啞口無言了。我知道對他不能硬來,否則他的倔脾氣一來,任誰都沒有辦法了。也許對他比較瞭解了吧,我的羅裏羅嗦嗦還是“打動”了他,當時我是這麼認爲的。他終於承認了錯誤,也向輝輝道了歉,後來就又和旁邊的同學有說有笑了,那天真可愛的笑容也出現了。

可是,爲什麼每次活動他總要製造一些麻煩呢?這孩子真讓人憂心那,雖然每次給他旁邊安排一些比較好的學生(遵守紀律的,又不會惹是生非的孩子),可每次還是會有意外發生。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0

如今,我如願以償的站在了講臺上,成爲了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如何在現在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學好英語這門語言,教育教學中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通過幾個月的工作實踐,我認識到,國小英語教學不應該只滿足於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解釋和程序化分析,那樣只會使教學內容平淡、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使他們原有的興趣和信心很快喪失殆盡。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國小英語的教學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心得:

一、勇創雙語教學特色,營造英語氛圍

1、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說漢語,而是以英語爲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景對話,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幫助學生建立語感。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2、英語作爲一種語言,其教學應該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過課堂表演來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孩子營造一方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並且可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學生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課外,也要鼓勵孩子們儘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習成爲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成爲學習的延續。

4、反饋信息、即時鞏固。 英語的聽、說訓練一定要做到反饋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內容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時鞏固,不僅會很快遺忘,而且會使學生在聽、說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1、尊重每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嘗試,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並給予相應的表揚,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功、合作發展。

3、關注後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爲他們提供正確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爲他們進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起交流和探索,瞭解學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學相長。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1、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結合語言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和運用來深化學習。

3、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各自的不同狀況進行查漏補缺。

四、實行激勵評價,使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1、注重教師的客觀性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激勵。

2、重視學生的主觀性評價,讓學生通過分析,通過比較,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並具備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尤爲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兒童學習外語的方式、內容與成年人應該有所不同。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錶演和遊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語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繫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和完善。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1

注意評價的層次性不同程度的學生,我設以不同程度的要求,並分層次評價要求。優等生往往給予高要求的評價,希望他們不滿足於現狀,更上一層樓;而後進生往往給予肯定、鼓勵的評價,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把期望帶給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給予積極的評價,才能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做到勤思,創造力才能得以繼續的發展。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2

原人教社修訂版教材中,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內容做了一些特殊的修訂,其中,在每一個練習後面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選學題,是最醒目的一個處理方式之一。按照教學參考書的說明,編寫者、專家們的出發點是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希望在保證孩子們數學基礎之上,適當安排一些有利於促進孩子思維發展的練習,從而讓一些在平時學習中“吃不飽”的孩子有一個發展的機會。

面對教材這樣的設計與安排,作爲一線的教師,只要是認真備課的老師,都能領會編寫者的意圖,都能把握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展開尺度,應該說根據教材的這種安排方式,對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敢,也無法按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展開教學,原因很簡單,現在評價學生的標準,不論你是公開反對,還是承認也好,仍然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爲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唯一標準,自然考試成爲學生之間競爭的唯一方式,同時,分數也成爲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指標體系,如何備考自然也就成了師生之間共同的話題了。

由於根據修訂後的教材要求,選學內容是不納入各種考試的範圍之內的,但作爲各級的出題者,往往在潛意識中都有一個想法,通過考試把學生考出個三六九等,把教師考出個三六九等,似乎不這樣出題,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不這樣出題,就無法體現考試的份量。

這樣一來,可苦了孩子了,同時也苦了老師,因爲,一份試卷要想考出個三六九等,必然會出現一些偏、難之題,而這些考題往往都與教材的選學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你試想如果孩子連書本上的選學題都不會做,再遇上試卷上的難題不就更不會做了嗎?爲此,老師對書本上的選學題不敢怠慢,每每遇到這樣的題會集中精力,一點一點帶學生攻關,雖然有一些孩子理解了,但更多的孩子卻越來越糊了,有些人甚至連基礎的東西都不會了,更有甚者,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正在這種錯誤的導向指引下,一點一點的消失,上數學課一步一步地成爲他們討厭的一件事。

面對當前課堂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這一現象,作爲一名一線的教師急在心裏,卻又無力迴天,因爲它的現狀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可以改變的。如果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按照這種考什麼,教什麼的導向走下去,必然會一步一步地走向死衚衕,會把國小數學教育引向一條不歸路上。

因而,當前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改革過於以量化方式進行評價的教學評價方式,走出一條能夠真正地全面反映學生成長的評價之路,從而才能保證課程改革在教學各個環節的真實動作起來。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3

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中學階段的學習,所以國小英語基礎教育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國小英語的效果呢?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國小生口味的教學方式方法。實踐證明,注入情感、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創新精神、發揮交際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和德育、智育相互滲透,完善教學過程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總是盯住學生的弱點錯誤,而不對他們的成功作出正確的評價,就會壓抑學生那些朦朧的、零碎的.、不成形的思想,從而阻礙了創造性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正確對待“異想天開”,採用恰當的評價方式,注意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態度,滿足他們成功的需要,調動積極性。在實踐中,我注意做到兩點:

(1)、注意評價的鼓勵性

面對精彩的回答,我們要捨得掌聲。但在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表揚的基礎上,也應注意否定學生錯誤的方法。教師課堂上經常採用的一句“No,You are wrong.”常常使回答的學生積極性一落千丈,甚至挫傷了他的自尊心,這樣不利於學生髮揮創造性,不如把它換成善意的話,如“I don‘‘t think so.”“Please think it over.”“Maybe you‘‘re right.”“Really?”它們聽起來委婉含蓄,不但使學生容易接受,而且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2)、注意評價的層次性不同程度的學生,我設以不同程度的要求,並分層次評價要求。優等生往往給予高要求的評價,希望他們不滿足於現狀,更上一層樓;而後進生往往給予肯定、鼓勵的評價,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把期望帶給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給予積極的評價,才能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做到勤思,創造力才能得以繼續的發展。

二、 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外語教育研究界提出,當前,外語教學法正處於轉變之中,其特點是在教師的直接教授與同伴及小組活動之間尋求平衡。外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如果不注重培養學生熱情,往往會使學生覺得寸步難行,從而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教師應充分利用國小英語教材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特點,創設課堂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熱烈興奮、輕鬆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在自由地教與學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的教學信息傳遞方式,有講有練,精講精練;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有起伏、有節奏,使課堂上充滿生機、挑戰與激情。促成情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互動”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認知互動、師生情感互動、師生實踐性活動的互動等,形成多維互動關係,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施共同創設的各種情景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我們可以藉助角色模擬,展現對話情景。例如:在教學國小英語第一冊第2單元時,我讓學生分別扮演Zoom、Zip、Mike、Wu Yifan上臺自由發揮即興表演對話,通過動作、神情及語言,生動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使較長的對話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學會了。又如:在教學鋼筆、鉛筆、橡皮擦、卷筆刀、尺子、鉛筆盒的一些單詞時,教師可準備相關實物放在一個“百寶箱”盒子裏,然後一邊神祕地出示,一邊說:“Look, What is this, do you know?”同學們興致盎然,紛紛爭着回答,教師趁機教學單詞,使學生在玩中輕鬆學會了單詞。智慧的創造,靈感的激發,成功的喜悅,常常給人心靈以巨大的震撼,在師生的生命長河中,留下永不消逝的痕跡。

三、 發揮交際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國小英語教材給教師以充分自由的發揮空間,它貼近生活,我們在學習中要注重實踐、體驗、感悟、內化、創新的過程,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利用課餘生活,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英語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發揮英語的交際功能,提高語言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我注意多角度、全方位地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各種教學形式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4

每一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後,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衝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你推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一一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一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麼亂可不是事兒,於是着手調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孩子叫到身邊問:“你們爲什麼排隊時總愛擠?”“我想當排頭!”“你們爲什麼想當排頭呢?”“當排頭多好,當排頭在前走,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幹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常當排頭的幼兒叫到身邊問:“你們鍾愛當排頭嗎?”有的孩子說:“鍾愛。”有的孩子說:“有時鐘愛,有時不鍾愛。”在每次的活動中,每位幼兒都爭着去做,但教師只是選取幾個平時潛質比較強的幼兒擔任。時刻長了,潛質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理解,潛質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

怎樣才能使每一位幼兒得到鍛鍊,又能讓他們互相謙讓着排好隊呢?我決定和孩子們一齊討論一下,聽一聽他們的意見。於是,我說:“那咱們一齊來想個辦法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我又來問孩子:“大家都想當排頭,可排頭只能有一個,咱們怎樣辦才能讓大家都能當上排頭呢?”陳天賜說:“能夠看誰的表現好,就讓誰當排頭。”其他孩子立刻反對:“不行,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當不上的。”馬亦心說:“能夠輪換着當,這天你當,明天我當。”孩子們爭論不休。最後咱們確定“輪流當排頭”。每一天選兩名小兄弟姐妹當排頭。當排頭時要聚精會神。

新的輪流當排頭建立後,孩子們都很高興,他們再也不去擠着當排頭了。我也歸納反思了自我的不足。咱們總是請潛質強的孩子幫老師做事,只注重孩子的義務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只注重孩子的服從而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長,咱們就剝奪了潛質強的孩子選取的權利,也剝奪了潛質弱的孩子自我鍛鍊、自我發展的權利。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線上,作爲教師有必要把鍛鍊的機會分給每個孩子。不是嗎?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5

【摘 要】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爲“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爲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認爲:“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並提出了“好課”的9級標準。筆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礎上,另闢蹊徑,提出了“好課”的7級標準,並結合課例作具體地觀課。

【關鍵詞】教學內容 語文觀課 王榮生 標準

一、引論──磨他山之玉

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爲“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爲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其著作《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一書中,作了這樣論述:“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組織散漫一點,教學中出現一些彎路插曲,都是常態,無傷大雅,語文教學的課堂形態應該走向相對地寬鬆乃至有節制的隨意。過於精巧的、講究一分鐘一分鐘‘流程’的、教師一口美辭假聲抒情的、一舉一腔分明比表演還像表演的語文課,也許應該被看成變了態的語文課。”

據此,王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一堂語文“好課”的9級標準:(1)教師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2)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3)教學內容相對集中;(4)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常態一致;(5)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6)想教的內容與實際在教的內容一致;(7)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8)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9)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誠然,在精彩紛呈的語文教學領域裏,我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義,對於語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種終極的追問。殊不知,語文本姓語,脫離了“語”,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繡腿,徒勞無益。但是,細細回味王教授的這9級標準,筆者認爲有三處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級和第二級有重複,如果說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是‘語文’的內容”,那麼該教師定“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故此,筆者認爲第一級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級和第五級相比,第五級更指向語文的根性。當教師所選用的語文教學內容與學術界的認識相一致時,這教學內容就不再是變態。誰能說遵循了學術界對各種文體的普遍認識,還會是變態呢?如果這樣說,那學術界的認識就不正常,或者說教師對學術界的認識沒有搞清。故此,本人認爲第四級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級更指向於教學方法,而非教學內容。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用是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但課後學生到底學到多少,這就要看教師方法是否得當,而第七級的介入似乎有另類之感。

此外,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一個獨立體,有着獨有的教學個性,這也是決定一節課教學內容是否得以有效實施的主要標準之一。故而,筆者認爲由教學內容觀語文課是否有效,應具備七級標準(王教授提出的九級標準中的六級標準+教學內容與教師個性相融合)。

二、立論──闢個人蹊徑

標準的意義在於衡量,七級標準的意義同樣在于衡量一節語文課的優劣。那麼,該如何運用七級標準來衡量一節語文課?然在王教授的書中“寤寐求之”,終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終。”爲此,筆者憑藉點滴思考,自闢蹊徑,結合身邊的課例談一談個人的一些拙見,以拋磚引玉。

1.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對於語文的定義,葉聖陶先生作出這樣解釋:“語文就是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基於這一共識,洪鎮濤先生亦強調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應該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前輩們的言論不僅爲語文正了“名”,即教語文的內容;同時也爲當前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即語文教學的本體是指向語言,語文課要使學生獲得語言。

以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爲例。課中,該老師將教學內容分爲六個板塊。第一板塊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即請學生根據老師說的白話文,猜文言詞彙。第二板塊模仿古語,自我介紹,即請學生模仿“楊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紹。第三板塊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即通過多次嘗試(參考註釋自由讀──指名讀──引導理解疑難字詞意思,標斷句符號──範讀引領──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通順古文。第四板塊整理理解,敘說故事,即請學生用白話語言說一說故事,再次加深疑難詞語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本,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品味,以體會楊家小孩的聰慧之處,並隨機指導學生角色朗讀、表演朗讀。第六板塊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即請學生選取一個版本,給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話版的《楊氏之子》劇本補充臺詞,並和同桌對演。

縱觀以上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不難發現,這位老師從讓學生猜文言詞彙以初識古文語言,模仿古語自我介紹以近距離觸摸古文語言,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引領學生與古文對話,整理理解敘說故事以理清文脈,深入文本品味語言感悟古文語言之妙,到最後的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引領學生學以致用,至始至終都在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由此,筆者認爲該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2.教學內容相對集中

古語有云:“大道至簡。”意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教學內容的選取亦是如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天地裏,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霧森林,直達語文的根,摘取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簡簡單單教語文”。

仍以上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爲例。課堂中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設計(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模仿古語,自我介紹──理解字詞,讀通古文──整理理解,敘說故事──深入文本,品味語言──補寫劇本,內化語言)足見該老師的匠心獨運,六個板塊循序漸進,最終指向一個教學內容,即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古文語言。但遺憾的是,這位老師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受用力,這是學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觸古文,老師如此大密度的訓練,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恐怕都難以受用。皮亞傑認爲兒童建構知識的過程一般爲四個階段:拿過來、裝進去、存起來、提出來。由此,筆者想,受心理年齡的限制,當學生的頭腦在短時間內裝進大量新知後,保存中就會出現顧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時大多是殘缺不全的知識。若長期以往,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也會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

在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課文佔了近乎80%的份量,爲了對這些不同體裁、不同文體的文章加以區分,學術界對它們的特點進行詳細地區別,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己所學的學術界已有定論的語文知識不斷地進行專業教學,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個套路或有悖學術界認識來進行教學。

再以《楊氏之子》爲例。課堂中,老師從猜文言詞彙、釋讀課題、讀通文本、品味語言到內化語言,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之路。但在“內化語言”這兩個環節,筆者認爲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術界的認識有失偏頗。爲了給學生創作以示範引路,老師創作了劇本前兩句臺詞,其中古文版劇本的臺詞是這樣的:

小楊(爲孔設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楊梅,皆新鮮而甜蜜。夫子請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楊梅以示兒,微笑):多謝賢侄。哦,楊梅,此是君家果。

我們且不說小楊對孔君平這位有學識的長輩會不會像招待三歲小孩一樣,告訴他這是桃子、琵琶、楊梅,僅就這創作的古文版劇本,怎麼看着都像是五四時期半古半白的白話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的經典文言文,總感覺與原文顯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這一教學內容和文言文的學術認識未能形成一致。筆者認爲,如果我們老師難以給學生規範的文本,那不如不給,以免誤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