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的讀書隨筆集錦15篇

教師1.0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讀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讀書隨筆集錦15篇

教師的讀書隨筆1

《給教師的建議》是杜殿坤先生根據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和需要,選擇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翻譯而成,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爲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第一,內容全面而又清晰。

這本書是將原書的兩冊合併而成,是一本沉甸甸的“厚書”。它囊括了學生與教師、上課與下課、勞動與學習、時間與知識等各方面的問題,內容充實。它又將這些內容用一百個小標題分別標註,每一條談一個問題,相互割裂而又有機統一。比如說,它的第2條建議談到,“教師的時間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結尾時它指出,“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緊接着,它的第3條建議就談了“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就這樣,它在追求完整性的同時注重獨立性,把一本厚書變成了一百篇小文章,讓讀者倍感輕鬆。

第二,見解通俗而又深刻。

作爲一本教育著作,理論的表述是及其重要的。而這本書與其他教育著作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理論分析十分精闢,但通俗易懂,而且都是由生動的實際事例揭示出來的,對讀者在教育實踐中碰到的各種問題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幼教之友《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比如說,在第19條“對學習有困難學生進行智育”的問題上,它根據很多教師要求後進生只讀教科書,甚至只背書不思考的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那是完全錯誤的。”“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然後,它用一位姓特卡琴柯的優秀數學教師的成功事例佐證了自己的觀點,讓人信服。

第三,語言樸實而又生動。

追本窮源,這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它富有獨特的幽默,但在杜殿坤先生的.編譯下,它同樣具有了語言的樸素美。比如說,在第14條建議的開頭這樣寫“民間教育常說‘複習是學習之母’,可是,善良的母親常常變成兇狠的後孃。”試問,這麼樸實的詞語,這麼經典的比喻,我們又能在多少教育著作中見到呢?再比如說,在第76條中論述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時這樣說“正像醫生細心地研究病人的機體,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進行治療一樣,教師也應當深思熟慮地、仔細耐心地研究兒童的發展……”類似深入淺出的文字在本書中比比皆是,極便閱讀。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好書,閱讀這本教育著作,正如向名師學習,又如和同事交流,輕鬆而又愉快。

教師的讀書隨筆2

讀一本好書,能夠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昇華。而我,也愛讀書,我這個好習慣來源於媽媽的培養,以前媽媽限定我每一天晚上寫完作業後務必閱讀半小時的書,起初,我把它當作是一種任務似的在完成,到了之後,我把它看成是一種樂趣,媽媽不限定我讀什麼樣的書,只要健康向上,通俗易懂的都能夠讀。

要讀書,更要讀好書。我讀過中外名著、人文歷史、自然科學,傳記與未解之迷等等,如《嘉麗妹妹》、《簡?愛》、《小王子》、《領袖人物傳記》、《童年》……我都是如飢似渴地讀過好幾遍,有的歌頌了人間真愛,有的講述了家庭瑣事,還有中外禮貌與歷史未解之迷,金頂下的風景,那是緬甸;鄉村都市,那是仰光;紅寶石之鄉,那是抹谷;萬塔之城,那是蒲甘……

讀書要有好方法。只讀不思考沒用,只思考不讀也沒用,要用心去感悟,如果你認爲在短時間內多讀書是好的,那麼你就大錯特錯,能夠說你已經成爲“爲讀而生存的傀儡了”!要把讀書當作是一種樂趣。我向同學們介紹一下我的讀書方法:我讀書從不拼速度,別人四天看完的書,我要七天看完,而那三天絕對不是消磨時間,用手指指着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遇到我喜歡的詞和好句子都要多讀兩遍,每篇文章都要了解它的主要資料,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歌頌、讚揚的的誰。要給每篇文章提出問題,並自己解答,解答不了能夠詢問爸爸和媽媽,遇到不懂的詞語,就要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章的資料慢慢理解其中的意思,這樣記憶才更加深刻。

讀書,使我受益匪淺。

教師的讀書隨筆3

摘 要:就閱讀一些教育經典書籍,淺談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教師;教育;力量

“讀書”,一個多麼溫馨的詞語。讀一本好書,心情放鬆,雜念盡消。“衆裏尋他千百變,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徜徉書海中求知的人常會有如此動心美妙的體驗吧。

作爲教師,沒有一天能離開書籍——教材、教參……日復一日,習以爲常。於是有人感嘆:做了教師,就註定要將一生機械無味地耗在教材、教參上,枯燥之極……

其實,閱讀《教育的力量》,就能夠給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應該作爲一種力量而存在,我們應該竭盡所能,讓每一個世界變得生動、快樂、不單調、不沉悶、更不黑暗;在充滿陽光的白天幫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麗;即使身處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的人,這就是教師。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育思想財富。閱讀經典,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會讓我們變得善於思考,遠離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閱讀《教育的力量》,我們確切知道教師不僅在於教,更在於學,只有這樣,教育才會不斷進步。肖川老師的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練就的教育學問。

閱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們深深地感動於“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激勵着我們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沒有權力金錢,有的只是年復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對春天的迴應和禮讚。

閱讀《愛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單純、美好、永恆的愛的情感,將我深深地包圍,滌盪着我的心靈。它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崇高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教育又能使愛不斷地昇華,它也教給我怎樣去創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閱讀這些經典名著,我總是不斷地被吸引、被感動,有些東西便不留痕跡地沉澱下來,沉澱到我的內心深處,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清晰。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教師在一生中要不斷提高自我,需要讀書好學。讀書,應該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教師的讀書隨筆4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與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啓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啓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與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與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與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纔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教師的讀書隨筆5

自從聽到你的芳名,我便在茫茫書海中苦苦地呼喚着你,找尋着你―《古文觀止》。“看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最終,在我的小屋裏,你與我靜靜地進行着心與心的交流……

我以前以爲“觀止”之意爲學習古文,看完這本書就能夠停止了,或是吳公子季札觀賞樂舞時所發的讚歎:“觀止矣”(太好了)的意思。但此刻我明白了,你的“止”應當當是語助詞,所以“觀止”應是“大觀”之意。

你是我讀過的書中最經典的一本好書。史學的經典是常新的,她讓我們用前人的經驗來透當今的紛紜,以選擇自我的人生座標;文學的經典是常新的,她讓我們用前人的審美來捕捉當今的生機,以享受自我的人生樂趣;哲學的經典是常新的,她讓我們用前人的智慧來詮釋當今的信仰,以培養自我的人生操守。所以,閱讀你,使我丟棄那些幼稚與浮華,而給我帶來的卻是理性和高雅,以及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樂趣。

最讓我們印像深刻的當是張溥的《五人墓碑記》。碑文記敘和讚頌了蘇州市民反搞權閹的正義鬥爭,描繪了五位市民領袖慷慨赴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

這五人雖只是最平凡的農民,他們本是默默無聞的`。卻因爲他們有一顆正直的心而名聲顯揚。他們是: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他們是在周蓼洲被逮捕的時候,激與義憤而赴死的。他們五人臨刑時,意氣昂揚,喊着中丞的名字大罵,淡笑自若的從容就義。割下的人頭懸掛在城頭上,神色依然一點沒有變。他們對待死亡的從容不近,令我敬佩。和他們成比較的則是一些身居高官要職的人,一旦被治罪,有的脫身而逃,遠近的地方都不能容身,又有的剃度閉門唸佛,有的裝瘋賣傻,不知要躲到哪裏去;他們這種可恥的人品,卑鄙的行爲,真是他們的常識職位成反比。

他們的付出並沒有白費,周蓼州的忠義品節在朝廷上顯現出來了,追贈了完美顯赫的溢。這五人也所以被後人所敬仰。經過他們墓碑的人沒有一個不到墓前憑弔並且流淚的。若是這五人能保住腦袋,老死在家,平平安安的過一生,身份比他們高的人都能夠役使他們,怎樣能使英雄豪傑們俯首屈身在他們墓前,扼腕痛心,抒發仁人志士的悲哀呢?因爲他們也確實是百年一遇的幸運呢!

“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五人選擇了“重於泰山”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是偉大的,是有重大意義的。經過與你《故觀止》的交流我對死生的意義更加明確:即使平凡的人也能對國家發揮重要的作用啊。

教師的讀書隨筆6

全面推薦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一項緊迫任務,是我國教育事業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重大進步。作爲有”世界通用語”之稱英語,它使用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重視。該書以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爲指導,重點介紹國小英語教學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編者多年進行兒童英語教學實踐,從事國小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和研究經驗和體會。

書中指出,國小生學習外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於開口等特點和優越條件,對今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將起着及其重要作用。因此,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們注意力和精力應該放在其語言技能培養上,而不是放在單純語言知識上,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英語一些感性知識;打下較好語音基礎,學習一定量詞彙,接觸一定量日常交際用語,從而具有以聽說能力爲主初步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發展。

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要搞好英語教與學活動,運用恰當教學方法,通過國小教學活動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使國小生愛學,會學,主動學。國小英語教學法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專業課。不是會講英語人就能教好英語。我們不僅要具有堅實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能力,還必須學習有關英語教學理論,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歌謠,充滿童趣,合轍壓韻,琅琅上口,迎合少年兒童心理與口味。簡筆畫,一種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直觀教學手段,它運用最簡單線條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畫出物象主要特徵,用筆簡練,形象簡潔,應用簡便。它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變抽象爲具體,化複雜爲簡單,並能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果。運用歌曲和音樂學習語言也是外語教學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語歌曲方法把兒童引入英語廣闊殿堂,無疑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它具有以下作用:激發學習下去;提高學習效益;完善學習品質;充實文化知識等。我們可以從各類兒童英語教科書中選擇一些旋律較熟,唱詞簡單適合歌曲。當然還可以自己編歌。英語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着密切聯繫,它與課堂教學目是一致,是英語課堂教學必不可少輔助形式。開展好課外活動可使學生儲存一些學好英語潛在能量,對課堂教學起到很好促進作用。它有利於提供更多語言實踐機會,因材施教,開發智力,拓寬視野,培養合作精神,但在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時候要防止隨意性和盲目性等。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性格,興趣和特長,採取不同活動方式,常見活動形式有英語競賽(國小生表現欲和榮譽感都比較強,適當地在課外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調動他們積極性,又能對學生思維,記憶,理解,反應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有利於綜合素質培養),英語晚會(有利於發揮學生作用和獨創精神,鍛鍊學生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興趣和藝術才能),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等。

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在具備與其他學科教師共性素質,如敬業精神,良好師德,廣博文化知識之外,還應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因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無法代替。它不僅表現爲一種教育和教學工作成敗,而且作爲一種巨大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人格。同時要具有系統而紮實語言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幾方面技能和能力和較強教學能力,包括語言示範能力,綜合教學技能等。還要有改革創新意識,要隨着時代發展變化重新設計塑造自己形象。

教師的讀書隨筆7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爲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裏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爲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類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纔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爲金錢去奮鬥還是爲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齲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爲實踐“終身學習”

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啓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的讀書隨筆8

回答在《成長足跡》裏,這個題目,化用了《解憂雜貨店》裏第一個章節“回答在牛奶箱裏”。

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出版當年即獲中央公論文藝獎。東野圭吾一向以推理小說見長,而這部作品超越推理小說的範圍,卻比推理小說更加扣人心絃。僻靜的街道旁有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裏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絕症,年輕女孩靜子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克郎爲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少年浩介面臨家庭鉅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他們將困惑寫成信投進雜貨店,奇妙的事情隨即不斷髮生。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會,將如何演繹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小說的情節固然引人入勝,更吸引我的,是那個神祕的信箱。我想,若真有這麼一家雜貨店,我也會偷偷地寫一封信,並且會在清晨的微光裏從牛奶箱取到回信。因爲,我相信,浪矢爺爺會給我最好的回答。解憂雜貨店裏,浪矢爺爺和三個意外闖入的竊匪,都不是專業的諮詢人員,卻都認真地作答每一個人的問題。這不是一個好玩兒的`遊戲,但是因爲每個角色心底的祕密投進了共同的信箱,通過一條時光的隧道,把這些不同命運的人物聯繫在了一起。他們謹慎地回答捲簾門裏投遞進來的每一封信,即使是一個玩笑,即使是一封空白的信。正是因爲這份認真和執着,解憂雜貨店收穫了大家的信任,爲迷途中的人照亮了前行的路。

走出奇幻的溫情小說,回到現實的生活。作爲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我們通常都會給學生布置週記,寫一寫一週裏最有意義的事兒,藉此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班級的日常狀況。學校給週記本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

教師的讀書隨筆9

教師遠程研修平臺,我再次深深地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爲教師的我必須抓住這次研修的機會,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觀看專題視頻課件,積極參與網上交流,更新教學觀念,嘗試一些創新的做法。爲迎接新課改的`挑戰我覺得我們教師應做到:

一、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應做到:

1創設各種情景,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關注學生我們應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儘可能地爲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對學生學習策略進行指導,即讓他們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那麼,指導學生學習策略我們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新課程改革不是說說而已,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即將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堂實踐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

教師的讀書隨筆10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爲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爲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爲有關,於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裏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知道,爲什麼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麼可愛嗎?……因爲上帝知道,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麼多年中,有氣惱,有傷心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希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的闡釋“快樂並痛苦着”。

“儘管每個人都可以列出一長串中生活變化着的觀點,目標和行爲,但是這其中必定有某些會終生保持的穩定的.核心特徵。這些特徵是由兒童的童年經驗和家庭影響塑造的”讀完這段話後,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來我們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發展過程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我們怎樣才能將一個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如一盤散沙的班級培養成一個有良好常規和正氣的班級呢?怎樣才能讓那幾個重點難管理的孩子聽我們的話,管好自己呢?作爲老師我們都明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幼兒做錯後去批評教育他,孩子們很顯然都會屢錯屢犯,屢犯屢錯。有些孩子雖然不會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當的行爲並不代表他真正已經懂得了如何做纔是正確的,而他是害怕老師的批評他。即使他在我們面前是個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這麼信服你。

“在開始瞭解兒童某種行爲的原因之前,我們有必要審視自己關於行爲的立場和價值觀”。那作爲一名幼兒老師,我的行爲立場和價值觀是什麼呢?“一切爲了孩子好”這就是我的立場和觀點。那怎麼做纔是爲孩子好呢?那些上學學過的理論大部分被拋在腦後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級遺留問題搪塞着自己,從來沒有好好審視,自己與這些科學的教育理論觀點偏離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舊那樣忙,處理完這一堆事情,還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麼去管理孩子,怎樣作爲一個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個好的“管理者”而應是讓他的學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勵他們自願的在自我願望和規範要求之間折中。我現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個班的將近五十名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如何讓我班的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呢?如何學會調節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不能因爲孩子才上小班,年齡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棄這個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斷地長大,心智在不斷地成熟,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也是一個很難很艱鉅的任務,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壓制孩子,孩子需要愛和贊同,他們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會贏得別人贊同。我們要給他們愛要適當寬容他們行爲,也要有理由地讚賞他們,正如這句話“增強能力更多着眼於發展自信和積極地自尊,這些個性品質對於兒童積極地行爲養成是有利的”。

我們應該通過哪些方式方法來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最後成爲一個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據的表揚,鼓勵,讚賞……但我認爲這些遠遠不夠,班裏的孩子畢竟不是一個,班裏的事情並不是只有幾件,作爲教師的我們應儘可能去關注每一個孩子,並不是當孩子需要我們微笑的那一刻我們纔會出現。當下,我認爲讓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對了不僅有老師會讚美,小朋友會喜歡,自己也要誇獎自己,也要大聲對自己說:“真棒!加油!”

教師的讀書隨筆11

假期裏,我閱讀了《國小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着讀着,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瞭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着閱讀教學進程,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閱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與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爲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與文本角色對話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文質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讓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善於挖掘,自有一片與文本交流的空間。如人教版十一冊《草蟲的村落》,課文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巧設練筆的空間。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這羣好奇的小甲蟲們,你會如何向它們講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們會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問題?在這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那奇異的想象得到馳騁,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語的感染,有了作者筆下草蟲的世界這個大環境的渲染,學生練筆的情感被激發了,必然又產生一幕幕生動、有趣的情景。

二、爲文本主角代言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模擬被壓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勵同學與死神搏鬥,爭取時間最後獲救的情景,讓學生從身心參與中感受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豐富了阿曼達的勇敢堅強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老人與海鷗》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與姿態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老人生前視海鷗如親人,從他十年如一日般堅持給海鷗餵食中,從他對海鷗一聲聲熟悉而親切的呼喚中,可見他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鷗們十多天找不到這位與它們相依相隨十多年的老人,它們心中是多麼的焦急、憂慮啊!當它們眼前出現老人的遺像時,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當時可能說些什麼呢?當海鷗們意識到人們要把遺像帶走,它們要與老人永別了,“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再一次“大聲鳴叫着”,它們多麼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遺像能多留一會,它們的大聲鳴叫想對老人說什麼?想對人們說什麼?此情此景,海鷗們的傷痛、無奈、焦慮,千言萬語讓學生們流瀉於筆下,人鷗情深的一幕便永遠定格於學生的腦海中。

三、實現語言的遷移運用

曾看過一同行說過,“語文的學習說白了,其實就是對課文規範語言的吸納後融會貫通,爲我所用。所以,讓語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丟棄文本的語言示範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們就不應該錯失學習與模仿的機會。仿寫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總分結構等模仿。仿寫時,首先找準具有鮮明特徵的典型或精彩文段。

“隨文練筆”的切入點皆於文本中,我們要潛心會文,識于慧眼,找準落點,讓我們的學生妙筆生花。

教師的讀書隨筆12

一、《瓦爾登湖》

總是喜歡在夜幕深鎖的時候,點上一盞薰香燈,在氤氳繚繞的煙霧中,斜靠在牀頭,看自己喜歡的書。

喜歡《瓦爾登湖》的序言: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並沒有安靜下來,我說,你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爲它太濃縮,難讀,很深,甚至會覺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有人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只有心靜下來的人,纔有可能讀得進去。

生活在喧囂的城市中,難以得到片刻的安寧。我想不止是我,每一個人都會需要安靜地獨處時間,非常需要安靜地、好好地讀完一本書。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平凡人中的一員,我們都會受傷,只是,當我們受傷的時候,很少有人會像梭羅一樣,用孤獨來治療孤獨。傷心、痛苦、失望纏繞着我們,我們總是將自己的傷口展現在外面,能做到像他那樣忽視自己傷口存在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梭羅的一生簡單孤獨,卻散發着濃郁的芬芳。大師級的人物心境自是常人所不易達到的。因爲世俗,常常片面的理解孤獨的涵義,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地求、舍、得的過程。你追求什麼,就必須捨棄什麼,方能獲得什麼,失去心中摯愛的痛,梭羅和兄長同時愛慕的女孩艾倫嫁給牧師以後,他說,不要給我愛;相親相愛的兄長病逝,他又說,不必給我金錢和榮譽。他要什麼?他有什麼?他似乎只剩下生活的真理,於是,他選擇遠離喧囂,獨自來到瓦爾登湖邊的山林裏安靜的地方,住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裏,過着從容不迫的生活,聆聽生活的教誨,感悟人生的真善。二十六個月的時間,完全孤獨地生活在湖邊。

俗人偶爾也會學着品位孤獨,試圖做出某些與衆不同的舉動,面對着人生的失意與考驗,卻總也逃不出抱怨的怪圈。劉鏞曾經說過一句話:雌伏是爲雄飛,而非隱退。面對失意常常需要的是能夠讓心安靜下來的大智慧,正是因爲如此,梭羅才能寫出如此安靜孤獨寂寞的書,才能寫出瓦爾登湖的寧靜與淡泊。

二、情深不壽

夜深人靜,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倚牀而坐,隨手翻開《紅樓夢》。書,早看過很多次,但奇怪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每次看到黛玉焚稿,自有千般滋味在心頭。用情至深的執著讓本來就虛弱不堪的黛玉在妙齡之際落得個“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悲慘結局。一個愛字傷多少人,掩卷而思,腦海中電光石火一閃念地出現四個字――情深不壽!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小時候,童話書裏就不止一個故事裏講到什麼國王和王后過着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后因病去世,姑且不去討論這些故事這麼編寫的是爲什麼埋下伏筆,但這樣的故事確實告訴我們,擁有深情愛的那種生活是難得長久的。真的長久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變得平淡起來,也就沒有那麼的'感動人心。長大後,知道的比以前多,喜歡林黛玉,卻感傷她的不幸;喜歡三毛,卻爲荷西的早逝而惋惜;喜歡王志文演的《過把癮》,一對爭吵不休的夫妻在意識到對方的重要性時,丈夫得不治之症。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無一不是因爲感情太好太執著卻沒有善終而感人。

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有個比我大很多的同事,夫妻兩個人的感情真的很好,妻子時常用很自豪的語氣對我們說丈夫如何疼她。誰都沒想到結婚不到一年,丈夫因爲車禍去世。我第一次聽說死亡原來如此近,再看他妻子自然是痛不欲生、哭得肝腸寸斷,恨不得也跟去的好。那時候的我還不懂事,只是聽到有同事說這麼一句話:“夫妻的感情太過好容易遭天嫉妒。”當然,也不是支持夫妻之間要吵吵鬧鬧,平平淡淡地過生活和對待眼前周圍的事物纔是最平和的心態。

我以前常以爲緣是天定,份是人爲,可一直到現在才發些話只是人們對自我的一種安慰,每個人的命運已經是天註定的,緣也好份也罷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愛、聚;痛、散;生死離別原來就是人生必須經歷的旅程,沒有完美的愛情,也沒有完美的人生。太過完美就會產生一些缺憾,大悲和大喜都太傷人。如煙火,霎那間的絢麗奪目後便是永久的沉寂。無獨有偶,看到有本書上提倡做一個低溫戀人,說的是一位男士在經歷一次戀愛的時候,爲得到女孩的歡心,時而徹夜徘徊在女子的家門前,時而出其不意的爲女子做着某些很難得的事,可惜的是如此情深意重卻依然留不住女孩離去的腳步。後來再次戀愛的時候,他不再象以前那樣去做那種傻事,反而與現在的妻子之間過着一種平淡的夫妻生活。他的這樣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我不再爲任何人說什麼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的話,我不再爲任何人做沒有意義的事,但是這不代表我不愛自己的妻子,愛,不能讓我們用熱情來揮霍,更無法透支。”

愛情,在每個人心裏都該是神聖的純潔無暇的,只是不要期望太高,平平淡淡纔是真,佛家常說“平常心是道”大概也包涵這個意思吧。畢竟“強極則辱,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教師的讀書隨筆13

很偶然的讀到這一篇文章。初讀因爲它在六月出版的《青年文摘》的首頁,首先被它的標題吸引,慣性的認爲又是一篇有關愛的煽情文章,心想就看看它如何煽情吧。待看下去以及看完,不由的回頭又看了一遍,邊看邊贊:觀點挺別緻新穎。又看了一遍就緊接着看別的文章了,文摘看完也隨手撂一邊了。晚上休息前這一篇文章悄然的浮上了心頭。一遍又一遍的拷問我:你怎麼對待你討厭的人?你怎麼對待你恨之入骨的人?尤其是做班主任後,你怎麼對待班裏學習差的學生?尤其是問題不斷令人頭疼不已的學生?拷問下來,不覺睡意立消,迫切想再看一遍文章,再洗滌一次自己的靈魂。

第二天在辦公室找到書,又看了一遍。文章講到,在每個人的生命裏,曾經並且現在仍然不停出現了許多天使。這些天使用黑暗,讓我們看到自己靈魂裏的光;他們用僞裝的邪惡,讓我們看到自己天性裏的善良;他們用弱點。來襯托我們的優點;他們用無能,不斷激發我們的潛能;他們用傷害,讓我們學會寬恕;他們用恐懼、冷漠或憤怒呼喚着愛,讓我們學會如何去愛。這些天使是我們在天堂中最知心的朋友,他們爲了我們能成爲一個美好的生命,學習生命中最有難度的寬恕,不惜自己扮演壞蛋,做一些真正可怕的事,讓我們體驗到什麼是寬恕。

對待我生命中或生活中討厭的人,我在年少的時候恨不得他們消失,或者咬牙切齒的發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到現在了也沒有學會忍讓,一言不合馬上變臉。學會寬恕,何其難也!在做了班主任以後。對待班裏讓人頭疼的學生,真想像修剪樹枝一樣,咔咔的把他們的歪枝病葉剪掉。讀了這一篇文章後,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多麼幼稚和粗暴。在看到他們的時候,憤怒矇蔽了我們,讓我們忘了他們真正的樣子,忘了我們是誰,忘了他們是誰,我們的`生命因此變得沉重和陰暗。

請記住,這些討厭的人,都是我們的天使,以不同的形像出現在我們的世界裏。他們,幫助我們修煉成一個最美好的生命。謹記在心啊!以後無論在憤怒的時候,還是在崩潰的時候,抑或是在絕望的時候,記住他們是來幫助你成就美好的天使,你就會學會寬恕,你就會學會如何去愛。

教師的讀書隨筆14

餘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讀,閱畢《古文觀止》,雖非正業,卻是入職學校以來最大收穫,頗有些心得,請略陳陋見。

古文觀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選,古人蒙學課本,亦是古人爲學入門讀物,餘在而立之年始讀,爲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見當代中國教育之偏頗。

就其佈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來源以《左傳》最多,個人以韓愈最多,取《左傳》傳承“春秋大義”的宗旨與韓愈“闢道攘佛”的功績;這與清代學者抱殘守缺、空空如也的衛道宗旨比較相符。蘇東坡曾稱譽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載道”論,韓文公逆諫人主,糾治世風,力挽唐代崇佛之狂瀾,足可當之;但若就文字論,韓氏文章似未達這等境界,東坡先生的評價多有後人敬畏先賢的溢美之詞。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題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氣呵成,餘音不絕,令吾輩後學讀其書,想見其爲人。《觀止》所選文章,以單篇論,太史公的《報任少卿書》無疑是獨步翰林,堪稱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筆尖所及,氣貫長虹;餘每每讀罷,未嘗不爲之折服、爲之太息。至於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這四篇奇文,難分伯仲,全憑諸君喜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各有所取,無有高下。非謂“天下憂樂”就高人一等,人生際遇不一樣,不必苛求。

《觀止》一書優點許多,待諸君細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覺,並且不才以爲,多爲編者有意爲之,讀者需多加留意。編者吳氏叔侄似以“正統”士人自居,重儒家傳統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爲本,因而不取賦一類追求辭藻華麗,言不及義的文章;對崇尚清談之風的.魏晉名士似也有異議,故幾乎不取魏晉一代的文章;編者是清代學者,受彼時狹隘的漢宋門戶之爭影響頗深,故宋代理學一脈文章全不取,是《觀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學者不能說的事情,所以元、清兩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九年級傑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諸點,令“觀止”黯然失色。

歷朝歷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陽明心學多偏鋒,皆不足法,其餘更不足論,其原因仍不得正解。個人以爲,或許中華禮貌歷經5000餘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國運不濟,國勢保守,文風英氣不足,老態有餘,全無漢唐氣象。從學術的角度看,中國禮貌自“經重於史”的時代起,即自南宋起,禮貌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本事就日漸衰退。從武術的角度講,有宋一代,重文輕武,血性漸失,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復興。可悲可嘆!

教師的讀書隨筆15

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和西方的孩子相比,最缺少的就是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我就在想,或許這與我們在教學中的方式有關。在教育教學中,爲了降低授課的難度,照顧到學習能力最差的孩子,讓更多的孩子減少學業方面的困難,從教學大綱到一次次考試,都會具體分解成一個個考點,這使得我們老師會以傳授一個個具體知識爲主。這種方式對於讓孩子在解決具體數學問題方面可以做到快速精準。但對語文學習,這種單純的知識點學習,卻容易一葉障目,很難讓孩子形成整體的思維方式,會禁錮他們的思維。

之前和一個同事聊天,她一直在苦惱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寫作。基本上,不少語文老師在講述作文思路時,爲便於孩子理解,都會提供一個情境,也因此會帶入一個自己描述的具體內容。最後我們會發現,一堂作文課下來,老師教出來的孩子,全班孩子作文寫出的內容上都會雷同。這是因爲孩子更容易捕捉有情節的內容,容易直接帶入老師的.表達,以老師的表達代替自己的表達,走入就事論事的常見誤區。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創造性的寫作,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