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建築

奇妙有趣的建築物

建築1.84W
  最萌的建築:美國“雞臉教堂”引圍觀

教堂的圓形窗戶就像是兩隻大眼睛,屋檐的瓦片形狀有些像尖嘴,一座教堂外形酷似一張小雞的“臉”。

奇妙有趣的建築物

A church has become an internet sensation after hundreds of people have flocked to see the face of a chicken within its walls。一座教堂因爲外形酷似一張小雞的“臉”而成爲網絡熱點,引來許多遊客蜂擁而至,只爲一睹這張萌臉。

With its large round windows resembling two eyes and roof tiles appearing as a beak, the so-called 'chicken church' is attracting an expanding fan club online。教堂的圓形窗戶就像是兩隻大眼睛,屋檐的瓦片形狀有些像尖嘴,這個教堂被大家戲稱爲“雞仔教堂”,吸引了很多網友關注,還爲它組成了粉絲團,而且數量還在不斷擴大。

The congregation at the Church by the Sea in Tampa Bay, Florida, say they regularly see passers-by stopping to get a memento of the unusual-looking building。這座教堂坐落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坦帕灣,教堂會衆表示,經常看到路過的人駐足欣賞這個外型特別的建築。

Its birdlike appearance is completed by the roof that spreads out like red wings。教堂的屋頂延伸出去,看上去彷彿紅色的翅膀,讓這種教堂的整體外觀更像一隻小鳥。

Threads have appeared online dedicated to the building with hundreds of users wanting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Chicken Church'。在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前往這座教堂的瀏覽路線,很多用戶都想了解更多關於“雞仔教堂”的事情。

Dee Dee Parker, a long term member of the Church by the Sea said the congregation is delighted that the building makes people happy but did not realise that they had become so popular online。迪迪-帕克是教堂的長期成員,她表示對於這座建築給人們帶來歡樂,當地居民也表示很開心,不過大家都沒有意識到這座教堂會在網絡上如此受歡迎。

She said: 'It's so funny - we were completely unaware that it had become a hit on the internet. We see lots of people coming to take pictures of the church.'她表示:“真的很有趣,我們都完全沒有意識到教堂會在網絡上火起來,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人來教堂這邊拍照。”

The church on Madeira Beach was founded in in 1944 by a group of fishermen. It's light up cross has been used as a nautical landmark for the fisherman to guide them back to land。這座位於馬德拉島海灘的教堂是在1944年由一羣漁民建造的。漁民們把教堂的燈火當做航海路標,指引他們回家的路。

The church's bird-like features are used as a compass to direct sea workers - its wings represent East and West, while its beak and tail symbolise North and South。教堂的鳥類外形也是海上工人們的指南針:翅膀代表東西方向,喙和尾巴象徵着南北方向。

  加拿大:繩索閣

建築設計:Kevin Erickson

地點:Winnipeg,MB,加拿大

攝影:Courtesy/Kevin Erickson

在加拿大溫尼伯,阿西尼玻河是世界上最長的自然凍結滑冰場。從市中心開始一直延伸數十公里,每年到訪遊客達400萬。由於溫度低於-40°,沿着滑冰場,每一公里設置了一個供暖亭——繩索閣。由設計師Frank Gehry、Patricia Patkau和Antoine Predock共同設計的,並且在2012年的建築供暖設施比賽中奪魁。

通過一些簡單的材料的拼接,繩索閣設計精妙,優美,成爲阿西尼玻河上獨特的.風景。而建築彎曲的造型既能擋風,又能保溫,同時還提供了很好的視覺感受。在冰天雪地中,整個的木質亭閣給人無限的溫暖。

繩索閣獨特的用料以及造型設計來源於強烈的樣機測試理念。但是又在此基礎上加以擴展,形成了現在這個獨一無二的設計,爲推動潛在的設計能量標榜先驅。

總平面

平面圖

剖面圖

  美國:關愛療養院

建築設計:TVA Architects

地點:美國,俄勒岡州,太平洋城

設計團隊:John Heili、Tom Douville、Nick Williams

設計主管:Bob Thompson ? Design Principal

攝影:Rich Strode、Stephen Cridland

面積:3,900平方英尺

顧問:ABHT Structural Engineers

總承包人:Sunco Homes and Remodeling

美國太平洋城的兒童癌症協會爲了給那些確證爲癌症的孩童提供一個美好的修養以及治療的場所,建立了這個湖邊療養院。

整個關愛療養院佔地面積爲3900平方英尺,設置了主建築樓、冥想展示廳以及兩個車庫、儲藏室等,在主要的建築樓內設置了很多生活必備品,有臥室、廚房以及餐廳等。在屋頂還設置了可以遠眺的玻璃屏牆,視野開闊。

整個建築所有材質和資金都是來自捐贈,由於居住孩子的特殊性,所有有毒的物質都被驅除,建築材料都使用的是環保材質。

  上海:萬國建築博覽

磚木結構的丁香花園位於海格路(今華山路),始建於同治元年(1862)。傳說是李鴻章爲其小妾所置,後傳給幼子李經邁。它由美國著名建築師艾賽西·羅傑斯設計,主樓是一座美國式鄉村別墅,在西側另有副樓。室內佈局典雅,餐廳與會客室均用玻璃裝飾,門窗、扶梯、護壁板均用柚木裝飾。深色露木構架,淺色粉牆,前立面設小尖頂,雙坡屋面,給人以寧靜之感。主樓南面爲草坪及大花園,融入江南園林特色,園內曲徑通幽,修竹蔽天,繞以蜿蜒起伏的矮牆,長百餘米,起伏十八節,好事者謂是“一條蛟龍臥半園”,也稱“龍牆”。園內有未名湖,上設九曲橋,湖中心有湖心亭,爲一素色琉璃瓦的八角攢尖頂,頂上有一鳳凰雕塑,故稱鳳亭。湖邊上有旱船、假山,皆爲傳統園林做法,與西洋式的樓房聯繫得頗爲生硬,如果真是李鴻章所置,倒也與他食洋不化的做派相似。

赫德任海關總稅務司期間,在畢勳路(今汾陽路)九弄三號,建造了中國海關關署俱樂部,俗稱小木樓,爲上海地區僅存的木結構小洋房。這幢二層木結構的小洋樓,帶有英國早期殖民地式建築風貌,建築平面呈正方形,體量較小。臺錐形翹屋頂,屋面蓋瓦楞薄板,至今已過百年,從未更換過,足見質量上乘。屋頂上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建一座類似普魯士士兵頭盔式的有翹檐的老虎窗,以採光通風。南向屋下爲方柱敞廊,外牆用木材製成橫線條魚鱗板條,門窗均用木材製成。屋內底層正廳設置舞廳,平頂石膏線腳側都設倍司圈,兩側有壁爐。俱樂部南向正前方有一片六百平方米的小花園,栽種奇草異木、四季花卉,供休憩者觀賞。

20世紀初,萬航渡路上出現了一幢早期歐洲洋人來華建造的外廊式花園洋房,主人是19世紀晚期清政府郵傳大臣盛宣懷的兒子盛恩頤。外牆建築立面以連續半圓券爲主要元素,講求比例和簡潔,牆面施以灰泥,沒有什麼裝飾,表現出維多利亞時代的新文藝復興風格。平面爲方盒子體形,簡單而平緩的斜坡屋面,鋪設小青瓦。二樓爲平拱或券式窗框,檐口和券的線角都顯示出西方正規的建築特色。花園在建築東南隅,一座虹式木橋架在小溪上,巨大的卵石堆在小溪近處,高大的樹木遮廕庇日,營造出一片休憩空間。

法租界公董局總董官邸,位於今汾陽路七十九號,外觀爲18世紀歐洲城堡樣式,是法國文藝復興式住宅的典型。整個建築明顯採用橫三段與豎三段式的立面處理手法,強調外形的水平線條,建築的比例及構圖十分嚴謹。住宅的主體建築平面中部凸出,大門前是左右雙抱的露天階梯。一樓正門爲券式,兩旁爲愛奧尼克式雙柱。門框、窗框上裝飾浮雕。雖然只有兩層半,但正立面皆對稱,一、二層間均有較深厚的腰線。一樓大廳,地坪、壁面、頂部天花都用大理石砌築,天花上的石膏雕刻細膩、精緻。室內護壁、樓梯扶手、壁爐架等都用柚木及硬木拼板,富貴豪華,具有歐洲新藝術運動派建築特徵。主樓前面是一塊佔地很大的法國風格的大草坪。造型有點像美國華盛頓的白宮,故有“海上小白宮”之稱。 (注:本文節選自《中國地域文化通覽·上海卷》第六章:建築設計和近代都市空間之第一節)

  學校建築解放中

當哲學家黑格爾說出「建築的藝術在於人類把外在本無精神的東西改造成爲表現自己精神的一種創造」後,學校建築就不只是作爲一處安身之處,而是一個能展現獨特思維的量體;教授、學習、成長的發生都在這裏,因而建築師如何透過對學校精神的哲思,將新一代建築美學觀運用其中,是當前學校建築的最新趨勢。

芬蘭教育,向來是全球探討教育本質的重要指針,OECD組織舉辦的三年一屆十五歲學生能力評估測驗「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ISA)中,芬蘭學童總能在閱讀與科學項目拿下高分。驚豔全球的原因,除了最基本擬定長期策略、堅持核心價值、改革師資,更重要的是訴求每個學童都能「公平受教」的精神。這種精神形塑出的獨特學習氛圍,讓建築設計有了無邊的發想空間。

2012年赫爾辛基作爲世界設計首都(World Design Capital),芬蘭也結合鄰近城市如Espoo、Vantaa、Kauniainen與Lahti,試圖以一個「嵌入生活的設計」(Embedding Design in Life)拉出芬蘭設計的廣度,這樣的主題也成爲建築事務所VerstasArchitects在設計Kirkkoj?rvi綜合學校(Kirkkoj?rvi ComprehensiveSchool)時的主要概念,企圖打造出一個結合舒適、功能、效率與生態的永續教育環境。

  日本:帝京大學附屬國小

位於日本東京的帝京大學附屬國小是一座靜立在繁華都市中的木結構建築。這座面積7,781.52 m2的教育設施是由日本著名建築師隈研吾(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設計的。

學校共三層,一個巨大的屋頂橫跨了整個建築的長度——傾斜的屋頂改變了屋檐的長度和高度,這種變化正好與室內各個不同的功能區和周圍環境相對應。

這個環保的方案還採用了一種能夠朝南向收集熱量的設備。這個太陽能收集系統將室內空氣加熱,在冬季保持溫度的同時促進循環通風。

主要的木結構看上去是將12個不同的臺階式小房子組合成一排。根據每個教室的不同體積,建築立面上的松木板顏色也交替變換,經過熱處理的木板也增加了耐久度。學校室內牆面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內飾方法,創造了多種多樣的視覺表現形式。

位於學校中心位置的是一座三層通高的媒體中心,它與其它空間分離,保持了自身的獨立性。另外還有一個貫通二三層的中庭。

室內還有一個用再生材料稻草、燈芯草和白楊木碎屑建造的牆面,作爲學校的公告板或用來展示學生作業。教室的入口被巨大的滑動門包圍,爲內部活動提供了私密性,同時又讓獨立的學習空間像更大的公共空間開放,下課後學生們便可以聚集在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