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互聯網

組裝電腦選購主板的五大誤區

互聯網4.03K

組裝電腦選購主板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畢竟主板是搭載所有電腦配件的一個載體,其質量的優劣會直接影響電腦穩定性,也可能會影響其它電腦硬件性能最大發揮,下面小編介紹下組裝電腦選購主板五大誤區。

組裝電腦選購主板的五大誤區

誤區一:PCB層數越多越好

PCB是主板的板基,是主板上所有元器件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平常熟知的CPU、顯卡、聲卡等都是藉助它才能實現正常工作的。目前的主板,多由4-8層甚至更多的PCB層組成。

當然,這一結論只是基於理論上的,實際上,由於各主板廠商採用的技術不同、設計有別,每層可合理容納的元器件總數量並不相同。在合理的範圍內,一層PCB上集成1000個元器件和將它們分散分佈到兩層PCB上,性能和效果並無不同。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4層PCB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需要了,至於再多幾層的PCB,通常是爲特殊用戶設計的,比如超頻用戶。由於超頻會提高電源的供給,同時會讓各元器間之間產生更強的干擾信號,這時候,更多層的PCB會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選用層數更多些的PCB當然就是明智之舉。

和4層PCB相比,6層PCB的主板超頻性能大概會提高5%左右,其價格則會比4層貴出30%以上。就性價比而論,6層PGB的確沒有什麼誘人之處,至於是否值得購買,那就只能看個人的需求而定了。

誤區二:以大小論質,小板性能不如大板

在PC剛起步時代,主板技術落後,集成度遠沒有現在這麼高,許多功能需要配上相應的擴展卡才能實現,如網卡、顯卡、聲卡等。這時候,擁有更多擴展插槽的ATX大板自然而然地成爲了最受大衆青睞的產品,而與之相反,擴展性不強的MATX和MINI-ITX等小型主板,就難免成了姥娘不親、舅舅不愛的雞肋產品。這一印象,隨着時代的發展,被一些人頑強地繼承了下來,並進而發生扭曲,最終演變成了小板性能不如大板的謬論。

實際上,主板的性能主要取決於芯片組,和主板的大小沒有必然聯繫。現在主流級別的芯片組,完全可以做在ITX和MATX板型上。而一些主板廠商,爲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也會在同系主板中,分別推出ATX和ITX等不同的板型。比如,技嘉的287系列,就同時推出了十款287 ATX大板和三款MATX、一款ITX小板。由於這些主板採用的芯片組一樣,所以其基本性能毫無二致。

主板和大板的區別,主要在於擴展性方面,此外,大板的散熱性也比小板要好,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是大板的價格較高多,耗電量較大。所以,大板型適合於硬件高運轉速度、高熱量擴散、高耗電的電腦用戶選用,如遊戲玩家和超頻愛好者等,這些用戶或者需要安裝獨立顯卡,或者需要提高主板供電量,大板型可以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這些需求。小板型則比較適合普通家庭用戶及辦公用戶選擇,環保而經濟,何樂而不爲?

誤區三:以色論質,黑色PCB性能一定優於其他PCB

黑色PCB-般爲一線廠商的高中端主板採用,其售價也較其他同類產品稍高,時間一久,難免在部分朋友心中形成了“黑色PCB性能更好”的印象。其實PCB的顏色指的是電路板的顏色,而電路板的顏色則取決於上面刷的阻焊劑的顏色,PCB的顏色如何,與主板的性能沒有關係。

當然,這並不是說,採用黑色PCB的主板就沒有一絲貴的理由。實際上,由於洗PCB的過程中,黑色很容易造成色差,如果PCB工廠使用的原料和製作工藝稍差,就會因爲色差造成PCB不良率的升高,從而導致主板生產成本的增加,所以採用黑色PCB的主板通常會比其他顏色的稍貴一些,這也就是爲什麼這一顏色通常會被用說,採用黑色PCB的主板就沒有一絲貴的理由。實際上,由於洗PCB的過程中,黑色很容易造成色差,如果PCB工廠使用的原料和製作工藝稍差,就會因爲色差造成PCB不良率的升高,從而導致主板生產成本的增加,所以採用黑色PCB的主板通常會比其他顏色的稍貴一些,這也就是爲什麼這一顏色通常會被用。

誤區四:顯卡插槽越多越好

去年陪一位遊戲玩家朋友到電腦城攢機時,他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主板必須提供至少兩條顯卡插槽,問其理由,答: “升級方便啊,以後需要時,我可以再配置一款顯卡,雙卡交火,該有多爽。”這位朋友的觀點其實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雙卡交火的可行性有多大?稍微有點硬件知識的朋友都知道,目前的顯卡,基本上都是通過北橋或者CPU的PCI-E2.0/3.0通道連接的,這些通道的數量有限,這也就意味着顯卡連接的帶寬速度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主流平臺的通道只能滿足一條PCI-Ex16插槽使用,比如885和H87系列都是如此。而對於定位高端的287系列來說,比如技嘉287-UD4H,雖然自身提供了對組建多卡系統的支持,但它們提供的'雙顯卡和三顯卡工作模式,其實爲×8+x8和x8+x4+x4,比原先單顯卡的×1 6模式,縮水了一倍甚至幾倍速的帶寬。用這樣的主板組建起來的多卡系統,對顯示性能的提升並非1+1 =2。其次,就算有一些高檔主板,提供了多顯卡全速運行模式,比如華碩RAMPAGE IVEXTREME主板,即支持雙顯卡以x16+x16模式全速運行,而在4卡交火的情況下,其支持的工作模式也已經高達×16+x8+x8+x8。但這樣的主板通常也會很貴,非一般用戶能夠承擔,如RAMPAGE IVEXTREME主板目前的最低報價爲3388元。試想,在當前主流顯卡性能已經強大到足以滿足大多數玩家需要的情況下,我們是否還有必要畫蛇添足,以高昂的代價去整一款也許永遠不會用到的多顯卡全速交火主板?當然,這只是針對一般用戶及遊戲愛好者而言,如果你是骨灰級遊戲玩家,且口袋裏從來不差錢,那就另當別論了。

誤區五:非豪華供電不選

CPU供電不足,會導致整機性能低下,甚至無法正常運行。正是基於此,一些號稱10相、12相,甚至24相、32相供電的主板就誕生了。主板之所以要爲CPU多相供電,主要是爲了降低每相供電承受的工作壓力,提高其工作效率,並保證元器件有更長的壽命。其基本原理等同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歡通過使用並聯電路來降低各支路電流強度的方法。從這一意義上來說,CPU的供電相數越多,單相承受電流越小,效率越高,壽命更長。不過,和PCB層數越多越好一樣,這一論據其實有個明顯的條件,那就是隻有當CPU的功耗需求已經超過了單相供電的實際能力時,多相供電纔有實際意義。

以目前功耗最大的i7 CPU爲例。i7的功率約爲130/N,內核電壓約爲1 .375V,需要的電流強度約爲95A,如果採用6相供電,每相通過的電流約爲16A左右,如果採用12相供電,每相通過的電流約爲7-8A,實際上,每相供電只要能維持在20A以下就已經非常優秀了。在這種情況下,1 2相及其以上供電,除了會徒然增加主板的購買成本,相比6相供電並無明顯優勢可言。

尤其是到了Haswell架構時代,豪華供電更無必要。Haswell架構在外頻方面增加了一個24MHz的級別,會極大程度地降低CPU的功耗,在該架構下,最多8相CPU供電足以滿足挑剔用戶的需要,所以在支持Haswell芯片的主板上,我們幾乎看不到1 2相及24相供電的主板,這也就是爲什麼有些朋友覺得目前主板供電有點縮水的主要原因。